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克爾曼
- 從維多利亞開始
- 海鋪
- 8603字
- 2023-03-21 13:48:37
波斯,克爾曼省
兩山之間的平地上,豎立著一座能夠容納近二十萬人口的城市,克尓曼始建于三世紀,長期為波斯灣、呼羅珊、馬克蘭之間的貿易中心。
不過兩千人的城防軍,很快便被亞瑟率領的士兵所攻陷,站在城頭上看著波瀾壯闊的山川與河流,亞瑟心中不禁升起些許得意,很快這片土地便會被他納入統治。
說起波斯得歷史,可能說個三天三夜也說不完,只是略談個大概的話便容易的多。
這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從公元前7世紀,波斯人被亞述帝國統治。公元前7世紀末,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亞述帝國,瓜分了其全部領土,米底王國獲得了波斯高原。公元前553年(一說公元前558年),居魯士二世領導波斯人發動起義,反對米底王國的統治。公元前550年(一說前553年),居魯士二世滅掉米底王國,正式建立波斯帝國,并逐步鞏固對波斯高原的統治。
這一時期,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王國仍然強盛。居魯士二世并未直接進攻新巴比倫王國,而是進攻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公元前546年,居魯士二世征服了呂底亞王國。公元前546年—公元前540年,居魯士二世東征,波斯帝國東部疆界到達印度河流域、中亞細亞,成為亞細亞洲大帝國。
公元前539年,居魯士二世滅掉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30年,居魯士二世在進攻中亞細亞的馬薩革泰人時戰死,其子岡比西斯二世上臺統治。
岡比西斯二世統治時期,波斯帝國開始進攻尼羅河流域的埃及王國。公元前525年,岡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王國,俘獲其國王普薩美提克三世。波斯帝國疆域擴展至非洲。公元前522年,岡比西斯二世在進攻利比亞人時失利,其弟巴爾迪亞在波斯高原發動起義,奪取政權。岡比西斯二世在返回波斯高原途中去世。大流士一世殺死巴爾迪亞,成為波斯帝國國王。
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波斯帝國疆域繼續擴展。公元前517年,大流士一世攻占印度河平原。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擊敗歐羅巴洲的馬其頓王國,攻占色雷斯,波斯帝國最終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三大洲的大帝國。
大流士一世上臺統治后,為維護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即“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一世確立專制統治,調整行政區劃,把波斯帝國劃分為20余省(據《貝希斯敦銘文》為23個省),各省每年向中央政府納稅。大流士一世把全國分為5個大軍區,下轄省軍區,組建海軍艦隊。大流士一世統一全國貨幣,中央政府鑄造金幣,稱“大流克”,質量8.4克,省政府鑄造銀幣。大流士一世在全國修筑道路,開通尼羅河到紅海的運河,在中亞細亞修建水庫。大流士一世還確立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
大流士一世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波斯帝國對征服地區的統治,客觀上促進了波斯帝國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區的發展。
