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蝙蝠王與鳳凰傳
書名: 匿界之被尋回的太陽印作者名: 雷森的視界本章字數: 8437字更新時間: 2023-03-21 19:51:08
匿界非人動物變身人形,是因為人體構造相對來說,可以更好的生產生活,而猿猴一族本身靈長類,和人類形體構造類似,所以變身人形,或者說變的更像人類,不過是隨大流的事兒,既然可以變化成人,當然也能變豬變狗變大象變烏龜,這是覺悟能力的高低所決定的事兒,蝙蝠王身為其中的佼佼者,他能變很多種,而匿界所謂的真身,說的是最早最開始的身體形態,蝙蝠王的真身本是猿猴,祖籍招搖山,他在成為蝙蝠一族的首領被稱作蝙蝠王之前,也曾是鵲山一帶的猴族首領,如此暫且稱他為最終成為蝙蝠王的猴王,說起來他是最不愿意做首領的首領,原本在他看來,同樣都是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一切資源為這個世界上的生命所共享,干嘛非要把這棵樹規定成你的或者我的,還有吃的東西只有在饑餓的時候才可以被稱作食物,不餓的時候你霸占著他,甚至還有同族在挨餓的時候,霸占食物這樣的欺凌弱小是很天誅地滅的事,據他的觀察和思考,韭菜生長在土地上,如果吃了韭菜,那韭菜就變成了身體的一部分,而螃蟹吃了小魚和螺螄,小魚和螺螄成了螃蟹身體的一部分,如果吃掉螃蟹,那小魚和螺螄還有螃蟹就也都成了身體的一部分,出生時候那么小,然后吃東西長大再到最后的死亡,似乎一切都是這樣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應該和平共處才是,最終成為蝙蝠王的猴王從小就是這樣滿腦子“為什么是這樣的,怎么會是這樣,實在是太有趣了”充滿了對天地萬物的好奇,充滿了對這個世界的本源性至理的探究,他能守在河邊盯水里的小趴虎魚大半天,也能守著白蟻窩和蜂窩好幾天的觀察,直到因為將近成年被當任猴王驅逐出猴群的那一天,就連母親都表現出了冷漠的態度,悲傷欲絕的他一個猛子扎進水里變成了趴虎魚,自此也能通過意念與白蟻和蜂群溝通,越是發現白蟻和蜂群純是單純的傳達消息,越因為猴族復雜的心機和欺詐而感到秩序的混亂,也因此一時頭腦發熱,以讓猴族過上好日子為己任,他走遍了招搖山,祝禱了山里的每一株韭菜,單只是吃韭菜,不需要其余的東西也不會再感到饑餓,他也祝禱了山里的每一棵構樹,只要觸碰構樹的枝葉,就可以很清楚的找到回山洞的路,不會在山谷里迷失路途,想來如此吃飽穿暖后就應該會相安無事的安居樂業,卻沒想猿猴一族仍舊亂七八糟,因為想到歷任猴王都是靠好勇斗狠來贏得地位是根源性的問題所在,打定了勸導不聽就號令馬蜂群蜇死的主意,如此蜇死了當任猴王,可是群居性動物需要領導者,雖然他不想上位,卻也已經上位,雖然沒想殺死前任猴王的幼崽,卻早有討好者來獻殷勤,好在是他發現的及時,只保住了前任猴王一個剛出生不久的男嬰猴,最終成為蝙蝠王的猴王當時的理想主義和反概念主義,——類似于現在人類定義的那種墨家“兼愛”思想,就好比那種抱錯孩子的事,原本孩子都一樣,不知道是抱錯了,就當是親生的養,尤其是孩子長到半拉大的時候,做父母的再知道抱錯了,雖然說來殘酷,卻是因為親生和非親生的概念,以及知道和不知道所產生的障礙,再或者遠方的孫子來看素未謀面的爺爺,卻因為瑣事跟一個老家伙口角起來,嘴里罵罵咧咧的老混蛋,知道是自己的親爺爺后,便也平息了憤怒,再或者遠方的二姑死了沒給侄