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梁啟超與詩界革命

“詩界革命”是梁啟超文學界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梁啟超明確提出“詩界革命”的主張是在1899年12月寫作的《汗漫錄》中。在此文中,梁啟超有感于“詩之境界,被千余年來鸚鵡名士(余常戲名詞章家為鸚鵡名士自覺過于尖刻)占盡矣,雖有佳章佳句,一讀之似在某集中曾相見過”的詩界現狀,而生“支那非有詩界革命,則詩運殆將絕”任公:《汗漫錄》,《清議報》第35冊,1900年2月10日。的感慨。詩界革命呼喚能為詩界開辟新疆土新領域的“詩界之哥倫布、瑪賽郎”出現:“欲為詩界之哥倫布、瑪賽郎,不可不備三長:第一要新意境,第二要新語句,而又須以古人之風格入之,然后成其為詩。”任公:《汗漫錄》,《清議報》第35冊,1900年2月10日。宋明人善以印度之意境語句入詩,為詩別開生面,但佛學之境至今,已成為舊世界。“今欲易之,不可不求之于歐洲。歐洲之意境語句,甚繁富而瑋異,得之可以凌轢千古,涵蓋一切。”任公:《汗漫錄》,《清議報》第35冊,1900年2月10日。

以新意境、新語句、古人之風格詩界革命的三個標準,衡量時彥中能為詩人之詩而銳意欲造新國者,都不免有遺珠之憾。黃遵憲有《今別離》等詩,純以歐洲意境行之,但其詩重舊風格而新語句偏少;夏曾佑、譚嗣同善選新語句,其語句則經子生澀語、佛典語、歐洲語雜用,其意語皆非尋常詩家所存,但使人苦不知其出典,十日思不能索其解,已不具備詩家資格。其他如文廷式、丘逢甲等人詩中偶爾點綴一二新語句,常見佳勝,但片鱗只甲,未能確然成一家之言。“且其所謂歐洲意境語句,多物質上瑣碎粗疏者,于精神思想上未有之也,雖然,即以學界論之,歐洲之真精神,真思想,尚且未輸入中國,況于詩界乎?此固不足怪也。吾雖不能詩,惟將竭力輸入歐洲之精神思想,以供來者之詩料可乎。”任公:《汗漫錄》,《清議報》第35冊,1900年2月10日。

稍后,梁啟超在《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上開辟“詩界潮音集”“飲冰室詩話”“雜歌謠”等專欄,推介詩歌作品。“飲冰室詩話”連載于《新民叢報》第四至九十五期,偶有間斷,計二百零四條。后單獨成書,僅輯錄至1905年的第七十二期,共一百七十四條。梁啟超以傳統的詩歌批評方式,評介詩友詩作,進一步闡發詩界革命的主張并推動詩界革命的發展。

在《飲冰室詩話》中,梁啟超仍然堅持以新意境、新語句、古人之風格作為詩界革命成功之作必備的三個要素,但他對《汗漫錄》中即已意識到的“新語句與舊風格常相背馳”的矛盾有了更加細致的體察:“過渡時代,必有革命;然革命者,當革其精神,非革其形式。吾黨近好言詩界革命。雖然,若以堆積滿紙新名詞為革命,是又滿洲政府變法維新之類也。能以舊風格含新意境,斯可以舉革命之實矣。茍能爾爾,則雖間雜一二新名詞,亦不為病。”飲冰子:《飲冰室詩話》,《新民叢報》第29號,1903年4月11日。在詩界革命的實踐過程中,新語句與新意境、舊風格的和諧是更為重要更為關鍵的問題。

