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8章 外事不決問周瑜

  • 季漢鴻烈
  • 雍庾
  • 4045字
  • 2023-03-28 09:00:00

“張公,還是您來吧。”張昭帶著一眾江東文臣,在聽說孫權準備發兵抗曹,便一同來孫權面前相勸,只不過一眾江東文臣都不愿作此出頭之鳥,便皆推張昭帶頭。

張昭也不推辭,上前道:“主公,主公中了孔明之計也!”

身后眾人也紛紛出言附和,孫權昨夜醉酒,如今尚還有些頭痛,聽聞張昭此言,便從榻上半躺坐了起來。

張昭繼續言道:“主公自思比袁紹如何?當年曹操兵微將寡之時,尚能一鼓作氣滅掉袁紹,何況今日揮兵百萬南征,豈可輕敵呀!”

眾人又是一頓附和,張昭又繼續勸道:“主公若是聽信諸葛亮之言,妄動甲兵,無異于背負柴草而去救火也!”

“是啊,是啊。”

張昭聽著身后再次傳來了附和聲,心中百般無奈,這群家伙欲要投降,又不肯背著勸主投降的罵名,哀嘆一聲,又勸道:“還請主公三思啊!”

孫權頭疼的不行,又被張昭等人這么一勸,心亂如麻,便站起身來哀嘆,張昭身后又出來一人,乃正是顧雍,顧雍也勸道:“主公,劉備敗逃,欲借我江東之兵,以拒曹軍,主公何苦受其利用啊!”

“你等且去,容我三思。”

張昭無奈,便只能帶著身后眾人行禮,而后出了此處偏殿,張昭臨走時回頭看了看滿臉憂愁的孫權,有心想上前勸慰,可又發覺自己如今和孫權關系愈發生分,便搖搖頭也離開了。

張昭等人離開后,在殿外等候的魯肅又進殿中,站在孫權身旁勸道:“主公英才明斷,切莫被那些茍且偷生之輩動搖了決心,主公若是遲疑,必為眾人所誤。”

孫權見眾人一走,魯肅便進了殿中,便安心入座,以手撐住額頭,又聽見魯肅也是來相勸道:“卿且暫退,容我三思。”

魯肅見此,便也不在堅持,便也退出殿中,待出了府,便和在府外等候自己的程普、黃蓋、韓當三人,一行四人回魯肅府上商議。

直到玉兔高懸,孫權依舊心亂如麻,不能定下決斷,在廊下徘徊,一侍女上前來稟報道:“主公,國太駕到。”

孫權一聽是國太駕到,便立即往府門出去,一到府門處,便見一老婦人進了府孫權上前扶住道:“母親,且慢些。”

孫權扶著吳國太一路往后堂而來,又扶著吳國太坐下道:“母親,孩兒一切平安,不必掛念。”

“今日我在府中聽說你不思茶飯,夜不能寐,不知有何心事?”

“唉,曹兵壓境,欲吞并我江東,文武大臣欲降欲戰議論紛紛,兒本想一戰,可又恐寡不敵眾,待要降來,又恐曹操不容,因此兒猶豫不決。”

吳國太聽得此言,又想到自家姐姐臨終前所說之言道:“可記得太夫人臨終有言,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呀,今何不請公瑾問之?”

孫權一聽,便立即明白了,既然你張昭次次勸我投降,這次我就找一個能壓制住你的人,如此一想,便眉開眼笑道:“哎呀,多虧母親提醒,近日事多,已忘卻此言。”

“仲謀,不管有何等大事,身體要緊啊,兒若有個三長兩短,我怎么能對得起那過世的姐姐。”

“母親放心,我這就派人去彭蠡澤,將公瑾請回就是了。”

“好,我兒自行決斷便是。”吳國太也不干涉孫權決定,而是從身旁侍女手上接過今日自己做的羹湯,遞給孫權道;“昨夜我兒飲酒,今日便頭痛不已,我便做了這解酒湯送來,你且嘗嘗。”

孫權接過吳國太手中羹湯,便一飲而盡。

深夜之中,有數百人自彭蠡澤匆忙趕回丹徒,為首者白馬銀甲,正是江東大都督周瑜周公瑾。

周瑜帶著麾下人馬一路急行,回到了孫權遷都丹徒為自己營造的府院外,此時府門打開,周瑜急著進府,便一心前行,卻見自家夫人橋氏上前見禮道:“夫君。”

