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工作技巧——升遷加薪要講技巧(2)
- 真希望我20幾歲就知道的職場哲學
- 李睿
- 5300字
- 2014-11-11 12:14:08
當今社會瞬息萬變,競爭加劇。當工作量超過自身的負荷時,就會引起疲勞。適當的休息可以放松我們的大腦,讓我們用更加充沛的精力去面對工作中遇到的困難,用更加清醒的頭腦去思考問題。這樣,效率也自然能夠有所提高。
相反,過度的勞累雖然可能會帶來一些成就,但是付出的會更多。希望下面這個故事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發。
張先生是一家網絡公司的技術總監助理,在公司素有“拼命三郎”之稱。他作為技術總監助理,總是忙到一天只上一次廁所的地步。他常常在計算機前盯著閃爍的熒屏一整天,一刻也不敢放松。長年累月,沒有雙休日,沒有節假日,不到半夜12點不回家,還常常因為突發事件而凌晨起床,睡眠嚴重不足。
自從他離開大學,就幾乎沒有進行過任何體育鍛煉了,旅游更是想都不敢想。他的體形已經迅速地臃腫,情緒也變得非常煩躁,常常因為一些小事對同事大發雷霆。
由于工作出色,張先生兩年后被提拔為部門主管,但和任命書一起到達的,還有醫院的入院證明書和老婆的離婚書。
長時間陷于工作壓力中,得不到休息的人常常會有心悸、失眠、易怒、抑郁等不良的反應,思維變得遲鈍。以前10分鐘就能解決的問題,現在卻要花費一個小時,以至于對工作產生極其厭倦的情緒,人也變得日益憔悴。這樣的情況如今發生在越來越多的白領身上,而造成這種困擾的原因正是忽視休息的緣故。
磨刀不誤砍柴工。休息是為了讓自己的大腦恢復活力,從而更好地工作,而工作又是為了換來更高質量的生活。我們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如果過分強調工作而忽視身體健康,那么從長遠角度來看,也將阻礙你的職業生涯目標。
“積極休息”可以幫助我們獲得健康的體魄。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多運動。運動能使人心情變好,可以幫助人對抗壓力,可以預防慢性疾病,還可以保持身材。同時,運動能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為大腦提供高質量的營養,使頭腦更靈活,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
“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講了一句話,流傳了兩千多年。他說:“陽光、空氣、水和運動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生命在于運動,運動在于堅持。重要的是把運動當做生活的一部分,成為不可或缺的元素。所以有人說,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羅伯特·安德羅·米利肯是美國著名物理學家,他畢生努力奮斗,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這與他幼時受到的鍛煉是分不開的。
小時候,父親常常指導他進行體育鍛煉,游泳、打球、騎馬,他都很喜愛。因此他的體魄比起一些不愛運動的孩子要強健得多,精力也十分旺盛,這為他以后長期從事艱巨繁重的學習和研究創造了良好的身體條件。
總之,身體是學習和工作的本錢。擁有健康,才能擁有一切。有了健康的身體,才能挑起生活的重擔,才能對社會有所貢獻,才能享受生活帶來的幸福。所以,請脫掉忽視健康的“外套”,保持清醒工作的頭腦,以保證旺盛的精力和足夠的體能。這樣更有利于你從容地應對擺在自己面前的大小事務,可持續性地實現你設定的職業生涯目標。
要想成功,必須下苦功
有一個孩子從小就熱愛籃球運動,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參加NBA的比賽。孩子擁有這樣的夢想本來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可是孩子的父母卻從一開始就勸告他要打消這個念頭,周圍的鄰居們聽到孩子的這個愿望也都付之一笑。
這是為什么呢?原來這個孩子一直以來都比同齡人矮小得多。以他的身體條件,也許可以把打籃球當成一種業余愛好,但要想成為NBA比賽的籃球巨星,則無異于白日做夢。
這個孩子不肯接受人們的建議,放棄這個夢想。漸漸長大的他,夢想依然沒有改變。為了實現夢想,他一直以來都堅持不懈地練習投籃、運球、傳球等技巧,同時也加緊對體能的鍛煉,幾乎每天人們都能看到他在球場上與不同的人進行籃球比賽。
憑著長期以來的鍛煉,他的籃球技能已經為自己贏得了很多榮譽。但盡管如此,人們還是對他要參加NBA比賽的夢想嗤之以鼻。這是因為已經長大成人的他,個子也不過一米六。但是他本人卻認定了自己的理想,并且決定一步一步地向著理想邁進。
他用比一般人多出幾倍的時間來練習籃球技巧,每一次練習他都投入百分之百的精力。工夫不負有心人,他終于成為鎮上有名的籃球運動員,代表全鎮參加過多次比賽。后來他又成為全州最出色的全能籃球運動員之一,而且還是最佳的控球后衛。再后來,他成了NBA夏洛特黃蜂隊的一名球員。雖然他的個子創造了有史以來NBA球員身高最矮的紀錄,但他卻成為NBA表現最杰出、失誤最少的后衛之一。不僅控球技術一流、遠投神準,甚至還可以憑借不可思議的跳躍能力攔截兩米多高球員的傳球。他在球場上更引人注目的是靈活迅速的行動速度,有一位籃球評論員稱他的速度“就像一顆旋轉中的子彈一樣”。
