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黃帝內經大全集
  • 黃帝 岐伯等
  • 3266字
  • 2022-10-27 17:11:19

四氣調神[1]大論篇第二

【原文】

春三月[2],此謂發陳[3],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4],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5]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6]

夏三月[7],此謂蕃秀[8],天地氣交,萬物華實[9]。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10],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11],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12],此謂容平[13],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14],奉藏者少。

冬三月[15],此謂閉藏[16],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17],奉生者少。

天氣,清凈光明者也,藏德[18]不止,故不下也。天明[19]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20],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21],云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22]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槁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唯圣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23]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后藥之,亂已成而后治之,譬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

【注釋】

[1] 四氣調神:四氣,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變化規律。四氣調神是指調整精神意志使之與四時變化規律相一致。

[2] 春三月:包括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六個節氣。

[3] 發陳:推陳出新。

[4] 被發緩形:披散頭發,寬松衣帶。目的是使身體舒展。

[5] 養生之道:保養生長之氣的方法。生,這里指的是春季的生長之氣,下文的“養長之道”,“養收之道”,“養藏之道”與之相仿。

[6] 奉長者少:奉,供給,滋養。四時之氣,春生夏長,春天生發之氣受到損傷而不足,供給夏季的生長之氣就會減少。

[7] 夏三月: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六個節氣。

[8] 蕃秀:茂盛,秀美。

[9] 天地氣交,萬物華實:陽氣生于春而極于夏,主萬物生發;陰氣生于秋而極于冬,主萬物成形,因此陰陽相交的夏至之時,植物開花結實,生長旺盛。王冰注:“夏至四十五日,陰氣微上,陽氣微下,由是則天地氣交也。”張志聰注:“天地氣交,陽氣施化,陰氣結成,成化相合,故萬物華實。”

[10] 華英成秀:形容人精神飽滿,容光煥發。華英,指人的面色神氣,張志聰注曰:“華者,心之華,言神氣也”;秀,這里是旺盛的意思。

[11] 痎瘧:瘧疾的總稱。

[12] 秋三月: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

[13] 容平:秋季是成熟結實的季節,萬物不再繼續生長,趨于平定,故稱容平。張志聰注曰:“容,盛也,萬物皆盛實而平定。”

[14] 飧泄:飲食不消化的泄瀉。

[15] 冬三月:指立冬、大雪、小雪、冬至、小寒、大寒六個節氣。

[16] 閉藏:陽氣內藏,生機潛伏。馬蒔注曰:“陽氣已伏,萬物潛藏,故氣象謂之閉藏。”

[17] 痿厥:手足軟弱無力而逆冷。

[18] 德:推動自然界萬物生化的作用和力量。

[19] 明:同“萌”,陰晦的意思。

[20] 空竅:同“孔竅”,此處指天地之間的廣闊空間。

[21] 冒明:即遮蓋光明,壅蔽不清。

[22] 交通:指天地之氣的升降運動,陰陽之氣相交。

[23] 內格:人體的內在功能活動與外界環境變化不適應。

【譯文】

春天的三個月被稱為發陳,是萬物復蘇、推陳出新的季節,自然界生機勃勃,萬物欣欣向榮。此時人應該晚睡早起,起床后在庭院中散步,披散開頭發,寬松衣帶,使身體舒展,精神舒暢。對萬物要存仁慈之心,不要輕易殺害,要付出,而不聚斂,要獎勵,而不施罰。這是順應春季生發之氣的養生之道。若是違背這種規律,就會損傷肝氣,到了夏季就會發生寒性病變,供給夏季的生長之氣就會減少。

夏季的三個月稱為蕃秀,此時,天地的陰陽之氣相交,各種植物都開花結實。人應該晚睡早起,不要悶在家里,多去戶外走動,不輕易發怒。要保持精神飽滿,氣機通暢,并對周圍事物充滿濃厚興趣。這是順應夏季生長之氣的養生之道。若是違背這種規律,就會損傷心氣,到了秋天就容易發生瘧疾,提供給秋天的收斂之氣也會減少。

秋天的三個月稱為容平,此時秋風勁急,空氣清爽。人應該早睡早起,聽到雞叫就要起床。要保持精神寧靜,以緩和秋季肅殺之氣的影響;收斂神氣,使秋氣平和;精神內守,使肺氣清肅。這是順應秋天收斂之氣的養生之道。若是違背這種規律,就會損傷肺氣,到了冬天就容易發生泄瀉,提供給冬天的收藏之氣也會減少。

