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反思:當務之急是顛覆以往的認知

  • 翻盤
  • 蔡萬剛
  • 10001字
  • 2022-10-20 11:27:18

人的心中有個魔鬼,叫“不可能”

成功與失敗皆取決于思想的力量。掌控你自己的思想,你就能把握成功。

能夠被拯救的只有有自救意識的人,成功只屬于有追求、敢突破的勇士,對于容易被人生中種種困難所恐嚇和束縛的人來說,成功永遠是一個美麗的、遙不可及的夢,只能存在于“如果人生可以重來”的想象之中。

不敢向高難度挑戰,是對自身潛能的束縛,只能使自己的無限潛能浪費在無謂的瑣事中,與此同時,無知的認識還會使人的天賦減弱。這就是在作繭自縛,是你消極的思想將自己固定在了一個界限之中,但事實上,這個界限并非不可突破。

想要突破界限,化繭成蝶,首先就要從心做起。你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心的寬度,就是你世界的寬度。它可以幫助你超越困難、突破阻撓,最終達到你的期望。

其實,任何障礙都不是失敗的理由,那些倒在困難面前的人,只是在心里將困難放大了無數倍。這種行為的實質就是“自我設限”,是一種消極的心理暗示,它使我們在遠未盡力之前就說服自己“這不可能……”于是我們的心會首先投降——“我不會。我完成不了……”放縱自己這樣想的人很難成功,因為他已經在潛意識中停止了對成功的追求。而事實上,這世上沒有那么多不可能。

有個中學生,在一次數學課上打瞌睡,下課鈴聲把他驚醒,他抬頭看見黑板上留著兩道題,就以為是當天的作業。回家以后,他花了整夜時間去演算,可是沒結果,但他鍥而不舍,終于算出一題。第二天,他把答案帶到課堂上,連老師都驚呆了,因為那題本來已被公認無解。假如這個學生知道的話,恐怕他也不會去演算了,不過正因為他不知道此題無解,反而創造出了“奇跡”。

還有一個人,從小患有小兒麻痹癥,后來他癱瘓了,二十多年來,他一直無法走路。一個冬天的夜晚,他所居住的那排房子突然失火了。火借風力,越燒越烈,熊熊大火將房子包圍了。大火威脅著每個人的生命,房子里面的人摸索著從烈火和煙霧中跑了出來,喊叫聲、哭泣聲、嘈雜聲充斥著火災現場的每一個角落,忙于逃命的人們根本無暇顧及到他。

火燃燒著,人們忙著逃命,他也不例外。他忘記了自己癱瘓的身軀,從大火中掙扎著跑了出來。有人發現他跑出來時說道:“哎呀,你是癱瘓的!”聽了這句話,他頹然倒下了,從此癱瘓得更加嚴重,他徹底地放棄了治療,不久就過世了。

這都是真實發生過的故事。可以看出,不是環境也不是遭遇能夠決定人的一生,而是看人的思想處于何種狀態,這就決定著一個人的現在也決定著他的未來。

審視曾經的失敗你會發現:原來在還沒有揚帆起航之前,許多的“不可能”就已經存在于我們的假想之中。現在你明白了,很多失敗不是因為“不能”,而是源于“不敢”。不敢,就會帶來想象中的障礙。

那么,現在一起去驅趕心中的恐懼:

1.首先認識到,畏懼情緒確實就在你心里,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怯懦;

2.想想畏懼的根源——你怕的是什么?

3.在心中制訂一個應對畏懼情緒的計劃,譬如你有“怕生情結”,就告訴自己:去做一次當眾講演;

4.當你對自己的想法猶疑不決時,就問一問自己的心:是不是又在畏懼了?然后警告自己:正是這些想法妨礙了“我”實現夢想的過程!

5.最后告訴自己的心:沒有絕對的不可能,只有自我的不認同——不認同勇氣,不認同堅持,不認同自身的潛能,所以,“我”才難與成功握手!

