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我國香港詞壇,活躍的作者群大致由兩部分人員組成:一部分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或早年移民到香港的老輩港人,這一類詞作家以粵語寫作為主,且多為流行風格,諸如已故的大師級人物黃霑和時下創作勢頭正旺的盧國沾、鄭國江、黎彼得、林夕等;另一部分是香港回歸前后,從內地移民香港的新港人,這一類詞作家以普通話寫作為主,且多為民族風格。1992年從天堂杭州移居香港的張繼征就屬于后一類。
認識張繼征是從讀他的詞作開始的,時間推算起來要上溯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我的讀書生涯中,不時會從《詞刊》《歌曲》等音樂刊物上讀到一個叫張繼征的作者的歌詞作品,其名字后往往會用括號注明“香港”二字。與其第一次見面,是時隔十多年之后參加中國音樂文學學會2007年4月在湖北荊州召開的年會上,會議報到的第二天,就讀到了張繼征率先發表在《荊州日報》上的歌詞新作《荊州懷古頌今》,并且知道張繼征也是這次年會的代表,于是,趁著會議間隙到他入住的房間拜訪。雖說是初次見面,彼此間卻像老熟人,只見他一臉和善的微笑,略帶吳越口音的甜潤普通話說起來輕言細語,讓人聽了特別悅耳,他的言談舉止表現出江浙人特有的熱情爽朗、儒雅厚重,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后來又有了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廣東梅州年會和杭州常務理事會兩次相聚的機緣,我們便由相識到相知相交。每當有新著出版,他不忘給我寄上一本;他兼任歌詞專欄編輯的《香港文藝報》《國際華文詩刊》,無論發沒發表我的作品,每期出刊后都會及時給我寄上一份;每當年節來臨,他總不忘給我寄來一張張制作精美的賀卡。這一切的一切,印證了張繼征一直以來的熱情爽朗,也讓我從中對張繼征的人品和文品有了更真實的認識。
身兼中國音樂文學學會常務理事、香港中華文化總會副理事長、香港音樂文學學會會長、香港新詩協會副會長、香港書畫家交流協會理事長等多個社會職務的張繼征,其實是一位學美術出身的文藝創作多面手,詩歌、書法、繪畫、歌詞等多個藝術門類均有涉獵,創作發表或展出書畫作品數百幅,詩詞雜文千余篇,出版了《華夏踏歌》《都市人的歌》《兩江情》等七部專著,數十件歌詞作品入選《中國當代歌詞精選》《中外少兒歌曲大全》等逾百種選集和CD、VCD,他的大多數詞作與音樂結為“秦晉之好”后,唱響舞臺,唱響校園,唱進電臺電視臺,唱上網絡平臺,不能不說他是香港文壇藝苑一位擁有豐碩成果的收獲者。
按張繼征自己的說法,在他鐘情的多個門類文藝創作中,歌詞創作是他的最愛。論及張繼征的歌詞創作,給我總的印象是:理性而不抽象,通俗而不低俗,清新質樸,格調高雅,立意高遠,情真意切,韻味無窮。正如著名香港女詩人蔡麗雙博士熱情洋溢賦詩所稱道的:“沉雄落筆墨淋漓,演繹濃情化卓奇,恰似錢塘潮勢壯,渾成首首好歌詞。”關于張繼征歌詞創作的特色,北京大學中文系孔慶東教授、江蘇南通大學王志清教授等多位專家學者有過專題評論,我在這里不再贅述,僅就其歌詞藝術品格凸顯的幾個特點,做如下簡略地分析,我想無論對時下內地的歌詞作者,抑或對香港地區的歌詞作者都會有所裨益。
一、道德底線的牢固堅守
做人要有道德底線,為文也要有道德底線,道德底線是衡量文藝作品品格高低的首要標準。因此,一切文藝創作都必須把道德底線貫穿始終,切不可偏離,更不能逾越,這是社會賦予每一位作家、藝術家的神圣使命,更是作家、藝術家藝術良知的本質所在。作為一種近于詩、文,卻又不同于詩、文而與音樂關系密切的特殊文體——現代歌詞,也概莫能外。我們知道,歌詞具有審美、宣傳教育、公益和娛樂等功能,詞作家創作的歌詞作品無論用于何種功能,都必須把道德底線貫穿始終,以確保歌詞藝術品格的健康高雅。當代詞壇領軍人物喬羽先生就曾諄諄告誡詞界同仁:“不為積習所蔽,不為時尚所惑。”長期生活在香港的張繼征,沒有被香港回歸前充斥著的殖民地氣息和商業氣息所淹沒,每天面對著燈紅酒綠,從不失一顆清純的心,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其愛國心、正義感依然像從前生活在杭州時一樣絲毫沒有改變,創作中常懷憂樂之心,勇于擔當,牢固地堅守道德底線,宣揚真、善、美,他筆端的歌詞沒有那種消極、低沉、頹廢的情緒,而是充滿著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情緒。現從張繼征的歌詞中隨意挑揀幾首摘錄下來,大家從中就可窺一斑而見全豹:
