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賽宮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至路易十六的王宮,是人類藝術寶庫中的一顆絢麗璀璨的明珠。
凡爾賽宮的建筑兼收并蓄了許多法國藝術家與建筑師的設計精髓,融匯了法國所有的建筑風格,法國古典主義、洛可可式直至新古典主義的建筑風格應有盡有。占地面積5.1萬平方米,700余間房間。它的外觀氣勢宏偉,非常壯觀,內部陳設和裝潢更是奢華無比,并極富藝術魅力。700多間大殿小廳無一不是金碧輝煌,內壁裝飾以雕刻、巨幅油畫及掛毯為主,配有17世紀、18世紀造型超絕、工藝精湛的家具。宮內還存放著來自世界各地的珍貴的藝術極品,其中有來自中國古代的精致瓷器。
凡爾賽宮正宮前面是一座風格獨特的法蘭西式大花園,近處是兩池碧水,沿池而塑的銅雕多姿多態,栩栩如生,美不勝收。凡爾賽宮和它的園林在歐洲影響很大,王宮和貴族的府邸大都效仿它的風格,北京長春園的西洋樓部分就曾模仿過它的一些局部。它是歐洲最宏大最華美的宮殿,法國最優秀的繪畫、雕塑及其最精美的工藝品都集中在這里,代表著當時法國美術和工程技術的最高成就。路易十六當權時,凡爾賽宮的富麗堂皇、奢侈豪華,達到登峰造極無以復加的地步,最終引起人民大眾的無比憤慨。至1789年路易十六被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送上了斷頭臺,凡爾賽宮作為皇宮的角色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最終成為國家博物館,向公眾開放。今天,凡爾賽宮已是舉世聞名的旅游勝地,吸引著世界各地游客前來觀光覽勝。
我曾兩度去過凡爾賽宮,每當我看到那些金碧輝煌、宏偉壯麗的建筑,或穿行于宮殿內的大廳小殿之間,抬頭仰望或欣賞著那些精美絕倫的藝術畫作時,我一方面被偉大的西方文明和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所震撼,同時又感覺到人類社會對物質分配的極不公平,因此內心極不平靜。仿佛看到了那些偉大繁榮、驚世杰作背后的辛酸血淚,甚至刀光劍影,真正是“宮廷一尺畫,窮人半生糧”“美人首飾侯王印,盡是沙中浪底來”“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泥瓦匠,住草房;紡織娘,沒衣裳;淘金老漢一輩子窮得慌”。凡爾賽宮作為幾任國王的宮殿,的確擁有法蘭西,甚至整個歐洲最珍貴、最精美的藏品。然而,在這些華美精致藏品以及氣勢宏大的建筑背后,有多少不為人知的流血流汗,甚至廝殺掠奪。在那皇權至上的時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些封建統治者不僅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更擁有其國家的一切土地與財富、金銀珍寶及其珍貴藝術品。他們生活上窮奢極欲,揮金如土,而平民百姓,成年累月,做牛做馬,僅得溫飽而已,有的甚至連溫飽都難得到。就拿我國的慈禧太后這個禍國殃民的女人來說吧,她的奢侈一點也不亞于歐洲的那些皇族貴胄,據說她帽子上、腰帶上及鞋子上隨便一顆小小的裝飾或一件小小的玩物都是價值連城;她每餐的飯食,都有100道菜,她隨便吃幾口或不吃,都要準備好給她盛上來,奢華程度令人發指。而當時的中國老百姓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還要遭受外來列強的欺壓。而正是這些可憐的民眾為封建統治者們創造了輝煌的建筑和精湛的藝術作品,豐富了皇宮的陳設和收藏,裝飾了皇宮的金碧輝煌,因此繁榮至極、輝煌偉大的背后是勞動人民的艱辛付出和辛酸血淚。但愿人類社會一步步走向和平、民主、公平、正義,最終消滅一切人剝削人、人壓迫人的封建統治和殘酷剝削,永遠沒有戰爭,沒有侵略,人人都過著自由、平等、無憂無慮的寧靜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