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學習能力——讓孩子擁有比金錢更重要的能力(1)
- 讓孩子成為“富一代”的教子圣經
- 聶小丹
- 5562字
- 2014-11-11 12:17:34
從某種程度上說,財富已成為富家子女健康成長的絆腳石。一出生,這些孩子就擁有巨額的財富,他們無所事事即可享用終身。于是,很多富家孩子不思進取,不學無術。
其實,任何人要想過好日子,享受好的生活,都必須具備知識和能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有能力繼承、經營和創造財富,而這些都與學習分不開。所以,聰明的家長,要想給孩子一個幸福的人生,就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學習能力,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
沒有知識,獲得財富就是空談
很多年以前,一個人對他的兒子說:“現在我們唯一的財富就是智慧,當別人說一加一等于二的時候,你應該想到大于三?!?
1946年,他們來到美國,在休斯敦做銅器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一磅銅的價格是多少?兒子回答說是35美分。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應該說成是3.5美元,你試著把一磅銅做成門把手看看?!?
20年后,父親去世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鐘表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他曾把一磅銅賣到3500美元,當時的他已是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卻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無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后,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后,沒有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
紐約許多運輸公司對他的這一舉動暗自發笑。因為在紐約州,對垃圾的處理有嚴格規定,稍微出現點問題就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
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把水泥塊和木頭加工成底座;把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后,他甚至把從自由女神身上掃下來的灰包裝起來,出售給花店。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1萬倍。
所以說,成功者并不是天生就比別人聰明,只是他們更懂得怎樣去鑄造知識這枚無價的金幣。知識比金錢更重要,如果擁有了知識和智慧,獲得財富就不是一件難事。
猶太人熱愛知識,在他們眼里,知識是唯一的永恒的財富。在歷史上,猶太人不斷地被驅逐,被迫四處流浪,他們的財富被任意地剝奪。但他們依然可以憑借自己良好的教育、杰出的智慧、經商的經驗,重新獲得財富??梢哉f,知識是猶太人保證自身生存的根本,是保證他們在長期的流浪生活中重新振作起來的根本因素。
在每個猶太人還是孩子的時候,他們的母親就會經常問他們:“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火燒了,你的財產也被搶光了,你會帶著什么逃跑呢?”
如果孩子們的回答是“錢”或者是“鉆石”的話,母親就會進一步地問:“有一種東西比鉆石更重要。它沒有形狀、沒有顏色、沒有氣味,你們知道是什么嗎?”
孩子如果回答不上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們帶走的東西,不應該是錢,不應該是鉆石,而應該是知識。因為知識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只要你還活著,知識就永遠跟著你?!?
在孩子剛懂事時,猶太母親就會將蜂蜜滴在書本上,讓孩子去舔書上的蜂蜜,其用意是想告訴孩子:書本是甜的。
在富有、精明的猶太人眼里,任何東西都是有價的,都能失而復得,只有知識才是人生無價的財富。知識是永恒的財富,它能引導人走向成功,而且永不會貧窮。
一位猶太富翁在去世前,給他年輕的兒子留下了一份遺囑。遺囑中說:“我所留下的財富鎖在保險箱里,而開啟保險箱的密碼則放在電腦里。當你解開電腦程序的密碼之日,就是繼承我的財富之時?!?
富翁生前是個遠近聞名的電腦高手,他的密碼絕非一朝一夕能夠破解的。于是,年輕的兒子從基本的電腦知識入手,啃下了一本又一本高深的電腦書籍,終于破解出了父親的密碼。他用這個密碼打開了那個神秘的保險箱,然而,保險箱里除了一張紙條外,別無他物。紙條上寫著:“恭喜你已經繼承了我的終生財富。金錢只不過是一個數字而已,在知識經濟年代,它并不能代表一個人終生富有,只有知識才可以。我所賺到的金錢已在我的有生之年捐獻給了那些需要救助的人們,留給你的只是不斷學習與開拓的精神,這就是你一生享用不盡的財富?!备晃痰膬鹤哟藭r終于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后來,他憑借自己淵博的知識與永不放棄的精神,也成了互聯網時代叱咤風云的青年才俊。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正是因為用豐富的知識武裝了經商的頭腦,猶太商人才總是處于不敗之地。在他們的眼里,知識和金錢是成正比的。只有掌握了知識,特別是掌握了大量的業務知識,才能在經商中不走或者少走彎路,才會先于別人到達目的地,才能更快地賺到更多的錢。
我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沒有知識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這個世界上,世俗的權威不重要,財富和金錢不重要,只有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因為財富和金錢會隨著時間發生變化,而知識則是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可靠保證。
在當今世界,知識型經濟已成為爭奪經濟優勢的主要手段。處在這樣一個多變的世界里,作為家長,要讓孩子們懂得:只有不斷學習,更新知識,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
學習首先是為充實自己
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有個人一心一意想升官發財,可是從年輕熬到白發,卻還只是個小公務員。這個人為此極不快樂,每次想起來就掉淚,有一天竟然號啕大哭起來。
辦公室有個新來的年輕人覺得很奇怪,便問他到底為什么難過。他說:“我怎么能不難過呢?年輕的時候,我的上司愛好文學,我便學著作詩寫文章,想不到剛覺得有點小成績了,卻又換了一位愛好科學的上司。我又趕緊改學數學、研究物理,不料上司嫌我學歷太淺,不夠老成,還是沒重用我。后來,換了現在這位上司,我自認文武兼備,人也老成了,誰知上司喜歡青年才俊……我眼看年齡漸高,就要退休了。渾渾噩噩的一生,一事無成,怎么能不難過呢?”
