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節期間,朋友在一起聚會,楊成春向我說起他要出版作詞歌曲集,當面熱情邀請我作序。時隔不久,他便從網上傳來了編選目錄和入編的部分歌詞稿。據我所知,三湘樂壇單獨出版作詞歌曲集的詞家,除了已故湘籍著名詞作家夏勁風和省政協原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譚仲池兩人外,楊成春算是迄今為止的第三人。作者出書,猶如耕耘者在豐收后將糧食歸倉,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按著名詞作家任衛新的說法,我本已邁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60后’階段”,但面對同道楊成春這一份沉甸甸的收獲,沒有任何理由推辭,唯有欣然應允,由衷欽佩的同時,還向他表示誠摯的祝賀!
楊成春的名字,多年前就從一些報刊上閱讀他零散地發表的詩作時見到過,但真正將其人與其名對上號,還只是近一兩年的事。2012年8月29日,著名音樂家尹曉星舉旗成立當時尚屬全國首家的湖南省音樂評論委員會,就在這天的成立大會上,我才有緣與楊成春謀面。相見瞬間,當我從楊成春那張五官搭配得體的國字臉上,一眼讀出一般人少有的那種內斂、靦腆、質樸、親和、真誠的氣質時,心中認定面前的楊成春,是我人生苦旅中又一位可深交的朋友。初次見面以后,彼此便有了默契,隨著交往次數的逐漸增多,我對楊成春其人其文綻放的生命底色與成色有了真切的感知,對楊成春的藝術實力、天賦才情,有了更真切的體悟。
生活在湘西南一個山清水秀苗族小山村的楊成春,從小就擁有美好的文學夢,報考大學時卻陰差陽錯地被錄取到上海財經大學,后來參加工作也是從事與藝術毫無關聯的工作,或手執教鞭站講臺,或從事酒店管理、財務管理等,但他從來沒有放棄對文學夢的執著追求,工作之余便寫起了詩歌,寫詩成了楊成春個人精神生活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成了他記錄表達個人生活情感和生命體驗的一種方式。三十年下來,從不將自己作為“詩人”看待的楊成春,不經意間竟相繼出版了《遲來的詩語》《行吟戀歌》兩部詩集。詩集出版后,圈內圈外反響強烈,甚至可以說是好評如潮:“人真情誠皆是詩”(龔旭東)、“像擦拭銀器一般擦出詩歌的亮色”(曾祥彪)、“穿越靈魂的詠唱”(張立星)。隨之讓楊成春這位“不是一位要以詩行世的詩人”聲名遠播,成為全省金融財貿戰線上為數不多的省作家協會會員之一。
正當楊成春詩歌創作如日中天之時,他卻掉轉筆頭把寫作的重心放到了歌詞創作上,這一寫便一發而不可收,不到三年的時間,就創作出歌詞百余首,且大部分詞作與曲作家結為“秦晉之好”,被插上音樂翅膀后在三湘大地迅疾飛翔起來。僅2013年一年中,他就在《詞刊》《歌曲》《音樂創作》《音樂教育與創作》《上海詞刊》《詞海》等全國多家音樂刊物發表作品十多首,其發稿數量完全可以與專業詞作家比肩,更讓歌詞界同仁艷慕不已。即將出版的《楊成春作詞歌曲集》,就是他近幾年歌詞創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
一直以來,我持有一個不很成熟的觀點:在這個物肥情瘦的年代,非職業詞作家的成功,一半取決于所在音樂圈中的人緣,一半取決于所創作的歌詞的質量。大家知道,時下中國詞壇數以十萬計的歌詞大軍,基本隊伍由兩部分構成:一是供職于國家和各省市藝術院團衣食無憂的體制內職業詞作家,一是來自全國各行各業且又深深摯愛歌詞創作的體制外非職業詞作家。前者的詞作出來后,真可謂“皇帝的女兒不愁嫁”——作曲、制作、演唱全有人包攬;而后者的詞作出來后,要靠自己“找米下鍋”——找人作曲、找人制作、找人演唱,其作品面世的艱難程度一言難盡。楊成春顯然屬于體制外非職業詞作家這一群體。他創作歌詞完全是在一種隨心所欲的狀態下進行,寫作的動力純粹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愛好與沖動,沒有任何功利目的和世俗之心,不刻意回避歌詞詩化的處理,也不為迎合作曲的需要而犧牲文學的質地。他對藝術的這份執著追求,寶貴得讓人每每提起,仿佛有一種令人動容落淚的感覺。
