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風險識別與防范研究
- 何暉
- 854字
- 2022-11-16 19:48:09
五 對國內外已有研究的評述
第一,已有的新農保和城鄉居保的相關研究對本書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但由于大部分研究視域多集中于制度問題的分析、解決上,因而對于新農保從風險識別與防范視角進行研究還顯得不足,對新農保風險形成機理分析和闡述的研究更是少見,也缺乏一定的系統性。
第二,在社會保障領域的風險識別方法上,大多是對風險因素進行定性分類,憑借個人理解和經驗對主要風險做簡要羅列與分析,識別策略上對風險因素與風險事件的因果關系分析不夠透徹,對風險的形成路徑研究較少,因而在風險識別結論上各不相同,由于各種分類缺乏明確標準,無法給出風險的量化特征,不利于后續的風險評估,也使得風險防控缺乏科學依據,大大降低了社會保障風險識別和防范的效果。
第三,在風險識別內容和對象上,現有大部分成果集中在社保基金風險,或者制度本身存在的問題范圍,隨著制度的推行和時間推移,制度本身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其對系統外的其他經濟、社會等方面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而目前對這些方面的研究還顯得較為薄弱。
綜上所述,目前的相關研究成果為本書提供了可供借鑒的技術路線和方法思路,但總體而言,目前對新農保制度的研究還未上升到全面風險識別和防范的高度,對新農保風險總體狀況如何還未見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制度是否能實現預期目標,其對民生、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客觀效果如何尚未有系統性的實證研究,我國新農保風險相對而言究竟是高是低,到目前為止還只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因而在制度的整體性推進和相關理論的研究深入過程中,容易產生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弊端,導致制度改革成本不可控。
對新農保以及城鄉居保風險因素識別不清晰,就不可能對制度實施效果有一個較準確的把握,也就缺乏相應風險控制和防范的合理方案。本書將主要注重從風險識別的角度對我國新農保風險進行全面研究,確定新農保風險識別和劃分的依據,通過對新農保風險形成機理的分析,甄別其中的關鍵風險并對其進行量化評估和辨識,為相應的風險防范提供科學依據和可行的防范策略,因此本書具有較重要的理論創新意義和實際運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