用珠江水寫詞請興安嶺譜曲,/用黃山松作筆以泰山石為墨;/用大草原記譜在黃土坡配樂,/譜一曲大時代最輝煌的頌歌!……(《五十六個民族同聲唱祖國》)——他歌唱祖國,感情濃烈,大氣豪放,唱出了各族人民的共同心聲。
每天總有千百雙眼睛,/和你一起等待黎明,/個個緊靠在你的身旁,/注視五星紅旗飄拂彩云;/含笑帶淚萬般情呵,/有你相伴隨幸福又溫馨。……(《金紫荊》)——他歌唱金紫荊,親切自然,情真意切,唱出了香港與祖國共繁榮的美好希望。
幸福猶如汗水澆灌的花朵,/幸福又像辛勤耕耘的碩果;/幸福裝在那真誠奉獻的錦盒,/幸福系在那清新亮麗的山河。……(《幸福就在你我的心窩》)——他歌唱什么是幸福,寓理于樂,比喻生動形象,詮釋著人生真諦。
是月色還是寒霜?/是星星還是燈光?/城市美容師哪會放在心上!/正用一雙長繭的手掌呵,/趕著為黎明前的大都市梳妝。……(《城市美容師》)——他歌唱清潔工人,詩情畫意,盡顯其中,唱出了普通人的美麗心靈。
以上摘錄的這些歌詞,充分表現了詞作家張繼征對道德向善核心價值觀的堅守,對人性真誠行為的理性思考,故而形成了其歌詞藝術品格高雅而不低俗的特色。
二、人文精神的獨立追求
有先哲如是說:文學即人學。文學就是一門關注人的文字藝術,即用形象語言描述人的活動,揭示人的本性,其核心就是表達人文精神。我們知道,在眾多的藝術門類中,文學是母體,文學性體現在人文精神閃耀出的莊重光芒中。被稱作音樂文學的歌詞,是音樂的文學部分,創作時毋庸置疑要體現人文精神,以提高作品的藝術品格。正如著名作曲家徐沛東先生所說:“歌詞是歌曲的基礎,給作品以感情和思想,真不是逢場作戲。”張繼征深諳此道,在近30年的歌詞創作歷程中,始終不忘人文精神的獨立追求,收錄在著名詞作家、編輯家曾憲瑞主編的《中國歌海詞叢》第22輯中的他的第三部抒情歌詞集《華夏踏歌》,就是他獨立追求人文精神的一次集中展示。自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以后,張繼征多次參加香港政治經濟文化學會、香港文學促進會組織的赴內地創作采風活動和文化部主辦的“情系湖湘——兩岸文化聯誼”活動,足跡幾乎遍及整個華夏大地,在他盡情領略了錦繡中華如詩如畫的山水風光之際,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詞興大發、遐思遄飛,先后創作出《情系湖湘》《踏歌新疆》《黑龍江禮贊》《走進貴州》《太湖放歌》等“歌在九州”的系列組歌,一首首優美的詞作無不閃耀著人文精神的莊重光芒。曾首發于湖南《三湘都市報》的《踏歌湖湘》是這方面的優秀范例:
情系湖湘、夢回神游,/今日踏歌一步一回眸。/岳麓山喲碧嶂屏開,/愛晚亭前依然紅葉剔透;/洞庭湖濱百態千姿,/映日荷花香飄岳陽名樓。/湘楚福地自古得天獨厚,/賢達輩出創下輝煌成就。/采菊東籬已不再是奢望喲,/湖湘今朝美如桃源光耀千秋。
這首歌詞是作者《情系湖湘》(組歌七首)中的第一首,開頭一、二句點明“踏歌湖湘”的緣起和心情,中間四句用“踏歌湖湘”一路所見的具體景物做鋪墊,最后四句水到渠成地揭示出“湘楚福地”“賢達輩出”“光耀千秋”的人文精神,使作品主題顯得厚重而富有內涵,由此可見作者的匠心獨運。
他的另一首同類題旨的詞作《荊州懷古頌今》寫得同樣厚重而富有內涵:
三國的劉備爭霸看上了你,/你是漢中的風水寶地;/亂世梟雄總借你逐鹿中原,/你錘煉了多少杰出的中華兒女。
詩仙李白邀游也拜訪過你,/你有漢中的錦繡壯麗;/文人墨客因你而輕舟尋幽,/你孕育了多少傳世的畫卷詩句。
不可大意喲不可大意,/你將前車之鑒把后代啟迪;/荊州——在你的膝下明辨是非喲,/你的曲折歷史催人自強不息。
不可大意喲不可大意,/你又承前啟后做出范例;/荊州——在你的懷抱懷古頌今喲/你的輝煌今朝譽滿中華大地!
