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當前職場人士浮躁心態的九種表現(1)

面對成功,你是否妄自尊大?

面對失敗,你是否一蹶不振?

面對誘惑,你是否失去自我?

面對問題,你是否躲避逃脫?

你是否經常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發現自己在不經意之間已經變得心浮氣躁?

如果你對自己目前的狀態不甚了解,那么你可以參照本章內容中提到的幾種浮躁者的表現,你是否具有這樣的行為特征?也許你身上就有其中的一種或幾種特征,只不過你沒有意識到、或者不愿意承認罷了,認清浮躁心態的幾種主要表現,并且了解克服這一心態的辦法,這將有助于你成為職場中的強者、企業之中的棟梁。

1.單方面追求個人發展——時刻準備著跳槽或片面追求升職、加薪

這山望著那山高

隨著傳統“鐵飯碗”制度的打破,人才流動在人們眼中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在現代企業中,一方面企業會根據內部職位的空缺及實際需求來選擇相應的人才,一方面各種各樣的人才會根據自身能力特點及發展需要來選擇相應的工作。在這種雙向選擇的過程中,無論是對企業、還是對員工個人來說,都增加了一些相互選擇和多方比較的機會,但同時也為相對穩定的發展大局帶來了一定的變數,其中對大局影響最大的變數就是企業內部員工的突然跳槽。

企業內部員工的突然跳槽對于企業的發展大局常常會產生不小的影響,比如工作崗位的暫時空缺、企業人力資本的增大、內部商業機密的流失風險,等等。即使不去考慮員工跳槽對于企業發展大局的影響,僅僅從員工個人的長期發展規劃來看,過于頻繁的跳槽行為也不是一種十分理智的表現。

1.過于頻繁的跳槽行為會破壞你的誠信形象

自與企業簽訂勞動合同那天起,員工實際上就已經與企業建立了一種勞動合作關系,為此無論是員工還是企業都必須履行相關的義務、承擔相應的責任。而中途跳槽這一行為本身是破壞這一勞動合作關系的,這就意味著跳槽的員工實際上已經違反了先前簽訂的勞動合同,這顯然是一種不夠誠信的行為。一些員工常常忽視自身的誠信形象,其實誠信這一品質對于我們來說就像銀行里的信用卡,如果你在應該積累的時候不往里積累,在應該珍惜的時候肆意浪費,那么這張信用卡就會過早地出現透支,等到你最需要拿出來用的時候,卡里面已經是一無所有。也許在有些員工看來跳槽行為是自己的人身自由,的確,如果你愿意跳來跳去,那么沒有人會約束你的這一行為,但是其中體現的缺乏誠信的品質將使其他用人單位對你本人產生不良印象——誰知道你來到我們企業會不會再跳槽——這將是很多企業管理者不得不想的一個問題。而作為一名員工,也許你的才能不同尋常,但是沒有任何一家企業會選擇一個不夠誠信的人來擔當重任。

2.跳槽會無端浪費你的寶貴時間和大量精力

在準備、決定以及正在跳槽過程中的一系列行為活動,實際上都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一種浪費。雖然我們并不提倡員工對企業絕對的“從一而終”,但是我們卻不希望員工把大好的時光和機會都浪費在來來回回地跳動中。現實中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企業內部剛好有一個鍛煉或者發展的機會,但是由于你正忙著跳槽,所以這個機會從你身邊擦肩而過。

3.跳槽習慣一旦養成,你就很難在任何一個工作崗位上踏實工作

就像懶惰、懈怠一樣,跳槽行為如果不提前加以理智地約束,那也會形成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養成,就會使員工個人對企業的忠誠度、在工作上的投入程度以及面對困難時的努力程度產生嚴重影響。試想一下,一個對企業不夠忠誠、對工作不夠投入、面對困難不付出全部努力的員工,如何能夠體現更大的人生價值。而且養成跳槽習慣的員工,其行為就像一首兒歌中的山羊“一只山羊吃草,這山望著那山高……最后餓得肚子咕咕叫。”每家企業都有每家企業的優勢和不足,如果你跳槽是渴望得到最完美的工作,那這種不現實的愿望必定會落空。

過于頻繁地跳槽實際上是一種浮躁心態的表現,企業員工因為不能踏踏實實地專注眼前的工作,所以才會時時刻刻想著跳槽。這類員工常常在其他員工踏實工作的時候把自己和他人的處境進行比較,或者會把自己所處企業和其他企業的情況進行比較。結果比較來比較去,總是覺得他人的薪酬待遇或者職位權力都比自己的更具優勢,其他企業給予員工的各項待遇似乎都更具誘惑力。相互比較本來是人們獲得自我認知的一種重要方式,然而比較必須要得法,即“知己知彼”,知己又知彼才能知道是否具有可比性。例如,與同事相比時需要考慮雙方能力、知識、技能、投入是否一樣,否則就無法去比;把自己所在的企業和其他企業相比時,比較的內容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表面的薪酬或職位,更應該從自身的長遠發展規劃來考慮,否則這種比較就過于表面化。

