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工作不好干,但還是要努力干好(二)
執政光靠仁義還不行,更要靠權謀。
李世民首先對玄武門之變中的有功之臣進行冊封,解決其職務職級問題。
626年,武德九年,7月10日,玄武門之變后的第8天,朝廷任命宇文士及為太子詹事(太子府相當于一個小朝廷,也設置衙門和百官。太子詹事相當于朝廷的尚書令,職級一般為正三品)。長孫無忌與杜如晦為左庶子(相當于門下省的侍中,職級一般為正四品),高士廉與房玄齡為右庶子(相當于中書省的中書令,職級一般為正四品),尉遲敬德為左衛率,程咬金為右衛率(左右衛率,掌東宮兵仗儀衛政令的主官,職級一般為正四品),秦王府舊臣虞世南為中舍人,褚亮為舍人,姚思廉為太子冼馬。
其后,迅速在軍中安插自己親信擔任要職,掌控軍隊。
7月31日,以秦王府護軍秦瓊為左武衛大將軍,又以程咬金為右武衛大將軍,尉遲敬德為右武候大將軍。8月4日,又分別任命侯君集為左衛將軍,段志玄為驍衛將軍,薛萬徹為右領軍將軍,張公謹為左武候將軍,長孫安業為右監門將軍,李客師為領左右軍將軍。
唐朝的軍隊是實行衛府制,中央設立十六衛作為最高軍事領導機構,每衛設大將軍一名,正三品。各州縣設立折沖府(類似于現在的人武部),負責征兵、訓練等事宜。折沖府的領導分別是折沖都尉和果毅都尉。府兵平時在家生產,閑時軍事訓練,戰時為兵。李世民通過衛來控制府,當時全國共有16個衛,其中左右監門衛,掌管皇宮諸門禁衛;左右千牛衛,是皇帝的儀仗部隊。另外左右驍衛、左右衛、左右武衛、左右領軍衛、左右威衛、左右金吾衛這十二衛,遙領天下657個折沖府。但衛也沒有實際調動軍隊的權限,更多的是一些軍事行政權力。如果發生戰爭,朝廷會臨時性設立跨區域的“行軍大總管”或者“行軍大元帥”,授于軍事指揮權,用于指揮對外戰爭,避免了部分將領擁兵自重的局面出現。
8月3日,朝廷又進行了一系列人事任命,任命高士廉為侍中,房玄齡為中書令,蕭瑀為左仆射,長孫無忌為吏部尚書,杜如晦為兵部尚書。8月4日,任命宇文士及為中書令,封德彝為右仆射。杜淹(杜如晦叔父)為御史大夫,顏師古、劉林甫為中書侍郎。
通過密集的人事調動,李世民核心圈子成員和支持李世民的官員控制了軍隊和政府要害部門職位,完全掌握了全國軍政大權。
雖然經過一系列操作,政權暫時穩定下來了,但前朝和老李頭李淵留下了一堆爛攤子,如官員冗雜、習慣躺平,怠政懶政情況時有發生;軍費、財政支出浩大,財政入不敷出;邊境外族時常入侵,國防安全難以保證等等,諸多問題擺在李世民面前,急需破題。
李世民決定開展機構改革,裁汰冗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