接下來,你必須向“極限”發起挑戰,這是獲得高標準生存的基礎。在當今這個競爭激烈的大環境下,如果你一直以“安全專家”自居,不敢向自己的極限挑戰,那么在競爭的對抗中,就只能永遠處于劣勢。當你羨慕,甚至是嫉妒那些成功人士之時,不妨靜下心想想:為什么他們能夠取得成功?你要明白,他們的成功絕不是幸運,亦不是偶然。他們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敢于向“瓶頸”挑戰。在紛擾復雜的社會上,若能秉持這一原則,不斷磨礪自己的生存利器,不斷尋求突破,就能占有一席之地。

當然,我們也不要盲目地自信,在發起挑戰之前,你必須了解其“不可能”的原因,看看自己是否具備駕馭能力,如果沒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剛鉆,再攬瓷器活兒”。要知道,挑戰“瓶頸”只會有兩種結果——成功或是失敗,而兩者往往只是一線之差,這不可不慎。

這個時代,別想“以不變應萬變”

很多人最容易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因循守舊、固執己見,不懂得緊跟時代步伐,結果他們也往往會被淘汰。

一家報社被迫關閉了,其原因就在于它們不能順應時代的潮流,報社的領導人不會應用最新的編輯方法,也不愿意外派記者去采訪,更不知道花費一些費用去買傳真機,他們甚至也沒有計算過,多花一些錢去約一些知名作家做特約撰稿,寫出好的稿子,可以增加多少銷量。他們請人來做校對,只圖薪水便宜,認為水平如何不是重要問題,他們也很希望在新聞的采訪費用方面節省些錢,所以大部分新聞都是東抄西剪。新聞界的一個常識就是:好的新聞要舍得花錢去買。但他們竟然認為那是不值得的。

于是,他們的報紙銷路日漸下降,同時商家看到銷量下降,無人問津,也不再來刊登廣告了,到頭來只好關門了事。

同樣,許多律師所用的還是多年前學來的陳舊法律和老的辯論方法,這些學問在幾十年前也許會大出風頭,可以處處贏得訴訟的勝利,但是,現在的法律已經有了新的發展,辯論方法也較以前大有進步,而這些一度成功的律師們卻一點也不注意去學習,他們用來用去就是那些老套套。等到他們發現自己的很多生意已經被那些在律師界還沒有多少資歷的后起之秀搶走之后,他們才恍然大悟,才知道不斷進取的重要意義。

從古到今,世界上不知道有多少人將自己的寶貴精力都白白地耗費在沒有任何意義的守舊工作中,他們根本不懂得何謂順應時代潮流,何謂進取。他們好像整天生活在過去中一樣,在別人眼里,他們簡直成了呆頭呆腦的老古董。

然而,留戀過去對現在的生活沒有一點幫助。一個人最要緊的就是順應時代的潮流,不要讓別人說你是一個“落伍者”。人只有趕得上潮流,才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巨大的進步。

一個木匠,造得一手好門他,花費多日給自家造了一個門,他想這門用料實在、做工精良,一定會經久耐用。

后來,門上的釘子銹了,掉下一塊板,木匠找出一顆釘子補上,門又完好如初。后來又掉下一顆釘子,木匠就又換上一顆釘子;后來,又一塊木板朽了,木匠就又找出一塊木板換上;后來,門閂壞了,木匠就又換了一個門閂;再后來門軸壞了,木匠就又換上一個門軸……于是若干年后,這個門雖然無數次破損,但經過木匠的精心修理,仍堅固耐用。木匠對此甚是自豪,多虧了有這門手藝,不然門壞了還不知如何是好。

忽然有一天鄰居對他說:“你是木匠,你看看你們家這門!”木匠仔細一看,才發覺鄰居家的門一個個樣式新穎、質地優良,而自己家的門卻又老又破,長滿了補丁。于是木匠很是納悶,但又禁不住笑了,是自己的這門手藝阻礙了自己家門的發展。于是木匠一陣嘆息道:“學一門手藝很重要,但換一種觀念更重要,行業上的造詣是一筆財富,但也是一扇門,能關住自己。”

當一個人形成了某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方式之后,換一種觀念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商業上的激烈競爭、文化的普遍革新、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當今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與十年前大不一樣了。如果一個人所知所思仍然是十年前的東西,那么在現代世界里,根本就沒有他的容身之地。比如說,一個打算經商的中年男人,在十年前他只要會寫、會算、會接待顧客就可以了,但現在他非得睜大眼睛來看更多其他的形勢不可。比如,社會發展的態勢、流行的時尚、文化科學等方面的發展,都是他應該密切關注的。