所以,我們奉勸所有在職的企業員工,珍惜眼前的工作、珍惜眼前的機會,你打算放棄的也許不是最好的,但卻是最適合你的,而一旦失去,你將后悔莫及。與其像吃草的山羊一樣望來望去、徘徊不定,還不如靜下心來專注于眼前的工作,當你努力過、付出過之后,過去你所希望的成就、目標必定會得到實現。

追求過于狹隘容易失去自我

身在職場,理應有目的地追求個人發展,但是當這種追求過于狹隘時,就很容易失去自我。

一些企業員工一看到企業遇到危機、或者感到自己在企業中遭遇到不公平待遇時馬上就會想到跳槽;還有一些員工完完全全地把升職加薪當做自己的全部奮斗目標,如果看到自己的目標暫時不能得以實現,他們就會消極怠工、降低效率甚至出賣企業的商業機密。這些人以為自己的這些想法和行為非常現實,其實在所謂的“現實”背后隱藏更深的是這些人的浮躁心態。

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遇到一定的風險和危機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沒有這些風險和危機,企業也就不會獲得相應的生存和發展機會。這一客觀實際,對于員工個人同樣適用。但是,浮躁心理的存在使得一些員工看不到個人的長遠發展,也看不到企業發展的整體大局,所以他們就以跳槽來逃避眼前的風險,結果他們在躲過了一時的風浪卻失去了載著自己乘風破浪的大船。

那些完完全全把升職加薪當做全部奮斗目標的員工同樣會因為浮躁心理的存在而難以成就偉大的事業。他們常常從一進入企業那天起就渴望擁有可觀的薪酬和高高在上的職位,但是他們卻不愿意努力付出。有一些人甚至在找工作的時候定下的理想工作標準就是:薪酬待遇好,工作輕松自由,辦公環境優雅,職位升遷機會多。面對這樣的理想工作標準,我們不由得想到了一則笑話:

上帝問準備轉世的靈魂:“來世你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

靈魂回答:“我不想再成為人了,因為當人太過辛苦。每天要為衣食住行操心,而且還要面對那么多的壓力。我希望自己下輩子不用勞動就能坐享其成,而且我希望自己不要再有各種各樣的生存壓力”。

上帝說:“那就將你變成一頭豬吧”。

可是靈魂卻不愿意:“我可不想變成豬,豬雖然不用勞動,但是最終卻難逃被人殺掉的命運”。

經過半天的協商,最后上帝也沒有辦法令這個靈魂感到完全滿意,最后不得不把它變成了一只人人喊打的老鼠。

有人說,自己跳槽是為了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自己追求的升職、加薪都是為了使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最充分地體現。其實無論是體現人生價值,還是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都必須以踏踏實實的努力付出來獲得,有了腳踏實地的奮斗基礎才能更上一層樓。尋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也好,追求升職加薪也罷,必須先克服浮躁心理,能夠沉下去,才能浮上來。如果不能把工作扎扎實實地做好,而時刻準備著跳槽,或者片面追求升職、加薪,那這種不切實際的追求最終只能被現實擊得粉碎。

所有不切實際的追求其實都來源于心浮氣躁的心態。這些浮躁型員工追求的希望與自己的付出明顯地不成比例:工作業績不高,可是希望得到的薪水卻不比其他人少;能力水平不高,可是毛病卻不少,不是遲到早退、就是和同事上司鬧矛盾;自己的本職工作都做不好,卻一心想著晉升到更高的職位上;精力放在專業提升和工作質量上的不多,倒是放到這山望著那山高、到處打聽哪兒的薪水又創新高,哪兒的工作有更多的國外出差機會上……

有些企業領導開玩笑說:“如果有既輕松、又高薪高職的職位,我自己早就去干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心思浮躁的某些企業員工會講很多道理,但是卻惟獨忘記了這個世界上最根本的道理。如果不踏踏實實地工作、為企業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而單方面地追求個人發展,那么這種個人發展是沒有任何基礎的。作為一名企業員工,我們有權利追求更好的工作環境、更高的薪酬待遇以及更能體現自我價值的職位,但是所有的這一切都必須建立在踏踏實實的努力付出基礎之上。我們不能因為急功近利而付出太多的時光和代價,更不能一次次地好了傷疤忘了疼。我們必須先把心沉下來,打好基礎,然后一步一步地向著前進的方向邁進,通過實實在在的努力取得成功,進而實現自己的全部價值。

2.缺乏職業精神——把工作

當做“業余”,精力投入嚴重不足

是什么令我們感到筋疲力盡

“我的工作實在是太讓人感到勞累了”、“我的精力已經嚴重透支”……我們常常從一些企業員工的嘴里聽到這樣的抱怨。可奇怪的是,當我們查看這些員工的工作業績時卻發現,這些人在工作中的表現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而且通過上司和同事們的評價,我們不難發現,越是那些認為自己精力透支的員工,他們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越是不足。相反,那些很少產生抱怨的員工,他們的工作業績往往更為突出,而且他們在工作中投入的精力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為什么越是對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還越覺得精力透支呢?這并非是抱怨工作過于辛苦的員工故意做作,而是他們內心的浮躁心理在作祟,內心深處的浮躁心理使得他們無論做什么都打不起精神,所以凡事都感到過于辛苦。可見,真正使這些員工感到筋疲力盡的根本不是工作本身,因為他們從來就沒有為了工作盡職盡責地努力過;真正使他們感到勞累的是自己內心的浮躁,浮躁使他們從來沒把工作當成全部努力的神圣職業,在他們眼中工作只是一種不得已的謀生手段,或者只是一種心血來潮之際偶爾為之的“業余活動”。

浮躁使得一些企業員工缺少了本該時刻具備的職業精神。

什么是職業精神?

