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部要守住“五關”
- 劉玉瑛
- 5021字
- 2023-05-19 19:39:51
一、時刻繃緊旗幟鮮明講政治這根弦
講政治,是中國共產黨的突出優勢,也是黨對干部始終如一的要求。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旗幟鮮明地向世人表明了自己的政治綱領、政治目標、政治方向、政治立場,并把講政治置于黨的建設的最高位置,視為干部選拔任用的首要標準。
(一)旗幟鮮明講政治是黨的優良傳統
旗幟鮮明講政治,是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和突出政治優勢。
1929年12月,在福建省上杭縣古田村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即古田會議,就是以政治建軍而著稱。
古田會議召開前,紅軍第四軍黨內存在著各種非無產階級的思想。“認為軍事政治二者是對立的,不承認軍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務的工具之一。甚至還有說‘軍事好,政治自然會好,軍事不好,政治也不會好’的,則更進一步認為軍事領導政治了。”“以為紅軍的任務也和白軍相仿佛,只是單純地打仗的。”3
毛澤東對這種單純軍事觀點提出了嚴厲的批評。他強調:“中國的紅軍是一個執行革命的政治任務的武裝集團。特別是現在,紅軍決不是單純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之外,還要負擔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幫助群眾建立革命政權以至于建立共產黨的組織等項重大的任務。紅軍的打仗,不是單純地為了打仗而打仗,而是為了宣傳群眾、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并幫助群眾建設革命政權才去打仗的,離了對群眾的宣傳、組織、武裝和建設革命政權等項目標,就是失去了打仗的意義,也就是失去了紅軍存在的意義。”4
1932年7月21日,中共中央在《給中區中央局及蘇區閩贛兩省委信》中指出:“政治工作在紅軍中有決定的意義……必須充實現有軍隊中的政治工作,實現中央政治工作條例,政治工作不是附帶的,而是紅軍的生命線。”51934年2月7日至12日,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在江西省瑞金縣召開紅軍第一次全國政治工作會議。會議重申了中共中央提出的“政治工作是紅軍的生命線”的著名論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的1955年,毛澤東在《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的按語中又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6的著名論斷。1957年2月27日,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的講話中則指出:“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于沒有靈魂。”71958年4月25日,毛澤東在《對電力工業的第二個五年計劃的批語》中指出:“有了正確的政治觀點,從政治上想通了,政治統帥了業務,迷信破除,胸懷坦蕩,勢如破竹了。”8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進入了以改革開放為主要特征的歷史時期。鄧小平作為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告誡全黨:“改革,現代化科學技術,加上我們講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時候都得講政治。” 9
1995年9月27日,江澤民在黨的十四屆五中全會召集人會議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在講話中強調“領導干部一定要講政治”。他還進一步指出:“我們搞現代化建設,中心任務是發展經濟,但必須有政治保證,不講政治、不講政治紀律不行。”10
胡錦濤也要求干部要“做講政治的表率”。他還強調說:“講政治,最根本的就是要全面、正確、積極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無論遇到什么困難、出現什么干擾,都不能有絲毫動搖。”11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黨的建設的首位。2014年10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講政治是突出的特點和優勢。沒有強有力的政治保證,黨的團結統一就是一句空話。我國曾經有過政治掛帥、搞‘階級斗爭為綱’的時期,那是錯誤的。但是,我們也不能說政治就不講了、少講了,共產黨不講政治還叫共產黨嗎?‘紀綱一廢,何事不生?’在這里,我要十分明確地說,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這根弦不能松,腐敗問題是腐敗問題,政治問題是政治問題,不能只講腐敗問題、不講政治問題。干部在政治上出問題,對黨的危害不亞于腐敗問題,有的甚至比腐敗問題更嚴重。在政治問題上,任何人同樣不能越過紅線,越過了就要嚴肅追究其政治責任。有些事情在政治上是絕不能做的,做了就要付出代價,誰都不能拿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當兒戲。” 12
