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漁翁之意不在魚 廢水池摸魚悠游
- 楊柳壩與劉家灣中間隔著一張大塘
- 點暇齋主
- 2008字
- 2024-01-28 08:09:18
漁翁養魚非為食,
智測水質有高謀。
廢水池中觀魚樂,
清濁立判心自悠。
“勞煩與江蕓君同窗商議省級課題之結題事宜。”
“其結題材料已備,愿交流以習其要求與經驗。”
“小玥君,爾之課題涉太陽能新能源產品生產廢水之技術,于結題之時,吾建議汝作一設計。”,班主任正大先生鑒于明曉君已有廢水池養魚之成例,遂命學生小玥君構思一簡易快捷之廢水檢測裝置,以網箱養魚于廢水池中。此養魚非為食也,乃為觀也。欲以魚之生長狀況與生命力,輔助驗證廢水處理站之運維是否得當。若魚亡或驟然大面積死亡,則直顯廢水處理之弊,水質之異常。設計之時,提示小玥君宜以明曉君所發之現場圖片為依據,構思廢水池內置網箱以養魚,兼施速測廢水之法,此裝置之設計也。
“汝CAD之學如何?”
“若CAD之自畫工具未諳”
“伍洋CAD之術甚精,未知汝與伍洋班長熟否?若熟,則建議求助于伍洋班長。”
“明曉君所攝廢水站養魚之實景圖”
“收訖,請回復小玥君同學”
“諾諾”
“收訖”
“參照省級課題結題之要求,請預為籌劃,務求善始善終”
“諾”
“封閉式工廠化循環水漁業養殖項目建設”
“此項目有何優勢乎?”
此項目采國際尖端之循環水育苗設備,輔以苗種繁育之技術,商品魚養殖之智慧,集機械智能與人工智能于一爐。通過與海外專家及省淡水所之技術合作,引進水產博士、碩士為技術顧問,強化管理,銳意創新,展現“綠色、環保、低碳、節水、高效”等多重優勢。
問曰:“項目之原理為何?”
答曰:“全封閉工廠化循環水育苗、養殖系統,乃一新型養殖模式。其通過水處理單元,將養殖池中之廢水處理后循環再用。此系統融合環境工程、土木建筑、現代生物、電子信息等諸學科之先進技術,旨在去除水體中殘餌糞便、氨氮(TAN)、亞硝酸鹽氮(NO2-N)等有害污染物,凈化養殖環境。運用物理過濾、生物過濾、去除CO2、消毒、增氧、調溫等工藝,將凈化后之水體重新輸入養殖池,既解決水資源利用率低之問題,又為養殖生物提供穩定、舒適之生活環境,為高密度健康養殖奠定堅實之基礎。”
彼漁翁志在魚獲,而此漁翁之意則非魚也。
“玥君,何時論及開工之事?”
“善,吾當傳合同于汝之事務所。”
“師,此乃合同,望查收。”
“師,此專利費今可付之否?且此協議書需簽名乎?”
“直轉首都之代理公司,稍待吾取公司之收款碼。附言填實用新型之名與汝之名。”
“簽名后,掃描簽名頁予我。”
“諾,諾。”
“附言已填否?”
“不見之。”
“已填。”
“師,此擋板除隔水外,尚有其他用途否?”
“無。”
“諾,諾。”
“玥君,此乃江蕓君之初稿,汝可參之。若與彼熟,亦可與之交流,取其經驗。”
“諾,諾。”
“圖畫之進展如何?”
“正修改初稿。”
“進度宜速,勿懈怠。”
“請加緊。歲末將至,望速完成圖及初稿,交于事務所,辛苦!”
“諾,諾。”
-----------------
先生以群告之眾弟子,欲設一養魚之系統或裝置,并著文以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圖以佐之,作為小玥君省級課題之結題成果,依校企合作之廢水站而立。
正大先生,為導師,先言二要素之用,曰:“如何以成品塑料桶與網箱配合?”遂建議作圖,并提出以下要素:一,繪廢水池一幅;二,于池壁四周及底部設漁網,以成網箱之結構;三,大網箱中,復以漁網隔為若干單元;四,參照網絡養魚設備,各單元形成不同功能區;五,于進出水處設各類水監測探頭;六,連接簡易在線遠程檢測儀,以測水質;七,設360度全景監控探頭,便于遠程視頻、照片觀察魚情;八,上述設計是否需固定卡座、支架等物?
“期末考試已畢乎?”正大先生欲期末考試后,擇期于騰訊會議,共議2024年省級課題結題之要求,以備結題。師與生,共編筐簍,雖勞碌,然有部分弟子愿聽師教,較于嘮叨之家長,師之嘮叨或有其實效。
“得信,望復。”
“師,期終試已畢,得信矣。”
“汝與師姐、吳班長議,今日視師姐之便,共開騰訊視頻會議。”
“此師姐之電話也。”
“得信。”
“善哉善哉。”
“一、支撐橫桿”
“二、自來水清水補給閥門”
“三、污水配比閥門”
“配制百分之二十五之培養水樣”
“一-一”
“二-二配制百分之五十之過渡水樣”
“三-三為百分之百污水區”
“于一-一之上方,設計雨水收集箱,以雨水代自來水,參雜至污水備用。”
“何時議?何時開工?”
“師,今日已與師姐議其大概之框架矣。”
“明日開工。”
“今有空乎?”
“吾等當先溝通,先將圖畫出。”
“諾。”
“未知吾于沙地所畫之圖”
“二位能見清否?”
“有空。”
“即與小玥君組長通電話,若可”
“今即吾三人開一畫圖之專題會議。”
-----------------
漁者之圖,非魚也。
池水污濁,翁養魚其中,非為魚也,乃為察水、監質之用,欲以魚之生息,明水清濁,以治其污也。昔日有翁,見池水不清,難以目測,遂養魚其中,以輔觀察、監測水質,非為捕漁食魚也。翁之意,在于水清,非魚也。
漁者以魚為媒,觀其狀態,反測水質,監測水樣,此乃真意也。翁養魚,非為食其肉,實為觀水之清濁,治其污濁。其志不在魚,而在水也。
翁之所圖,非魚之肥美,而在魚游之樂也。水清則魚歡,魚歡則知水清,此乃翁之深意也。詩云:
廢水養魚意綿綿,
網箱設計思連連。
監測水質心切切,
漁翁智測水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