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遠擺擺手道:“他們都能吃得,宋某有何不能吃的,就與他們一樣,連同我的護衛(wèi)一共十一人,若是不夠吃,那就讓人再做一些。”
李大副知道宋文遠的脾氣,在炮艦上的時候,鹽城伯從來都是與官兵同吃同住,炮艦上的官兵就沒有不服鹽城伯的。
“爵爺!飯菜不好,既然爵爺堅持,卑職就不客氣了。”
“去吩咐吧,一會兒我與一起吃飯,順便聽你講一講移民中有哪些急需解決的問題。”
“是!”
不一會兒工夫,在李大副的吩咐下,幾個婦人端著一些飯菜給宋文遠等人送過來,在原木桌子旁坐下,李大副坐在宋文遠的下垂手。
宋文遠看了一下飯菜,飯是糙米飯,菜是不知名的野菜燉河魚,這里原生態(tài)的環(huán)境使得河里是一半河水一半魚。
不夸張地說,將瓢伸進河里都有機會舀出一條魚,因此移民來到這里主要的葷腥就是吃魚,加之這里的香料不值錢,所有移民的伙食并不難吃。
眼下除了缺少青菜,其他的食物還算供應充足,一頓飯很快吃完,見宋文遠放下筷子,李三石也趕緊將筷子放下。
“你別管我,你們活動量大,要多吃一些,不能餓著肚子干活。”
“卑職也吃飽了,在炮艦上養(yǎng)成了快速吃飯的習慣,卑職吃飯很快的。”
“既然吃飽了,那就跟我講講移民現(xiàn)在都有哪些問題?”
“爵爺!盡管我們事先做了很多的準備,還是準備不足,眼下移民最缺少的是醫(yī)生與藥物。截止到今天移民中已經死去了五人,都是因為打擺子而死。
卑職估計以后還會有人陸續(xù)因為打擺子死去,眼下最需要的就是向移民這邊撥一些治療打擺子的藥物。”
所謂打擺子就是瘧疾的俗稱,這種病的感染源就是蚊蟲的叮咬,盡管在出發(fā)之前宋文遠就安排人大量搜集艾草等防蚊蟲的草藥,還是不能有效的遏制瘧疾的發(fā)病率。
在青蒿素沒有被提煉出來之前,最好用的天然藥物就是金雞納樹皮,不過金雞納樹皮遠在新大陸,就算宋文遠想去將這樹種給帶回來,那也要等海船有了足夠的遠航能力,以及遠航經驗。
中醫(yī)倒是有藥方治療瘧疾,不過因人而異,并不能制成廣譜特效藥,需要有經驗豐富的國醫(yī)對癥下藥。
偏偏是這樣的大國手誰會吃飽撐的跑到南洋來移民,這就是一個兩難的境地,也是宋文遠給皇帝上疏提議發(fā)展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原因。
不過好在兩晉名醫(yī)道家抱樸子曾經有治療瘧疾的藥方流傳,“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意思簡單明了,那就是拔一把青蒿,洗干凈泡在大約兩升水里,然后榨取青蒿中的汁液口服,可以治療瘧疾。
青蒿也叫黃花蒿,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植物,各地叫法并不相同因其氣味發(fā)臭,又被稱之為臭蒿,還有地方稱其為大土蒿。
正因為這是一種最常見的藥物,因此宋文遠提出建議讓李大副在村寨周圍尋找青蒿,試著給得了瘧疾的病人服用。
至于有沒有效果,宋文遠沒有任何把握,畢竟瘧疾這種病就是后世都是很危險的病癥,更別說如今這缺醫(yī)少藥的年代。
唯一讓宋文遠感到安心的是,這個時代的人對于死亡麻木的多,一個村子三個多月的時間死了五六個人,并沒有引起任何人的重視,似乎覺得這樣的死亡率非常的正常。
宋文遠不禁感慨,果然是人命如草芥的年代。
說完了缺醫(yī)少藥的問題,李三石又說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當船隊主力離開之后,移民村寨的防御問題。
“爵爺!以我華夏百姓的勤勞,一旦莊稼獲得了收獲,必然會引起周邊土人的嫉妒和眼紅,主力在的時候,他們不敢怎么樣。
主力離開之后,他們肯定會想辦法和我們起摩擦,卑職不知該如何應對這些摩擦。”
宋文遠點點頭道:“你說的很有道理,自古都是恨人有,笑人無,一旦土人發(fā)現(xiàn)我華夏百姓的富庶,必然會想辦法侵奪我們的財富。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首先你們要將所有的青壯武裝起來,不要怕惹事,只要土人敢來搗亂,堅決進行打擊。
我會爭取在夏天來臨之前再次返回南洋,到時候你們得到多一倍以上的人手。在船隊主力離開之后,你們在農閑之時還要繼續(xù)建造村寨,等到下一撥移民到來之際,他們能夠直接入住到你們?yōu)樗麄儨蕚涞拇逭小?