現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要帶頭旗幟鮮明講政治,帶頭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成功地領導中國革命?為什么能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為什么能在風云激蕩的國際國內環境中立于不敗之地?就在于中國共產黨是一個講政治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也正是中國共產黨的突出優勢。
(二)黨選拔任用干部排在首位的標準
中國共產黨選拔任用干部有多種標準,但排在首位的是政治標準。“選什么樣的人?就是要堅持好干部標準,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政治標準是硬杠杠。這一條不過關,其他都不過關。如果政治不合格,能耐再大也不能用。”13《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第三條規定:“選拔任用黨政領導干部,必須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這都非常明確地告訴各級干部,如果在政治上不達標,選拔任用干部這件大事就跟你無緣了。
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是中國共產黨在干部選拔任用上所始終堅持的標準條件。無論是在建黨初期,還是在革命戰爭時期、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乃至壯大成熟的新時代,莫不如此。
1929年6月25日—30日,黨的六屆二中全會在上海召開。這次會議就提出了“關于干部的工人化”,指出“考核一個黨員應該以其政治認識,紀律性及對工人階級利益的犧牲性為標準”。14
1937年5月8日,毛澤東在延安召開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指導偉大的革命,要有偉大的黨,要有許多最好的干部。”15什么樣的干部是最好的干部?毛澤東給出了答案。這就是:“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有工作能力,富于犧牲精神,能獨立解決問題,在困難中不動搖,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16
“政治認識”“懂得馬克思列寧主義,有政治遠見”“忠心耿耿地為民族、為階級、為黨而工作”等,都是政治標準的具體內容。
1940年11月,陳云在擔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期間,曾經撰寫了《關于干部工作的若干問題》的講話提綱。他在這篇講話提綱中,提出了當時“挑選干部的標準”17:
第一,忠實于無產階級事業,忠實于黨。他說:“忠實,講得具體一點,就是革命利益高于一切,有為黨慷慨犧牲個人一切的決心。”
第二,與群眾有密切的聯系。他說:“共產黨要處處依靠群眾。先了解群眾,幫助群眾,群眾才能幫助我們。”
第三,能獨立決定工作方向并負起責任。他說:“必須能獨立工作(因為是戰爭環境,中國又大);在失去聯系時能獨立負責,但又不是拒絕上級領導。”“能獨立工作的條件是學習,理論聯系實際。一個干部沒有理論不行,只憑經驗不夠。要有進取心。態度不高慢。”“忠于職守。拿得起,放得下。”
第四,守紀律。他說:“紀律是保證政治上組織上統一的武器。”“責人易,責己難。向好的看齊,不是向壞的看齊。”
他還總結說:“總之,用干部的標準,概括起來有二:政治,能力。兩者不能缺一,以政治為主。”18
陳云提出的選任干部的“四條標準”,就是以政治為主的,即便是第三條談能力的標準,也包含“忠于職守”這一政治的因素。
1980年12月25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指出:“要在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前提下,使我們的干部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來加以保證。提出年輕化、知識化、專業化這三個條件,當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說要以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為前提。”19鄧小平所強調的“革命化”,就是政治標準,而其具體要求,就是“要以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為前提”。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又進一步強調選拔干部的政治標準問題。2018年7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強調:“選什么樣的人?就是要堅持好干部標準,把政治標準放在第一位。政治標準是硬杠杠。”并指出:“政治上有問題的人,能力越強、職位越高,危害就越大。”20
