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歷32年5月
最近,天海所在的組內發生了一些新的變化。
首先是經理哆啦美,打算在兩個月后休假幾個月環游世界,因此公司便招聘了另一位工程經理,來自咖喱國的三格,來接替哆啦美的工作。
其次是產品經理赫本,借由新項目的成功,赫本也成功從高級產品經理升級成為了產品主管,開始統率起一整個大組,而無暇繼續在一線負責各種產品細節與功能。因此組內也迎來了一位初階產品經理,木馬,開始接替赫本的工作。
最后是一位新的二階程序員,牛作,也是日后給組內帶來紛爭不斷的主要人物。
剛開始,天海對這些變化沒有什么太大的感覺。
三格在初期沒什么存在感,哆啦美還是作為經理處理著大多數事務,但天海能夠感受到經理的職責正在逐漸從哆啦美轉移到三格那。
木馬也是同樣在赫本的指導下開始接手一些產品經理的工作,赫本也仍然會照看著大多數的任務進度。
牛作也正在按部就班地做著培訓期間的小任務。由于尼毫是牛作的導師,所以天海也對他正在做些什么沒有太多的了解。
天海擔任了三格入職培訓期間的技術導師。雖然三格是工程經理,但組內像對待任何一個新加入的程序員那樣,給他安排了一些小的任務,幫助他熟悉代碼與產品。天海便主要幫助三格講解這些培訓任務,以及介紹常用的技術工具。
因為哆啦美在作為工程經理的同時,仍然會在一線領取一些任務,貢獻代碼,再加上三格確實在培訓期間做了一些小的任務,所以天海認為,三格在之后也會參與到組內的技術開發之中。但后來,天海發現,三格在完成這些培訓任務之后,便完全不再參與到任何有關代碼的工作之中。
天海開始懷疑,給三格安排這些培訓任務的目的,究竟為何。一個工程經理,不甚了解組內的代碼系統,是否會是件可以接受的事情。
三格對組內代碼系統不甚了解這件事,為之后的一次富有爭議的項目,埋下了伏筆。
隨著最后兩個月的結束,哆啦美暫時離開了公司,開始享受新的人生。三格也正式開始作為工程經理,管理著兩個小組。與此同時,哆啦美和三格共同的經理,拉胡,也對外宣布他將會在這段期間內多多與小組成員們溝通,來幫助三格進行管理。天海和拉胡之間有著每月一次的同步會議。每月一次是否是個在這段期間內合適的頻率?天海對此也有些疑問。
天海漸漸感受到了一些變化與異常。
首先是產品開發上的變化。
天海所在的小組是個以產品為導向的主,產品經理在組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哆啦美離開之后,赫本也幾乎完全將產品經理的重任交給了木馬。天海開始感覺,組內新的產品需求,似乎變得模糊與低效了起來。
在赫本提出新的產品需求的時候,她能夠將為何要做這件事的原因寫得明明白白,并用數據證明這些原因。同時,赫本的需求也十分明確,一般程序員們只要按照給定的需求,進行產品開發就可以。有些時候程序員們會在開發的時候遇到一些疑惑,就將問題發送到組內交流的平臺上,赫本也能夠及時回答,并且做出相應的決策。有時候小組要與其它小組進行合作,赫本也能夠提前和其它小組的產品經理溝通,并取得同意。
天海在和赫本直接合作了一年之后,認為這種模式十分合理,且正常。
然而隨著經驗不足的木馬開始接替赫本的工作,天海發現,似乎在實現新的產品需求的各個環節,質量和效率都不如以前了。
問題首先體現在一些需要和其他小組進行合作的需求上。木馬提出了一個需求,想要在其他小組負責的版塊上實現一些自己小組的功能。這個需求聽起來十分簡潔,于是天海準備開始實現它。
但是隨即天海便發現了問題似乎并不簡單。
首先,天海雖然知道整個游戲中有這個版塊存在,但她并不知道是哪個小組負責的。木馬也并不知道,只是單純想要實現它。于是天海覺得木馬應該提前與那個小組的產品經理取得聯系,得到同意之后,她才應該開始研究并實現這個需求。然而木馬卻并不這樣想。他希望天海先幫他研究實現這個需求所需要的時間成本,然后才決定要不要和那個小組進行聯系。
天海并不認可這樣的做法,但還是嘗試并找到了那個小組,并詢問那個小組,自己的小組是否可以在他們的版塊實現這個需求。那個小組回應了天海的問題,說道他們并不同意。所以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天海意識到,自己和木馬都希望對方能夠先花費時間幫自己解決一些不確定的因素。之前赫本的做法是她會先花費時間幫程序員們減少不確定性,所以天海便覺得這是應該的做法。但現在,天海發現這一點產生了變化。
木馬有時候寫的產品需求,比較模糊。天海覺得木馬似乎并沒有一個明確的需求想要程序員們去實現,相反,他想要一些程序員們也不知為何的信息,來幫助他進行決定。雖然赫本之前也經常需要程序員們提供一些信息,但赫本是在提前確定好要實現的產品需求之后,才會要求程序員們研究實現這個需求的技術方案。所以在和赫本合作的時候,程序員們仍然只需要專注于技術方案。有時候,赫本甚至能夠給程序員們提供重要的信息,告訴他們該去哪里尋找一些技術方案。但是木馬,卻是希望程序員們為他提供一些超出技術范疇的信息。天海在接觸到這些意義不明的需求之后,不知該如何下手。
并不是每個需求,在程序員們開始實現之前,都有充足的信息。這一點在赫本創建需求的時候,也有發生。但赫本會及時將不足的信息補全,以免耽誤程序員們的工作。但天海在有一次做木馬建立的任務的時候,足足等了兩禮拜,都沒有等到一個關鍵的信息。天海覺得木馬應該向赫本一樣及時提供信息,保證任務及時完成,于是便多次詢問了木馬。事后天海意識到,自己似乎做得有點過了。但在那時候,天海覺得自己所做之事并無任何不妥。
天海在一次和赫本的談話中,終于意識到了自己產生心理落差的原因:
“你怎么能要求一個初階產品經理,表現得和產品主管一樣完美?”
其次是天海應該處理的事務范疇的變化。
哆啦美在組內的時候,具有十分強大的管控力,主要表現在對組內工作進度的掌握與對外合作的溝通。在哆啦美離開之后,三格并沒有表現出什么作為,所以天海在不知不覺間,開始承擔起了一些本應該是經理應該盡到的職責,比如對組員的工作內容的前進方向進行監督與糾錯。然而天海并不是真正的經理。正是這一點矛盾,后來給天海帶來了不少痛苦與壓力。
所謂的變化,就是當兩個完美的合作伙伴紛紛離開之后,本來能夠和她們一起表現優秀的天海,是否能夠適應這種落差,并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