職業精神就是熱愛你所從事的工作,并把工作當成自己愿意永遠為之奮斗的偉大事業。

心態浮躁的員工不會理解這種職業精神的真諦,他們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不切實際的幻想上,把精力用在逃避困難、投機取巧或者怨天憂人等方面。人的時間和精力是十分有限的,如果人們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于其他方面,那么真正分配到實際工作上的時間和精力就只能少之又少。結果呢?人們投入到工作上的時間和精力嚴重不足,但是卻被內心的浮躁折騰得筋疲力盡。所以,就有了實際工作當中存在的那種情況:越是心浮氣躁,就越是不能把時間和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當中;越是對工作投入不足,工作業績就越差;工作業績越差,就越容易滋生浮躁情緒……

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浮躁心態,那么你就永遠無法克服內心的疲乏和工作中的困境,最終打敗你的只是也由浮躁滋生出的莫須有的疲憊,而不是真正由努力工作產生的、能夠創造價值的疲憊。

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大量的人們涌向美國西部,因為所有的人們都盛傳著那里盛產黃金。年輕的小伙子布萊爾也加入了淘金大軍之中,但是剛到那里,布萊爾就感到了深深的失望,因為他看到的根本不是人們傳說中的堆在眼前的大把大把的黃金,他看到的只有毫無生機的荒山野嶺,還有一大群衣衫襤褸的淘金人。布萊爾決定到另外一個、據說黃金產量更豐富的地方去,和布萊爾同來的伙伴喬治則打算留在這里。

后來布萊爾輾轉了很多地方,一路上的奔波讓他感到勞累極了,結果還是沒有找到夢想中的黃金。布萊爾打算帶著剩余不多的盤纏回家鄉,不過他想在回家鄉之前順便看看同伴喬治。他來到了自己最初去過的那個地方,在那里他看到喬治滿臉滄桑,但是卻神采奕奕,原來喬治已經找到了一些黃金。當金光閃閃的黃金擺在布萊爾面前時,布萊爾決定留下來繼續淘金。布萊爾隨同喬治頂在酷熱難耐的天氣中辛苦苦地挖掘沙石,他們挖了幾米、幾十米、近百米,喬治鼓勵布萊爾“馬上就可以看到黃金了”,但是布萊爾卻不愿意再挖下去了。喬治讓布萊爾休息休息,于是布萊爾不再挖掘沙石,而是給淘金人做飯,可是即使這樣布萊爾依舊感到痛苦不堪,因為這里的居住和飲食條件都十分惡劣。

最后,布萊爾告訴喬治“我已經沒有任何力量尋找黃金了。”之后他回到家鄉過起了貧困潦倒的生活,當人們問起他的淘金之旅時,他告訴人們:“那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你們不知道我一路上多么勞累。”喬治在幾年之后也回到了家鄉,他用帶回來的黃金過起了富裕的生活,而且每當回憶起淘金生活時,他都會笑著說:“那時我身上總是有使不完的勁,而且在那里才能更深地感到付出與收獲的關系,我真應該好好感謝那段生活”。

我們一生中最富有精力的時光都是在工作過程中度過的,如果我們熱情地對待自己的工作,并且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工作當中之后,那我們這一生就不算虛度;如果我們對工作持以冷漠、敷衍了事的態度,那我們不僅沒有絲毫的輕松感,而且還會因為浪費大好的時光和豐富的精力而錯過本該屬于我們的成功。

你對工作怎樣工作便對你怎樣

愛默生說:“人生就像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便對你笑;你對它哭,它便對你哭。”在我們的人生道路中,工作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如果我們在工作中努力付出,那工作給予我們的也將是事業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以及由此產生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如果我們給予工作的是厭倦、敷衍和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那么工作給予我們的也只能是空虛、無聊和一無所成。

你對工作怎樣,工作便對你怎樣。你最后從工作中收獲的一切其實都是你此前種下的種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定县| 万盛区| 西青区| 桐乡市| 都昌县| 泸溪县| 临武县| 赤壁市| 牙克石市| 喀喇沁旗| 大厂| 遂宁市| 邵阳县| 武陟县| 吐鲁番市| 荔波县| 东兴市| 霞浦县| 林芝县| 白河县| 汕尾市| 棋牌| 鄢陵县| 革吉县| 永福县| 安龙县| 乡宁县| 河南省| 且末县| 榕江县| 旬邑县| 吉林省| 石泉县| 邮箱| 阿克苏市| 镇康县| 邢台市| 通州市| 宁陵县| 子长县| 江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