先入詩壇而后入詞壇的楊成春,能在較短時間內實現由詩人到詞人角色的順利轉換,除了他有著廣泛的人脈外,主要得益于他憑借一顆唯有詩人才有的浪漫純真的心,善于從五彩斑斕的生活中,去捕捉藝術的真、善、美,將詩意融入歌詞,放飛激情,創作出來的歌詞作品便有了質量、有了品位,故而贏得了省直和省會長沙一大批重量級作曲家的青睞,何開明、尹曉星、殷景陽、朱青、陸良民、楊明國、張長松、尹頌軍、吳凱等紛紛為之譜曲,使其作品插上了音樂的翅膀,飛翔起來。視歌詞創作如生命的我,其實是一個“五音”不全的音樂門外漢,在這里只好撇開與之結合的音樂不談,僅就楊成春的歌詞藝術凸顯的主要特點,談談閱讀后的膚淺感受。
讀楊成春的歌詞,能從中讀出詩的意境。大家知道,歌詞歸屬于詩的范疇,但又有別于詩,詩重意境,詞重意象。晚清學者王國維在他的《人間詞話》中寫道:“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如何將一首歌詞中以個別的、零散的形式出現的“群體意象”有機地串聯組合起來,構筑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境界,是令無數歌詞創作者絞盡腦汁的事。楊成春卻深諳此道,巧妙地把歌詞中個別零散的“群體意象”,營造出詩的深邃意境。在這方面《矮寨彩虹》就是一個優秀的范例:
有誰夢想/萬丈峽谷會飛出一道彩虹/她比彩虹更加美麗/她是一條鋼鐵的巨龍/白云飄腳下/天塹架彩虹/壯麗的風景/雄偉的巨龍/啊,矮寨彩虹/她帶走了百年的憂愁/她迎來了千年的圓夢/千年的圓夢
有誰夢想/九曲十八彎上會飛出一道彩虹/她比鵲橋更加美麗/她是一只飛翔的金鳳/車輪沐清風/旭日映彩虹/五彩的夢幻/幸福的通途/啊,矮寨彩虹/她帶走了昔日的貧窮/她載來了未來的繁榮/未來的繁榮
楊成春在這首歌詞中,把矮寨高速公路大橋形象地比喻為萬丈峽谷“飛出一道彩虹”,用“彩虹”這一極具詩意的意象,有機地連綴起“峽谷”“巨龍”“天塹”“矮寨”“鵲橋”“金鳳”“旭日”等群體意象,描繪出矮寨高速公路大橋凌空飛架、蔚為美麗壯觀的雄偉氣勢,呈現出一種令人欣喜感奮的詩的意境美。這首歌詞一脫稿,就立即被殷景陽、張長松兩位作曲家搶先譜上曲,發表在2013年第3期中國樂壇的“皇家刊物”《歌曲》上。
讀楊成春的歌詞,能從中讀出詩的理趣。歌詞是以抒情見長供人譜曲演唱的一種特殊的藝術品種。如果在歌詞創作中注入一些充滿人生哲理的話語,更能讓作品增強思想深度和內涵,讀來耐人尋味,啟人心智。正如當代著名學者錢鐘書所說:“理之在詩,如水中鹽、蜜中花,體匿性存,無痕有味。”何謂“理趣”,當代著名文藝理論家、首都師范大學教授許自強在他的《歌詞創作美學》一書中做過如下闡釋:“‘理趣’,其實是指深邃的哲理同充盈的詩趣的完美結合,它是詩人睿智才氣的外射,是溶解在詩中的一種韻味,是滲透于作品中閃光的思想和熱情。”因了詩人出身的緣故,楊成春很擅長將深邃的人生哲理溶解于筆端,創作出來的許多歌詞都充盈著一種詩的理趣美,令人回味無窮。