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兵分兩路
- 誅清
- 一袖乾坤
- 2006字
- 2025-05-25 18:00:00
桃源縣城。
知縣李瑢愁眉緊鎖,一籌莫展。
得知劉文秀部明軍將進攻常德后,常德方面已經宣布戒嚴,實行堅壁清野的政策。
此舉無疑等于宣布放棄外圍一切州縣。
桃源縣作為距離常德城最近的縣城,就這么被舍棄了。
知縣李瑢只能夠自謀出路。
可他又能有什么辦法呢?
桃源縣城內只有戰兵一千,且都是老弱病殘。
守備劉應瑞建議知縣李瑢趁著明軍還未抵達跑路,可李瑢斷然拒絕了。
他和劉應瑞身份不同。
劉應瑞乃是一介武夫,即便是戰敗也不會拿他問罪。但劉應瑞身為桃源知縣,有守土之責。若是他棄城而逃,朝廷怪罪下來,他難逃一死,甚至他的家人都有可能會因此而流放寧古塔。
寧古塔位于塞外,乃是苦寒之地。
據說被流放到那里的人根本不可能活過寒冬。
劉應瑞此時內心是極為煎熬掙扎的。
他當然想要求生想要活命,這是人的本能。
但是當下他更要考慮他的決定會帶給家人什么下場。
如若他留在桃源城中死守到底,或許終究難逃一死,但是他會因此得到清廷的嘉獎封賞,他的家人也能夠因此平安過完此生。
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劉應瑞思來想去還是決定留下來,他誓要與桃源村共存亡。
雖然明知是必死的局面,可劉應瑞仍然沒有放棄掙扎。
一方面他在全城范圍內抓壯丁,目標是湊齊三千人的鄉勇隊伍。
配合一千綠營戰兵,這便有了四千人,各個城頭分別駐守一千人。
桃源縣城緊鄰沅江,是以開有水門。
劉應瑞毫不猶豫的下令將水門下沉巨石堵死,并將其余城門皆用石塊、木板封死,確保不會被明軍一沖擊潰。
不到最后一刻,他絕不會放棄求生的機會。
此時此刻他寄希望于五省經略洪承疇能夠改變主意,能夠增援桃源。
如若清軍主力能夠前來增援,那么桃源城還是有救的。
...
...
“撫南王,按照這個行軍速度,我們應該用不了多久就能夠抵達常德城外了吧?”
李來亨單手控著馬韁,神情極為輕松。
在他看來,這場戰斗提前之后要比歷史上的常德之戰輕松許多。
對明軍而言,只要不犯極低級的錯誤,就不可能輸。
劉文秀雖然不是戰神,但是總體思路還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李來亨對于此戰相當有自信。
“嗯,按照這個速度,很快我們就能夠抵達常德城外。不過算一算還是走水路的更快一些。”
劉文秀這個時候也相當的得意。
他知道自己的這個部署會極大程度的壓縮清軍的空間,令清軍出現首尾不得兼顧的情況。
到了那時清軍就必須要做出選擇,必須要舍棄一些東西。
最基本的就是外圍的州縣、村莊。
即便是他們想要這個時候堅壁清野也來不及了。
明軍的推進速度將會逼得清軍只能夠保全常德一城。
縱然如此,他們也未必能夠守住。
此時明軍士氣正盛,借著這股士氣平推過去,拿下常德并非難事。
現在就要看洪承疇如何抉擇了。
是賭上全部家當死守常德,還是干脆退守長沙?
“撫南王乃是此次統兵大帥,李某本不該多說什么。但是有一點建議還是希望撫南王能夠采納。”
李來亨仔細忖度了一番措辭,終于還是發聲了。
他很清楚劉文秀是一個順毛驢,所以會極力的注意措辭,確保不會引得劉文秀暴怒。
不然的話,以劉文秀的性格,天知道會做出什么事情來。
李來亨是好不容易促使劉文秀提前出兵的,自然不希望因為一些細節的問題葬送好局。
“三原候請講。”
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
李來亨將姿態擺的如此之低,劉文秀的態度自然也不會差。
“李某聽說,固山額真阿爾津最為擅長馬戰。桃源縣西部、西南地形相對陡峻。但南部及東部為洞庭湖平原區。我們攻打常德府城的時候,若是阿爾津派遣八旗騎兵發起沖鋒,撫南王可想好了應對之法?”
李來亨的這個假設并非毫無根據。
阿爾津麾下的八旗精銳以騎兵為主。
這些騎兵在常德西北等地形險峻的位置或許發揮不了作用。但是在東南平原卻是他們展現實力的絕佳地形。
如若阿爾津放棄一味死守,而是采取以守代攻,企圖沖潰劉文秀的軍隊的話,劉文秀能否頂得住?
這倒不是李來亨懷疑劉文秀的能力,而是這廝確實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沒有統兵了。
常言道熟能生巧,反過來說倦怠的時間久了,平日里擅長做的事情也可能會出現很大的問題。
如果李來亨沒有記錯的話,劉文秀自打保寧之戰戰敗被剝奪兵權后,一直都在昆明廢居。
他在這段時間的狀態十分的消極,整日除了讀書就是修道,甚至想要入雞足山問道。
后來孫可望礙于李定國的強勢,不得已啟用劉文秀。
劉文秀等于是被趕鴨子上架的。
這就和失業家里蹲擺爛的頹廢青年突然之間要讓他上班高強度996工作一樣,他能夠頂得住嗎?
李來亨不否認劉文秀之前的戰斗力。
但是在當下,在這個極為特殊的情況下,劉文秀究竟能夠發揮出幾成實力?
“三原候所說,本王也曾認真考慮過。”
聽到這里劉文秀微微頷首道:“阿爾津所率八旗騎兵確實擅長馬戰,但是我麾下的這支軍隊也并非浪得虛名。四川地形相對陡峻,我在四川屯兵練兵的時候就很注重訓練士兵適應地形的能力。西南缺馬,但這不代表我們不訓練騎兵。本王的騎兵雖然不如八旗兵的沖擊力強,但是韌性絲毫不差。我們只需要布下堅陣,由他們來沖。他們只要一舉沖不下來,就會再而衰,三而竭。”
李來亨聽到這里總算是稍稍松了口氣。只要劉文秀心里有底就好。
而且他相信阿爾津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發起亡命沖鋒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