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34章 技術進步的動力

宋文遠雖然不是南方人,但是后世的食物非常豐富,早已實現了想吃什么吃什么的自由,對于飲食差異并不是特別的敏感。

穿越過來后又是在南方,本就是以米為主食,讓宋文遠忽略了北方人的飲食習慣。

派出去搜尋面粉的船只最后都是無功而返,南洋地區的主食就是稻米,根本沒有小麥種植,甚至在綠綠傳過來之前,他們連小麥是什么都不知道。

沒有找到面粉,宋文遠只能向移民百姓說聲抱歉,并且鄭重承諾下回船隊返回的時候一定給移民帶一些面粉。

這件事也提醒了宋文遠,以后挑選來南洋的移民盡量在南方招募,這樣飲食習慣接近,百姓更容易適應。

交待了留守人員一些必要的主意事項后,海貿船隊開始返航,回去的時候是逆風航行,還要在沿途的港口??繐Q取沿岸小國的糧食。

等到船隊返回滄州鹽場的時候,已經是昭文二年的正月底了。

回來的時候為了能夠多拉一些糧食,每艘船都是滿載狀態,十五艘千料貨船,再加上兩艘一千五百料貨船,以及四艘炮艦的空隙上都填滿了糧食。

這一趟足足向滄州運送了四千多噸糧食,換算成大周的計量單位,足有七萬石。

可是對于一年百萬石的目標還差的很遠,不是南洋沒有糧食,而是運力實在不夠用。

七萬石糧食看似不少,卻只夠十萬大軍一個半月的消耗。為了盡快將這些糧食補充到位,除了從南洋往回輸送,宋文遠還將手伸向了江南。

與老王交割了糧食之后,船隊馬不停蹄地趕回了海外貿易基地,趁著冬季海洋上風浪較小的時候,抓緊時間再跑一趟南洋。

宋文遠現在發現自己的時間根本就不夠用,眼下他急需培養一個能夠獨立帶著船隊往返南洋的航海人才。

不能每次都要自己親自帶隊,說句不好聽的,若是自己有一天突然沒了,這貿易船隊還能堅持下去嗎?

宋文遠特意觀察了各個艦船上船長表現,最后確定了自己座艦上的艦長。

葛老四雖然沒有多少文化,但是卻有一個優點那就是上進肯學,不但每天能夠完成宋文遠布置的文化課,而且還自己主動尋找關于天文地理的書籍自學。

這樣一個人,在沒有歷史機遇的時候,恐怕這輩子就在煮鹽中度過,然后在某一天如同一粒塵埃般消失在茫茫的歷史長河當中。

在海貿基地等待裝船的時候,宋文遠將葛老四叫過來說道:“老四!陪我一起到船廠走一走。”

“是!”

葛老四也沒多想,立刻命令水手升帆起航。宋文遠擺擺手道:“不要動大船了,我們搭乘一艘烏篷船,輕車簡從去?!?

“爵爺您是打算微服私訪嗎?”

“哪來的微服私訪,若是不表露身份,我們連船廠都進不去,還微服私訪呢。”

宋文遠帶著徐二黑領著十名護衛,登上了一艘烏篷船,烏篷船是海貿基地與船廠之間往來專門備用的船只。

雖然不是很快,但是勝在平穩,在船工槳帆并用,不到一個時辰烏篷船便??康酱瑥S對外碼頭上。

登上碼頭,很快就有船廠護衛過來查詢眾人的來歷,發現竟然是宋文遠到來,護衛隊長一邊安排人去給劉阿九與林四木送信,一邊陪著宋文遠往船廠內部走。

不一會兒工夫,劉阿九獨自一人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一見面就給宋文遠鞠躬行禮:“卑職拜見爵爺!”

“行了,你老劉又不是不知道我不在意這些虛禮,怎么沒見著老林?”

“爵爺!新上馬的兩千料大貨船正在組裝的關鍵時刻,老林在船塢盯著不敢輕離?!?

一聽到兩千料的大船都開始建造了,宋文遠頓時來了興趣,一揮手道:“走!我們過去看看。”

“是!”

劉阿九領著宋文遠與葛老四一齊向著船塢走去,離得還有一段距離,就聽到了船塢里熱火朝天的干活聲。

宋文遠忽然停住了腳步,搖搖頭道:“不過去了,”

劉阿九見宋文遠不過去了,不明所以地問道:“爵爺為何不過去了?”

“我們這些人過去之后,必然會讓工匠們分心,就不去影響他們工作了。老劉估計多長時間能夠下水,這艘船能不能趕上我們這一次南洋之行?”

“估計夠嗆,這船最少還得半個月才能下水,由于是第一艘船,需要經過多方面的海試才能定型,不然在大海上裝上貨物出了事,那可就是天大的事?!?

“小心謹慎一些是對的,正好這艘船可以留在基地幫忙向滄州運送糧食,兩千料大船一次至少能裝一萬石糧食。

除了這艘兩千料大船,其他型號的船只又下水了幾艘?”