說到這里,也許一些熟悉NBA比賽的人已經知道他的名字了,他就是博格斯——NBA歷史上個子最矮的籃球運動員。
現在很多人都在致力于尋求成功的捷徑,而忽視了成功最可貴的品質——勤奮。其實,不管時代怎么變化,勤奮都仍然是成功的根本之道。
電報業巨子薩爾諾夫小的時候,家里十分清貧,沒有機會讀書。讀小學的時候,就不得不利用放學時間及假日做工,掙點錢貼補家用。在他小學快畢業時,父親又因為常年辛苦而積勞成疾,過早地去世了。他沒有辦法繼續學習,只好輟學做了童工。
15歲的他開始步入社會,并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擔。他一邊賺取微薄的工資貼補家用,一邊開始自學。幾經周折后,他在一家郵電局找到了一份送電報的工作。他工作異常辛苦,一天要送20幾份電報。為了一份電報,有時要跑上幾英里路。回到家的時候,已經是深夜兩三點了。他又累又餓,幾乎不能再多走一步路了。為了多送幾份電報,他又不得不在早晨五六點鐘的時候趕到電報大樓。
但他始終沒有忘記將來要做一番事業的愿望。于是,他開始學習當時幾乎沒有幾個人掌握的國際莫爾斯電碼操作方法。他減少了每天送電報的時間,把時間擠出來用于學習。當時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他,要學習這樣的先進技術,其難度是可想而知的。但由于他驚人的決心和毅力,最后居然學會了,被破格提升為報務員。
在公司的研究所,他完成了電氣工程學學業,成為當時世界功率最強的電臺——馬可尼無線電公司的收發報員。在震驚世界的大型豪華客輪“泰坦尼克”號遇難的時候,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收到沉船信息的人。
長期的電報工作讓他敏銳地發現,無線電技術的市場化具有廣闊的前景,公司也認為他具備了經理人的思維,于是他在30歲那年,升任無線電公司這所特大型高科技公司的總經理。
這樣卓越的成績,在當時是屈指可數的。這都要完全歸功于他的勤勉與努力。
當亨利·瑞蒙德在美國《論壇報》做責任編輯時,剛開始時他一星期只能掙到可憐的6美元,但他仍然每天平均工作13~14個小時。他曾在日記中這樣寫道:“為了收獲成功的機會,我必須比其他人更扎實地工作。”、“當我的伙伴們在劇院時,我必須在房間里;當他們在熟睡時,我必須在學習。”后來,他成了美國《時代》周刊的總編。
美國著名出版商喬治·齊茲12歲時,便到費城一家書店當營業員。他工作勤奮,而且常常積極主動地做一些分外事。他說:“我并不僅僅只做我分內的工作,而是努力去做我力所能及的一切工作,并且是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讓老板承認,我是一個比他想象中更加有用的人。”
可以說,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東西。大多數成功者的背后,都有一部血汗史。要知道,任何人都要經過不懈努力才能有所收獲,收獲的成果取決于這個人努力的程度。也許你覺得自己很聰明,那么假設果真如此,你就應該為聰明插上勤奮的翅膀,這樣,你才能飛得更高更遠。如果你還不夠聰明,你就更應該勤奮,因為“勤能補拙”。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難發現,最終成功的人,不一定是最聰明的人,但無一不是勤奮的人。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勤奮比天才更可靠。
總之,命運是自己掌握的,只有勤奮才能磨尖你才華的刀刃,讓你在生命的海洋中劈波斬浪,風雨無阻,讓你在面對困難時迎刃而解。
完成任務不等于有了結果
任務與結果的差別,似乎是很多企業始終難以解決的“心病”:有的時候,并不是員工沒有盡到努力,但是表面上大家似乎都在工作,可企業卻得不到期望的結果,導致銷售下降,質量波動,人心浮動,業績全無。同樣,這也是員工們的困惑:為什么我這么努力地工作,也“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可上級還是不滿意呢?
沒有功勞有苦勞,這個我們看起來是人之常情的規則,在企業里是不存在的。員工與企業之間的關系,本質上仍然是一種利益關系。這其中,每一個員工都是一個生意人。企業付給工資或報酬,員工則提供相應的價值或結果。員工沒有創造價值,企業就不應該付出薪酬。就好像,如果一個餐廳的廚師如果不能炒出客戶愿意付錢的菜肴,反而還浪費了油鹽醬醋,那么,盡管他很辛苦,但他沒有創造價值,而且還浪費了別人創造的財富。
留意一下我們的工作總結,在上個階段工作的完成情況總結一欄中,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已完成”、“基本完成”、“已安排”這樣的字樣。也許這些任務真的已經完成,但是,結果是怎樣呢?難道僅僅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就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了嗎?