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國滅掉呂底亞王國,統治了小亞細亞和愛琴海東岸的希臘城邦。由于波斯帝國的殘暴統治,公元前500年,米利都發動起義,雅典支持米利都起義。公元前494年,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一世鎮壓米利都起義。
米利都起義被鎮壓后,大流士一世以雅典支持米利都起義為由,發動波希戰爭。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遣軍隊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南侵希臘城邦,但遭遇風暴,退回小亞細亞。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之甥阿爾塔弗涅斯橫渡愛琴海,在馬拉松平原登陸,馬拉松之戰,被雅典擊敗。
公元前486年10月,大流士一世去世,子薛西斯一世開始統治。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攻希臘城邦。溫泉關之戰,薛西斯一世勝利,但也損失慘重。薩拉米灣海戰,薛西斯一世戰敗。薩拉米灣海戰是波希戰爭的轉折。
公元前479年,普拉提亞之戰,波斯帝國再次戰敗。此后,希臘城邦連續反攻。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國和希臘城邦簽署《卡里阿斯和約》,波斯帝國承認愛琴海東岸希臘城邦的獨立,波希戰爭結束。
波斯帝王們的宗教自由化、政治自由化政策使波斯政權與敘利亞各民族的關系融洽起來。敘利亞各民族曾頑強不屈地先后反對過亞述和巴比倫的征服者。在腓尼基人、撒馬利亞人和猶太人眼中,波斯人簡直就是大救星。
腓尼基人被并入波斯帝國之后,腓尼基商人獲得了一個巨大的內陸貿易區,同時,在地中海上,在與其商業競爭對手希臘人的斗爭中,他們也爭取到了波斯的支援。與腓尼基人一樣,亞洲希臘人也成了波斯的子民,不過,是不馴順的子民;而敘利亞的腓尼基人卻幫了波斯人的大忙,并得到其睞。
三個敘利亞腓尼基城邦國家阿臘杜斯、提爾和西頓,被授予小型地方自治王國的地位。腓尼基人并不打算背叛波斯人,因而,波斯人不必擔心殖民地中的腓尼基城邦會介入敘利亞事務。
波斯人并不想把利比亞的腓尼基人和敘利亞的腓尼基人并入他們的帝國,相反在公元前6世紀末葉,他們與迦太基人訂立了反希臘協定,當時殖民地中的腓尼基人城邦在迦太基的領導之下組成了一個統一陣線。
巴比倫尼亞的猶太人社區是波斯人的天然盟友,因為這些離鄉背井的猶太人從未饒恕過曾放逐他們的巴比倫人。他們組成了親波斯人的少數派,在多數居民均采取不合作態度的巴比倫尼亞,這個少數派對波斯人尤為可貴。
盡管居魯士二世出于策略的考慮,通過“與巴爾攜起手來”,表示他愿意尊重巴比倫人的民族自尊心,但仍然無濟于事。居魯士二也允許所有希望離開的猶太人返回在猶太的故園,并重建他們在耶路撒冷的神廟。在埃克巴塔納(今稱哈馬丹)的檔案中,可以查到居魯士二世的敕令,這一敕令繼而又受到大流士一世的進一步確認。
要么是阿爾塔薛西斯一世在公元前445年,要么是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在公元前384年,曾允許其巴比倫猶太管家尼希米暫時離開首都蘇薩,他負有前往猶太重新為耶路撒冷城設防的使命。大流士一世和阿爾塔薛西斯都曾為在他們授權下猶太人重建耶路撒冷公共工程而批準過預算和建材。
阿拉米人像猶太人和腓尼基人一樣,也從波斯帝國獲益不淺。在亞述統治時期已經開始的阿拉米語言文字的傳播,在波斯人治下又獲長足發展。在敘利亞,迦南語(希伯來語)逐漸被阿拉米語所取代。在敘利亞,迦南語僅僅是禮拜儀式用語,作為日常用語,它只在地中海西岸地區的腓尼基人殖民世界中運用。阿拉米語言繼續與阿拉米字母同時向東傳播,阿拉米字母比楔形文字更方便實用。
與七八個世紀以前的烏加里特人一樣,波斯人從蘇美爾-阿卡德語庫中選擇了一些字組成一套字母。大流士一世在貝希斯敦石崖上用三種文字記錄其武功時,用波斯楔形文字刻下了波斯文,同時,又用表達方式既傳統又龐雜的蘇美爾體楔形文字刻下了埃蘭文和阿卡德文譯文。
