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好萊塢電影很熱衷講述這樣一種故事:多少身陷困境的主人公遇到了某個人、某些人,一系列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物(不僅是主人公)人生走向的事情便接二連三地發生了,最終,主人公因為經歷了這一切而對自身和世界有了更清醒的認識,甚至修正、提升了自我的道德,世界也多少變得有些不同。西方影評人喜歡將這種故事概括為“自從你來了”——自從主人公出現,自從人物彼此相遇,破碎的生活開始顯出某種完整性。《聞香識女人》《心靈捕手》《雨人》《死亡詩社》,或頗為講求時尚美感的《穿普拉達的魔鬼》,都是在講述這種故事;即便紀錄片式樣的戰爭題材影片《辛德勒的名單》,其對主人公人生歷程的再現亦同樣依托于如此的故事模型。這些電影一致訴說著,人生雖充滿波折甚至苦難,但我們能夠在與世界的遭逢中,不斷自我完善,人會進步,歷史會因人的努力而步向光明,生活會越來越好。這兩年《綠皮書》的熱映再次證明了“自從你來了”幾乎是好萊塢電影工業永不失效的票房保險箱——個中原因也不復雜,這樣的故事表達著現代世界里人們對“變化”普遍持有的期待與信心。

可問題恰恰是,即便在西方語境中,如此的期待與信心亦并非古已有之。一個醒目的事實是,作為西方虛構敘事起點之一的古希臘并未給歷史提供一個“步步高升”的前景:無論是史詩,還是戲劇(無論是悲劇,還是老喜劇或新喜劇),它們再現的人生、歷史都與進步無關。“自從你來了”的故事顯然傳遞著“現代”進步史觀的構成要素和情緒特征:歷史是向著某個方向展開的,人是歷史的主人,個體的人生和這個人間是值得我們用心經營和建設的,我們應努力地,且一定能夠達成自身和世界的更新,歷史會出現反復甚至倒退,但前景一定是光明的。這套透散著樂觀底色的觀念系統雖傳遞著與基督教一致的、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其倫理取向和對人的歷史歸宿的謀劃,卻又顯然與啟示宗教有著“天壤”之別。

20世紀中葉以來,對進步史觀的反思和批判愈漸成為了順應語境的話語,但同時,我們還并未尋得一種能夠全面取而代之、被廣泛接受的關于歷史時間的解說;進步史觀仍是當今世界最為主流、最具普適效力、最通俗易懂的歷史觀,且言說著現代人最基本的價值觀、倫理觀和人生觀——不僅在西方,也在中國。我們未必會熱衷于那些令人眼花繚亂的西式的主義,政治的、文藝的、哲學的,等等,但我們中的很多人多少都抱持著對“變化”、對“進步”的信心與期待——這樣一種“情緒”并不直接來自古典的中國,也未必經過了每個人的審慎反思,卻已然滲透進了我們的心靈和微細血管中——這恐怕是西方對現當代普通中國人的精神世界產生的最直觀又最深潛的影響。也正因為這種“情緒”已經成為了我們的精神血液,我們便常會產生一種錯覺:它是古已有之的,也是理所當然的。

達爾文發現的生物進化法則曾被兌換成、嵌入進了我們對人生和歷史的理解,這種兌換和嵌入曾被視為“科學的”。現今,各種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進步敘事常被指責為“宏大的”,因為它們企圖賦予、強加給各種不同性質的現實(比如,客觀自然與人)以某種統一性;而現代物理學告訴我們,即便客觀自然也未必具有完整的同一性,宇宙的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并非彼此同調、同構。可是,非科學性的兌換事件為何會發生,這樣的問題本身并不宏大。