從改造國民品質的愿望出發,梁啟超提倡詩界革命應當陶鑄雄壯活潑、沉渾深遠的國民精神,詩歌音樂教育應成為精神教育的要件:“讀泰西文明史,無論何代,無論何國,無不食文學家之賜,其國民于諸文豪,亦頂禮而尸祝之。若中國之詞章家,于國民豈有絲毫之影響耶?……至于今日,而詩詞曲三者,皆成為陳設之古玩,而詞章家真社會之虱者。”飲冰子:《飲冰室詩話》,《新民叢報》第40、41號,1904年1月12日。梁啟超為《江蘇》雜志提倡音樂改革,已譜出軍歌校歌多首拍案叫絕,以為此開中國文學復興之先河。中國人無尚武精神,中國詩發揚蹈厲之氣短缺,中國音樂靡曼柔弱,此均與國運升沉有關。梁啟超對黃遵憲《出軍歌》四章大加贊賞,“讀之狂喜,大有含笑看吳鉤之樂”,“其精神之雄壯活潑、沉渾深遠不必論,即文藻亦二千年所未有也。詩界革命之能事,至斯而極矣。吾為一言以蔽之曰:讀此詩而不起舞者,必非男子”。飲冰子:《飲冰室詩話》,《新民叢報》第26號,1903年2月26日。

《飲冰室詩話》堅持創新求奇,為詩界開疆辟域的價值取向。其品評詩作,裒錄于詩友,取材于近世,標榜聲氣,鼓動風潮的意圖十分明確。這種不依傍于古人,求新境于異邦的詩話,在林林總總的侈談六經之旨、風雅傳統,打著宗唐擬或宗宋旗幟的清代詩話中是別具一格的。梁啟超以為:“中國結習,薄今愛古,無論學問文章事業,皆以古人為不可幾及。余生平最惡聞此言。竊謂自今以往,其進步之遠軼前代,固不待蓍龜;即并世人物,亦何遽讓于古所云哉。”飲冰子:《飲冰室詩話》,《新民叢報》第9號,1902年6月6日。今時勝于舊時,今人不讓古人,進化論給予新學家從復古擬古迷霧中走出的信心與勇氣。

《飲冰室詩話》在以詩友之作詮釋詩界革命的主張時,分別以夏曾佑、譚嗣同等人的“新學詩”與黃遵憲等人的“新派詩”作為反正兩個方面的借鑒。1896年間,梁啟超、夏曾佑、譚嗣同在京師有一段“日相過從”,“文酒之會不輟”的密切交往。梁啟超在《亡友夏穗卿先生》一文中回憶說:“我們幾個沒有一天不見面,見面就談學問,常常對吵”,“我們要把宇宙間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梁啟超:《亡友夏穗卿先生》,《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四(上)》,第18頁。但供他們解決“宇宙間所有問題”的思想憑借卻是十分匱乏的,漢以前的經子之書、教會譯書和主觀冥想,構成了新學家新學的基礎,他們在爭吵中獲得了“精神解放后所得的愉快”。夏曾佑喜歡把“自己的宇宙觀人生觀”“用詩寫出來”。于是成為“新學詩”的始作俑者。新學詩作者相約以作詩非經典語不用,所謂經典者,蓋指“佛、孔、耶三教之經”飲冰子:《飲冰室詩話》,《新民叢報》第29號,1903年4月11日。。這類“經子生澀語、佛典語、歐洲語雜用”的情況,造成了新學詩成為幾乎難以解讀的詩謎。《詩話》例舉譚嗣同《金陵聽說法》一詩云:“而今上首普觀察,承佛威神說偈言。一任法田賣人子,獨從性海救靈魂。綱倫慘以喀私德,法會盛于巴力門。大地山河今領取,庵摩羅果掌中論。”《詩話》解釋說“喀私德即Caste之音譯,蓋指印度分人為等級之制也。巴力門即Parliament之音譯,英國議會之名也”飲冰子:《飲冰室詩話》,《新民叢報》第29號,1903年4月11日。。詩中的“聽說法”,是指佛法,“庵摩羅果”用的是佛典,“賣人子”用的是耶穌被出賣的《舊約》事典。如此用典繁復,意象層疊,“茍非當時同學者,斷無從索解”。梁啟超《汗漫錄》中回憶1897年仿效夏、譚新學詩所作的一首七律:“塵塵萬法吾誰適?生也無涯知有涯。大地混元兆螺蛤,千年道戰起龍蛇。秦新殺翳應陽厄,彼保興亡識軌差。我夢天門受天語,玄黃血海見三蛙。”自嘲此詩要“注至二百余字,乃能解。今日觀之,可笑實甚也,真有以金星動物入地球之觀矣”任公:《汗漫錄》,《清議報》第35冊,1900年2月10日。。新學詩另辟詩境的勇氣是可貴的,但其詩意艱澀,“挦扯新名詞以表自異”的做法過于生硬,未能做到與新意境、舊風格的和諧交融。詩界革命應引以為前車之鑒。

