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合同糾紛案例評析
- 北京市律師協會組織編寫
- 4275字
- 2025-04-01 16:11:36
03 債權轉讓合同糾紛:原合同約定的仲裁協議對合同債權受讓人的約束力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 付希業
裁判要點
仲裁協議是合同雙方當事人對于爭議解決方式的一種自愿約定。這種存在于雙方當事人之間的意思自治,使得第三人是否受到仲裁協議約束這一問題常成為實踐中爭議的焦點。
在原合同有仲裁協議,且原合同當事人約定未經對方同意一方不得將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讓給第三方的情況下,一方當事人將合同債權轉讓給第三人,就第三人是否受仲裁協議約定這一問題,在第三人同意仲裁的情況下,取決于原合同當事人是否在仲裁協議中對這一問題有明確約定,而非取決于原合同當事人對于實體權利義務的約定。本案中,根據仲裁庭的觀點,一方當事人將合同債權轉讓后,受讓人依照合同約定選擇仲裁方式解決爭議,不違反案涉合同簽訂時原雙方當事人通過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初衷,仲裁委對此爭議有管轄權。
合同約定未經對方同意,一方不得將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讓給第三方,應當認定為合同限制的是權利和義務的概括轉讓,并不影響合同權利單獨轉讓的效力。
基本案情
2014年3月,電力公司作為買方,風電公司作為賣方共同簽訂了《風電設備采購合同》一份,合同就標的物、價格、交貨、安裝、調試及驗收、仲裁(由項目所在地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仲裁)、合同的生效、終止及其他(在未得到其他方同意的情況下,合同任何一方不得將本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租、讓與或轉移給第三方)等內容進行了約定。
2018年6月,風電公司向裝備制造公司出具《債權轉讓承諾書》一份,確認風電公司及其子公司對裝備制造公司的欠款數額,并承諾債務由風電公司統一償還。其承諾在《債權轉讓承諾書》出具后一個月內,以《債權轉讓通知書》的形式將其擁有的部分債權轉讓給裝備制造公司,用以抵銷對裝備制造公司的全部欠款。
2018年7月,風電公司向電力公司出具了一份《債權轉讓通知書》 ,將風電公司對電力公司的債權轉讓給裝備制造公司,用以抵銷風電公司對裝備制造公司的相應債務。電力公司到期未按照《債權轉讓通知書》的要求向裝備制造公司償還合同項下的債權金額,裝備制造公司向仲裁委員會提出申請,請求裁決確認裝備制造公司與風電公司的債權轉讓行為對電力公司有效;電力公司立即給付裝備制造公司上述債權金額。
代理意見
尊敬的仲裁庭:
北京德和衡律師事務所接受本案申請人裝備制造公司的委托,指派本所律師付希業擔任申請人與被申請人電力公司債權轉讓合同糾紛一案的代理人,依法出庭參加本次仲裁,現發表如下代理意見,請仲裁庭予以采納:
一、申請人作為債權受讓人有權向貴仲裁委員會提出仲裁申請,貴仲裁委員會有管轄權
《合同法》第79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二)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三)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第80 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本案中,2018年6月,風電公司向申請人出具《債權轉讓承諾書》,承諾將其擁有的債權轉讓給申請人,用以抵銷其對申請人的全部欠款。上述風電公司向裝備制造公司轉讓的債權為金錢債權,不屬于根據合同性質或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的情況,且風電公司與電力公司之間并沒有債權不得轉讓的約定,故此項債權轉讓不屬于上述法條規定的除外條款。 2018 年9 月,申請人以EMS郵件的形式向被申請人送達了風電公司出具的《債權轉讓通知書》,通知明確將風電公司對被申請人享有的債權轉讓給申請人。因此本案中既存在裝備制造公司與風電公司的債權轉讓合意,亦履行了對債務人的通知義務,上述行為符合《合同法》關于債權轉讓的規定,風電公司已將其對被申請人享有的債權轉讓給申請人。申請人對訴爭債權轉讓合同糾紛有直接的利益關系,是適格的當事人。