有這樣一個模擬測試:總經理要秘書安排安排次日上午9點開一個會議。在這個條件下,通知所有的參會人員,然后秘書自己也參加會議,來做服務,這就是他們的“任務”。但“結果”是什么呢?下面是1~9位秘書的不同做法,大家不妨邊看邊對照,如果你是這位秘書,你會做得像第幾位呢?
第一位秘書的做法:在黑板上發個會議通知,然后準備相關會議用品,并參加會議。
第二位秘書的做法:抓落實,發通知之后,再打一遍電話,確保每個人被及時通知到。
第三位秘書的做法:重檢查,發通知,落實到人后,第二天在會前30分鐘提醒與會者參會。確定沒有變動,對臨時有急事不能參加會議的人,立即匯報給總經理,保證總經理在會前知悉缺席情況,也給總經理確定缺席的人是否必須參加會議留下時間。
第四位秘書的做法:發通知,落實到人,會前通知后,去會議室測試可能用到的投影、電腦等工具是否工作正常,并在會議室門上貼上小條,說明此會議室明天有會議的時間。
第五位秘書的做法:會前通知,落實到人,測試了設備,還事先了解這個會議的性質是什么,總裁的提議是什么,然后給與會者發過去與這個提議相關的資料供他們參考。
第六位秘書的做法:會前通知,落實到人,也提供了相關的會議資料,還在會議過程中詳細做好會議記錄,并且在得到允許的情況下做一個錄音備份。
第七位秘書的做法:會后整理好會議記錄給總經理,然后請示總經理是否發給參加會議的人員或其他人員。
第八位秘書做法;定責任,將會議上確定的任務一對一地落實到相關責任人,然后經當事人確認后形成書面備忘錄,交給總經理與當事人,人手一份,并定期跟蹤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及時匯報總經理。
第九位秘書的做法;做流程,把上述過程形成標準化的會議流程,讓今后的任何一個秘書都可根據這個流程形成既定的會議服務體系。
假如你是總經理,你認為這9位秘書提供的結果的價值是一致的嗎?同樣是完成了一件通知會議的任務,完成的做法卻可以如此不同。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對結果的追求程度不同,秘書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種做事的理念和方法,不僅秘書需要學習,我們每個人也都應該學習。
當你把一件事情當做自己的事情,盡心盡力希望將它做好,并且明白最好的結果是怎樣的時候,才能真正將任務落實,而非簡單的“完成”任務。這樣的你,才是一個更有責任心和更加懂得工作的員工。
雖然也有人說做事不要太看重結果,要看做事的過程,但是作為職場中的一員,要清楚地知道,這是我們不斷進步的必經之路。當我們真正做事的時候,必須要看做出的成績,必須要關注最終的結果。
你的老板不會聽你陳述你究竟有多辛苦地去做這件事情,也不會太在意你的工作方法。老板是統領全局的人,他沒有時間去注意那么多,他要的只是結果,他想看的就是你完成任務的質量。不管你有多辛苦,如果沒有保質保量地完成,那在老板看來也就等于一事無成。
不要覺得這很殘忍,現實就是如此。你做不好,別人做好了,那功勞就是別人的。
這已經是梅西的第三份工作了,她不明白為什么無論在哪個公司、從事哪一份工作,每到年底考核之后自己都會成為被炒魷魚的那個倒霉蛋。凱茜、南希和自己學歷相當,而且都是同一批進入公司的,她們現在都有了豐厚的業績,而且在新的一年里都有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回首這一年,自己的成績確實有些惱人。整整一年,梅西都沒接到什么大單,也許這是整個行業都不景氣的緣故吧。可是凱茜的客戶資源卻依然豐富,她似乎整天都忙著和客戶談判。南希雖然沒有像凱茜一樣有豐富的客戶資源,但是她也沒讓自己閑著,她的業務能力一直令梅西羨慕不已,即使是最糟糕的去年也有好幾筆大單進賬。
梅西找到了業務主管,希望主管再給她一次機會,她覺得主管并不是一個苛刻的人。主管正在辦公室里看文件,梅西敲門之后進去了。剛剛坐下,主管就接聽了一個電話,是公司總部打來的,梅西聽到電話的另一端正在向主管下達解聘自己的命令,而主管則竭力向對方證明梅西是個不錯的員工。對方沉默了一會兒,然后說:“我們也相信她不錯,但是她可能并不適合在我們公司待下去,因為她一直沒有像其他員工一樣用業績證明自己的優秀。我也沒有辦法,她必須離開,因為公司要發展,不能讓任何人拖后腿。”
還能說什么呢?梅西只有黯然離開公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