《詩話》給予高度評價的是黃遵憲等人的“新派詩”。黃遵憲年輕時期就有“我手寫我口”“別創詩界”的志向,1891年寫作的《人境廬詩草序》,又有“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歷,皆筆而書之”黃遵憲:《黃遵憲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79頁。的主張。1897年寫作的《酬曾重伯編修》一詩中,把自己的詩稱為“新派詩”。《詩話》對于黃遵憲詩“友視騷漢而奴蓄唐宗”的舊風古韻及“吟到中華以外天”黃遵憲:《奉命為美國三富蘭西士果總領事留別日本諸君子》,《黃遵憲集》,第148頁。的視野境界,給予極高的評價。以為“公度之詩,獨辟境界,協然自立于20世紀詩界中”,飲冰子:《飲冰室詩話》,《新民叢報》第15號,1902年9月2日。“近世詩人能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者,當推黃公度”。飲冰子:《飲冰室詩話》,《新民叢報》第4號,1902年3月24日。與黃遵憲同樣“理想深邃宏遠”并列為近世詩界三杰的還有夏曾佑、蔣智由,以詩人之詩論可以稱為天下健者的當數邱煒萲、丘逢甲。新派詩應成為詩界革命推進發展的憑借和基礎。

上述可知,新意境、新語句、舊風格三要素及其和諧融合,構成了梁啟超詩界革命主張的核心。作為詩界革命最重要因素的新意境,在《汗漫錄》中被表述為“歐洲之精神思想”,在《詩話》中被表述為“新理想”,它既包含西風東漸背景下紛至沓來的新事物、新知識等未有之物,也包含繁富瑋異、日漸傳播的西方社會新精神新思想等未有之意,更包含國民自新、民族文明進化而激發的新理想、新情感等未有之境。“新語句”是指與新事物、新知識、新思想相輔相成的話語載體,它包含新名詞、新語匯、新句式。這些源于西方學術,與民族傳統詩歌語言差異較大的新話語運用得當,正如唐宋人援佛典入詩一樣,會給讀者帶來耳目一新的閱讀感受。舊風格是指中國古典詩歌中諸如格律、節奏、氣韻、物象、意蘊等特有的表現形式、表現風格和審美特征。新意境、新語句、舊風格三大要素中,新意境是詩界革命之詩的內容方面的支配性規范,舊風格是形式方面的支配性規范,前者決定了詩能否推陳出新,后者決定了詩如何不失為詩。于是,“以舊風格含新意境”,便成為詩界革命主張更為簡約的表述。

梁啟超不僅是詩界革命的倡導者,也是詩界革命的實踐者。梁啟超在《飲冰室詩話》中自述其詩歌創作的狀況時說:“余向不能為詩,東徂以來,始強學耳。然作之甚艱辛,往往為近體律絕一二章,所費時日,與撰《新民叢報》數千言論說相等。”飲冰子:《飲冰室詩話》,《新民叢報》第29號,1903年4月11日。梁啟超現有的四百余首詩作、六十余首詞作,其大部分寫作在日本的十余年間,而作者致力于“以舊風格含新意境”實踐的作品,又集中在東渡后的1899年至1902年之間。