研究學問、學習技能,應該是為充實自己,而不是為了迎合別人或隨時代潮流而盲目地進行。否則,目的不能達成事小,白白糟蹋了一生寶貴的光陰才最可惜。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問到為什么要學習,家長們的答案無非是為了孩子將來的前途發展;孩子們則絕大多數不是搖頭說不知道,就是回答為了父母。在他們的作文里,比比皆是的字眼是“我一定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父母、老師”、“我在爸爸媽媽的眼中就是一臺學習的機器”、“除了關心我的學習成績,爸爸媽媽根本不知道我真正需要什么”、“父母天天都對我說,學習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對于相當一部分的孩子來說,學習并非心甘情愿的享受,而是演變為父母命難違下的執行。
在平時,我們總能聽到不少家長對孩子在學業上進行抱怨。有的家長說孩子沒有上進心,學習不主動;有的家長說學習成了孩子索要禮物的籌碼;更有不少的家長說孩子表示只要不寫作業,做什么都行……往往一人言畢,滿座共鳴。然而,家長在做這些抱怨與責怪的時候,可曾捫心自問,自己可曾幫助孩子尋找學習的目的,可曾讓孩子了解學習的意義?其實,如果讓孩子知道學習首先是為了充實自己,他們就會學習得更有動力。
有一位中年人,他在上中學的時候也不愛學習。對父母的嘮叨,老師的教育充耳不聞,我行我素。只要一到課堂上,他要么趴在桌上呼呼大睡,要么就逃學去玩。勉強混到初中畢業,接著去參軍,可到了部隊才發現自己的文化水平太低。后來,同去的許多戰友都順利考上軍校,可他服完兵役后只能回老家。雖然分到一個好工作,混了大半輩子,又遇到了企業改革。單位實行的是考試競聘上崗,他又因文化層次太低,成了下崗工人。他很后悔當年沒有好好學習,可這卻已成了他一生中無法挽回的損失。
所以說,只有好好學習,掌握文化知識,才能走好人生道路上的每一步。
有一對貧窮的父母,在孩子懂事以后,湊了一筆錢,帶孩子來到當地最有名的餐廳,給孩子點了一份高級西餐。因為他們的錢只夠孩子一個人的消費,所以,父母就坐在一邊,靜靜地看著孩子享受高雅的音樂、美味的食品、頂級的侍者服務。很多人看到這一家人的行為都很費解,甚至想要批評教育那個孩子。然而,這對夫妻卻不以為然,他們告訴孩子,如此的美味、如此地受人尊敬是他們自己從來沒有享受過的,但他們不希望孩子將來也這樣。他們想讓孩子明白,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今天父母可以湊錢帶他來吃這頓美味,但是將來的一切都要靠他自己去爭取。后來,這個孩子發憤讀書,成了一個事業有成的人。
這對父母的做法讓孩子明白,要想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就要確定學習的目的??傊?,學習動力的形成,不是灌輸使然,而是要形成自覺,要引導孩子,讓孩子對自己成長、生活的小環境和大環境有正確清晰的認識,有危機感。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中,要熱烈響應,并積極參與其中,任何人都應該真心向往競爭。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家長要讓孩子有危機感,這無可厚非,但是這個危機感要適度,不能讓孩子沒有安全感,要有一定的護佑。這個護佑當然不是指權勢和金錢,不是父母的代替,而是與孩子一起的努力,一起的奔跑前進,是交流和鼓舞帶來的信心。
我們知道,對于一只盲目航行的船而言,所有方向的風都是逆風。只有辨別了風向,才能一路順風。學習也是一樣,只有讓孩子明白學習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們才能沿著航標努力前進,風雨兼程。
善于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蘋果創始人斯蒂夫·喬布斯說:“成就一番偉業的唯一途徑就是熱愛自己的事業。如果你還沒能找到讓自己熱愛的事業,就繼續尋找,不要放棄。跟隨自己的心,總有一天你會找到的?!?