子死訊,而半年后侄子知道后的難過,這難過是因為二姑的死還是因為知道了死訊呢,——最終成為蝙蝠王的猴王并非否定情感,只是相對理性,雖然知道一切問題來源于認知,可他自己也難免陷入到認知中去,而招搖山的豐衣足食引來了周邊無數的生靈前來投奔,最終成為蝙蝠王的猴王時而自狂自大,時而又會反思,平息紛爭時也會憤怒殘暴,過后也有控制不住自己和沒能帶給猴族幸福的挫敗感,再說他保住了前任猴王那個剛出生不久男嬰猴,那嬰猴的母親為了保護兒子也為保護自己,整天圍在他身邊,最后終于成功的給他也生了個男嬰猴,如此同母異父的兩兄弟,后來興起了以居地為姓氏的取名字,哥哥取名招搖執構,弟弟取名招搖佩谷,要說最終成為蝙蝠王的猴王對于兩個孩子等同于其他的孩子并沒有特別的偏愛那就太假了,而招搖執構以幫助猴王父親安定招搖山的秩序為己任,求他祝福自己只要看到對方就可以知道過去的本領,也就在此滿足招搖執構的心愿誦念祝詞的過程中,最終成為蝙蝠王的猴王預見到招搖山上無數猴子被招搖執構殘殺的景象,一時慌亂的猴王為了防止這一預見的景象成為現實,附在招搖執構的耳邊又補了一句祝詞:“擁有看到往昔過去的眼睛,如果做出殘害同族的事,將會背負罪惡永遠的活下去,只有被血脈至親殺死才能破除此祝言,但罪惡和眼睛只會轉移,不會結束!”此后幾天心緒不寧的猴王,更預見到山體和水體被嚴重污染以及非人動物被穿著奇怪的人類虐殺的景象,想起來前兩年有個長著兩棵挺老大桑樹的挺老大村子召開眾部族會議,原本覺得天底下已經沒有什么能再讓他感到迷惑和新奇,自己當時沒有去,如此竟有些后悔,就帶著族里的幾個猴子找過去想要看看,然后就在那片后來為了和人類統一地名才被叫做九湖坪的地方,在那湖邊喝水的時候,正有只飛過的烏鴉一泡屎拉在猴王腦袋上,剛是桑葚成熟的季節,那烏鴉吃了太多的黑桑葚,猴王摸了一手,還不是特別不好洗,是根本洗不掉,至此倒還不至于氣得蝙蝠王把那兩棵大樹給斷了根,趕上當時還有幾只本地的猴子也來喝水,有個年長的老猴說起來,這里的烏鴉不好惹,烏鴉部族長久以來霸著那兩根大桑葚樹和周邊很大的一片地方,桑葚吃不了寧可掉地上爛了,也不許別的動物靠近那一片,最終成為蝙蝠王的猴王正是聽得這句話才義憤填膺的找過去,遠遠看見了那兩棵雖然不可能高得人類傳說能通天那般離譜卻也確實高大得出類拔萃的黑桑葚樹,果真如那老猴說的遭到了大群烏鴉的驅趕,犯了擰的猴王當時還覺得自己出于公平和正義,才要給這幫黑黢黢的家伙一個教訓,他聯系了整片山區所有能聯系到的白蟻和蜂群,只是地上嗡嗡的蜂群太明顯,打掩護的作用都不大,全都仗著地下的白蟻群,而且白蟻有控制樹木倒塌方向的能力,只三兩天就把那兩根大桑葚樹給啃倒了。
因為精通離火之術才能在烏鴉部族為首的十幾只烏鴉,他們飛在空中幻化的火球如同十幾個小太陽一般,因為那時候數數到了十以后就沒有更大的數了,所以后來只記載了那么一個“十日出”,若不管是一個還是幾個弓箭手,也不管那弓箭手是都叫后羿還是叫司羿又或者叫什么名字,單只是把這十幾個火烏鴉幻化的假太陽給射下來就完事了,匿界正史的《繩墨紀鑒》也不會把這個事給記載為“扶桑之戰”之所以用“戰”這個字,是因為十幾個烏鴉幻化的假太陽日夜不息的炙烤大地,誓要把整片山區連猴子帶白蟻和蜂群全都烤死到一個不剩,而當時緊急召開的各部族會議,因為持保守方案而被歸為主和一方的觀點:射落這些烏鴉所幻化的假太陽一定會引發大規模的林火,更可怕的是,如果這些火烏鴉真的能在火焰中得以重生,到時候真就一點余地都沒有了,當前應該盡快找到那幾個惹事的猴子勸說他們