梁啟超詩歌創作中“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努力,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詩作對“莽莽歐風卷亞雨”梁啟超:《奉酬星洲寓公見懷一首次原韻》,《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第9頁。時代的到來和國家自新民族進步的前景充滿著熱切期待。戊戌政變后,梁啟超帶著“君恩友仇兩未報”梁啟超:《去國行》,《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第2頁。的遺憾東渡日本。在詩人眼里,明治新政實施之后的日本是一個“駕歐凌美氣蔥蘢”梁啟超:《去國行》,《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第2頁。的國度,見賢思齊,在優勝劣汰民族演進的大格局中,奄奄無有生氣的中國,欲自立于世界萬國之間,當以開民智、興民權、倡言思想自由、沖破三綱壓制、古人束縛等種種鉗制為當務之急。借助歐風而作興亞雨,沖破羅網而跟上世界文明進步的潮流,成為梁啟超這一時期詩作的情感主題。寫于1899年赴檀香山之前的《壯別二十六首》其第十八首云:“孕育今世紀,論功誰蕭何?華拿總余子,盧孟實先河。赤手鑄新腦,雷音殄古魔。吾儕不努力,負此國民多。”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第7頁。詩中的“華拿”,分別為華盛頓、拿破侖,“盧孟”分別為盧梭、孟德斯鳩,盧孟以自由與民主的理論奠定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思想基礎,華拿以艱苦卓絕的浴血斗爭把自由與民主還給人民。他們共同開創了世界文明的新世紀。中國的自新與進步,當從開啟民智、沖破羅網起步,當靠我輩與國民的共同努力。稍后詩人旅美途經太平洋,置身東西半球、新舊大陸聯結之處,時逢19、20世紀更迭交替之時,作《二十世紀太平洋歌》,抒寫心志豪情:“亞洲大陸有一士,自號任公其姓梁。盡瘁國事不得志,斷發胡服走扶桑。扶桑之居讀書尚友既一載,耳目神氣頗發皇。少年懸弧四方志,未敢久戀蓬萊鄉。誓將適彼世界共和政體之祖國,問政求學觀其光。”梁啟超:《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第17頁。詩中梁啟超第一次用“任公”之號,并交代出行目的是“問政求學”于“共和政體”國家。接著,詩人以絕大氣勢如椽之筆描述了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文明進化的歷史,以為世界范圍內的文明進步已如“懸崖轉石欲止不得止,愈竟愈劇愈接愈厲卒使五洲同一堂”,并呈現出“物競天擇勢必至,不優則劣兮不興則亡”的演進趨勢。回觀東亞老大帝國,仍是“五更肅肅天雨霜,鼾聲如雷臥榻傍。詩靈罷歌鬼罷哭,問天不語徒蒼蒼”。詩人希望20世紀的到來,能給中國帶來福音:“爾時太平洋中20世紀之天地,悲劇喜劇壯劇慘劇齊鞈鞺。吾曹生此豈非福,飽看世界一度兩度兮滄桑。滄桑兮滄桑,轉綠兮回黃,我有同胞兮四萬五千萬,豈其束手兮待僵。招國魂兮何方,大風泱泱兮大潮滂滂。吾聞海國民族思想高尚以活潑,吾欲我同胞兮御風以翔,吾欲我同胞兮破浪以飏!”任公:《二十世紀太平洋歌》,《新民叢報》第1號,1902年2月8日。詩人對祖國對同胞的熱愛一往情深,對歐美海國自由活潑的生活圖景心馳神往,“我所思兮在何處,盧孟高文本我師”任公:《次韻酬星洲寓公見懷二首,并示遯庵》,《清議報》第78冊,1901年5月9日。,“君看歐羅今世史,幾回鐵血買文明”任公:《和吳濟川贈行,即用其韻》,《東華日報》1901年5月8日。;詩人期待著“莽莽歐風卷亞雨”時代的到來,也期待著“鐵血買文明”的活劇在中國上演。