作者的這首歌詞沒有一句寫景的句子,寫的全是發生在荊州這塊古老土地上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全詞緊緊扣住“懷古”“頌今”這條主線生發開去,提煉出“你的曲折歷史催人自強不息”“你的輝煌今朝譽滿中華大地”的宏闊主題,字里行間飽含著厚重的人文精神,仿佛是一部史詩,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詩情畫意的巧妙融合。
“詩情畫意”一詞,語出宋朝周密《清平樂·橫玉亭秋倚》一詞:“詩情畫意,只在闌干外,雨露天低生爽氣,一片吳山越水。”后來慢慢地演變成了一個成語,意為如詩的感情,如畫的意境,指文學作品中,所蘊含的情趣。也指風景優美,耐人尋味,就像詩畫里所描摹的能給人以美感的意境。能詩善畫的張繼征有著非凡的藝術感悟,他巧妙地將詩情畫意融進歌詞創作中,一首首詞作,不但充分地展示了他的天賦才情,同時也展示了他獨具特色的歌詞藝術品格。
成長于清秀美麗西子湖畔的張繼征,移居聞名世界的麗都香港后,每天都過著舒適安逸的生活,盡管他總在為藝術而忙碌,但心里還是有一種漂泊不定似乎沒有根的感覺,無時無刻不在魂牽夢繞著生他養他的故鄉杭州。故此,難以割舍的鄉思鄉愁成了張繼征歌詞創作中久唱不衰的主題。試看他的《我眷戀杭州》:
我眷戀杭州,/是離別故土的鄉愁?/我眷戀杭州,/是陶醉西湖山清水秀!/多少次夢中回杭州,/親友相聚天堂游;/蘇堤踏青穿垂柳,/三潭泛舟采蓮藕;/平湖賞月沐桂香,/靈峰探梅滾雪球。/啊!故鄉杭州喲——/還有龍井玉泉總在我心中流!
我眷戀杭州,/是鄉音漸疏心難受?/我眷戀杭州,/是鐘情錢塘得天獨厚!/多少次向往回杭州,/知己相聚品老酒;/運河搖櫓同泛舟,/錢江觀潮濕衣袖;/千島穿梭破晨霧,/瑤琳仙境探神幽。/啊!故鄉杭州喲——/還有吳語越腔回響在我心頭!
這首歌詞既蘊含飽滿的詩情,又蘊含深邃的畫意,將游子心靈深處的濃烈思鄉情感表達得淋漓盡致。這種思鄉情懷既抒發了“小我”之情,也抒發了“大我”之情,從內在感情上完全繼承了我國古典詩歌中的民族情感,具有深厚的歷史感和民族感。完全可以這樣說,張繼征的此類歌詞借助于音樂就能插翅飛翔,傳唱開來;脫離曲譜也能誦讀,照樣可以存活于世。
我們不妨再來品讀作者另一首曾首發于《歌曲》雜志,后被十幾位作曲家譜曲而獲得過多項獎勵的《香港的大街》:
想把摩肩接踵理解透,/就到香港的大街上走一走。/旺角的步行街誰都走不快,/人海如潮還慢過老蝸牛。/雙層巴士被擠得高又瘦,/地下鐵路就鉆到海底游;/手機聯絡最好長話短說,/當心被踩掉鞋跟撞破頭。/哈!摩肩接踵是啥滋味?/心甘情愿花錢去買難受!
要問寸金尺土啥原由,/就到香港的大街上走一走,/銅鑼灣商業區店鋪上下排,/滿目琳瑯閃爍在摩天樓。/銀行金鋪開遍了大街口,/美食酒家就上樓顯風流;/要檢心頭好就得不怕累,/扶著電梯再多跑幾層樓。/哈!寸金尺土有啥原由?/賺錢辛苦花得太有派頭!
有人把香港比作“浪漫的夢幻世界”,要在一首簡短的歌詞中營造出它的完整世界,對于作者來講要具備高超的藝術駕馭能力。張繼征在創作這首歌詞時,就充分發揮了他的繪畫特長,巧妙地借用水彩畫繪畫技法,在素材的選擇上取其一點不及其余,只從中裁取一個橫斷面——即“香港的大街”,而后進行渲染重疊,并用略帶詼諧的語調,從一個側面形象逼真地描繪出香港的繁華景象,帶給讀者一種獨具藝術魅力的諧趣享受,品讀這樣的歌詞,仿佛在品賞一幅透明清新、滋潤空靈的水彩畫。
人品決定文品,文品反映人品。人品與文品之間,可謂是相依相伴、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高度統一的辯證關系。正是因了張繼征擁有好的人品,所以才有了他筆下一首首格高意遠、逸神妙采的好作品,他的身體力行為香港詞壇乃至華夏詞壇提供了有益的啟示。面對張繼征歌詞創作取得的輝煌業績,湘江之濱的我由衷地向遠在千里之外香江之濱的張繼征表示祝賀,同時也借用中國浪漫主義詩歌創始人屈原《離騷》詩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來表達此時此刻我心中的真誠祈盼:藝道無涯,愿豪情滿懷、勤奮執著的張繼征在歌詞創作的漫漫征途中,繼續上下求索,創作出更多高品格的詞作,為時代而歌,為祖國而歌,為人民而歌!
【原載湖南《創作與評論》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