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忠貞營都得要咬住這口氣。
吳三桂這支清軍精銳是左右戰局的關鍵。
只要忠貞營能夠將吳三桂耗在這里,對于整體戰局就是巨大利好和幫助。
不管李定國和劉文秀發揮的如何,李來亨都要將自身能夠做到的事情做到極限。
“放箭,放箭!”
忠貞營將士們的射術十分精湛,此時此刻滔天箭雨澆灌而下,仿佛能夠吞噬一切。
他們本就以逸待勞,方才不過是被清軍的一波反撲壓制住了氣勢。
待得穩住陣腳后,忠貞營迅速就找回了優勢。他們的能量遠遠要比清軍多。
時至此時,清軍所能夠做的也只是勉強支撐。
吳三桂雖然很有韌性,但也知道這種時候絕對不能夠硬剛,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快舉盾,舉盾!”
清兵們紛紛舉盾防御。
可是明軍們射出的箭矢實在是太多了,他們中還是會有人被射中。
吳三桂見狀只得下令暫且撤離。
對他來說,保存實力是最關鍵的。
雖然心中萬般不愿,吳三桂還是選擇帶頭跑路。
一時間清兵們再次躲到了灌木叢中。
這一波的撤退對清軍的士氣打擊是很大的。
原本他們還擁有一鼓作氣沖出重圍的可能,但現在只能夠躲藏起來從長計議了。
吳三桂確實感到很憋悶。
被忠貞營在不同的地方連著算計了兩次,讓他覺得自己仿佛是受到了極大的侮辱。
可是他又能怎么樣呢?
戰場之上技不如人是這個樣子的啊。
吳三桂即便是恨得牙根發癢,也只能夠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至于接下來的事情,他也沒有想好。
還是一步步來吧。清軍的兵力優勢還是很明顯的,總不至于沖不出去吧?
...
...
忠貞營發力之后再次壓制住了吳三桂,這令李來亨感到十分欣慰。
他從沒想過忠貞營的將士們可以表現的如此出色,在面對勁敵的時候將士們非但沒有畏懼,反而展現出了極強的爆發力。
這種遇強則強的表現宣告了忠貞營是一支戰斗力很強的王者之師。
只要李來亨能夠給新兵們灌輸這種理念并讓他們能夠有機會體驗和傳承,忠貞營就能夠一直延續下去。
新老傳承對于一支軍隊來說是非常關鍵的。
當這一批老將們退隱之后,又有一批新人能夠頂替上來,如此一來忠貞營才能夠長久不衰。
“小老虎,這一次吳賊吃了癟,應該不會善罷甘休。我們還是盡可能的守好這條防線,多拖一點時間吧。”
“是啊。”
李來亨點了點頭道:“現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拖住時間。時間才是最寶貴的東西。我們能夠拖一個月的話,李定國和劉文秀那邊就有更充足的時間布防了。”
其實李來亨是絲毫不懷疑李定國和劉文秀的能力的。
在他看來,只要給足二人時間,絕對能夠打造出一條鋼鐵防線。
就是因為孫可望降清太過突然,才會造就局勢緊張。
所以忠貞營要做的就是拖。
李來亨也知道以他們這一萬兵力要想徹底鎖死吳三桂幾乎是不可能的。
畢竟對方的兵力是自己的五倍,如果真要是擺開陣仗開打,忠貞營很可能會被圍剿。
如果孫可望再派人來接應的話,忠貞營就會腹背受敵,情況會更不樂觀。
李來亨也不會讓忠貞營的將士們置身險境。
所以只要時機成熟,李來亨就會和劉體純一起帶兵撤離。
“也不知道四川那邊情況怎么樣。要是韃子從漢中南下,他們能否頂住壓力。”
“是啊,成都的壓力應該還是很大的。就看劉文秀能夠帶來什么變化了。”
只靠四川的留守軍隊是不足以抵擋清軍南下大軍的。
變數就在于劉文秀。
若是在幾年前,劉文秀也是一員猛將。
可是因為這幾年的蹉跎,劉文秀統兵打仗有些不復當年之勇的意思。
其究竟能夠打出怎樣的仗,李來亨心中存疑。
不過也沒有必要過于的杞人憂天。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大不了他們隨機應變就是。
...
...
吳三桂被忠貞營二次伏擊,直是憋了一肚子的氣。
回撤之后他當即下令,全軍扎營。
短時間內要想突破忠貞營的防線是很困難的,與其如此還不如從長計議。
吳三桂很清楚這個時候最需要做的就是把士氣穩住。
剛剛的戰斗對于清軍的士氣打擊實在是太大了。
如果士氣不能夠穩住一切都是白搭的。
但只要他們能夠穩住士氣,就有卷土重來的可能。
等吧,現在吳三桂也沒有什么太好的辦法,只能夠靜待時機了。
...
...
在劉文秀的調理下,成都的防御情況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僅僅是城防的提升,成都軍民的面貌也煥然一新。
這對于抗擊可能出現的清軍是至關重要的。
四川是明軍如今重要的地盤,無論如何也不能夠有失。
必要的話,劉文秀甚至會主動提兵北上,御敵于保寧府外。
便在這時,有斥候匆忙來報。
在漢中南發現了大量清軍。
劉文秀聞言陷入了沉默。
果然,清軍果然還是決定南下了。
看來清軍這次是打算兵分兩路,一路從貴州南下攻打云南,另一路就是從漢中南下攻打四川了。
兩路合擊,看起來清軍是打算畢其功于一役了。
劉文秀冷笑一聲,心中十分不屑。
“傳令下去,成都城中留守戰兵一萬,其余人跟著本王北上保寧。”
劉文秀在入川之前就已經做好了全部預案,如今只是按照之前的預案行事罷了。
在劉文秀看來,清軍從漢中南下后肯定會率先攻打保寧。
若是明軍能夠在保寧給予清軍壓力,勝算將會大增。
若是把敵人放到了成都城外,那明軍的處境將會十分被動。
換句話說,但凡有更好的選擇,劉文秀都不會打成都保衛戰。
那是最后的選擇,無奈的選擇。
“遵命。”
親兵立即抱拳領命前去傳令了。
劉文秀望著窗外的落木,感慨萬千道:“這場大戰關乎國運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