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導論 東南亞女政治領袖研究述評:研究范式與分析工具

女性能夠成為領袖并不是她們個人的選擇,而是在她們父親或者丈夫殉難以后的政治需要,忠誠的公眾將支持她作為能夠繼續表達他們忠誠的一種方式。

——Mark R.Thompson

女領袖一方面要像男性領導人一樣面對風云突變的國內局勢并力圖促進國家發展;另一方面她們還要因為女性身份而面對來自多方面的指責。

——范若蘭、陳妍

政治領袖是指在政治領域極具號召力和創造力的人,通常包括掌握最高權力的政治家(總統、總理、議長)、政黨領袖、工會領袖、利益集團領袖等。政治一向是男子主導的領域,長期以來政治領袖幾乎是由男政治家包攬。隨著民主化進程和女權運動發展,越來越多的女性進入政治領袖行列,迄今共有40多位女總統和女總理曾經或正在活躍于世界政治舞臺上,而來自亞洲國家的女領袖占三分之一。

亞洲是女政治領袖最早出現的地方,也是人數最多的地方。世界上第一位和第二位女首腦誕生在南亞,即斯里蘭卡的班達拉奈克夫人和印度的英迪拉·甘地總理,她們在20世紀60年代就登上權力頂峰,在70、80年代繼續執掌最高權力。伴隨著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南亞和東南亞在80、90年代涌現出一批女領袖,即巴基斯坦的貝娜齊爾·布托、孟加拉的卡莉達·齊亞和謝赫·哈斯納、斯里蘭卡的庫馬拉通加夫人、菲律賓的科拉松·阿基諾、緬甸的昂山素季、印尼的梅加瓦蒂、馬來西亞的旺阿茲莎。進入21世紀,亞洲的女政治領袖擴大到東亞,又添加幾位新人,即菲律賓的阿羅約總統、泰國的英拉·西那瓦總理和韓國的樸槿惠總統,最新的一位女總統是新加坡的哈莉瑪,但她只是虛位總統。

迄今東南亞已出現了六位女總統、總理、國務資政,還有不少女政黨領袖,可與盛產女政治領袖的南亞媲美。這一引人注目的現象使人們不禁好奇:在男性占據主導地位的父權社會,為什么女性能掌握最高權力?許多亞洲國家是根深蒂固的父權社會,長期是威權政治和軍人政治,為什么出現眾多女政治領袖?女領袖與男領袖有何不同?為了一窺究竟,有關女領袖的報道、傳記、學術研究層出不窮。傳記和新聞報道較多,主要集中于女領袖的家庭、個人生活經歷、政治生涯、服飾和愛好,而學術研究相對較少,主要探討她們能夠登上權力頂峰的原因和面臨的問題。

本書首先對國內外學界有關東南亞女政治領袖(本書的女政治領袖只包括實權總統、總理和大黨領袖)的學術研究進行回顧,目的是厘清有關東南亞女領袖研究集中探討的問題、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問題,重點是對其研究范式和分析工具進行評析,以期對深入研究這一議題有所助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满洲里市| 富民县| 偃师市| 南平市| 沐川县| 西盟| 永定县| 江陵县| 延川县| 台东县| 新巴尔虎右旗| 共和县| 伊通| 辛集市| 平罗县| 鄯善县| 玛沁县| 东阿县| 襄樊市| 株洲市| 库尔勒市| 札达县| 凤庆县| 大足县| 南康市| 行唐县| 婺源县| 白城市| 广南县| 嫩江县| 金昌市| 商城县| 黑山县| 兰溪市| 米林县| 汾阳市| 正镶白旗| 毕节市| SHOW| 甘南县| 聊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