第二,詩作表現了維新志士“自度”與“度人”的精神品格。維新思想家常把佛教“普度眾生”的精神作為新民救國信仰的支柱。梁啟超《澳亞歸舟贈小畔四郎》一詩云:“勞勞器世間,眾生蓋云苦。吾儕乘愿來,學道貴達旨。自度與度他,斯事一非二。投身救五濁,且勿憚生死。”梁啟超:《澳亞歸舟贈小畔四郎》,《清議報》第85冊,1901年7月16日。其詩即以佛家詞匯表達出維新志士自度與度他和諧統一的思想境界。自度是完善自我,度他是承擔社會,“且學度他且自度,大國界即大乘門”任公:《汗漫錄》(接前冊),《清議報》第36冊,1900年2月20日。。梁啟超的詩作,凸現著新舊過渡時代一代士人的精神追求。其作于1901年的《自厲二首》詩云:“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誓起民權移舊俗,更研哲理牖新知。十年以后當思我,舉國猶狂欲語誰?世界無窮愿無盡,海天寥廓立多時。”任公:《自厲二首》,《清議報》第82冊,1901年6月16日。梁啟超述寫心志之作中,有故國之思,如“猛憶中原事可哀,蒼黃天地入蒿萊”任公:《紀事二十四首》,《清議報》第64冊,1900年11月22日。,“憑高著望中原氣,昨夜西風已不堪”任公:《鐵血》,《清議報》第82冊,1901年6月26日。。有感士不遇,如“寧關才大難為用,卻悔情多不自持”任公:《次韻酬星洲寓公見懷二首,并示遯庵》,《清議報》第78冊,1901年5月9日。,“恩仇稠疊盈懷抱,撫髀空吟梁父吟”任公:《東歸感懷》,《清議報》第54冊,1900年8月15日。。而更多的詩句,則是抒寫以“度他”成就“自度”,在承擔社會中完善自我的襟抱胸懷。啟蒙者有時也會產生“世人皆醉我獨醒”的惆悵,但更醉心于“我獨醒喚起世人皆醒”的歡暢。因而,梁啟超的詩作,總是保持著堅毅的自信和飛揚的熱情。其《舉國皆我敵》一詩抒寫胸臆道:

舉國皆我敵,吾能勿悲?吾雖吾悲而不改吾度兮,吾有所自信而不辭。世非混濁兮不必改革,眾安混濁而我獨否兮,是我先與眾敵。闡哲理指為非圣兮,倡民權曰畔道。積千年舊腦之習慣兮,豈旦暮而可易?先知有責,覺后是任。后者終必覺,但其覺匪今。十年以前之大敵,十年以后皆知音。君不見,蘇格拉瘐死兮,基督訂架?犧牲一身覺天下,以此發心度眾生。得大無畏兮自在游行,眇軀獨立世界上。挑戰四萬萬群盲,一役罷戰復他役。文明無盡兮,競爭無時停。百年四面楚歌里,寸心炯炯何所攖?任公:《舉國皆我敵》,《清議報》第100冊,1901年12月21日。

士大夫的狂狷,宗教徒的殉道,東方賢達雖九死而猶未悔的執著,西方先哲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無畏,共同培植著詩人“先知有覺,覺后是任”,“得大無畏兮自在游行”的志士品格。