但是,波斯人的楔形文字與烏加里特文遭受了同樣的命運,它未能抵抗住由更簡潔明了的字母組成的字母大潮的沖擊,這種字母早在公元前最后一千紀初葉已在腓尼基流行起來。到公元前330年,絕大多數波斯帝國官方文件都已運用阿拉米語言文字,不過,也許這些字母仍按波斯語發音,即組成一個阿拉米字的字母組合,讀起來好象是這個阿拉米字的波斯語譯音。
敘利亞的幾個主要民族因此而滿足于做波斯人的臣民,而與波斯人有血緣關系的米底人卻感到不那么幸福。正如他們在公元前522年起義中表現出來的那樣,他們記得自己也曾是不可一世的民族,而波斯人則曾是他們的臣民。
不過,盡管米底人桀騖不馴,波斯人還是再次允許他們做了米底-波斯帝國的伙伴,這個帝國比過去的米底帝國遼闊得多,也強盛得多。埃蘭人也許有些受寵若驚,因為他們的國都蘇薩升格為帝國首都。東北部講伊朗語的民族在帝國亡國之后,堅持了長達三年的抵抗運動,反對馬其頓統治者,以此顯示他們對波斯帝國的深情厚誼。東部的游牧民族西徐亞人曾與居魯士二世為敵,但在被大流士一世征服之后,似乎也很忠實于帝國。當公元前480年薛西斯在歐洲的希臘作戰時,由他們據守戰略要地。公元前330-前328年,他們還支援過農居的鄰邦反抗亞歷山大大帝。
不過,在被征服的民族中,有三個民族表現出與波斯統治勢不兩立,即巴比倫人、埃及人和亞洲希臘人。在公元前522年這個關鍵時期,巴比倫人不只進行了一次起義,而是兩次。公元前484年,他們再度起義。
不過,這一次,波斯人毫不手軟地將起義鎮壓下去,從此以后,直到他們最終被亞歷山大解放時為止,巴比倫人一蹶不振。波斯人不能放手讓巴比倫人脫離他們的控制,巴比倫是波斯帝國的糧倉和工廠,也是帝國內陸交通網上的樞紐。而在另一方面,占領埃及不啻是波斯帝國的一大負擔,正如它曾成為亞述人的負擔一樣。埃及距離法爾斯比離亞述更遠。在反抗其大陸上的亞洲主人時,它可以接受來自海上的希臘人的增援。
雖然埃及在公元前522年一敗涂地,但是,它在大流士一世統治末期再度揭竿而起,公元前464-前455年,公元前404或395-前343年,他們曾兩度取得獨立。當它再度被波斯人征服時,距波斯帝國自身的傾覆已僅僅只有十幾年時間。
波斯帝國是短命的帝國,但是它的宗教寬容政策產生了歷久不衰的效果。
這一政策順應了宗教上不同信仰相互調合這一趨勢,亞述人和巴比倫人的放逐政策促進了這一趨勢的形成。一個征服者可以流放被征服國統治集團的成員,卻放逐不了它的神祗。留在當地的農民仍會繼續供奉它們,外來移民也不可能忽視它們。在前以色列王國主要宗教圣地伯特利崇拜耶和華的禮儀被向東帶入巴比倫尼亞,向南帶到埃利藩蒂尼,此地是尼羅河第一瀑布下面的邊防要塞。
公元前5世紀,在這個地方,一支為波斯人服務的猶太駐軍同時供奉著愛希慕恩、安娜特和耶和華,這支軍隊的士兵都是為逃避被尼布甲尼撒放逐到巴比倫的厄運而躲入埃及的猶太人后裔。
在埃利藩蒂尼的猶太社區與撒馬利亞區酋長珊巴拉特保持著友好的通信往來。在波斯人統治時期,在尼希米行使使命之前,耶路撒冷屬于撒馬利亞區。
從珊巴拉特的姓氏(西努巴利特)上判斷,他是巴比倫流放者的后裔,如果從他兒子的名字(達拉亞和謝勒邁亞)上看,他們都是耶和華的信徒,而不是月亮神的崇拜者。此時,撒馬利亞的居民已嚴格地專一信奉耶和華,除《摩西五經》外,他們不承認任何手寫文書為經典,也不承認有非手寫經典存在。
但是,當巴比倫尼亞猶太人社區的代表尼希米奉圣旨到達耶路撒冷時,珊巴拉特與他發生了沖突。為使尼希米和以斯拉進行其決定性的工作,波斯帝國政府不明智地徹底改變了它的普遍寬容的政策。
這個不尋常的討好態度破壞了波斯政府本身最重要的一條行為規范。這是一次被動的國家行為,可是,比起波斯政府的任何主動行為來,這個被動行為卻造成了更為嚴重的后果。這不能不說是一次歷史的嘲弄。
公元前7世紀,波斯人被亞述帝國統治。公元前7世紀末,米底王國、呂底亞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滅掉亞述帝國,瓜分了其全部領土,米底王國獲得了波斯高原。公元前553年(一說公元前558年),居魯士二世領導波斯人發動起義,反對米底王國的統治。