道歉,以平息烏鴉部族的憤怒為上策,本來飛行中排便是大多數鳥類的習性,為這事就把烏鴉部族長久賴以為家的大桑葚樹給啃倒了有些太過,再說大家一起生活本該相互包容理解才是,真要找不到猴子,就算是大家一起去代替猴子們道個歉,也不寒磣,反正是最好別找頂缸的,而以人類幾個弓箭手為主要代表的強硬力戰派相對現實,在他們看來,主和派想法幼稚,而且天上假太陽的火烏鴉相比能控制白蟻和蜂群的猴子更容易對付,他們也不相信抓不住罪魁禍首的猴子,單只是屈辱的道歉求和能起到什么作用,雖也擔心射落的火烏鴉所引發的大規模林火,卻深知此為露臉功勛的大好機會,而且認定了認定了天底下的東西有生必有死的至理,就算那火烏鴉真能從火中重生,那也是先要把這群強勢霸道的家伙從天下射下來再說,其實只要把這些家伙射下來就說明烏鴉可以被殺死,兩方爭辯的結果,必然還是先以成本最小的道歉和尋找肇事的猴子開始,而強硬力戰派?等著主和派屈辱的失利后,大家熬不住了假太陽的炙烤然后求他們出場,那時候再更好的伸展拳腳,誰也不知道強硬力戰派如果真能如開始設想這般,能稍微沉住點兒氣,故事的版本會有怎樣的不同,如此說并沒有責怪強硬派的意思,因為烏鴉整個部族一貫的霸道和強勢,想來最終的結局也沒什么不一樣,這里就必須要說到烏鴉部族有只曾經受傷被女媧氏部族救助收留的雌烏鴉,她跟在女媧氏部族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作為親歷者,其所謂的“共工怒觸不周山,天柱折”和“女媧補天”,不過是部族會議的時候,部族里負責飲水和負責燒火的兩個家伙互相責備的說急了眼,以至于動手打起來的時候,撞歪了大屋的一根柱子,屋頂塌下來一個大窟窿,雖然后來換了柱子和覆草,但每次下雨那塊都漏,后來女媧氏制泥燒煉成瓦給補了起來,至于共工的名字也是后來從別的故事里串來的,如此而已!——原本大桑葚樹被毀,這只雌烏鴉剛開始也跟著首領一起飛上天空幻化成假太陽的火球示威抗議,順帶尋找那個肇事的猴子來著,只是面對被炙烤的大地,就連山頂上常年不化的積雪都消融了,也不只是她,也有別的烏鴉一起勸,當然說他們首領也是一時盛怒,誰的家被毀了不著急生氣呢?可是找不到那肇事的猴子,也不想做得太絕把大地毀了,畢竟最后還得回地面上找合適的樹來安家,只是等著地面上再來道兩回歉,就勢把東山嶺的一片林子要過來,這樣撤了也好有面兒,卻沒想竟等來了人類的箭矢,烏鴉首領之前因為擔心松柏多油易燃引發林火,所以控制飛行的高度不敢太低,然而面對人類的箭矢,卻懷著“好吧!你狠,我比你還狠,你絕,我比你更絕,咱們就死磕到底,誰也別想好!”的信念,全不顧忌的往低處飛,只是為了控制被射落后的方位,如此于引發的大規模林火中重生,可以獲得更加強大的力量,烏鴉首領便是如此帶領天上假太陽的火烏鴉飛進人類弓箭的射程,當然就沒個射不中,不僅連掉落的羽毛帶淋漓的烏鴉血落到哪里都會是一片火場,生發出的點點星火如小蟲子一般四處飛散發起攻擊,星火的此種形態在后來的傳述中被取名為赤炎蟲,而強硬派的幾個人類弓箭手輕而易舉的就把天上火烏鴉的假太陽一個不剩的全給射了下來,剛還直呼不過癮,而后預備的那個據說精通水系法術的水伯正要開始施水滅火,也都被無數的的赤炎蟲頃刻間吞噬,正是那只跟在女媧氏部族生活過的雌烏鴉,實在不愿意大地化作一片焦土,值此同族這些被射落的火烏鴉將死未死,即將重生還未重生的關鍵時刻,也知道吞噬同族自己的這一輩子也就毀了,卻還是一口一個的將他們悉數吞入腹中,以其身體將這些火烏鴉封印,控制那些赤炎蟲轉作只發光不發熱的光點,此種狀態在后來的傳述中被稱作光炎蟲,而之后的滅火相對簡單多了,雖然因此功業這只雌烏鴉被大家尊為“大丹朱氏”,卻也為烏鴉部族所不容,更有幾只烏鴉因為首領和賴以為家的大樹都沒有了,打定了殉主,聯合起來,以生命為代價,詛咒大丹朱氏因為吃掉同族的罪孽而孕育的后代,將遭受烈火焚燒于不生不死的夢境中,若非做母親的被后代挖出心來,否則永遠不能結束痛苦。