當然這些不會讓你們白干,營建村寨的房屋會作價賣給新來的移民,他們會在今后的收獲中慢慢償還你們的房款。
你們也能在農業(yè)之外獲得一定的收益,這也算是一種兩全其美之策。”
“爵爺!就算不給錢,鄉(xiāng)親們也不會反對的,鄉(xiāng)親們現(xiàn)在都對未來的日子充滿了憧憬,都發(fā)自內心感謝爵爺給了他們新生的機會。”
“李大副,你要記住了,免費的用習慣了,我們就不愿意給錢了,所以我們從移民開始就要習慣不能免費役使百姓。”
“爵爺真是太仁慈了,徭役自古就有,若是從此取消徭役,三年又不收賦稅,會不會讓百姓驕縱?”
李三石的話語一出口,宋文遠不由皺起了眉頭,不為別的,就為這李三石本身也是窮苦出身,也是鹽城失業(yè)灶戶的苦出身。
怎么才剛剛爬上中層幾天屁股就歪到了百姓的對立面,這個問題非常值得宋文遠的警惕。
“三石,我有句話想問問你,當初你在家煮鹽的時候,可有想過官府以后不收鹽課,也不讓你們服徭役。”
“卑職哪里敢想啊,也只有爵爺這樣仁慈的貴人才會為百姓著想,其他人恨不得能在百姓的骨頭里敲出二兩油。”
“既然如此,假如你現(xiàn)在還在煮鹽,若是朝廷宣布從此你不用再交鹽課,也不用再服徭役,你會怎么想?”
李三石能夠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升到大副的位置上,除了海貿船隊缺少人才的因素之外,本身也有一定的能力,不然也通不過宋文遠設置的各種考核。
略微一思考,李三石就明白了宋文遠話里的意思,頓時冷汗從臉上就流了下來,顧不上別的就要往下跪。
宋文遠瞪了他一眼說道:“穩(wěn)住你的心思,一點城府都沒有如何能夠向更高位置的前進。”
“是!卑職讓爵爺失望了。”
“那你說說你明白了什么。”
“百姓得到了如此的好處,只會更加感激朝廷為他們所做的一切,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好日子,因為百姓知道這種好日子是誰帶給他們的,他們不但不會驕縱,而且還會更加的擁護朝廷。
有了百姓的全力支持,朝廷的江山那就是固若金湯,這就是爵爺常說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若是百姓過的還跟在中原一般,想必這些移民百姓會想盡辦法往回跑吧!”
“你還算明白,你要記住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我們既然將百姓帶了出來,就要對他們負責。
若是百姓出來之后還不如留在中原,我們以后還能從中原招募到愿意移民的百姓嗎?”
“卑職知錯了,以后定會好好做好百姓這個帶頭人,讓移民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有一天他們榮歸故里,就是一塊塊的活招牌。”
宋文遠點點頭道:“眼下這些移民就是一粒粒的種子,只要他們都能過上好日子,日后我們向海外移民就會更容易一些。”
在負責移民飯食的婦人來收餐盤的時候,宋文遠攔住婦人問道:“大嫂!冒昧問您一句,您感覺這里好,還是家鄉(xiāng)好?”
“婦人知道眼前這個青年貴人就是將他們弄到這里來的鹽城伯,是大周朝數(shù)得著的貴人,婦人有些不敢回話,偷眼看向李三石。
李三石嚇了一跳,連忙說道:“爵爺問你話,你就如實說,看某作甚?”
宋文遠瞪了他一眼,說道:“大嫂有什么話盡管放心大膽的說,沒人敢因為你說話就難為你。”
“是!貴人,民婦就實話實說了,這里哪都挺好,就是和家鄉(xiāng)比起來太潮濕了,民婦一家人身上起了好多的痱子,每天都是奇癢無比。
若是民婦推算的不差,眼下可是數(shù)九寒天,竟然還這么熱,絲毫沒有冬天的感覺。。”
“大嫂說的不錯,現(xiàn)在已經進了臘月,眼瞅著新年就要到了,你們對于過年可有什么愿望,只要宋某能夠滿足的一定為大家滿足。”
婦人似乎鼓起了很大的勇氣低聲說道:“貴人也知道民婦等人都是北方人,以麥食為主,可是在這里鄉(xiāng)親們每天都只能吃米,若是貴人能夠幫忙,能否幫鄉(xiāng)親們弄點兒面粉,在過年的時候讓民婦等鄉(xiāng)親一起吃一頓‘水角兒’。”
宋文遠一拍額頭歉意地說道:“大嫂!實在是對不住了,是我沒有考慮到大家的飲食習慣,我這就命人去幫大家搜尋面粉,若是實在搜尋不到,等到船隊下次到來的時候也會給大家?guī)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