公元前550年(一說前553年),居魯士二世滅掉米底王國,正式建立波斯帝國,并逐步鞏固對波斯高原的統治。這一時期,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王國仍然強盛。居魯士二世并未直接進攻新巴比倫王國,而是進攻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
公元前546年,居魯士二世征服了呂底亞王國。公元前546年—公元前540年,居魯士二世東征,波斯帝國東部疆界到達印度河流域、中亞細亞,成為亞細亞洲大帝國。
公元前539年,居魯士二世滅掉新巴比倫王國。公元前530年,居魯士二世在進攻中亞細亞的馬薩革泰人時戰死,其子岡比西斯二世上臺統治。
岡比西斯二世統治時期,波斯帝國開始進攻尼羅河流域的埃及王國。公元前525年,岡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王國,俘獲其國王普薩美提克三世。波斯帝國疆域擴展至非洲。
公元前522年,岡比西斯二世在進攻利比亞人時失利,其弟巴爾迪亞在波斯高原發動起義,奪取政權。岡比西斯二世在返回波斯高原途中去世。大流士一世殺死巴爾迪亞,成為波斯帝國國王。
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波斯帝國疆域繼續擴展。公元前517年,大流士一世攻占印度河平原。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擊敗歐羅巴洲的馬其頓王國,攻占色雷斯,波斯帝國最終成為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橫跨亞洲、非洲和歐洲三大洲的大帝國。
大流士一世上臺統治后,為維護統治,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即“大流士一世改革”。
大流士一世確立專制統治,調整行政區劃,把波斯帝國劃分為20余省(據《貝希斯敦銘文》為23個省),各省每年向中央政府納稅。大流士一世把全國分為5個大軍區,下轄省軍區,組建海軍艦隊。大流士一世統一全國貨幣,中央政府鑄造金幣,稱“大流克”,質量8.4克,省政府鑄造銀幣。大流士一世在全國修筑道路,開通尼羅河到紅海的運河,在中亞細亞修建水庫。大流士一世還確立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
大流士一世改革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鞏固了波斯帝國對征服地區的統治,客觀上促進了波斯帝國經濟文化交流,有利于落后地區的發展。波希戰爭
公元前546年,波斯帝國滅掉呂底亞王國,統治了小亞細亞和愛琴海東岸的希臘城邦。由于波斯帝國的殘暴統治,及至500年,米利都發動起義,雅典支持米利都起義。
公元前494年,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一世鎮壓米利都起義。米利都起義被鎮壓后,大流士一世以雅典支持米利都起義為由,發動波希戰爭。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一世派遣軍隊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南侵希臘城邦,但遭遇風暴,退回小亞細亞。
公元前490年,大流士一世之甥阿爾塔弗涅斯橫渡愛琴海,在馬拉松平原登陸,馬拉松之戰,被雅典擊敗。
公元前486年10月,大流士一世去世,子薛西斯一世開始統治。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攻希臘城邦。溫泉關之戰,薛西斯一世勝利,但也損失慘重。薩拉米灣海戰,薛西斯一世戰敗。薩拉米灣海戰是波希戰爭的轉折。
公元前479年,普拉提亞之戰,波斯帝國再次戰敗。此后,希臘城邦連續反攻。公元前449年,波斯帝國和希臘城邦簽署《卡里阿斯和約》,波斯帝國承認愛琴海東岸希臘城邦的獨立,波希戰爭結束。