在當今的時代,要想跟隨時代的潮流,一定要對各個方面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深刻的研究,還要隨時關注國內外的大小事件、變化和市場的各種情況等。

無論你是做工的、行醫的、經商的、當律師的,你都應該永遠緊跟時代潮流。俗話說得好:“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人一旦停下來,駐足不前,一旦對于自己的才能學識感到滿足,那么不久之后,他們就將被不斷前進的時代巨輪遠遠地拋到后面去了。

僵硬的思維讓你活得像具僵尸

有一個女工,家里有三個暖水瓶。她是個很勤快的女人,也非常節儉,只要哪個暖水瓶沒有水了,總是及時去燒水,把空著的那個暖水瓶注滿。她的家中從來沒有斷過開水,可是一家人一年四季都在喝涼水。這是為什么?

原來,家人每次倒水的時候,女工總是會提醒道:“先喝之前燒的,這是自家用電燒的水。在家不比在單位,在單位燒水不花自己的錢,涼了倒掉也不可惜。”家人聽了以后,順從地喝了涼水。于是,女工家天天燒開水,天天喝涼水。

真正的富足不是靠節省來累積的。不改變觀念就只能天天喝涼開水,哪怕你再勤勞、再節儉。現在的我們,大多數人都靠打工過日子,用自己的血汗成就老板的事業,用自己的辛勤去烘托領導的輝煌。工作多年工資不過幾千,省吃儉用半輩子,買個小套房還要借錢。回過頭來想一想,決定生活的,或許就是當初的一念之差:如果當初帶著幾千塊錢殺入股市,保不準現在已經成了百萬富翁;如果當初肯放下身段花個幾百元去擺地攤,沒準現在已經成了大老板……可是當初你沒做。你可能很勤勞,也能夠理性地用錢,但你沒有改變生活的想法,你的潛意識沒有引導你去把握那些成功的機會,所以直到今天你還是老樣子。

都住在同一片藍天下,腳踩著同一片土地,一樣的政策,甚至一樣的學歷,一樣的班級,為什么有些人可以月賺萬元乃至數十萬元,有些人卻只能維持溫飽?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總是認為自己運氣不佳,其實成功來源于頭腦。

有個窮苦人,因為衣食上的拮據在上帝面前痛哭流涕,訴說著生活的艱辛,累死累活地賣力氣,卻掙不來幾個錢。哭了一陣他開始埋怨起來:“這個世界太不公平了,為什么有些人不出什么力氣就能大魚大肉,而我這么勤勞工作卻吃不飽穿不暖!”上帝笑了,問他:“要怎么樣你才覺得公平?”窮苦人急忙說道:“要是有人和我在相同的條件下,一起開始工作,他如果還能比我富有,我就沒什么可說的了。”

上帝點了點頭說:“好吧!”

話音一落,上帝讓一位富人破了產,他現在和這個窮苦人一樣窘迫。上帝給了他們一人一座煤山,挖出的煤歸他們所有,給他們一個月的時間去改變生活。

兩個人一起開挖,窮苦人平時習慣了體力活,挖煤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很快,他就挖了一車煤,拉去集市上賣了錢。然后,他把這些錢全都拿去買了美味的食物,給老婆孩子解饞。那個富人之前沒干過重活,挖一會兒歇一會兒還累得頭暈眼花。到了傍晚才勉強裝滿一車拉到集市上。他用賣煤的錢買了幾個饅頭充饑,留下了大部分。

第二天,窮苦人天微微亮就來到了他的煤山,開始揮舞起他粗壯的胳膊。那個富人早早就去了集市,沒多久,他帶回兩個健壯的大漢,這兩個人一到煤山就甩開膀子幫富人挖煤,而富人只站在一旁監督著。一天下來,富人運出了好幾車煤,他除了給工人開工錢,剩下的錢還比窮苦人賺的錢多幾倍。

第三天,富人如法炮制,又雇了幾個工人來。就這樣,一個月過去了,窮苦人只是剛剛挖開了煤山一角,而富人早就指揮工人挖光了煤山,賺了不少錢,他用這些錢再去投資,不久又發家了。