斯蒂夫·喬布斯小時候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鄰居們大都是惠普公司的職員,在這些人的影響下,喬布斯從小就很迷戀電子學。一個惠普的工程師看他如此癡迷,就推薦他參加公司的“發現者俱樂部”。這是個專門為年輕工程師舉辦的聚會,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廳中舉行。在一次聚會中,喬布斯第一次見到了電腦,他開始對計算機有了一個模糊的認識。
上初中時,喬布斯在一次同學聚會上與比他年長5歲的沃茲見面。沃茲是學校電子俱樂部的會長,對電子也有很大的興趣。兩個人一見如故,8年后,他們創辦了蘋果電腦公司。
19歲那年,還在讀大學一年級的喬布斯,輟學成為雅達利電視游戲機公司的一名工程師。
在這之后,喬布斯繼續自己年少時的興趣,常常與沃茲一起,在自家的小車庫里琢磨電腦。他們夢想著能夠擁有一臺自己的計算機,可當時市面上賣的都是商用電腦,體積龐大不說,價錢也極其昂貴,于是,他們準備自己開發。
制造個人電腦需要微處理器,當時的8080芯片零售價要270美元,并且還不出售給未注冊公司的人。二人沒有灰心,繼續尋找,終于在一個計算機產品展銷會上買到了摩托羅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與英特爾公司的8080相差無幾,而價格卻只要20美元。
帶著6502芯片,兩個狂喜的年輕人回到車庫,開始了自己偉大的創新。他們設計了一個電路板,將6502微處理器和接口以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裝在上面,通過接口將微處理機與鍵盤、視頻顯示器連接在一起。僅僅幾個星期的時間,電腦就裝好了。喬布斯的朋友們都被震動了,但他們都沒有意識到,這個其貌不揚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第一臺個人電腦,會給以后的世界帶來多大的影響。
精明的喬布斯很快估量出這種自制電腦的市場價值所在。為了籌集批量生產的資金,他賣掉了自己的小汽車,同時勸說沃茲也賣掉了他珍愛的惠普65型計算器,得到了一筆資金。
1976年愚人節那天,喬布斯、沃茲及喬布斯的朋友龍·韋恩做了一件影響后世的事情:他們三人簽署了一份合同,決定成立一家電腦公司。公司的名稱由偏愛蘋果的喬布斯一錘定音——稱為蘋果。后來流傳開來的就是那個著名的商標——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蘋果。
可以說,正是因為喬布斯對電腦的興趣,引領他邁向了成功。科學巨匠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學習的老師。的確,孩子的成長需要興趣的培養,只有對某件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堅持去做,最終成為自己的愛好,伴其一生。
2001年5月,美國某中學在入學考試時出了這么一個題目:比爾·蓋茨的辦公桌有五只帶鎖的抽屜,分別貼著財富、興趣、幸福、榮譽、成功五個標簽,蓋茨總是只帶一把鑰匙,而把其他的四把鎖在抽屜里。請問蓋茨帶的是哪一把鑰匙?其他的四把鎖在哪一只或哪幾只抽屜里?
一位剛移民美國的中國學生恰巧趕上這場考試。看到這個題后,覺得很是為難,因為他不知道這到底是一道語文題還是一道數學題??荚嚱Y束后,他去問他的擔保人——該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訴他,那是一道智能測試題,內容不在書本上,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老師會根據他的觀點打分。
最后中國學生在這道9分的題上得了5分。老師認為,他沒答一個字,至少說明他是誠實的,憑這一點應該給一半以上的分數。讓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了這個題目,卻僅得了1分。同桌的答案是,蓋茨帶的是財富抽屜上的鑰匙,其他的鑰匙都鎖在這只抽屜里。
后來,他的這位美國同桌寫信去向比爾·蓋茨請教答案。比爾·蓋茨在回信中寫了這么一句話: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動機,乃是對所學教材本身的興趣?!边@就是說,興趣對孩子的學習有著神奇的內驅動作用。濃厚的學習興趣可激起強大的學習動力,使孩子自強不息,奮發向上。
對孩子來說,如果做他感興趣的事,其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即使是十分疲倦和辛勞,也會興致勃勃、心情愉快。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學得既輕松愉快,又能取得好成績,但實際情況往往并不盡如人意。有的孩子一講到學習就頭痛,他們怕讀書,怕做作業,更怕寫作文。遇到這些情況,不少家長都束手無策。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對學習沒有興趣。而學習興趣是推動孩子學習的一種最實際的動力,它能夠促使孩子自覺地去學。
讓孩子產生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及時鼓勵孩子的成功。成功是使孩子感到滿足,并愿意繼續學習的一種動力。孩子一旦獲得成功,就會感到滿足,并愿意繼續學下去。因此,家長應鼓勵、引導孩子,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