公元前465年,薛西斯一世被阿爾達班謀殺,阿爾達班支持薛西斯一世之子阿爾塔薛西斯一世成為國王,之后阿爾塔薛西斯一世殺死阿爾達班。公元前449年,阿爾塔薛西斯一世與希臘城邦簽署了《卡里阿斯和約》,結束了波希戰爭。
公元前424年,阿爾塔薛西斯一世去世,子薛西斯二世上臺統治。薛西斯二世之弟蘇格達努斯謀殺薛西斯二世,成為國王。
公元前423年,大流士二世殺死蘇格達努斯,奪取政權。大流士二世統治時期,波斯帝國支持斯巴達贏得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勝利。
公元前404年,大流士二世去世,兩個兒子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和居魯士三世為奪得統治權爆發了內戰,斯巴達支持居魯士三世;普薩美提克五世在塞易斯發動起義,重建埃及王國。
公元前401年,阿爾塔薛西斯二世擊敗居魯士三世。公元前400年,波斯帝國和斯巴達爆發戰爭。公元前394年,波斯帝國獲勝。公元前385年和公元前374年,阿爾塔薛西斯二世兩次遠征埃及王國均失敗。公元前343年,阿爾塔薛西斯三世征服埃及王國。
公元前334年,歐洲的馬其頓王國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進攻波斯帝國。公元前333年,伊蘇斯之戰,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三世失敗。公元前331年,高加米拉之戰,大流士三世再次失敗,亞歷山大三世不斷追擊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0年,大流士三世在巴克特里亞被殺,波斯帝國終結。
公元前553年,波斯帝國建立時,疆域僅限于波斯高原西南部。隨著居魯士二世、岡比西斯二世東征西討,波斯帝國疆域不斷擴大。
到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波斯帝國疆域西起色雷斯、小亞細亞和尼羅河流域,東到帕米爾高原和印度河平原,北抵黑海、高加索山脈、里海、咸海和錫爾河,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版圖地跨亞洲、非洲、歐洲三大洲的大帝國。波斯帝國建立時,首都在帕薩爾加德,后增設埃克巴坦那、蘇薩和巴比倫。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一世上臺統治后,建造了新首都波斯波利斯。
波斯帝國是中央集權制度,國王是全國最高統治者,擁有無限權力。大流士一世改革后,中央集權制度被確立下來。
波斯帝國疆域遼闊,經濟發展極不平衡。東部波斯高原、中亞細亞以農業為主,經濟落后;西部兩河流域、小亞細亞、尼羅河流域,經濟貿易發達,是波斯帝國稅收主要地區。
波斯帝國積極吸收兩河流域、尼羅河流域文化,因而文化繁盛。波斯帝國所用文字是經過改造的楔形文字,官方語言為古波斯語。波斯帝國文學作品繁多,著名的有《居魯士文書》和《貝希斯頓銘文》,詩歌也在逐漸形成。
波斯帝國的建筑藝術,在居魯士二世時代,還具有游牧民族特征。波斯帝國形成后,建筑規模巨大,風格多樣,吸收了兩河流域、埃及王國和希臘城邦的風格。波斯帝國雕刻藝術優秀,《貝希斯頓銘文》是浮雕杰作。
波斯人信奉瑣羅亞斯德教,創始人是米底王國的瑣羅亞斯德,經典是《阿維斯塔》。瑣羅亞斯德教認為,世界上有善惡二神,善神是阿胡拉·馬茲達,惡神是阿赫里曼。阿胡拉·馬茲達和阿赫里曼始終是對立狀態。瑣羅亞斯德教要人們站在阿胡拉·馬茲達一邊,與阿赫里曼斗爭。瑣羅亞斯德教崇拜光明和火,亦稱拜火教。大流士一世統治時期,瑣羅亞斯德教被確立為波斯帝國國教。波斯帝國滅亡后,瑣羅亞斯德教在屢次的外來征服和希臘化、基督教、摩尼教、伊斯蘭教的沖擊下,逐漸走向衰落。
波斯國,其先有波斯匿王者,子孫以王父字為氏,因為國號。國有城,周回三十二里,城高四丈,皆有樓觀,城內屋宇數百千間,城外佛寺二三百所。西去城十五里有土山,山非過高,其勢連接甚遠,中有鷲鳥啖羊,土人極以為患。國中有優缽曇花,鮮華可愛。出龍駒馬。咸池生珊瑚樹,長一二尺。亦有琥珀、馬腦、真珠、玫回等,國內不以為珍。市買用金銀。婚姻法:下聘訖,女婿將數十人迎婦,婿著金線錦袍、師子錦袴,戴天冠,婦亦如之。婦兄弟便來捉手付度,夫婦之禮,于茲永畢。國東與滑國,西及南俱與婆羅門國,北與泛忄栗國接。中大通二年,遣使獻佛牙。