現代進步史觀是如何在西方語境中形成的?這一問題將構成本書的核心線索。對這一直接事關我們自身,并不新鮮的問題的既有的研究,更多地將關注的視域集中于18、19世紀,因為這的確是現代進步敘事成形并普及開來的重要時期。但本書將更著意于探測看似與“進步”無涉的古典時代與后來的“現代”之間有著怎樣的精神關聯,尤其是,現代進步敘事在還未“祛魅”(Disenchantment)的“現代之前”有著怎樣或隱或顯的形成步跡。這樣的追蹤是基于對“現實”的尊重:歷史可以被人為地劃分期段,但歷史本身是具有連續性的。

當我們談論觀念的形成時,當然應考慮到相關歷史時期的各種物質性語境,但觀念的形成本身是發生在思維世界里的事件:物質性的現實、變化可能會成為思維展開的動力,因為它們構成著思維的對象,可是,對對象的理解和解釋都必然且只能借助既有的(同時代的或歷史的)思維資源來展開。所以,如若我們希望探究某種觀念的形成原委,無論我們是否參考相關的社會、政治、經濟現實,這一探究都必須最終落實為對這種觀念賴以產生的精神脈絡和精神動因的把握——思維現象發生的直接土壤是思維的歷史本身。故而,我們圍繞“進步”的討論將建基于各種思維產品來展開——具體而言,以文學文本(主要是小說)為線索性素材,觀摩并對照相關的哲學、神學文本,繪畫和雕塑,以及科學史上的文本。

這一跨學科的討論同樣是基于對“現實”的尊重:思維只能在具體的歷史空間中,而無法在“真空”中展開,不同序列的精神文本之間本就常有著或顯在或潛在的關聯,它們或可能關注著同一對象、同一議題,或可能彼此影響。對于理解某一序列的敘事自身的變遷,單學科的研究當然是不可或缺的,但跨學科的視角同樣是必要的,二者本身并不對峙。跨學科的討論還能通過對文與理、藝與思之間各種勾連的透視,令我們有效地體察到一些貌似干癟的思想或科學文本中的情感脈沖,從而幫助我們更好地體會具體歷史時期的情緒特征。

而這一討論能夠展開,還基于以下的事實:不僅文學、繪畫等藝術敘事是虛構性的,各種思想性文本也無法全然與虛構性割裂,形而上學或神學敘事在這點上尤為明顯,即便科學文本也內含著一定的虛構性,科學創作的起點往往是猜想或假設,在西方歷史上,甚至可能是玄秘的神義。我們并非在貶義而是在中性的意義上使用“虛構”,虛構性為以上各序列文本提供著認知對象或議題之外的、彼此展開對話的一種形式基礎。虛構不僅是一種創作形式,一種思維形式,也是“存在”(現代語意上的)自身的一種存在形式,虛構性是一種存在性事實——這一話題將不在本書中深入展開——但對這一事實的正視將有助于我們審視自身將現實一體化的精神沖動。如果存在本身具有無法擺脫的虛構性,那么,現實又怎可能具有完整的、客觀意義上的一體性?

???

大致在基督教于羅馬帝國合法化之前的三四百年里,在東地中海世界,曾流行著一種與“自從你來了”的故事很類似的敘事。男女主人公相遇后,一系列影響他們人生的事件發生了……但主人公(從外貌到內心)和小說中的客觀世界都不會伴隨敘事的展開而發生真實的變化,既不會變得更好,也不會變得更壞。這些敘事在當時被稱為“愛情故事” (Τα ),后來被稱為“希臘小說”(Roman Grec)。希臘小說將構成本書“第一部分”討論的重點文學文本。這些同樣從“自從你來了”講起,卻在敘事走向上與同現代故事迥然相異的古舊故事,以及那個世界里的哲學創作,共同為我們提供著反觀“進步”的歷史鏡照。

對變化的“熱情”并非古已有之。

伴隨基督教時代的來臨,希臘小說逐漸淡出了拉丁世界的視野,至“文藝復興”后期才又見天日,此時的希臘小說產生了相較之前更加廣泛的影響(16、17世紀,西歐和南歐出現了大量對這些小說的模仿之作),直接參與了近代西方小說敘事的形成。有趣的是,被“文藝復興”時代的知識者們熱捧的希臘小說表達出的倫理傾向與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個時代對人欲的肯定姿態并不契合,但這恰恰為我們提供了一個了解“文藝復興”復雜心緒的契機。希臘小說和波提切利、米開朗基羅的創作會一同幫助我們窺探到那個時代既興奮又痛苦的精神表情。