窮苦人從此再也不抱怨了。

如果固化、錯誤的觀念不改變,不滿意的現狀就無法改變。想要改變世界,請先改變你自己。有個牧師臨終前對他的妻子說:“年輕時,我立志改造這個世界,我到過各個地方,向人們講述如何生活和應該做什么的道理,但是,”他接著說,“看來是沒有起到什么作用,因為沒人聽我說什么。于是我決定先改變我的家人,但是使我迷茫的是,你們對我的話也不理會,沒有發生任何我所希求的變化。”他停頓了一下,嘆息道,“后來,到了生命的最后幾年,我才認識到,我真正能夠影響到的唯一的人就是我自己。如果我想改變這個世界,我應該從改變自我開始。”

如果想法不對,再多的努力也白費,想法比努力更重要!今天的市場經濟,大魚吃小魚,快魚吃慢魚,是觀念的更新,是想法的變革,是頭腦的競賽。想要改變今天不如意的局面,首先就要改變觀念。

如果你能夠有意識地改變自己錯誤的觀念、行為,這會使你在做任何一件事時都與眾不同。這個時候你會越來越像一個成功者,接著你會自然而然地認為自己與別人不一樣,你覺得自己就應該多學、多看、多干,你就能迅速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質。

等到萬事俱備,黃花菜都涼了

如果所有的行動都要像發射火箭一樣,在發射之前所有設備、程序等條件必須全部到位;行動只在發射瞬間,那么,火箭也許到現在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有人來到一處蘋果園,看到果農在采摘還沒成熟的蘋果,他很詫異,“蘋果還沒熟呢,怎么就摘了?”果農說:“一看你就是個外行人。熟透的果子運不到遠方,沒到地兒就爛了,半生不熟的果子可以在路上成熟啊。”

蘋果可以在路上成熟,所以我們也可以趁早出發,不必等到一切條件成熟。如果映山紅要等到日媚風暖才緩緩吐蕊,就會失去獨占春天的天時;如果做事業要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就會誤了搶占制高點的先機。或許我們可以這樣說,成熟就是,你得到了豐富的經驗,卻失去了青春的激情。

那年,英國利物浦一個叫科萊特的青年考入了哈佛大學,經常和他坐在一起聽課的,是一位年僅18歲的美國小伙子。大二的時候,那小伙子對科萊特說,“咱倆一起退學吧,去開發32位的財務軟件。”因為當時新編的教科書,已解決了進位制路徑轉換問題。科萊特聞言吃了一驚,他是來這兒深造的,不是來胡鬧的。再說,對于財務系統,他們才學了一點皮毛而已,要想開發財務軟件,不把大學的全部課程學完是做不到的。他婉言謝絕了那位小伙子的邀請。

轉眼過了十年,科萊特成為哈佛大學計算機方面的博士研究生,而那位退學的小伙子,在這一年,進入《福布斯》億萬富豪排行榜。1992年,科萊特拿到博士后學位,那位小伙子的身價在這一年則僅次于巴菲特,成為美國第二富豪。1995年,科萊特認為自己無論是學識還是經歷都已足夠成熟,可以對32位財務軟件進行研發了,那位小伙子卻已開發出EIP財務軟件,它比原系統快1500倍,并且,這個軟件在兩周內占領了全球市場。這一年,他成為世界首富,他的名字叫比爾·蓋茨,成為成功與財富的代名詞,傳遍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成功者不是比你聰明,只是比你更愛思考,并且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采取堅決的行動。許多事情,若要等到萬事俱備才開始行動,或是以條件不齊備為借口不行動,那就只會延誤時機,讓計劃一再被潮流所淘汰。

其實,不成熟不等于不成功。

以前的葡萄酒商被這樣一個問題困擾著——葡萄酒釀成以后非常容易變酸,因為有細菌在作祟。該怎么清除細菌呢?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做了很多次試驗,他成功了——他給葡萄酒加溫到100攝氏度。可是,細菌是殺滅了,葡萄酒的香味卻也消失不見了。他想了想,給葡萄酒加溫到55攝氏度,細菌被殺滅了一部分,提高了葡萄酒的保質期,酒味也非常醇厚。巴斯德由此得出結論:許多事物不需要做到極致。

