第8章 考驗技術的時候到了
- 開局揭發荊軻刺秦王
- 高質量蝦餃
- 2036字
- 2023-05-01 00:01:11
此地乃楚國邊郊,劉邦怕韓信臣下聽到風聲派兵救援,當即下令馬不停蹄的急行軍。
行軍數日,徹底脫離楚國地界,劉邦終于完全放松下來。
此時的他才有心情回味自己的壯舉,居然真的成功輕松拿下韓信,解了自己的心腹大患呀!
一時間,劉邦志得意滿,隨軍的大夫田肯見狀,主動上前祝賀劉邦。
“恭賀陛下!”
劉邦笑盈盈的問道:“何出此言?”
田肯答道:“回陛下,臣是在恭賀陛下不僅牢牢的把控住了關中,此番還拿住了韓信,可謂無憂矣?!?
劉邦撫摸著胡須微笑,假意問道:“何謂無憂?朕此行僅讓楚王一人束手就擒,但仍有其他諸侯,若生動亂也堪煩擾?!?
“陛下無需擔憂此事,諸侯不足為懼。”田肯再拜,“須知秦地乃形勢險要能夠制勝之地,又以河為襟帶山為屏障,地勢便利。”
“陛下可用這雄險的地勢,來控制駕御諸侯。畢竟從這里向諸侯用兵,就好像在高屋脊上傾倒瓶中的水那樣居高臨下,完全勢不可擋!”
劉邦聽得心中喜悅,田肯的恭維徹底說到他心坎里去了,朕果然已立于不敗之地!
見劉邦面露喜色,田肯再接再厲的說道:“若說齊地,東有瑯邪、即墨的富饒物產,南有泰山的峭峻堅固,西有濁河的險阻制約,北有渤海的漁鹽利益。”
“齊地方圓二千里,擁兵百萬,可以算作是東方的秦國了,因而不是陛下嫡親的子弟,就沒有可以去統治齊地的,陛下早前從楚王手中收回齊真乃先見之明!”
“此言大善!”劉邦哈哈大笑,再度感受到自己是何等的英明神武。
他正要揮手賞賜田肯,一旁便傳來一道陰陽怪氣之聲。
“此諂媚小人也!”
劉邦頓時皺眉望去,田肯也氣得七竅生煙。
“豎子安敢辱我?。俊?
發聲者正是周宇,目標是名留青史的他聽了一陣子,便知此乃記載于史書之事,豈有不參與之理?
周宇是真正的不怕死,當然表現得很勇,毫不畏懼的與田肯對視。
“在下所言何錯之有?以阿諛奉承之言,擾主君所思所想,該當何罪?”
此言一出,隨軍的文臣武將們皆是心頭一跳,暗嘆這位壯士果然好膽識。
竟然敢在陛下興頭上掃興,如何能有好下場?
果不其然,劉邦不悅道:“肯之所言如何為諂媚阿諛,豈不句句在理?莫要隨意誣蔑朕麾下之臣?!?
周宇知道以劉邦的性格,在這么春風得意的時刻,肯定是只想聽些吹捧的好話。
但劉邦又并非只聽得進好言好語的昏君,此時若是發揮得好,少不了能留個勸諫的美名,考驗現代語言藝術的時刻到了!
既要不動聲色的捧一下劉邦,又要清晰明了的說明理由。
秉承著這兩個目標,周宇醞釀了一番說辭,開口道:“陛下之威名,天下的確莫不仰慕,自秦末以來,陛下興漢室滅項氏,平定天下,功業無雙。陛下仁德,民心歸附?!?
“陛下之智,能用賢人,能聽諫言,能變通應變,能制敵于先;陛下之勇,能親征疆場,能冒險犯難;陛下之義,能信守諾言,能恩怨分明,能賞罰有度?!?
“然天下實則未盡平定也,北方有匈奴賊寇,時時侵擾邊境,殺掠百姓。匈奴之主貪婪無厭,窺視中原。若匈奴發動大兵南下,頃刻間便可危及大漢安危!”
這話可大出劉邦意料,他原以為在周宇如此說辭后,便要開始如朝中諫臣般指責批判他的不對,沒曾想竟有許多夸贊他的內容。
這正是主打了個心理預期的落差,只不過是預期向下,實則向上,便更能令聽者驚喜,也是一種心理學的運用。
只聽周宇繼續說道:“敢問陛下,得天下者豈可一日而安乎?請陛下思之,當初始皇統一六國,便不思進取,只圖安享太平之樂。于是二世昏庸無道,朝堂內亂不斷,秦二世而亡矣!”
“而后項羽趁機起兵反秦,并自立為西楚霸王。項羽雖有雄才大略,卻好大喜功,輕視天下英雄,于是敗于垓下。陛下若聽信讒言,豈非如項羽般自大自傲?”
“明君當志在四海,而非滿足現狀,勿忘百姓之苦難,勿忘匈奴之威脅,勿要放縱于聲色犬馬之間。如此方可早日平定四方蠻夷,并建千秋萬世之基業!”
待周宇說完,劉邦心中已轉怒為喜。
若是旁人如此贊美劉邦,劉邦頂多心情大好,斷不會為之歡樂喜悅。可周宇卻是劉邦所知的品性高潔之士,不貪名不求利,其贊美自然含金量極高。
要知道即便是同樣的說辭,從不同人嘴里說出,那效果也是截然不同的!
更何況周宇后續還跟了一連串勸諫與批判,便更顯得他并非在奉承劉邦,但又因前面的贊頌令劉邦討厭不起來,只會感慨此人果為敢于直言之輩。
“炎言之有理,朕當自省。汝有勸諫之功,賞五百金!”
周宇立馬拱手推辭道:“在下不能受賞!”
“哦?”劉邦招手讓內侍止步,詢問道,“如何不能受賞?”
周宇道:“在下并非陛下臣子,陛下亦非在下主君,豈有賞賜之理,此為其一;在下曾與陛下為敵,獲赦已屬不易,豈可再賞,此為其二;在下之言并非求賞,乃發自內心之言,無需賞賜,此為其三?!?
實際上,周宇和這個時代的其他人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他拿錢拿地都沒什么用。他所需要的只有名氣,而這正好能有不愛財的清廉美名。
周宇終究不屬于這個時代,也不知何時會離開,因此只要能保證自身溫飽即可,錢財當真是名副其實的身外之物,他要之無用亦無法帶走。
劉邦聞言果然更加高興,能得一清廉之才,又更加確定周宇果如他所想,只是還未能收心。
劉邦佯怒道:“炎既言朕之威名天下皆知,又言天隱門人遇明君可隨,卻又為何仍不以朕為主?莫不是在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