2020年10月10日,2020年秋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在中央黨校開班。習近平總書記出席了開班式,并發表了重要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21。
(三)黨的優秀干部成長的最重要秘訣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培養和造就了千千萬萬名優秀的干部。他們“我以我血薦軒轅”,如李大釗、趙一曼、江竹筠等;他們“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如焦裕祿、谷文昌、孔繁森、楊善洲等;他們“甘為春蠶吐絲盡”“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如李貞、朱德、張聞天等;他們“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如夏明翰、彭湃、方志敏、劉伯堅等。
黨的這些優秀干部是如何成長的?一個最重要的秘訣就是他們始終堅持講政治。比如,劉伯堅。
劉伯堅(1895年1月9日—1935年3月21日),四川平昌人。1935年3月4日,時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的劉伯堅率部隊突圍時左腿負傷不幸被捕。
敵軍團長親自出面進行勸降,劉伯堅義正詞嚴回絕:“我干革命就是順應歷史潮流,要干革命就得有危險。沒有危險就沒有革命,沒有犧牲就沒有工農大眾的解放。”
敵人見勸降無效,便給劉伯堅戴上十多斤重的鐵鐐游街示眾,妄圖從精神上瓦解他的斗志。劉伯堅鎮靜自若,昂首挺胸,并向兩邊圍觀的群眾頻頻點頭致意,表現出共產黨人寧死不屈的英雄氣概。回到監獄,他寫下了著名的《帶鐐行》。
帶鐐長街行,蹣跚復蹣跚;
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
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
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
拼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在監獄里,敵人逼迫劉伯堅辨認所有被俘的人。劉伯堅望著朝夕相處的戰友,搖頭說 :“我不認識他(她)。”后來,許多被俘的同志被當成普通戰士和一般群眾給釋放了。
1935年3月21日,劉伯堅在江西省大余縣金蓮山上被敵人殺害,壯烈犧牲,時年40歲。
1938年,毛澤東為劉伯堅的碑文題詞,稱贊他“是中國共產黨的早期優秀黨員,中國工農紅軍早期優秀將領,無產階級革命家,我黨我軍政治工作第一人”。
2009年9月10日,在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共中央組織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的評選活動中,劉伯堅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面對敵人的利誘、威逼,劉伯堅沒有任何動搖,因為他牢記著入黨誓詞,始終嚴守黨的紀律,保守黨的秘密,犧牲個人,……永不叛黨。這是講政治的具體體現。
(四)有政治教養者是不會貪污受賄的
“政治上有教養的人是不會貪污受賄的”22,這是列寧的名言。
政治上有教養的人是時時處處講政治的。講政治就會堅定理想信念,就會遵守黨的紀律和規矩。一個可以為黨的理想信念而獻身的人,怎么可能會去貪污受賄?怎么可能會違反黨的紀律和規矩?他連最寶貴的生命都可以獻出,還會在乎那些身外之物?請看革命先驅彭湃的故事。
彭湃(1896年10月22日—1929年8月30日)出生于廣東省海豐縣橋東社的一個工商地主家庭。彭家在彭湃的祖父當家時,家業日益發達,購置了許多土地,開設有商店并出租鋪面,成為當地的首富。
彭湃曾經東渡日本留學,回國后從事農民運動,并拿出家財支持農民運動。他母親罵他是敗家子,其他家人也反對他的做法。后來,大哥跟他提出分家。分家以后,彭湃把分給自己的那份田契,親自送給佃戶。佃戶們不敢要,他就當眾把田契燒毀了,并對佃戶們說,你們“以后自耕其食,不必再交租谷”。從此,他和妻子過著儉樸的農民生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農民運動中去。
1928年7月,彭湃當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1日擔任中央農委書記。1929年2月,中共中央調他任江蘇省委常委、省軍委書記。1929年8月24日上午,彭湃到上海新閘路經遠里十二號二樓主持召開江蘇省委軍委的會議。由于叛徒告密,彭湃及參加會議的同志被逮捕。在獄中,敵人使用酷刑把彭湃兩個膝蓋壓得血肉模糊,血流滿地,但他堅強不屈。蔣介石親自下令立即殺害彭湃。難友們聽到這個消息,悲痛難忍,彭湃大無畏地對難友們說:“這是意料中的事,你們要堅持到底,讓共產主義在中國開花結果!”
1929年8月30日,彭湃壯烈犧牲,年僅33歲。
這就是政治教養,即根植于內心的政治修養。家中財產捐給農戶,寶貴生命殉其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