那么,我們還要等“萬事俱備”和條件成熟嗎?那些叫嚷著“條件還不成熟”的人,并非已有條件不能支撐行動,他們要么是思想過于保守,做事死板呆滯,要么就是給自己的不思進取找借口。不管怎樣,其結果都是碌碌無為。

在這個世界上,似乎存在著這樣一個真理:做一件事,如果非要等到所有條件都成熟才肯去做,那么也許就要永遠等下去。

想要萬無一失,好比坐吃等死

要求“保證什么都不會出差錯”的人,一般都不能成什么大氣候。世界上任何領域的一流高手,都是靠著勇敢面對他人所畏懼的事物才出人頭地的,而一些取得了成功的人,也都是如此,都是以冒險的精神作為后盾的。

冒險是每個人都無法逃避的生存法則,在我們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中,都經過無數次的冒險:在幼兒時期,我們敢冒險站起來學走路;年紀稍長時,冒險學騎自行車;如果有條件,有人還冒險學開汽車,學游泳、學跳傘……冒險需要勇氣,而有了勇氣,才可能動手去做事,沒有勇氣什么事都做不成。有勇氣的人也會害怕,但是他會克服自身的恐懼,向不確定的世界邁進,而那些缺乏勇氣的人只能平庸地像蝸牛一樣生活。

也許我們今天已變得穩健而保守,如果這樣的話,就需要重新拾回失去的冒險本能,培養健康的冒險精神。

成功與財富,甚至你想擁有的每一樣東西,每一項技能都不是與生俱來的,要得到這些,一定要經歷冒險的階段,并發揮“越失敗,越勇敢”的精神,嘗試,再嘗試,才可能獲得。

敢想敢做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在使人沖動的同時卻又給予人們以熱情、活力與敢向一切挑戰的勇氣,但是在懦夫的觀念里里,無論干什么都是很危險的。

有一個人從小沒有看見過海,他很想看一下大海到底是什么樣的。有一天他得到一個機會,當他來到海邊,那兒正籠罩著霧,天氣又冷。“啊,”他想,“我不喜歡海;真慶幸我不是水手,當一個水手太危險了。”

在海岸上,他遇見一個水手,他們交談起來。

“你怎么會愛海呢?”這個人奇怪地問,“那兒彌漫著霧,又冷。”

“海不是經常都冷和有霧,有時,大海是很美麗的,無論任何天氣,我都愛海。”水手說。“當一個水手不是很危險嗎?”

“當一個人熱愛他的工作時,他就不會再害怕什么危險,我們家的每一個人都愛海。”水手說。

“你的父親現在何處呢?”

“他死在海里。”

“你的祖父呢?”

“死在大西洋里。”

“既然如此,”這個人帶著同情和惋惜的語氣說,“如果我是你,我就永遠也不到海里去。”

“那你愿意告訴我你父親死在哪兒嗎?”

“啊,他在床上斷的氣。”

“你的祖父呢?”

“也是死在床上。”

“這樣說來,如果我是你,”水手說,“我就永遠也不到床上去了。”

一個人在冒險的過程中,就會讓自己原本平淡無聊的生活變得激動人心起來,而且如果你能勇于冒險求勝,你就能比你想象的做得更好。

吉姆·伯克晉升為約翰森公司新產品部主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開發研制一種兒童使用的胸部按摩器,然而,這種產品的試制失敗了,伯克心想這下完了,可能只好卷鋪蓋走人了。

伯克被召去見公司的總裁,不過,他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接待。“你就是那位實驗失敗者嗎?”羅伯特·伍德·約翰森問道,“好,我倒要向你表示祝賀。你能犯錯誤,說明你勇于冒險,而如果缺乏這種精神,我們的公司就不會有發展了”。數年之后,伯克已經成了約翰森公司的總經理,但他依然始終牢記著前總裁的這句話。

勇氣和成功之間的關系是顯而易見的,因為風險和收益往往是同時存在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風險都是客觀存在的,追求成功本身就是一種需要嘗試者勇敢地面對風險、征服風險的過程,而且在一般情況下,風險越大,回報也就越大。因此,勇氣的有無和大小,往往是平庸者和成功者之間的分界線。