現從楊成春的歌詞中隨意挑揀幾首摘錄如下,與讀者諸君共賞:“大地為什么這樣壯麗/是因為青山綠水相伴在一起/天空為什么這樣湛藍/是因為黨旗國旗飄揚在一起/生活為什么這樣美好/是因為各族兒女花開在一起”(《在一起》),這首歌詞將一個嚴肅的話題理趣化,形象地告訴人們“在一起”就能產生正能量,“在一起”就能產生人世間的美好;“花無日日艷艷紅,/錯過三月呀你白來”(《三月花開》),這首歌詞看似單純的歌詠愛情,實際上理喻著“時不待人、時不再來”的人生哲理,告誡人們要珍惜美好的青春時光;“岳陽樓美名天下傳/喜也相思憂也相念/一樓憑牽憂樂事/家國憂樂夢萬年”(《岳陽樓美名天下傳》),詞中名曰歌詠岳陽樓,其實是借樓抒懷,借古抒懷,直抒胸臆,向人們傳遞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憂樂情懷;“做人誠為本/做事信為先/交友心換心/人生萬里行”(《誠信之歌》),這首歌詞語言通俗曉暢,看似大白話,卻蘊含著一種深刻的人生哲理——人要講誠信,誠信是人生之本,讓人讀后(或聆聽歌曲演唱后)就能心領神會,照之踐行。透過以上列舉的歌詞,完全可以這樣說,理趣美是構成楊成春歌詞藝術特色的一大亮點。
讀楊成春的歌詞,能從中讀出詩的濃情。“詩以詠志,歌以抒懷”,千百年來一直作為詩歌創作的定律為人們所遵循。人們之所以喜愛唱歌聽歌,就是因為歌曲抒情,唱歌聽歌可以使人愉悅,使人產生美感,從中得到性情的陶冶。故此,歌詞要以抒情為本,“情”是衡量一首歌詞的首要標準。“動人心者先乎情”,這是文藝創作的一條準繩,歌詞創作也概莫能外,正如莊子在《漁夫篇》中所曰:“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于外,是所以貴真也。”楊成春很懂得這一文藝創作的基本原理,在歌詞創作中繼承和弘揚古代詩人的優秀傳統,將“歌詞要表達真情實感”作為一種藝術追求,他筆下的歌詞往往是“未成曲調先有情”,處處透著濃濃的詩情。請看他的另一首力作《夢湄江》:
三月清風爽/最是踏青好時光/我們結伴行/一起游湄江/湄江碧水靜靜流/兩岸好風光/瀟湘靈氣聚湄江/湄江美呀美湄江/好山好水有好夢/好夢入湄江/挽起春風一路行/擁抱湄江入夢鄉
四月春色秀/最是思春好時光/我們手牽手/一起游湄江/江上鴛鴦雙雙對/兩岸百花香/瀟湘靈氣聚湄江/湄江美呀美湄江/好山好水有好夢/好夢入湄江/挽起春風一路行/擁抱湄江入夢鄉
這首歌詞把美麗湄江濃縮到“三月清風爽”“四月春色秀”特定的詩情畫意中,于是便“挽起春風一路行”去欣賞湄江的春天美,“擁抱湄江入夢鄉”去品賞湄江的夢中美。呈現在作者筆端的既有詩的意境,又有詩的情致;情感的抒發既有動感,又有靜感。寫得真可謂清新爽人、玲瓏剔透,極富藝術感染力。難怪歌詞一經出爐,就被選擇歌詞眼光向來極其挑剔的尹曉星、楊明國兩位作曲家相中,共同合作譜寫出一首深受無數歌手和歌迷們熱捧的歌曲。
有人文研究專家把寫作者分為三種類型:一為知識型,一為智力型,還有一種靈性型。我認為楊成春的寫作應屬于最后一種,他憑的是一種靈性,一種藝術感悟,形成了獨特的詞風,所以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取得斐然的成就,贏得三湘樂壇的廣泛贊譽。隨之,省音協音樂文學委員會秘書長、省音樂評論委員會副會長、長沙市音協音樂文學委員會副會長等多個文藝社團組織的頭銜,相繼加冕其身。就在我寫作這篇短文的時候,從互聯網上獲悉,在由中國音樂家協會、中共長沙市委宣傳部等五部門聯合舉辦的“‘情系雷鋒’——2013全國原創新歌征集”評選中,楊成春作詞的《長沙美》(與吳凱合作)、《你是一滴水》兩首歌曲,從應征到的1500多件作品中脫穎而出,他本人成為本次大賽一人同時斬獲“金曲”“優秀”兩個大獎的唯一詞作者,由此進一步印證了楊成春歌詞創作實力確實非同一般。借此,祝賀之余更期盼楊成春繼續將詩意融入歌詞創作,放飛激情,更上一層樓,用更多的精品力作向世人展現新的輝煌!
是為序。
【原載《湖南日報》2015年7月29日“湘江”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