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女性的朋友攤上一個潔癖老公,洗手洗手洗手,天天折磨她脆弱的神經。非典期間尤其嚴重,而且振振有辭,衛生就是安全就是健康。如此偏執,自然因為他老公是醫生。但現在他老公應該再沒辦法狡辯了。
因為,在美國亞特蘭大市舉行的國際傳染病學會議上,公布了一些奇怪的材料。此次大會的重要議題之一。醫學家們下結論:潔癖所帶來的危害超過益處。對健康的過度追求即聽謂的“潔癖”容易誘發兒童氣喘和過敏。我們不應該忘記一些古老的說法,如“過猶不及”等。抗生素藥品只適合于那些免疫系統已經被破壞的人服用,而健康人只需用通常的肥皂洗手足矣。
張小嫻還寫過一點小文章,在有關《一點點潔癖》里:“我是有一點點潔癖的,我不會穿別人穿過的拖鞋,也不喜歡別人穿我的拖鞋,我怕人家的腳汗。我家有特別給到訪的朋友穿的拖鞋;一次,那位朋友卻穿了我的拖鞋。從此,我不敢再穿那雙拖鞋。朋友借衣服去穿是沒問題的,但是,穿完之后,定要拿去干洗過,才可以還給我。”
也許上面說的你都知道,但不知道的是,潔癖還很可能是因為心理疾病誘發的。一個在家里被嚴格控制的小孩,會把壓抑轉嫁給一些東西。比如自己手、衣服、毛巾等一切可以清潔的東西,這是自我保護也是一種扭曲。一個人不是醫生,但又喜歡拼命洗手,你說心理能夠健康嗎?正常的,就不叫癖了。
如果你有個嚴重潔癖的親人,最好小心注意一些,那可能意味著他出現了心理困惑。這跟健康,可真是距離十萬八千里了。有必要向你強調,愛清潔,是好孩子,潔癖?健康公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