近似于“善不求憐天自周”的道理,也可以說是惺惺相惜,當時在醫道就小有名氣的猿猴精同樣身為女性,邀請了她的兩個師兄白象精和犀牛精,也就是后來被封號的梅里氏和大柳桉氏并圣黃桷氏,他們以醫術疊加咒術,將大丹朱氏的心取出體外而不死,一時成功的封印了詛咒,大丹朱氏因此視他們三個為恩師摯友。而接下來的分界,既已擬定了原則,不過是兩方代表滴血盟誓的走過場,卻因為人類部族的一個巫醫,就是雖也懂些藥草知識卻更多靠的是通神卜卦的胡說八道混吃混喝那種,最開始聽說挖心破除詛咒的事,還以為是蹭熱度的博名頭,后來知道真的實現了,就總覺得代表精靈的大丹朱氏有隱患,提出來還要她的心在人界為質,便是因此涉及契約,大丹朱氏的心才被稱作太陽印,原本別說大丹朱氏不會背棄誓言,就算她想背棄也改變不了什么,正是因為人類這個巫醫的瞎精抖機靈,太陽印以如此方式作為契約的一部分,讓精通法術的白貓精青淵磯浩看到了機會,然而單純毀掉太陽印未必可行,又經過青淵磯浩為禍匿界的一番折騰,當匿界大多數民眾知道他是要通過太陽印回到分界前,以法術形態向人類復仇,其潛意識已經相信此法可行,從某個角度而言,共識本身就是一種力量非常強大的咒術。
再說回到號令白蟻啃倒了兩根大桑葚樹的這個猴王終于成為了蝙蝠王的過程,雖然是烏鴉拉屎在他頭上加之湖邊當地老猴的拱火,再加他找過去真就遭到了烏鴉部族驅趕,可以說這三個因素加一塊的整個過程導致了大桑葚樹被毀,他自己覺得他是秉著公平和正義,甚至還帶點路見不平的意思來懲治地霸,到頭來自己卻成了不公不義的典型,當然說那幫烏鴉抓不到自己,可自己也拿這幫天上的假太陽的火烏鴉沒招,無法解天下生靈于火熱,又聽說湖邊老猴提供線索的說在湖邊被烏鴉拉屎在頭上的事,想來自己的小心眼已經沒法說清楚,既已成了眾矢之的公敵,更不知道同行的幾個猴子是逃跑了還是走散了,因為深深的挫敗感和孤獨失落的心灰意冷,猴王沒臉再回招搖山,也不愿意傷害那些不用想就知道一定是來追捕自己去承擔責任的老弱病殘,所以躲進一處山洞變身洞頂的蝙蝠藏匿其間,如此過了幾天,更發現這幫家伙看著惡心實則毛絨肉肉的溫順可愛,雖于暗夜烏泱泱一大群卻也有序不會相撞,關鍵還頭腦簡單的容易控制,然而但凡有生命的地方,就存在有競爭,包括種族內和種族外的,猴王立誓再也不變回猴子,因為保護這一洞的蝙蝠以遍及想要保護天下所有的蝙蝠,如此成了蝙蝠王,因為那時候不紀年,也就不知道過了多少歲月,蝙蝠王仍舊困擾于預見到山體和水體被嚴重污染以及非人動物被穿著奇怪的人類虐殺的景象,又覺得毀了大桑葚樹的風頭早已過去,再趕上大嶺圖門發起的禁肉運動,涉及食物和被食物的大事情,蝙蝠王才應邀出面參加各部族會議,原本他沒打算說話,可總有一群混蛋家伙你也不知道他腦子里是怎樣的一團漿糊,蝙蝠王終于忍不住的辯駁了幾次,雖然那幫家伙也同意蝙蝠王說的,可轉頭似乎就忘了,仍舊還是之前的想法,——好在這樣的糊涂家伙一般在生活中不會扮演什么重要角色,當然要趕上這樣的混蛋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