“一千料貨船下水了十艘,一千五百料貨船下水了五艘,千料炮艦下水了一艘。一千料貨船如今已經非常成熟,只要有原材料,船臺上能夠同時開工十艘,差不多兩個月就能同時下水。

現在當涂的鐵廠鐵料已經開始足額供應,不過造船的木料卻有些供不上了,爵爺是知道的,造船的木料需要長時間陰干才能使用。

我們現在的造船規模在快速擴張,現在儲備的原木有些不夠用了,想要保證木料供應,要么動用官府關系,發動徭役進深山砍伐;要么就得找到一處沿海的原始森林,招募人手去砍伐?!?

宋文遠一個頭兩個大,這事看來只能求助皇帝了,不然自己上哪找那么多人手。

這個時代原始森林倒是很好找,遠的不說,就說海峽對面的那個地方就到處是原始森林,而且還是非常優良的造船大木。

問題是大流求上有食人的生番,想要上島砍伐樹木就要與生番發生沖突,這沒有官府的支持,很難實現。

等到中午的時候,林四木才終于騰出了時間過來拜見宋文遠,看到林四木滿頭大汗的樣子,宋文遠由衷地說道:“老林辛苦了!”

林四木眼圈一紅說道:“爵爺將我們這些匠人當人看,給了我等如此高的待遇和地位,我等又怎敢辜負爵爺的厚望,如今唯有加倍努力,才能報答爵爺的恩情。”

“老林!不必如此,你們的努力我都看在眼里,船廠能有今天這個規模,你們這些骨干力量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未來我們不僅僅要造船,還要建設海洋造船學堂,培養造船業的后備力量,所以你們的任務很重,不僅要管理船廠,開發新的船只,還要著書立說,編纂海洋造船學堂的教材。”

劉阿九與林四木瞪大了眼睛,他們這些工匠還能著書立說,這不是讀書的老爺們才能做得事嗎?

“爵爺!我等進入船廠才開始識字讀書,而且也沒有學那些經典,如何能夠著書立說?”

“老劉你這話就不對了,誰說非要學那些儒生的東西才能著書立說,若是如此那么《九章算術》、《周脾算經》又算什么?

要知道這些著作都已經上千年了,我們這些后輩卻不能在先賢的基礎上更進一步,這是我們這些后輩的恥辱。

因此我們不但要著書立說,還要突破前人的學問,發展出更加有利于社會發展的學問?!?

船工們造船涉及到很多的幾何知識,因此宋文遠在培訓船工的時候,偏重于數學、幾何方面的知識,而培訓鐵匠的時候更偏重物理化學方面的知識。

這一代的工匠們知識結構已經固化,指望他們對技術有所突破難度有些大,宋文遠將希望放在了下一代的工匠身上。

也就是這些工匠的子女,因此無論是在船廠、鹽場、還是鐵廠,最優先建設的并不是工廠,而是學校。所有在宋文遠麾下做工的工人,不管是什么身份,都必須無條件地將孩子送進學堂讀書。

學堂里教什么宋文遠說了算,宋文遠從來就沒打算將這些培養成與儒生爭科舉的力量,而是將他們培養成一個個專業的人才。

就算他們成年后不愿意進宋文遠麾下的工廠,出去之后也能找到一份謀生的工作,最起碼做個賬房綽綽有余。

宋文遠招募工匠給的待遇非常高,卻有一個要求,那就是所有工匠不能藏私,必須將自己的技術貢獻出來。

一開始有些工匠并不理解,但是隨著那些帶出了徒弟的工匠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工匠們對于這種能夠帶出徒弟就有錢賺的模式也熱衷起來。

無論是船廠的木工,還是鐵廠的鐵匠,現在都在積極地帶徒弟,因為他們知道自己的徒弟通過考核的越多,自己的收益就越多。

這就是一個良性循環,工匠們技術貢獻的越多,各種思維產生的碰撞就越多,原本一個人閉門造車始終琢磨不透的東西,可能經過大家的互相交流,很快就找到了解決的辦法。

而這些碰撞出來的新技術就成了工廠前進的助推器,使得工廠一直在穩步地向前推進,不然船廠也不會這么快時間就能造出兩千料的大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中市| 九江市| 夏津县| 阳新县| 元朗区| 武城县| 前郭尔| 漳州市| 噶尔县| 余江县| 海城市| 城步| 达拉特旗| 临颍县| 大姚县| 策勒县| 抚远县| 瑞昌市| 麻城市| 原阳县| 鄄城县| 平远县| 唐河县| 天镇县| 阿坝| 鄄城县| 长春市| 安平县| 喀什市| 怀集县| 井冈山市| 信宜市| 界首市| 博野县| 青铜峡市| 淳化县| 定南县| 天气| 临潭县| 瑞丽市|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