只會攢錢的人難賺大錢

你是否還記得10年前你父母買下房子時候的價格,在今天恐怕只能買一輛車!這就是通貨膨脹,我們的金錢其實每一天都在貶值。

那么有什么辦法可以讓你的金錢免遭通貨膨脹的侵蝕呢?其實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就是持續增加你的收入。當你的收入與通貨膨脹的速度持平的時候,你自然就不會受到價格上漲的影響,當然,你也不會變得更加富有,因為你增加的收入正好抵消了貨幣貶值的損失。

第二種方法就是將你的一部分錢用來投資,作為你的第二部分收入來源,并且讓其增長速度超過通貨膨脹速度。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會抵消貶值的錢,反而還會成為財富。

由此看來,將金錢閑置只會減慢你貧窮的步伐,但是卻不能夠為你創造財富。

有這樣一則告誡人投資理財的故事:猶太大地主馬太有一天要去外地出游,于是就將他的財產托付給三位仆人保管。

他給了第一位仆人5000金幣,第二位仆人2000金幣,第三個仆人1000金幣。馬太告訴他們,一定要好好珍惜并管理自己的財富,等到一年之后他會回來。

馬太走后,第一位仆人用這筆錢進行了各種投資;第二位仆人則買下原料,制作商品進行出售;第三位仆人為了安全起見,則把這筆錢埋在了樹下。

過了一年,馬太按時回來了,第一位仆人手中的金幣增加了三倍,第二位仆人的金幣增加了一倍,馬太覺得非常欣慰。只有第三位仆人的金錢絲毫沒有增加,他隨即向馬太解釋道:“我擔心運用不當讓這筆錢遭受到損失,所以把這筆錢存在了安全的地方,今天將它原封不動奉還。”馬太聽完之后非常生氣,罵道:“你這愚蠢的家伙,居然不懂得好好利用你的財富。”馬太拿回了第一三個仆人的金幣,賞給了第位仆人。

這個故事就是著名的馬太效應。故事當中的第三位仆人受到責備,并不是因為他亂用金錢,更不是因為投資失敗而遭受了損失,而是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好好利用金錢,沒有用來投資。因此這個故事表明,人們從很早開始就懂得投資理財了。

吉姆·羅杰斯這個名字相信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說并不陌生,他是在10年間賺到足夠一生花費的財富的投資家,一個被股神巴菲特譽為對市場變化的掌握無人能及的經濟學家,一個兩度環游世界(一次騎車、一次開車)的夢想家。

吉姆·羅杰斯在21歲的時候才開始接觸投資,之后他進入到華爾街工作,與索羅斯共創全球聞名的量子基金,到了20世紀70年代,這一基金成長率超過4000%,同期間標準普爾500股價指數才成長不到50%。吉姆·羅杰斯的投資智慧顯然已經得到了數字證明。

從口袋里面僅僅只有600美元的投資門外漢,到37歲決定退休時候的家財萬貫,成為世界級投資大師,吉姆·羅杰斯正是用他自己的故事向我們證明,投資是可以致富的,理財更是可以改變命運的。

一個人一生到底能夠積累多少財富,并不是取決于你賺了多少錢,而是看你如何進行理財投資。

而致富的關鍵就在于如何開源,千萬不要一味地節省。我們試想,在這個世界上又有誰是靠省吃儉用一輩子,把自己一生的積蓄都存進銀行,從而依靠利息而成為知名富翁的呢?

大家知道,猶太人是世界上最出色的商人,他們經商的獨特之處就在于他們即使有錢也不會把錢存在銀行里。因為他們非常清楚這筆賬:把錢存在銀行里確實可以獲得一筆利息收入,但是由于物價上漲等因素,基本上使得銀行存款的利息被抵消。

在中國也同樣有一句俗語叫作“有錢不置半年閑”,這句話是一句很有哲理的理財經,向我們指出了合理使用資金、千方百計地加快資金周轉速度、用錢來賺錢的真諦。這對于大家來說具有很重要的借鑒意義。

