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久被夷狄暴虐,陛下如天之仁讓臣等緬懷慰心,沐浴天恩,故而凄涼作態,望陛下海涵!”
盧煥斗小聲哭泣,倒也有幾分真實。
朱肆見狀不覺灑然:“朕也被建奴欺凌,追之如喪家之犬,好在將士用命,上下同欲,這才殲滅滿清,有此煌煌大勝?!?
“今夜燈火,既能驅除胡虜,也能許愿顯靈,你們若有所求,不妨向天一默?!?
這幫士人鄉紳,說話就是這樣拖泥帶水,朱肆久在行伍,只覺得不痛快,于是就著燈火,讓這些人有事說事。
盧煥斗多年人精,如何聽不懂朱肆話外之音,于是直言道:“天下大亂,皆因世人以一己私欲,不循祖宗之法,這才釀成大禍。老臣觀之陛下英明神武,很得將士愛戴,頗有太祖之風,故而期望陛下能遵循祖制,驅除胡虜,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臣等附議!”
“草民附議!”
······
底下的鄉紳齊齊出身附和。
朱肆覺得奇怪:“你們想恢復什么祖制?”
盧煥斗見朱肆什么沒有什么意動,于是咬牙上前:“太祖大浩有云,大明休養生息,百姓三十稅一!此為萬世良法!臣聽聞在大明在云貴之地,要十納其六,如此重課,望陛下鑒之!”
朱肆聽到這里恍然大悟,果然是什么樣的屁股就放什么樣的臭屁。
太祖三十稅一,實在過于離譜,這又不是西漢文景時期,崇尚黃老之道,小民寡國,國家機構精簡,官員設置也十分少,這才能夠維持。
但是從漢武帝開始,搞得都是外儒內法那套,務求控制整個帝國的方方面面,為了貫徹皇帝的意志,自然需要更多的官員去郡縣,去鄉里。
因而冗官冗員,三十稅一根本不現實。
要知道新中國成立以后,農業稅平均都要16.5%,可見朱元璋這個稅賦的離譜程度。
國家要發展,要建設,正稅不足,自然會想盡辦法弄些苛捐雜稅,彌補其用。
這苛捐雜稅,各地不一,各時不一,正好能讓底層官員魚肉百姓,中飽私囊,因而造成天下困苦。
老百姓半點好處沒撈到,反而深受其害。
朱肆欲革新亂世,自然不會定下如此離譜的稅賦,再說現在明清交戰,大明錢糧短缺,也不可能在此時減免賦稅。
所以盧煥斗的請求,朱肆是半點都不會答應的。
“一個士卒一個月要五兩銀子,先不說收復中原,單說抵御建奴,至少需要精兵六萬,這每個月就需要三十萬兩銀子,一年就需要三百六十萬兩銀子!盧老先生覺得三十稅一能夠抵御建奴?”
盧煥斗聽到朱肆發言,頓時張口結舌,然后支支吾吾說道:“編練士卒不必如此奢靡······”
朱肆聽到微微點頭:“是啊,不說五兩銀子,就連半毛錢不給也行。就如那左良玉手下的兵一樣。你們是想過那樣的日子?”
鄉紳一聽頓時身上一抖,仿佛噩夢重現一般。
“又或者,你們只是單純的不想朕養這么多兵,然后等韃子回來,解救你們脫離苦海?”
朱肆如此誅心之言,讓在場的鄉紳臉色大變,紛紛跪地祈求,說之前是自己胡說八道,考慮不周。
朱肆見到這些軟趴趴的鄉紳,心中倒也沒有多少憤慨,反而有些悲哀,這些人都是亂世浮萍,風往那邊吹,人就往那邊倒,這才活到了現在。
他們今天對自己如何恭順,明天對待韃子便會如何恭順。
他們今天純粹是看見朱肆好說話,因為才斗膽前來一試,換做長得兇神惡煞的,連問都不敢來問。
“你們起來吧!朕乃中華之君,非夷狄之主,不會因為你們前來問政就如何怪罪。我曾經在云南說過,如今再給你們江陵的百姓說一遍,這天下不僅我朱家有份,你們同樣有份?!?
“朕也不會掀起大獄,以爾等從賊經歷,抄沒家產,收繳其田。田地是誰的依舊是誰的,但是百姓歸四,地主歸一,官府歸五。此法朕一字不改!”
“但朕也保證,此乃臨時之法,待局勢稍微穩定,朕會推行新制,官府最多占三。絕不多繳!”
鄉紳們見天子態度突然峰回路轉,而且半公開的承諾減免稅賦,如何不令人欣喜!
至少不像韃子那樣巧取豪奪,不問青紅皂白,直接圈地,連半成都沒有。
趴在墻上的百姓聽到自己土地能夠獲得四成收成,也紛紛歡呼。
按照現在的各種苛捐雜稅,真正能到他們手里怕只有兩成。
朱肆見鄉紳百姓安然,心中微微松了口氣,現在的局勢,百姓要顧,但是鄉紳也要爭取,若是全部倒向滿清,十分麻煩。
好在滿清乃人間之屑,只需要稍微做點人事,就能形成鮮明對比,不需要費耗費過多力氣去安撫鄉紳。
鄉紳稍一嚇唬便無話可說,朱肆看著這些人在這六月間任然戴著帽子,滿頭大汗,不由想笑:“天氣炎熱,爾等何故如此裝扮?”
盧煥斗聽到后,臉色大變,支支吾吾說不話來。
朱肆知道這些人是什么樣的心里。
“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這個道理流傳千年,你們要朕遵循祖制,為何自己又如此屈身從賊了呢?”
話音剛落,鄉紳們像是收到了什么刺激一般,哭的是昏天黑地。
所謂剃發易服,天下皆亡,這種刻骨銘心的痛苦一旦揭開,那便很難收拾。
這也是朱肆沒有耗費多少心思安撫士紳的原因之一。
你頭都剃了,就不要跟我扯什么祖宗之法,什么之乎者也了。
朱肆的話無疑將士紳逼到了墻角,讓他們再難找到什么借口。
盧煥斗哭了一陣后,毅然揭開帽子,沖著朱肆道:“請陛下恩準賜刀,剪了這根豬鞭子!”
說完,所有士紳似乎這才醒悟,紛紛跪地請求賜刀剪辮子。
朱肆見狀搖頭,若是有心,他們在決定見自己之前就應該剪辮子,到底還是害怕明軍不能長久待在這里,被滿清秋后算賬才不肯剪辮子。
“算了吧!在大明留什么頭,是你們自己的自由,朕不會強求!但你們也不要覺得是朕傻,不知道你們的內心,朕不過是憐憫你們吧!”
天子此言,讓鄉紳哭的更加厲害。
什么是仁德,這便是是仁德,以民心為己心,不以口舌欺世。
盧煥斗聽后,毅然決然的朝朱肆身旁的竇名望說道:“請將軍賜刀!讓我等一斷前朝!一雪前恥!”
竇名望得到朱肆的暗示,二話不說,一刀斬斷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