第三,詩作在獨辟境界、造就詩之新國方面創獲頗豐。此數年間,是梁啟超讀書最為廣博、思想最為活躍、情感最為高昂的年頭。其詩作也最少羈絆,最富激情。梁詩對“歐風卷亞雨”理想的追尋,對“犧牲一身覺天下”志向的描述,使用了很多新語句,也創造了很多新意境。其《廣詩中八賢歌》以“遠販歐鉛摻亞槧”之句,稱贊嚴復之詩思想知識融匯中西,以“驅役教典庖丁刀”之句,稱贊蔣智由之詩古籍舊典,生發新意。任公:《廣詩中八賢歌》,《新民叢報》第3號,1902年3月10日。梁詩獨辟境界處也是朝著這兩個方向努力的。以寫作于1899年的《壯別二十六首》為例,其詩中“共和”“思潮”“自由”“以太”“團體”“機會”“責任”“世紀”“遠洋”等為新詞句,“一卮酹易水”“齊州煙九點”“更勞陟岵思”“大陸成爭鹿”“勞勞精衛志”等用舊典。“閣龍”“瑪志”“華拿”“盧孟”為外國人名,雖是紛紜繁復,給人“淺花亂欲迷人眼”的感覺,但這些詩作已明顯脫去“挦扯新名詞以表自異”的生硬,也沒有了“金星動物入地球”的怪異。其第二十五首云:“極目覽八荒,淋漓幾戰場。虎皮蒙鬼蜮,龍血戰玄黃。世紀開新幕,風潮集遠洋。欲閑閑未得,橫槊數興亡。”任公:《汗漫錄》,《清議報》第36冊,1900年2月20日。抒寫詩人面對即將到來的20世紀,躊躇滿志意有作為的情感。“世紀開新幕,風潮集遠洋”句下仍分別加有若干注釋,但即使沒有這些注釋,也不太影響詩的閱讀。梁啟超稍后所寫的《太平洋遇雨》詩云:“一雨縱橫亙二洲,浪淘天地入東流。卻余人物淘難盡,又挾風雷作遠游。”《清議報》第54冊,1900年8月15日。詩中純用白描手法,寫出一雨縱橫兩洲的新奇景象和詩人首次遠洋,“學作世界人”的新奇感受,清新自然。而梁啟超這一時期是歌行體詩,如《留利梁任南漢挪路盧》《贈別鄭秋蕃兼謝惠畫》《志未酬》等詩,則又顯示出以文為詩的傾向。其《志未酬》云:“世界進步靡有止期,吾之希望亦靡有止期。眾生苦惱不斷亂如絲,吾之悲憫亦不斷亂如絲。登高山復有高山,出瀛海更有瀛海。任龍騰虎躍以度此百年兮,所成就其能幾許?”《清議報》第100冊,1901年12月21日。突兀奔放的情感,推理詰問式的表述,使詩體句式、節奏呈現出自由解放的趨勢。梁啟超1901年在《贈別鄭君秋蕃兼謝惠畫》一詩中稱自己詩界革命的言論為“狂論”,稱自己的詩作為“詩半舊”,“詩半舊”的評價中,包含著詩人對自己在“舊風格含新意境”方面所作努力的自我肯定。

1903年,梁啟超訪問美國,“懲新黨紛亂腐敗之狀,乃益不敢復倡革義矣”梁啟超:《致蔣觀云先生書》,《梁啟超年譜長編》,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215頁。,其政治態度由激進轉為保守。是年,詩人三十一歲初度,用“一事未成已中年,海云凝望轉低迷”梁啟超:《新大陸游記》,《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二十二》,第2頁。的詩句抒寫心情。此后的詩作,“獻身甘作萬矢的,著論求為百世師”任公:《自厲二首》,《清議報》第82冊,1901年6月16日。的豪情漸少,“臨水登山供悵望,搔頭負手費沉吟”梁啟超:《既雨》,《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第25頁。的惆悵增多。君恩友仇,身世家國之感,被中年哀樂的愁云慘霧所籠罩,“尊前百感君休問,哀樂中年未易收。”梁啟超:《戊申初度》,《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第35頁。“中原多故吾將老,青眼歌余將望誰?”梁啟超:《送李耀忠侄回國》,《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第46頁。“作箴欲起膏肓疾,奈此殘肢已不仁。”梁啟超:《嫻兒讀吾和鄒厓“薪”字韻詩,若訝其數典之奇者,乃更為疊韻八章示之,并寫寄鄒厓》,《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第55頁。“清時我亦成樗散,分作神州袖手人。”梁啟超:《櫟社諸賢見招》,《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四十五(下)》,第61頁。當康有為等人頻頻稱贊;梁啟超詩“淵懿樸茂,深入昌黎之室”,而梁啟超也頻頻與同光體詩人交往,并拜趙熙為師時,其詩作已與詩界革命“以舊風格含新意境”的革新精神相去甚遠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城市| 太和县| 丹巴县| 武鸣县| 连州市| 昆山市| 肥西县| 栾城县| 双柏县| 建始县| 灌云县| 古蔺县| 平湖市| 都匀市| 江阴市| 安阳县| 疏勒县| 柳江县| 建水县| 锦州市| 基隆市| 太和县| 乳山市| 永州市| 吉隆县| 兴安盟| 铜鼓县| 扶绥县| 万山特区| 乌拉特前旗| 宁阳县| 万年县| 竹溪县| 沅江市| 平武县| 项城市| 九龙县| 叙永县| 湛江市| 安多县|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