只能自認倒霉,只能怪自己沒有趕上好時候——原本在匿界,對于至理的探究和參悟程度的高低決定了法力的強弱,蝙蝠王因為辯駁的言辭中所體現出的高明見地,深受輔政的大柳桉氏青睞,就知道這家伙法力不弱,卻又發現蝙蝠王應該是有些過于理想而會偏于極端,后來根據諜報團的探查,認定蝙蝠王極有可能就是毀了大桑葚樹的猴王,大柳桉氏就覺得蝙蝠王好像灶堂里的竹竿,不定什么時候就會炸開來,所以將蝙蝠王列為必封殺不可的極端作亂者之一,而且最后時刻,果然就是蝙蝠王最難對付,好在因為曾經毀掉大桑葚樹的理虧,大柳桉氏借用了桑葚樹的枝條,按照太極陰陽雖相對卻又一體不可分的構思,以自己作為陣法的一部分,同歸于盡式的將蝙蝠王封印在幽冥界,此后長時間的相處,大柳桉氏認識到,蝙蝠王只是偏于極端的做了錯事,原本這世間絕大多數的生命體都喜歡偏于極端,自己喜歡的希望別人也喜歡,自己不喜歡的就愿意別人跟著一起不喜歡,雖然都這樣,關鍵是他們不像蝙蝠王這樣的能力超群,大柳桉氏反思自己也有這樣的問題,而且這個封印術封印了蝙蝠王,同樣也封印了大柳桉氏自己,這許多年過去,蝙蝠王似乎變得溫順,大柳桉氏的想法也早已松動,所以太平氏才能來到樹下,如此親孫子替代親爺爺,蝙蝠王得以一時的離開,大柳桉氏也因此可以暫時離開樹下。
大柳桉氏曾經問蝙蝠王的話,又像是自顧自的說:“你是因為能力出眾才不會老實安分,還是因為不是安分老實種子所以才能力超群的呢?”
蝙蝠王在他還是猴王的時候,曾祝福非親生的大兒子招搖執構擁有看到過去的眼睛,所以看到跟著父親去參加會議的猴子回來,招搖執構就已經知道發生了什么事,既認定他們背叛了父親,加之招搖執構因為擔心父親而心急,一怒之下就想要把那幾只猴子給弄死,原本那幾只猴子能跟著猴王去參加會議,在猴族里也非泛泛之輩,如今猴王不再,猴心不穩,更因為猴王之位空缺爭斗起來,雖然之前猴王并不單只偏愛自己的親屬導致其他的猴子相對實力也不弱,可關鍵是猴王在祝福招搖執構擁有看到過去眼睛的時候,預見到招搖山上無數猴子被招搖執構殘殺的未來,一時慌亂的猴王原本為了防止這一預見的景象成為現實,所以才附在招搖執構的耳邊補了這么一句祝詞:“擁有看到往昔過去的眼睛,如果做出殘害同族的事,將會背負罪惡永遠的活下去,只有被血脈至親殺死才能破除此祝言,但罪惡和眼睛只會轉移,不會結束!”,本來是為了震懾他,顯然那時候的猴王對至理的參悟雖然讓他獲得了相對不凡的力量,卻并非至深,天底下的事之所以呈現出如此狀態,是多種因素促成的,絕非一言一行便可更改,甚至于正是為了防止某件事的發生而做出的舉措,成為了導致這件事發生的一個直接因素,——招搖執構當時情況是,只要看到對方就可以知道對方過去的能力,剛開始一陣還自我感覺良好,他也樂于看到對方的過往經歷,只是沒幾天,各種亂七八糟的經歷不僅讓他的腦子也亂七八糟,更讓他覺得除了和他一起長大的弟弟招搖佩谷,再有就是小孩子還算干凈點,其余的大家都很臟,甚至于因為自己母親的過去而討厭自己的母親,父親雖相對母親干凈很多,卻屈服了父親的威嚴不敢嫌棄,如今幾個猴子背叛了父親跑回來,招搖執構因為不知道如何宣泄心里難受的動了殺心,而那幾個猴子也對立面的或者想自立或者想擁立新的猴王自保,甚至還抓了招搖執構的母親和弟弟招搖佩谷并一眾親屬相要挾,而招搖執構要做的,只是殺死一個同族來完成祝詞里這句“將會背負罪惡永遠的活下去,”然后深感強大力量的他,當眾迎向非血親者的尖棒和石刃,展示他免疫一切物理攻擊的能力,再然后招搖山上就不光被他威服的絕大多數猴子將他奉若神明