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易風經濟思想評說(第二輯)
- 朱勇 宋勁松 徐廣軍 毛增余 周清杰 韓玉玲
- 1265字
- 2020-06-25 06:55:23
五、對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研究
這里只介紹他對西方經濟學中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的研究。
吳易風把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界定為20世紀30年代以來的與以凱恩斯經濟學為代表的國家干預主義相對立的經濟自由主義。在30年代經濟大蕭條中,圍繞資本主義市場經濟能否存在下去的問題,西方形成了三種對立的經濟思潮。第一是以凱恩斯為代表的國家干預主義。第二是以米塞斯、哈耶克等人為代表的在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條件下繼續維護資本主義自由市場經濟的新自由主義。第三是以蘭格為代表的市場社會主義。新自由主義思潮從形成之日起,一方面反對國家干預主義思潮,另一方面反對市場社會主義思潮。
吳易風把新自由主義的發展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20世紀30年代至60年代,第二階段從70年代到現在。新自由主義在第一階段處于非主流地位,在第二階段,英國撒切爾政府和美國里根政府都信奉新自由主義,新自由主義從非主流地位上升到主流地位。
吳易風研究了新自由主義不同派別的不同影響范圍。在英國,對撒切爾政府影響大的是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的新自由主義;在美國,對里根政府影響大的是供給學派的新自由主義;在俄羅斯和東歐國家,影響大的是弗里德曼、薩克斯、伊薩克森等人的新自由主義;在我國,當前影響最大的是以科斯為首的經張五常等人反復宣傳的新制度經濟學的新自由主義。
吳易風指出,20世紀后期,在蘇東劇變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低潮之后,美國和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以空前的規模和力度主導和推行全球化。新自由主義的“華盛頓共識”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制定經濟全球化游戲規則的基本原則。按照“華盛頓共識”,不僅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國家,而且所有想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想融入全球化的國家都必須實行“三化”:私有化、自由化和政府角色最小化或非調控化。現在,新自由主義一方面是西方國家誘導社會主義國家和平演變的理論武器,另一方面是西方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推行新殖民主義的理論武器。
吳易風研究了推行新自由主義的嚴重后果。他指出,新自由主義推行到哪個國家和地區,哪個國家和地區就會遭到巨大風險和災難,甚至成為重災區。在最近十多年中,三類新自由主義重災區具有典型意義。第一類重災區是俄羅斯和東歐國家,這些國家經濟領域的大災難是:20世紀90年代的大蕭條;私有化——人民公有的生產資料被剝奪;經濟殖民化——民族資本被剝奪。第二類重災區是發生金融危機的亞洲國家。第三類重災區是成為美國推行新自由主義試驗場的拉丁美洲國家。
吳易風指出,以上三個新自由主義的重災區,對社會主義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來說,都是前車之鑒。在我國,十多年來,某些經濟學家一直企圖用新自由主義誤導我國改革開放的社會主義方向,攻擊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用科斯定理的產權清晰論反對公有制,用新制度經濟學的交易成本論斷言私有制優越于公有制,宣傳私有制是唯一選擇,主張把國有資產變成特權者的私產,主張由共產黨推行私有財產制度。吳易風認為,如果聽任以上觀點泛濫,就會誤導我國的改革開放,損害公有制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蛻變成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對此,我們要保持高度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