也就是從“文藝復興”前、后開始,一系列具有“現代”樂觀氣質的敘事出現了,首先是在神學創作的版圖中。至17世紀,在與《堂吉訶德》并稱為西班牙“黃金世紀”文學雙璧的《批判家》(El Criticón)中,我們看到了近似于現代式樣的“自從你來了”的故事:人物在敘事中發生著趨智向善的變化。《批判家》將構成本書“第二部分”討論的重點文學文本。但與現代故事仍有很大分歧的是,《批判家》雖認為個體的進步是可以期待的,卻并不認為人的努力可以煥新人間,更不認為歷史的歸宿在大地上。

對《批判家》式的歷史觀的全面反思構成了18世紀的一個核心議題,但這個議題并非突然、偶然地出現在“啟蒙”的時代。在本書“第三部分”中,我們將會看到,從卜伽丘到笛福,從喬托到卡拉瓦喬,從哥白尼到伽利略,不同序列的敘事實踐如何分別地或彼此交織地,或以涓埃之微,或以丘山之功,積累著將歷史的標的從天城扳轉至大地的動力——“成長小說”的王冠作品《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 (Wilhelm Meisters Lehrjahre)便向我們訴說著這一“天壤之變”的結果——“自從你來了”的“現代”版本的形成。

希臘小說是典型的“非時間性敘事”(將時間虛構為不變化的歷史);而從《批判家》至《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西方小說中另一重要的敘事范型“時間性敘事” (將時間虛構為變化的、一維的歷史)逐漸成形。在這個過程中,西方小說對空間(客觀世界和人的內在世界)的態度也一步步發生著變化,人和人間在虛構的世界里變得越來越逼真。西方小說從非時間性至時間性范型的演變,為我們提供著西方人歷史觀念變遷的美學外觀。

對時間性敘事的反駁將構成“后現代”的一個核心議題。

古典和近代的文藝篇章、柏拉圖的哲學篇章、基督教教父們的神學篇章、康德的“批判”篇章,這些文本將會彼此交織地向我們訴說:為萬物尋得某種共同的基始、賦予萬物某種同一性的解釋,這一“宏大”的沖動并非“現代”的專利,而是西方世界固有的精神基因;希臘的“啟蒙”如何教導人們承擔起歷史的責任,并用理性的雙眼蔑視人自身的物質性與歷史性;希臘的精神資源如何融合進基督教的思想中,天啟的信仰為“進步”的觀念提供著怎樣的起點,基督教的中世紀如何在反現代的同時,為現代積累著積極的精神動力;“文藝復興”的畫筆和刻刀下興起的“寫實”的美學風尚如何在18世紀的“啟蒙”中變為了時代的思想風尚——唯物的認知傾向、師法自然的倫理傾向;兩次“啟蒙”給我們留下了怎樣同構性的悖論;以及,西方人對認識論、知識論的探索終究是為了回應倫理的難題……

我們將在討論的尾聲,回到希臘小說,因為這些古舊的文本還令人意外地呈示出了一系列與20世紀的人間現實高度類同的敘事事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水县| 荣昌县| 鸡西市| 重庆市| 伊金霍洛旗| 庆安县| 华阴市| 嘉义市| 朝阳市| 政和县| 铜鼓县| 乐至县| 徐闻县| 兴宁市| 邓州市| 延津县| 茂名市| 焦作市| 霍邱县| 兴宁市| 汶上县| 遂川县| 奉化市| 军事| 罗城| 玉门市| 城步| 中方县| 修水县| 邵武市| 临猗县| 吉水县| 灵石县| 迁安市| 屯留县| 丹棱县| 通河县| 三原县| 高淳县| 堆龙德庆县| 平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