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章 中國人價值觀的概談與評價

一、價值觀及其呈現

價值觀是什么?它以什么形式表現出來?從學術角度來看,這樣的問題似乎并不難回答。從事理論研究的人,可以很輕松地從自己所熟知的學科內外找出一些充滿學術氣息的定義,并引經據典地加以分析一番。即使是那些原本不熟知這個概念的學人,也會翻開字典,或者打開網頁搜索一番,找出若干個這樣或那樣的解釋來。但是,對于普通人來說,尤其是對于不去專門做研究或不習慣上網“挖知識”的大眾來說,“價值觀”這樣的字眼一定是艱深晦澀、不大容易理解和說明的。如果我們搬用出現于不同學科中的關于價值觀的種種定義,比如,告訴他們價值觀就是“主體對客觀事物按其對自身及社會的意義或重要性進行評價和選擇的標準”(注:《中國大百科全書·心理學》,154頁,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或者是“社會成員用來評價行為、事物以及從各種可能的目標中選擇自己合意目標的準則”(注:《中國大百科全書·社會學》,113頁,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8。),或者是任何其他學術化的界定,那么他們一定不大容易理解這個概念的真實含義。普通群眾不同于學術中人,他們需要的是最簡明、最直觀和最精練的說法,他們甚至不去仔細分別概念之間所包含的那些絲絲縷縷的細微差別,而只是把握關于某個對象的最直白的解釋。這就是大眾的口味和興趣,也是大眾在認識概念時的特點。

這樣一來,為了簡明易懂,消除不必要的學術爭論和概念糾纏,我們就把最常用但又比較精確的關于價值觀的界定進行通俗化的加工,把它作出如下的解釋:

價值觀就是一種認識和判斷事物的價值標準。

價值觀是一種存在于人們頭腦之中的標準,這種標準代表了人們認可的價值,用這種標準人們可以判斷自己或者他人的言行是否重要,是否符合自己的或者社會公認的某些原則。

再簡單一點兒來說,價值觀就是一種認識和判斷事物的價值標準。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對某些事物或對象發表看法,評論它們是否重要、是否正確、是否合理、是否可取、是否真善美、是否符合我們的意愿和原則,等等。我們作出這方面評價時所采用的內在的價值標尺,就是價值觀。

價值觀就是人的行為的指向標

舉例來說,當一個過路的青年義無反顧地跳入池塘去搶救失足落水的兒童時,有人會說他冒著生命危險救人的舉動很傻;也有人會說他很勇敢、很善良,也很美,值得贊揚;還有人不置可否,悄悄躲開不加評論。三種不同的態度或對待方式,就隱含了三種不同的價值觀。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是拿外在的事物、對象和行為與自己內心的價值標準作比較,從而得出自己的判斷。不管他們是站在哪種立場上,都運用了自己內心的個人價值觀。而如果社會上多數人或者社會機構對該青年的行為作出評判,說他的行為如何如何,那么這多數人或社會機構運用的就是社會價值觀。在一般情況下,我們所提到的價值觀都是指社會上多數人的價值觀。社會價值觀是由個人的價值觀組成的,但并不等同于個人價值觀的大雜燴,它是一種有機的、有效的綜合,是統一并升華后的群體價值觀。

價值觀就好像是指引個人和群體行動的明燈,照亮人們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道路。

無論是對于個人還是對于群體,價值觀都是非常重要的。美國著名社會學家塔爾科特·帕森斯認為,價值觀可視作一個常規象征體系之中的一因子,它能充作一個準繩,人們依據它而在可供選擇的各種行動方針中作出自己的抉擇。著名組織行為學家羅賓斯也說過:“”“價值觀通常影響一個人的態度和行為。價值觀對于研究組織行為是很重要的,因為它是了解員工的態度和動機的基礎。同時它也影響我們的知覺和判斷。”(注:[美]斯蒂芬·羅賓斯:《組織行為學》(第7版),138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通俗地說,價值觀就像是指引個人和群體行動的明燈,照亮人們作出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道路;也像是一架天平,是人們用以衡量某種對象、事件、人物或行為的價值是大是小、是對是錯的衡器。按照價值觀的指引,當面對某種選擇時,人們從內心深處就知道該怎樣做和不該怎樣做,知道怎樣做是合理的和怎樣做是不合理的,怎樣做才是有益的和怎樣做是不利的,等等一。因此,從個人所持有的價值觀,我們就能夠對他的思想、情操、信仰和行為等作出判斷,就能夠知道支持他從內心作出決定的那個重要價值支點是什么,知道他信奉什么價值、采用什么樣的標準。不言而喻,在不同的價值觀的指引下一,個人會去喜歡和贊成一件事,去欣賞和認同一種行為,去支持和幫助另一個人,或者采取完全相反的決定,去反對、批判和抵制相同的人、事和行為。簡單地說,價值觀就是指引人們作出選擇和判斷的內在價值砝碼,它控制著人們價值天平的平衡方向和平衡力度。

