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歲,媽媽帶我去了小學報名。我本是六月二十二的生日,可以算是上半年,可戶口本上卻成了十月二十二,那年剛好開始限制上學年齡,只要上半年的。
媽媽帶我去學校后,折騰了一個早上,沒報上名,這大概也預示著后來的不順吧。
中午,我的姨奶奶從另一個鎮子上趕了過來。
姨奶奶很會講漂亮話,帶著我去到學校,沒聽到她跟校長說了什么,只看到姨奶奶和校長嘀咕了一會兒,女校長就同意讓我入學了,我就這樣懵懵懂懂的成為了一名小學生。
三年級前細枝末節的日常都不大記得了,但一些令我印象深刻的人和事都沒能忘卻。
先說說陪伴我最長時間的老師吧,郭老師,她是一個脾氣有些糟糕的班主任,教語文,還給我連著帶了三年的課。她總是布置很多作業,對于一個低年級的小學生,我必然做不到一個晚上抄寫一份完整的生字表,老是挨罵。我的字也是那時就沒有打好基礎,以至于影響了后來的學業。
她在我三年級將要結束的那個學期,被告知要降級調去幼兒園,然后她開了一個班會。家長學生擠在一起,滿滿當當。
郭老師站在講臺上開會,前面無非就是說些我們平日里的表現,到后面情緒逐漸失控,邊哭邊罵,可以說是一把鼻涕一把淚。
小鎮上很少會有什么新聞,郭老師開了一個哭哭啼啼的班會這件事很快就傳開了。
家長也氣急了,他們把孩子送來上學,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學到老師身上的一些優秀品質的。老師這樣,又怎么能讓家長放心?第二年便有很多學生被家長轉去了縣里的學校。
再來說說那時的我,臟亂差,是一個挺貼切的形容。
爸爸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媽媽一個人在小鎮上開了家紙扎店,很忙很忙。
常常忙的忘了做飯,忘了去學校接我,幸虧學校離家不算太遠,我能夠保證自己在路上不被拐賣。那么忙的媽媽,當然也沒時間給我洗衣服,沒時間在雨天給我送傘。
很久才洗一次的衣服,讓我看起來總是臟兮兮的。家里亂糟糟的,媽媽不整理,我也不整理。我以為本來就該是那樣的,所以我也毫不在意我褶皺的書本,塞著隔夜早餐的桌兜。
不愛惜書本,又不喜歡寫作業,我的學習成績又怎么會好呢?老師和其他小朋友當然不會喜歡我啦。
當然啦,媽媽還是很愛我的,那時外婆院子里有三四棵核桃樹,每年打上一蛇皮袋子的核桃,媽媽一有空就砸核桃,把核桃仁搟成粉末狀,又擔心我不愛吃,總在里面加一些調料。
我早晨起床時媽媽已經在忙著干活了,自己拿5角錢去隔壁蒸饃店里買一個饅頭或者餅子,夾一些核桃粉,就可以去學校了。
我明白媽媽的辛苦,可是我也希望下雨天可以看見媽媽來接我,我也希望別的小朋友愿意和我玩。
這就不得不提我那時的玩伴之一了,小楊。我不是很清楚她的身世,只知道她應該是比我大了兩歲。一直是跟著姑姑、姑父生活,媽媽說她是個壞孩子,讓我離她遠一點。
我覺得她不是,她不會嫌棄我臟兮兮的衣服,會和我玩一些換裝游戲,會帶著我買媽媽不讓我吃的辣條和糖果,還會帶著我去村子里摘別人家院墻外的梨。
和她相處時時間總會過的很快,到了吃飯時間我總是不想回去,她也會挽留我,所以我就順理成章的賴在她家里蹭飯。周末總是在早上就找個借口離開家,玩到天黑才回去。媽媽的擔心就會在我回家的那一刻達到頂點,然后接著怒火沖天的揍我一頓,這是我最初對關心的認知。
媽媽、郭老師和小楊,組成了我對小學前三年的記憶。
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我二年級時的那位數學老師,他給我留下了難以忘卻的記憶。
不寫作業嘛,早晚會被發現,很不幸,我被發現了。在一節年級大課前,那位數學老師突然檢查作業,我緊張極了,借口說去廁所,磨磨蹭蹭的想要躲過檢查。
終于,我在門外看到老師似乎檢查完了,放下心來,喊了報告。一瞬間所有小朋友都看向我,那種緊張感又回來了。老師用一種令我毛骨悚然的目光看向了我,他頓了頓,讓我進來,我小心翼翼準備向座位走去。
突然聽到一聲大喝:站住!
我知道,那是老師的聲音,我可能被發現了!
我僵立在原地,回頭去看老師的臉色,只見他陰沉著臉正盯著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