周瑜抬頭望去,正是自家夫人,便伸手扶起自家夫人,順勢擁著自家夫人進府,路上橋氏道:“夫君,主公剛剛差人去彭蠡澤,調夫君速歸,不想夫君卻先自回來了。”

周瑜摟著橋式為其解釋道:“夫人,曹操大軍壓境,主公戰和未定,我實在放心不下。”

“夫君一路辛苦了。”

“賢妻,我星夜趕回,一路上都在思念夫人。”

橋式為周瑜卸下盔甲,又為周瑜整理好衣袍道:“為妻,豈不知夫君的秉性,為了國事和軍務,可以廢寢忘食,哪里顧得上兒女情長啊。”

“張昭大人到!”

外面傳來的通報聲,打斷了周瑜和橋式夫妻之間的交談,周瑜一臉失望,橋式雖然失望,但又不能不強留周瑜在此便道:“剛回來,就不能叫我們安靜一刻。”

周瑜聞言笑著攬過橋式道:“那好,叫他們回去,今晚陪夫人。謝客?”

橋式聽見周瑜的言語,噗嗤一聲笑了出來道:“夫君,去吧。”

說完,送周瑜出門。

周府大堂內,張昭等人見周瑜出現,便拱手見禮道;“都督。”

周瑜坐下之后,便請張昭等人入座。

顧雍勸身旁的張昭道:“子布,還是由你來說吧。”

張昭點點頭,便向周瑜說道:“都督。”

周瑜見眾人推張昭出來說話,便面上一松道:“子布,有話請講。”

“都督可知江東之利害否?”

“未知也?”

“曹操擁有百萬之眾,屯于大江之上,昨日傳檄文至此,約請主公會獵于江夏,雖有吞并之意,尚未露形啊,故而昭勸主公,暫且降之,以免江東之禍,不想魯子敬從江夏帶劉備軍師諸葛亮到此,他想雪恨報仇,特下說詞,以激主公,子敬卻執迷不悟,望都督速下決心啊!”

周瑜面有笑意的看了看今夜到訪的一眾文臣問道:“公等皆主降嗎?”

“我等之意皆于子布相同。”

周瑜聽到一眾文臣異口同聲的回答說自己的意思匯合子布的相同,便笑了起來,“我亦欲降久矣,公等請先回,明晨見了主公,我自有定論。”

“好好好,大都督不必相送,我等這便回府了。”

周瑜看著離去的幾人,面露不屑道:“膽小之徒,明明是心中所思所想,卻不愿背此罵名。”

周瑜等張昭等人走后,便又回了寢室之中,橋式迎了上來問道:“夫君,文臣是主戰還是主降?”

“以夫人之見,是戰還是降?”

“我主雄踞江東已歷三世,北有大江,南有闊土,上有賢君,下有名將,豈能向漢賊屈膝稱臣。”

橋式這番話可謂是說到周瑜心里去了,又攬過橋式,準備夫妻夜話,又聽見外面通報:“程普將軍到!”

周瑜與橋式互相對視一眼,橋式便又將周瑜送出門外。

又是周府大堂內,程普等人見周瑜出現,便拱手見禮道;“都督。”

周瑜也是一一見禮道:“黃老將軍,程老將軍,韓老將軍。”

周瑜行禮之后,便請程普等人入座。

幾人并未入座,黃蓋先言道:“都督可知江東早晚要屬于他人否?”

“哈哈。”周瑜聽著和張昭所說的高度相似的問話笑著道:“未知也?”

程普拱手言道“都督,我等隨孫將軍開基創業,經歷大小數百戰,方有今日之江東六郡,如今一班謀士竟勸主公降曹,實在是可恥、可恨!我等寧死不降!望都督勸主公決計興兵,我等愿效死命!”

“公請坐”周瑜又看了看今夜到訪的到訪自己的幾位武將問道:“各位將軍,所見是否皆同?”

“我等皆愿不降!”

“黃蓋頭可斷,誓不屈膝投降!”