價值的天平

在了解了價值觀的重要性之后,我們還有必要看看價值觀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對于這個問題,人們也會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不同的回答。比如,有人可能會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地理因素在價值觀形成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也有人可能會說,“文化即人格”,歷史傳統和文化因素在價值觀形成中起到了支配性的作用;還有人可能會把目光投向政治的、經濟的或者其他因素,強調它們在人們的價值觀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在現代社會科學研究的領域中,目前學者們討論得比較多的是從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價值觀的形成,這幾乎成為當前解讀價值觀問題最熱門的切入點。文化人類學和社會心理學對價值觀的研究,著重分析人們對于外部世界的心理感知、情感悅納、道德接受和人格選擇等。事實上,人們價值觀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在家庭的、社會的和學校環境中來自父母、長輩、教師和同輩的生活影響,也有個人所獲得的知識積累、文化觀念和思想啟迪,還有來自政治、經濟、法律等領域的思想、政策和機制等因素的影響。一個人價值觀的形成,不可能只是某一方面因素的影響,也不會只有少數幾種因素在起作用。總而言之,影響人們價值觀形成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某一方面的因素可能會起到主要作用,其他因素起到輔助作用。但不管怎樣,價值觀形成的影響因素絕不會是唯一的、孤立的,而是多元的、多樣的。

價值觀形成的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

上面提到價值觀是一,種存在于人們思想、意識和心靈深處的價值“標尺”。它駐扎在人們的生活、語言和行為之中,植根于人們思想和靈魂的內部,是人們價值認知、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的支撐點。事實上,價值觀就像是一個價值內核一樣,構成了人們思想和行動系統的中心點。以這個中心點為同心圓,價值觀按照不同的層次由內到外擴展,在每一個層次上都能夠找到可以依托和表達的載體,并憑此呈現出來。因此,價值觀的呈現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比如一,個人喜歡穿什么樣的衣服、喜歡吃哪種口味的飯,都和他的價值觀有關系。同時,衣食住行層面上展現出的人的價值觀與他喜歡讀什么樣的書、喜歡欣賞什么樣的音樂所代表的價值觀又有差別。前者是物質生活層面的價值追求,后者則關系到另外一個層次,即精神生活層面的價值追求。

對于社會個體來說,他的價值觀集中地表現為他的思想、語言和行動,表現為他理解并處理生活中各種事件的方式,表現為他的日常行為實踐。對于社會群體來說,該群體的語言文字、文學藝術、政治哲學、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生活方式和制度決策等都能夠表達其內在的價值觀。為了便于理解,人們往往把在這些對象中所體現出來的各種觀念分列為不同的領域,如政治觀念、經濟觀念、文化觀念、社會觀念等,但所有觀念的核心始終是指引人們作出選擇和判斷的價值觀。正是由于價值觀是一種深藏在個體或群體心靈深處的內在價值標準,而其呈現方式又是外在的對象,但有些外在物只是提供了一種價值表象,并不能真正代表該群體長期、恒定又有典型性的價值觀,因此在很多情況下,人們往往要經過深入的挖掘和仔細的辨識才能夠真正認識到某一個群體的價值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定南县| 四川省| 宜州市| 嘉兴市| 疏勒县| 扶沟县| 象山县| 霸州市| 贵定县| 茂名市| 晋城| 中牟县| 新野县| 吐鲁番市| 荔波县| 临城县| 蕲春县| 仲巴县| 遵化市| 乌拉特前旗| 罗城| 凉山| 侯马市| 忻州市| 遵义市| 建水县| 张家川| 曲沃县| 洪江市| 漳州市| 丹阳市| 太谷县| 德惠市| 乌鲁木齐市| 无极县| 镇沅| 迭部县| 黄龙县| 新野县| 信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