風電公司與被申請人之間的《風電設備采購合同》約定有仲裁條款。其中第14.1條及第14.2條約定,“所有與本合同有關的或在執行本合同時產生的糾紛,如通過協商不能解決,則需提交仲裁解決。仲裁應由項目所在地經濟合同仲裁委員會按其仲裁規則和程序進行仲裁”。因該合同的項目所在地僅有一家仲裁機構,因此可以確定該合同約定的仲裁機構為貴仲裁委員會。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仲裁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仲裁法司法解釋》)第9 條規定:“債權債務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的,仲裁協議對受讓人有效……”據此,申請人作為債權受讓人有權依合同約定的仲裁條款向貴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請。
二、債權轉讓有效,且這一問題屬于實體問題,需在案件實體審理中查明解決
被申請人認為因合同約定有債權非經其同意不得轉讓的條款,且債權轉讓未獲得其同意,應屬無效。其所指的是合同第16.8條的規定,即“在未得到其他方同意的情況下,合同任何一方不得將本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租、讓與或轉移給第三方”。而申請人認為此條是對合同項下債權債務概括轉讓的約定,債權債務概括轉讓不同于債權單獨轉讓。換言之,風電公司與電力公司之間的合同并無關于債權轉讓的限制。本案中風電公司已經履行了自身的合同義務,《債權轉讓通知書》僅涉及債權轉讓,僅需符合《合同法》的規定即可(已在第一點中予以論證)。此外,關于債權轉讓的效力問題系實體爭議,被申請人不應在管轄權異議中提出。
三、合同約定的第16.8條系概括轉讓條款,是對《合同法》第88條的援引和照搬,并非轉讓債權的特別約定
(1)風電公司與電力公司簽訂的《風電設備采購合同》第16.8條規定“在未得到其他方同意的情況下,合同任何一方不得將本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租、讓與或轉移給第三方” ;《合同法》第88條規定:“當事人一方經對方同意,可以將自己在合同中的權利和義務一并轉讓給第三人。”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編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釋義》對第88條的解釋,合同權利義務一并轉移的,包括法定的和約定的兩種情形,本條規定應理解為約定的概括轉讓,因約定的概括轉讓涉及合同權利與合同義務兩方面的轉讓,因而應分別適用合同權利轉讓與合同義務轉移的規定,對于前者僅需通知債務人即可,對于后者則需經合同債權人的同意。合同第16.8 條與《合同法》第88 條雖在語言表述上略有差異,但表述內容一致,實際上是對《合同法》第88條的援引和照搬,即只有經過對方同意,才能將合同轉讓,約定的是權利和義務的一并轉讓。
(2)合同轉讓是指合同法律關系主體的改變,根據轉讓內容的不同,包括合同權利的轉讓、合同義務的轉讓以及合同權利和義務的概括轉讓三種類型。本案所涉第16.8條便是對合同概括轉讓的約定,即經對方同意,合同權利和義務方可一并轉讓。所以,第16.8條僅約定了合同轉讓的其中一種情形,并非禁止債權轉讓的特別約定。
四、《債權轉讓通知書》系風電公司對合同債權的轉讓,該轉讓行為并不涉及合同義務的轉讓,應為合法有效,電力公司理應向裝備制造公司承擔還款義務