冬天的三個月稱為閉藏,此時天寒地凍,滴水成冰。人在這時不要擾動陽氣,過于勞作。應該早睡晚起,等到日光普照時再起床。使神志藏匿起來,就好像嚴守隱私一樣不泄露,又好像得到喜愛之物而密藏。要避寒保暖,不要讓皮膚出汗而使陽氣外泄。這是順應冬季收藏之氣的養生之道。若是違背這種規律,就會損傷腎氣,到了春天人容易得痿厥癥,提供給春天的生發之氣也會減少。

天氣是清凈光明的,蘊藏著萬物生長變化的力量而運行不止,由于天蘊藏之德,因此能夠保持其內蘊的力量而不下泄。如果天上陰云籠罩,日月就不能放射光芒,邪氣就乘虛而入,致使陽氣閉塞、地氣不明,云霧彌漫不清,從而導致雨水無法降落。如果陰陽之氣不能相交,萬物就不能存活,樹木也會凋亡。邪氣若不散去,氣候就會變化無常,刮風下雨都不遵循時節,霜露也不能降下,草木就會因此而枯槁。暴風驟雨不時襲來,天地四時不能保持其正常的運作規律,萬物也無法存活而滅絕。只有圣人能夠適應自然變化的規律,所以不生大病,自然萬物不失其德,所以能夠保持生氣不絕。

若違逆了春天的生長之氣,那么少陽之氣就不得生發,致使肝氣內郁而發生病變。若違逆了夏天的生長之氣,太陽之氣就不能生長,因而導致心氣虛。若違逆了秋天的收斂之氣,太陰之氣就不能夠收斂,致使肺氣燥熱脹滿。若違逆了冬天的閉藏之氣,少陰之氣就不能潛藏,腎氣就會衰竭。四時陰陽變化是萬物生長應當遵循的根本規律。所以圣人春夏順應生長之氣保養陽氣,秋冬順應收藏之氣保養陰氣,同自然界萬物一樣順從萬物發展的根本規律。如果違逆了這個根本規律,就會損傷生命的根本,破壞真元之氣。所以陰陽四時的變化是萬物生長的始終,是死生的本源,違背它就會發生災害,順從它就百病不生。這就是養生之道。對于養生之道,圣人能夠切實實行,愚人卻時常違背。順從陰陽變化就能生存,違反它就會死亡,順從它就能正常生長,違背他就會發生混亂。不順從而違逆陰陽運行之道,就是通常所謂的“內格”。

因此圣人往往在疾病發生之前就進行預防,而不是等到疾病發生后再進行治療;在變亂發生之前就進行預防,而不是等到變亂發生后再去平定。得病之后才想到用藥治療,就像口渴了才去掘井,戰事發生了才去制造兵器,不就太遲了嗎?

【解說】

一、四季養生

做好每個季節的養生,不僅能保持身體健康,而且也為下一個季節疾病預防打下基礎。四季養生是相互聯系的,若其中一個環節做不好,即使本季無事,也會影響下一個季節的養生。

二、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治已病治未病有兩層意思:1、未病先防,2、既病防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注意順應自然,保持身體強健,即使有外邪侵犯,也能保持健康。

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指春養少陽,以助長生發之氣;夏養太陽,以助長生長之氣,秋養少陰,以助長收斂之氣;冬養太陰,以助長閉藏之氣。這與前文養生、養長、養收、養藏是一致的,是順應四時調神養生的重要養生原則。具體做法,并不要特意去吃什么藥、喝什么湯,只需順應春夏秋冬四季的特點,作息有規律,飲食有節制,不過度勞累,保持精神舒暢即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潮安县| 开平市| 呼和浩特市| 吴旗县| 江源县| 越西县| 惠来县| 海阳市| 新丰县| 崇信县| 河西区| 铜梁县| 郁南县| 永兴县| 大冶市| 库尔勒市| 郓城县| 东港市| 巨鹿县| 浪卡子县| 阿克| 灵石县| 涞源县| 乡城县| 马鞍山市| 静安区| 伊宁市| 丹江口市| 秦皇岛市| 洪雅县| 温州市| 沽源县| 连山| 宜宾县| 凌源市| 文山县| 福建省| 三都| 木兰县|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