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研究目的和意義

一 研究目的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兜底線、織密網、建機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制度作為國家解決社會成員可能遭遇的各種自然風險與社會風險而采取的規避、補救措施,其保障能力關系到制度的成敗和人們能否安居樂業,也是現代國家應對社會風險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但是,正如市場機制與政府機制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失靈”現象一樣,由政府主導的社會保障制度同樣也存在“失靈”或“失效”的問題。

我國新型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下簡稱“新農保”)是保障9億農村居民老年基本生活的核心制度安排。自2009年開始在全國試點探索,到2012年制度的全面覆蓋,再到2014年與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以下簡稱“城居保”)合并成為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下簡稱“城鄉居保”),這一過程無論是其制度目標,還是推進實績,都顯示出歷史性的跨越。在城鄉統籌步伐不斷加快的變革中,作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和社會經濟政策,新農保保障能力本身也可能面臨一定的不確定性。制度理念是否符合新的實際情況?制度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制度目標是否能實現有效的民生改善實效?此外,新農保的運行過程中也存在各類風險,保障對象的“道德”風險、制度的管理風險,以及至關重要的基金運營風險,等等。同時,在人口老齡化和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等外部環境下,新農保對外部社會經濟可能造成哪些不確定性影響?這些不確定的因素會在多大程度上影響制度設計目標的實現?新農保制度預期目標會發生多大的擾動和偏離?這一系列的問題都是在深化制度、完善改革中不可回避的現實問題。

新農保與其他社會保障制度一樣,最終要政府承擔支付兜底責任,風險事件一旦發生將造成公共財政支出的增加,勢必造成對公共利益的損害,甚至導致社會動蕩、制度崩潰。那么如何有效地應對新農保風險?通過哪些手段能夠合理地預測、規避新農保風險?這些都需要我們冷靜地思考,展開全面、系統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因此,界定新農保風險的概念與形成機理,厘清新農保風險識別與防范的基本功能與原則,以新農保的“保基本”“可持續”及“城鄉統籌”制度目標為依據,并科學分析、甄別及評估新農保在制度設計、制度運行及外部環境等方面的風險因素,繼而提出有效可行的防范、規避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主站蜘蛛池模板: 皮山县| 焦作市| 云安县| 民和| 鹤岗市| 平潭县| 恭城| 苍梧县| 绩溪县| 尼玛县| 来安县| 沧州市| 高碑店市| 东乡族自治县| 大厂| 凭祥市| 泰和县| 仙桃市| 西和县| 陕西省| 彩票| 南陵县| 蒲江县| 类乌齐县| 普兰店市| 绥芬河市| 保康县| 临城县| 上虞市| 铁岭市| 通化市| 车致| 密云县| 石阡县| 泸定县| 和平县| 荣昌县| 建始县| 湖口县| 柳林县| 原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