大家贊同的,未必是對的

有人向一位商界奇才詢問成功秘訣。

“如果你知道一條很寬的河的對岸埋有金礦,你會怎么辦?”商人反問他。

“當然是去開發金礦!”事實上這是大多數人都會不假思索給出的答案。

商人聽后卻笑了,“如果是我,一定修建一座大橋,在橋頭設立關卡收費。”

聽者這才如夢初醒。

這就是獨立的思維方式,在任何時候都有自己的主見,不從眾、不盲從,沒有這種守持,事業根本無從談起。退一步說,眾人觀點各異,大家七嘴八舌,我們就算想聽也無所適從,其實最明智的方法是把別人的話當作參考,堅持自己的觀點按著自己的主張走路,一切才會處之泰然。

在美國股市牛氣沖天,道·瓊斯工業指數首次突破了1000點大關時,人們都把股市當成了一個只賺不賠的金礦,毫無理智地搶購股票,股票價格不斷地被刷新。后來,宇航員阿姆斯特朗把美國國旗插上了月球,整個美國社會情緒極度振奮,經濟增長率出奇的高,華爾街也進入了一段最為瘋狂的投機時代。但是,投機成功越是炫目,巴菲特越是保持著他近乎機械的理性——華爾街越是興高采烈,巴菲特卻越是感覺不安——“所有的股票價值都被高估,再也找不到值得一買的股票了!”他慨嘆道。在這種情況下,該怎么辦呢?他的選擇是——不玩了!巴菲特毅然關閉了自己的投資公司。此舉使他躲過了隨后而至的股災——當眾多股民手中的股票變得一文不值,欲哭無淚時,巴菲特卻什么損失也沒有。

尼克松總統爆出了“水門事件”以后,受此影響,美國因石油危機帶來的通貨膨脹與經濟衰退問題愈發嚴重,道·瓊斯指數跌到了驚人的607點,整個華爾街都緊張得透不過氣來。可是,在全美股票市場不景氣、眾多投資者一籌莫展時,巴菲特卻興奮起來,不知疲倦地選擇優質企業進行收購,一大堆公司上了他購進股票的名單。

當年,《福布斯》雜志對巴菲特做了專訪。記者問他:“您對當前股市有什么感想?”

巴菲特輕松地說:“現在是該投資的時候了!”

“什么?現在嗎?”記者吃驚地問。

“不錯,現在是華爾街少有的幾個時期之一:美利堅正在被拋棄,沒人想要它了。但是,當別人害怕時,你要變得貪婪。”巴菲特再次重申了他多次提及的觀點。

后來的結果證明了巴菲特的明智。當股市度過黑暗期開始升溫時,巴菲特此前所購的股票價格一路飆升,他的個人財富也越滾越大,在《福布斯》“美國400首富排行榜”中名列第82位。

堅持一項并不被人支持的原則,或不隨便遷就一項普遍為人支持的原則,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如果一旦這樣做了,你就能體現出自己的價值,甚至還會贏得別人的尊重。

現在,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專家的時代。由于大家已十分習慣于依賴這些專家權威性的看法,所以無形中削弱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也令我們逐漸喪失了對自己的信心,以至于不能對許多事情提出自己的意見或堅持信念。這些專家之所以取代了人們的社會地位,是因為是我們讓他們這么做的。

我們應該改變這種狀態,你的人生不應該由別人來指手畫腳,我們甚至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上帝,想想由自己來設計人生和世界,會是什么樣?有很多問題,別人說不可以這樣,或者以目前的條件不好解決,很多人就退避三舍,但這可能就是我們生活的轉折點。你需要從高處俯視你的人生領域。當然,達到這種思想境界,非一般人可及,需要刻苦的磨煉和高超的悟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江县| 凤城市| 萝北县| 铜川市| 乌恰县| 启东市| 阿拉善右旗| 察隅县| 唐山市| 澜沧| 乐东| 崇文区| 新干县| 阳高县| 印江| 搜索| 攀枝花市| 英吉沙县| 宣威市| 慈利县| 郴州市| 鄂托克旗| 越西县| 东明县| 平湖市| 开鲁县| 温泉县| 砚山县| 炉霍县| 织金县| 庐江县| 峨边| 阿拉善盟| 郯城县| 蓬溪县| 仪陇县| 防城港市| 宜都市| 绵阳市| 阿坝| 沙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