,就連別的部族也聽命于他,這時候他就從他的血親開始清理,除了他的母親和弟弟,其余別說不聽他話的,就是聽他話的,他想弄死誰只要一句話,討好擁護他的猴子便會一擁而上,然而招搖執構的暴虐,也迎來了幾只猴子密謀的下毒,只是意外的害死了招搖執構的母親,冤冤的相報的根,又確實都如佛教十二緣起那個行的緣起所表達的,只要給那個制陶的塑坯轉盤一點力量,那個轉盤就開始轉起來,如此一旦開了頭,后面可真就冤冤相報沒完沒了了,招搖執構深陷于各種血腥場面和亂七八糟記憶的痛苦中,就連做夢都是這個,最后能做的,也只有把所有秘密都告訴弟弟,然后自殺而已,那時候也就相當于人類十四五歲年紀的招搖佩谷沒了相依為命的哥哥,只一心想找到父親的走出了招搖山,以至于后來因為太過痛苦而表現的有些瘋癲被送醫,然后就遇到了雖然年歲相差太多,最后卻還是姐弟戀成功的梅里氏,而對于招搖佩谷的眼睛,有的價值還不如沒有,梅里氏經過多年的研究,想要以五行法陣封印往昔眼,雖然確實封印了一只,卻算不上成功,因為封印的往昔眼轉移到了梅里氏的身上,待到梅里氏一胞三胎的生下了太平氏他們哥三,往昔眼又轉移到了太平氏的大哥招搖暮遲的眼睛上,再說太平氏他們哥仨出生后,曾經有一只老猴子,相比于詛咒更偏向預言的說:“因為眼睛的力量強大且罪惡,哥仨都會不得好死,間接的表現是最小的弟弟害死了兩個哥哥,好在眼睛的力量會到此為止!”梅里氏對此只是懸了幾回心,她知道這種話你越害怕越采取措施就越會成真,所以就當沒聽到的不在意,然而當因為大哥招搖暮遲所表現為“別人家的孩子”那般能力超群所以表現就很一般的太平氏遇上人類的獵戶,很輕易的就被人類殺死的時候,招搖暮遲趕到之后雖也很輕易的殺死了人類獵戶,卻只能把匕首放在太平氏手里,以自己的心臟迎向匕首,以自己的命換回了太平氏的一條命,梅里氏深愛大兒子,因為曾經大柳桉氏活著將蝙蝠王封印在幽冥界,他就想去幽冥界搏一搏,看能不能救回招搖暮遲,他也知道自己很可能回不來,更因為老猴子的話,臨走前讓二兒子和小兒子的太平氏締結了契約,讓小兒子感受不到二兒子的存在,然后他們兩口子通過一件密宗的法器和幾塊人類敬佛的頂級沉香,利用所謂沉香可通三界的說法而去到了幽冥界。
大丹朱氏作為匿界第一代君主,雖非強勢之輩,然而但凡得勢,必有來攀附蹭熱度的,更有歌功頌德的一幫給大丹朱氏作詩的,因為女媧氏的風姓,再加溢美之詞,更為了區別烏鴉部族,大丹朱氏又被冠以風皇鳥的名號,待到后來口口相傳轉譯成文字落在紙上,再后來又為了和人類的統一,寫作了今天的“鳳凰鳥”,卻也符合中國漢字的同音同源同義。
《風皇鳥詩一首》
皇鳥威儀,昭昭于天,其冠文德,如彼厚土,生兮載兮,我民樂歡。
皇鳥威儀,光明于天,其翅文羲,如彼朝日,燦兮明兮,民心和煦。
皇鳥威儀,郎朗于天,其背文禮,如彼朝陽,溫兮暖兮,我民同喜。
……
后面兩句除了其胸文仁和其腹文信,也沒啥區別,只是這樣的文辭,當一個飽讀之士顯示文采的誦念出來被大丹朱氏聽到,大丹朱氏想不到這些詞竟然是在夸自己,而那飽讀之士對于想象中的大丹朱氏滿眼的崇敬之情,卻因為這一眾鄉民間這個燒窯的老婦滿手的泥巴而多看的一眼,只惋惜他們因為不讀書不明理而落得如此貧賤生活,覺得他們很可憐。
太平氏也曾經用樹葉遮眼睛,大丹朱氏見了覺得不好看,就給了他一根鳳凰毛,大丹朱氏精通光影之術,太平氏將鳳凰毛插在頭上,眼皮上就會出現羽毛的陰影,合上眼皮的那種把眼睛遮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