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因斯坦旅行日記
- (美)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著 澤夫·羅森克蘭茲編
- 1028字
- 2023-02-13 18:50:41
中文版序
我很高興《愛因斯坦旅行日記》中譯本(以下簡稱《旅行日記》)此刻呈現給中國讀者。正如愛因斯坦在《旅行日記》中清楚表明的那樣,1922年底和1923年初在上海的兩次逗留,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成長的早期,這位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和人道主義者就被中國和中國人所吸引。愛因斯坦的《旅行日記》是一份引人入勝的文件,讀者能夠直接了解作者對他所訪問的國家和他所遇到的人民的未經刪節的評論。因此,該日記包括一些令人不安的段落,流露了作者對中國人所持的偏見。這些內容對于中國讀者來說無疑是不易接受的。據我所知,這本日記的英文版出版后,在中國和其他地方曾引起了對愛因斯坦言論的熱烈討論。我認為這樣的討論只能導致積極的結果。對我個人來說,他那些令人不安的言論留給我們的最重要的教訓是,這些言論有可能促使我們每個人審視自己的情感偏見和認知偏差。
在我看來,由于雙方的誤解,愛因斯坦沒有實現原計劃在中國巡回演講的愿望,這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我堅信,如果愛因斯坦在中國停留更長時間,更熟悉這個國家的人民,一定會對他產生深遠影響,肯定會修正甚至消除他對中國和中國人的一些偏見。
無論如何,從他的個人文件中,有大量證據表明,在他訪問中國之后,愛因斯坦仍然非常關注發生在這個國家的持續的動蕩事件。在他訪問中國20年后,愛因斯坦撰寫了一份關于中國和中國人民的聲明。即使在今天,這份聲明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在美國找到了躲避納粹德國的避難所后,他在1942年給美國援助中國工業合作社委員會主席寫了封信,清楚地證明了他深深地牽掛著被日本占領的中國,以及他后來對中國人民及其對人類的貢獻的高度尊重:“我總是熱切地希望中國在目前的斗爭中取得勝利,即使她的利益和我們國家的利益沒有直接聯系。希望中國的傳統和精神對國際生活的未來發展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這是在飽受壓迫和殘暴的黑暗日子里最好的鼓勵之一。世界可以從中國人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
最后,我想補充一點,我很高興這本書能被中國讀者閱讀,還有一個更個人的原因。從某種程度上說,我的生命歸功于中國。1938年,我已故的父親為了躲避納粹的迫害,被迫逃離維也納,在上海找到了避難所。他在那里生活了10年。1948年,我已故的祖父也葬在那里。盡管我父親在上海遭受了日本殘酷占領所帶來的巨大苦難,但他總是告訴我,他愛中國人民,他的錢包里總是夾著一張舊的中國鈔票,作為他生命中那段時光的美好回憶。愿本書能成為我向中國人民表示感謝的小禮物。
澤夫·羅森克蘭茲,2021年7月22日于美國加州帕薩迪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