《風電設備采購合同》簽訂后,風電公司已依約履行了供貨義務,依法享有對電力公司的相應債權并有權處分該債權。 2018年6月,風電公司向裝備制造公司出具《債權轉讓承諾書》 ,將其享有的債權轉讓給裝備制造公司并以EMS郵件的形式向電力公司送達了《債權轉讓通知書》,履行了對債務人的通知義務。該債權轉讓行為系風電公司對自身權利的合法處分,且風電公司與電力公司之間并不存在禁止債權轉讓的特別約定,根據《合同法》第80條的規定,風電公司的債權轉讓行為合法有效,電力公司應向裝備制造公司承擔還款義務。
綜上所述,首先,貴仲裁委對本案享有管轄權。其次,風電公司與電力公司雖對概括轉讓的情形進行了約定,但該約定不能限制其中一方在已經履行合同義務情形下,對其合同權利的合法轉讓。風電公司與裝備制造公司之間的債權轉讓合法有效,裝備制造公司有權向電力公司主張相應權利。即使上述債權轉讓行為存在瑕疵,依據善意取得原則,裝備制造公司的權益也應受到保護。
以上代理意見,敬請仲裁庭予以采納。
申請人:裝備制造公司
代理人:付希業 律師
裁判結果
仲裁委員會于2019年7月作出如下裁決:一、確認申請人裝備制造公司與風電公司的債權轉讓行為對被申請人電力公司有效,申請人裝備制造公司對被申請人電力公司享有上述債權;二、被申請人電力公司于本裁決書生效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申請人裝備制造公司支付上述債權金額。
裁判理由
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書認為:案涉合同合法有效,合同中的仲裁條款明確約定通過仲裁方式解決糾紛,即對于管轄有著清晰明確的規定,依法具有法律效力。案涉合同并沒有在債權全部或部分轉讓時限制受讓人不適用仲裁條款的特別約定。根據《仲裁法》第19條的規定,仲裁協議獨立存在,被申請人當然地受該仲裁條款的約束。申請人作為債權轉讓的受讓人,根據《仲裁法司法解釋》第9條的規定,仲裁條款對受讓人有效。如申請人不認可仲裁條款,可直接通過訴訟途徑解決糾紛,則該仲裁條款對申請人當然不具有約束力。《仲裁法司法解釋》第9條也沒有規定仲裁協議不適用于第三人。申請人知道有仲裁條款,而后又自動選擇通過仲裁的途徑解決糾紛,不違反案涉合同簽訂時雙方當事人通過仲裁方式解決糾紛的初衷,符合當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則,即應當視為認可仲裁管轄。
關于案涉合同第16.8條的問題。案涉合同第16.8條“未經對方同意,不得將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租、讓與或轉移給第三方”的內容中,明確約定不得轉租、讓與或轉移給第三方的是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而非“權利‘或’義務”,應當認定為案涉合同第16.8條限制的是權利和義務的概括轉讓,對于合同權利的單獨轉讓,案涉合同并未予以禁止。
律師評析
仲裁協議對第三人的效力問題,在實務中常常成為雙方當事人就仲裁委是否有權主管案件這一問題進行的第一次交鋒;也往往是仲裁裁決作出后,申請法院撤銷仲裁裁決這一最后救濟路徑中常用的理由。實務中多見第三人不認可仲裁協議效力的案例,本案則相反,第三人主動適用原合同中約定的仲裁協議,原合同相對方卻不予認可。
在本案確定仲裁委能否管轄本案的問題上,代理律師采用體系解釋的方法,比較了《仲裁法司法解釋》第8 條和第9 條規定的異同,對兩條文中“另有約定”這一說法進行了詳細研究,得出了條文中“約定”是對仲裁協議本身是否約束受讓人(繼受人)這一問題作出規定,系程序性條款;而合同對債權債務是否可以概括轉讓這一問題的規定,系實體性條款,不屬于《仲裁法司法解釋》第9條的除外規定。這一結論得到了仲裁庭和后續審理撤銷仲裁裁決一案管轄法院的認可。
此外,對于原合同第16.8條“在未得到其他方同意的情況下,合同任何一方不得將本合同的權利和義務轉租、讓與或轉移給第三方”的約定,我們將其視為對《合同法》第88條的援引和照搬,并不影響債權轉讓的效力,這一觀點同樣獲得了仲裁庭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