波斯國,大月氐之別種,治蘇利城,古條支國也。東去長安一萬五千三百里。城方十余里,戶十余萬。王姓波斯氏。坐金羊床,戴金花冠,衣錦袍、織成帔,皆飾以珍珠寶物。其俗:丈夫剪發,戴白皮帽,貫頭衫,兩廂近下開之,并有巾帔,緣以織成;婦女服大衫,披大帔,其發前為髻,后被之,飾以金銀華,仍貫五色珠,絡之于膊。
王于其國內別有小牙十余所,猶中國之離宮也,每年四月出游處之,十月乃還。王即位以后,擇諸子內賢者,密書其名,封之于庫,諸子及大臣皆莫之知也。王死,乃眾共發書視之,其封內有名者,即立以為王,余子各出就邊任。兄弟更不相見也。國人號王曰翳囋,妃曰防步率,王之諸子曰殺野。大官有摸胡壇,掌國內獄訟;泥忽汗,掌庫藏關禁;地卑勃,掌文書及眾務。
次有遏羅訶地,掌王之內事;薩波勃,掌四方兵馬。其下皆有屬官,分統其事。兵器有甲槊圓排劍弩弓箭。戰并乘象,每象百人隨之。其刑法:重罪懸諸竿上,射而殺之;次則系獄,新王立乃釋之;輕罪則劓、刖若髡,或剪半須,及系排于項上,以為恥辱;犯強盜者,禁之終身;奸貴人妻者,男子流,婦人割其耳鼻。賦稅則準地輸銀錢。
俗事火襖神。婚合亦不擇尊卑,諸夷之中,最為丑穢矣。民女年十歲以上有姿貌者,王收養之,有功勛人,即以分賜。死者多棄尸于山,一月治服。城外有人別居,唯知喪葬之事,號為不凈人。若入城市,搖鈴自別。以六月為歲首,尤重七月七日、十二月一日。其日,民庶以上,各相命召,設會作樂,以極歡娛。又以每年正月二十日,各祭其先死者。
氣候暑熱,家自藏冰。地多沙磧,引水溉灌。其五谷及禽獸等,與中夏略同,唯無稻及黍秫。土出名馬及駝,富室至有數千頭者。又出白象、師子、大鳥卵、珍珠、離珠、頗黎、珊瑚、琥珀、琉璃、馬瑙、水晶、瑟瑟、金、銀、鍮石、金剛、火齊、鑌鐵、銅、錫、朱沙、水銀、綾、錦、白疊、毼、氍毹、毾、赤獐皮,及薰六、郁金、蘇合、青木等香,胡椒、蓽撥、石蜜、千年棗、香附子、訶犁勒、無食子、鹽綠、雌黃等物。魏廢帝二年,其王遣使來獻方物。
波斯國,都達曷水之西蘇藺城,即條支之故地也。其王字庫薩和。都城方十余里。勝兵二萬余人,乘象而戰。國無死刑,或斷手刖足,沒家財,或剃去其須,或系排于項,以為標異。
人年三歲已上,出口錢四文。妻其姊妹。人死者,棄尸于山,持服一月。王著金花冠,坐金師子座,傅金屑于須上以為飾。衣錦袍,加瓔珞于其上。土多良馬,大驢,師子,白象,大鳥卵,真珠,頗黎,獸魄,珊瑚,琉璃,瑪瑙,水精,瑟瑟,呼洛羯,呂騰,火齊,金剛,金,銀,銅,鑌鐵,錫,錦疊,細布,護那,越諾布,檀,金縷織成,赤麖皮,朱沙,水銀,薰陸、郁金、蘇合、青木等諸香,胡椒,畢撥,石蜜,半密,千年棗,附子,訶黎勒,無食子,鹽綠,雌黃。
突厥不能至其國,亦羈縻之。波斯每遣使貢獻。西去海數百里,東去穆國四千余里,西北去拂菻四千五百里,東去瓜州萬一千七百里。煬帝遣云騎尉李昱使通波斯,尋遣使隨昱貢方物。
……
傍晚
“殿下,城中的障礙已清掃完畢,殘兵和波斯官府的官員都已歸順,雖然他們的心中仍有不服但在兵勢的強迫下,他們并不敢造次,就怕我們走后生出亂子。”中校吉吉拉上前稟告城內的情況。
“你們做的不錯,不要過多殺戮投降的波斯人,對于他們要放寬些管束,不久后他們都會是我們的子民。”亞瑟想了想:“還有,城中的糧食走的時候留給他們一些,我們帶來的糧食已經足夠了,攜帶太多也是一個負擔與其成為拖累,不如留下讓他們記在心里。”
“是,殿下,您的仁慈會照耀整個波斯高地的。”吉吉拉心里嘆服面帶恭敬地說道。
“萊恩將軍,他到哪里了,可有確切的消息?”亞瑟心底高興面上卻裝作不甚在意擺擺手道。
“稟殿下,萊恩將軍即將到達巴姆城。”吉吉拉見亞瑟如此作態更顯尊敬。
“噢,我們在停留一夜養好精神,明天一早準時前往亞茲德。”亞瑟下達命令。
在即將抵達克爾曼城時,他就先派遣索恩少校率領六千先頭部隊繞過庫赫魯德山脈進軍伊斯法罕。他們將會分為兩部包圍德蘭黑,亞瑟率領大部隊貼著赫魯山右側一路北上,索恩率小部輕軍從后方奇襲加茲恩,以完成對波斯首都的前后夾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