“好!我正要與曹操決一雌雄,安肯屈膝投降將軍等請回,待我明日見過主公,我自有定論!”

“大都督告辭了。”

說罷,周瑜又送諸將出門。

周瑜將諸將送出府門,卻被一人拉住道:“大都督,舍弟諸葛亮自江夏來,言劉豫州欲結江東,共伐曹操,文武商議未定,因舍弟為使,瑾不敢多言,專候都督來決此事。”

來人正是諸葛亮大兄—諸葛瑾,諸葛瑾字子瑜,建安五年,諸葛瑾因徐州戰亂而避亂江東。孫權的姊婿曲阿弘咨遇見諸葛瑾,對其才華感到驚奇,向孫權推薦,與魯肅等一起為待中,后為孫權長史,轉中司馬。

周瑜見來人是諸葛瑾便明白這是孫權派來詢問自己意見的,整個江東誰不知道孫權和諸葛瑾的關系猶如當年伯符與自己,“以公之見若何?”

“降者易安,戰者難保啊!”

“哈哈哈哈,瑜自有主張,明日到主公府上再議。”周瑜向圍在府門處的江東文臣武將拱手道:“諸位大人,諸位將軍,是戰是和,我決心已定,明日見過主公再議。”

“告辭了,大都督。”

————————————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東漢末年軍事家、政治家、謀略家、東吳名將。出身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之子,從祖周景、從父周忠,都官至太尉,位列三公。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當時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

周瑜少與孫策交好,興平二年,助孫策于曲阿之戰中擊敗劉繇。建安三年起隨孫策平定江東。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七年,曹操責權送質,周瑜諫阻納質,建議孫權占據江南,擁兵觀變,確立了割據江東、獨立建國的戰略方針。建安十三年,曹軍兵臨江東,周瑜分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并親率吳軍,以火攻大敗曹軍于赤壁。赤壁之戰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漢末“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周瑜又率軍于南郡之戰中大破曹仁、徐晃聯軍,成功奪取軍事重鎮江陵,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提出“取蜀,并張魯,聯馬超,再以襄陽為根據地蠶食曹操,北方可圖”的戰略。在整裝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僅三十六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實奇才也”,他文武兼備,有雄才大略,是東吳勢力取得軍事成功和割據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被贊譽為“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

小喬(生卒年不詳),本姓橋(小喬為后世誤傳),廬江皖縣(今安徽潛山)人。東漢末年國色美女,橋公次女,名將周瑜的夫人。

周瑜風度翩翩的才子形象,與堪稱國色的小喬可稱天作之合,由此成為后世文藝作品中贊美的對象。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激發想象,一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將小喬與赤壁之戰聯系起來,而令“二喬”聞名于世。

大都督,為古代軍事統帥。魏晉南北朝稱“都督中外諸軍事”或“大都督”者,即為全國最高之軍事統帥。但三國時東吳大都督與曹魏不同,遇征伐之事時才設置,又可稱為中部督、中軍督、前部督,為臨時軍事統帥。南宋時亦偶有用都督、同都督,督視各路兵馬等,為執政官出任臨時統帥之稱。

東吳大都督又可稱為中部督、中軍督、前部督,為臨時軍職。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瑯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兄,太傅諸葛恪之父。

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戰亂,進入江東。經弘咨推薦,效力于孫吳。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受孫權信賴,稱為“神交”,努力緩和蜀吳兩國關系。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后,出任南郡太守,駐守公安。孫權稱帝后,出任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冊封宛陵侯。

赤烏四年(241年),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由吳郡遷徙治所到丹徒,號稱京城(今江蘇鎮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州市| 渝中区| 双鸭山市| 舟山市| 九江县| 恭城| 诏安县| 许昌县| 赞皇县| 灵川县| 梁河县| 宣城市| 绥江县| 明溪县| 临海市| 浦城县| 彝良县| 和政县| 辽中县| 柞水县| 宜黄县| 吴江市| 靖边县| 上思县| 方正县| 金沙县| 通河县| 尉犁县| 江陵县| 镇宁| 周宁县| 甘德县| 宜兰市| 临邑县| 陆河县| 陕西省| 芜湖市| 丰顺县| 榆中县| 社旗县| 开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