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英雄遲暮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春,潯陽監獄,重囚牢房內,戴著腳鐐手銬的李白,正在苦思冥想,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本來是參加平亂反叛的,來建功立業的,然后功成身退的,卻不想遭此無妄之災,成為“附逆作亂”的罪人。李白非常悲憤,在《萬憤詞寄魏郎中》寫道:

海水渤潏,人罹鯨鯢。

蓊胡沙而四塞,始滔天于燕齊。

何六龍之浩蕩,遷白日于秦西。

九土星分,嗷嗷凄凄。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戀高堂而掩泣,淚血地而成泥。

獄戶春而不草,獨幽怨而沈迷。

兄九江兮弟三峽,悲羽化之難齊。

穆陵關北愁愛子,豫章天南隔老妻。

一門骨肉散百草,遇難不復相提攜。

樹榛拔桂,囚鸞寵雞。

舜昔授禹,伯成耕犁。

德自此衰,吾將安棲。

好我者恤我,不好我者何忍臨危而相擠。

子胥鴟夷,彭越醢醯。

自古豪烈,胡為此繄?

蒼蒼之天,高乎視低。

如其聽卑,脫我牢狴。

儻辨美玉,君收白珪。

李白知道自己深陷囹圄,妻子一定非常著急,在想方設法營救他,便寫信安慰妻子,并附詩一首《在潯陽非所寄內》:

聞難知慟哭,行啼入府中。

多君同蔡琰,流淚請曹公。

知登吳章嶺,昔與死無分。

崎嶇行石道,外折入青云。

相見若悲嘆,哀聲那可聞。

李白與大多數讀書人一樣,有著“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的夢想。自認為文武全才,卻英雄無用武之地。兩次短暫從政,都是不歡而散,翰林待詔“賜金放還”;永王幕僚“附逆造反”。他不甘心,四處申訴。他不停地給崔渙寫信寫詩,懇請他能夠理解他的做法,能為他昭雪,免除他的罪名。如《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

其一

邯鄲四十萬,同日陷長平。

能回造化筆,或冀一人生。

其二

毛遂不墮井,曾參寧殺人。

虛言誤公子,投杼惑慈親。

白璧雙明月,方知一玉真。

其三

虛傳一片雨,枉作陽臺神。

縱為夢里相隨去,不是襄王傾國人。

和《上崔相百憂章》:

共工赫怒,天維中摧。

鯤鯨噴蕩,揚濤起雷。

魚龍陷人,成此禍胎。

火焚昆山,玉石相磓。

仰希霖雨,灑寶炎煨。

箭發石開,戈揮日回。

鄒衍慟哭,燕霜颯來。

微誠不感,猶縶夏臺。

蒼鷹搏攫,丹棘崔嵬。

豪圣凋枯,王風傷哀。

斯文未喪,東岳豈頹。

穆逃楚難,鄒脫吳災。

見機苦遲,二公所咍。

驥不驟進,麟何來哉!

星離一門,草擲二孩。

萬憤結緝,憂從中催。

金瑟玉壺,盡為愁媒。

舉酒太息,泣血盈杯。

臺星再朗,天網重恢。

屈法申恩,棄瑕取材。

冶長非罪,尼父無猜。

覆盆儻舉,應照寒灰。

李白入獄半年后,經各方面的幫助,特別是江南宣慰使崔渙和御史中丞宋若思的鼎力相助,為李白推覆清雪,查明實屬無辜,將他釋放出獄。而且宋若思還將李白留在幕中,并將李白推薦給朝廷。宋若思本是好意,卻弄巧成拙,差點要了李白的性命。幸虧宋若思與郭子儀苦諫,唐肅宗才將處死改為長流夜郎。宋若思與李白是亦師亦友的關系,而郭子儀卻帶有感恩的成分,(原來李白漫游太原時,郭子儀還是一個小兵,因為小有過失,要受責罰,李白見他是可造之材,給他幫了忙,讓主帥饒了他)。就這樣,李白出獄兩個月后,又被關進監獄,等待流放夜郎。

唐肅宗至德二年(757)十月,長安洛陽相繼收復,皇帝、太上皇駕返長安。李白在獄中聞訊,拿起生花妙筆,寫了組詩十首《上皇面巡南京歌》(注:玄宗奔蜀后,以成都為南京)。這組詩表面上是為唐玄宗歌功頌德,實際上直截了當地表達了對成都的贊美,全方位展示成都的歷史文化遺存、名勝古跡,隱含了對故鄉的殷殷懷念和對唐玄宗的深刻諷刺。全詩氣勢恢宏,情感復雜,內容豐富。其微言諷喻,以小見大的方式,繼承了樂府精神;而次第敘事,首尾完整的結構,則開啟了七絕聯章的紀事之法。《上皇西巡南京歌》:

其一

胡塵輕拂建章臺,圣主西巡蜀道來。

劍壁門高五千尺,石為樓閣九天開。

其二

九天開出一成都,萬戶千門入畫圖。

草樹云山如錦繡,秦川得及此間無?

其三

華陽春樹似新豐,行入新都若舊宮。

柳色未饒秦地綠,花光不減上陽紅。

其四

誰道君王行路難?六龍西幸萬人歡。

地轉錦江成渭水,天回玉壘作長安。

其五

萬國同風共一時,錦江何謝曲江池?

石鏡更明天上月,后宮親得照蛾眉。

其六

濯錦清江萬里流,云帆龍舸下揚州。

北地雖夸上林苑,南京還有散花樓。

其七

錦水東流繞錦城,星橋北掛象天星。

四海此中朝圣主,峨眉山上列仙庭。

其八

秦開蜀道置金牛,漢水元通星漢流。

天子一行遺圣跡,錦城長作帝王州。

其九

水淥天青不起塵,風光和暖勝三秦。

萬國煙花隨玉輦,西來添作錦江春。

其十

劍閣重關蜀北門,上皇歸馬若云屯。

少帝長安開紫極,雙懸日月照乾坤。

也許李白的詩馬屁拍得到位,監獄的管控稍有松動,可以接見外人。一天,李白在獄中無聊,讀《史記》以消悶。一位姓張的秀才慕名來訪,向李白傾訴了自己的仰慕之情,談起準備去從軍,到揚州參加淮南節度使高適的幕府。他知道李白與高適的關系,愿意順便幫李白帶信給高適,李白猶豫再三,還是寫了一詩讓其捎去,即《送張秀才謁高中丞(并序)》:

余時系潯陽獄中,正讀《留侯傳》。秀才張孟熊蘊滅胡之策,將之廣陵,謁高中丞。余嘉子房之風,感激于斯人,因作是詩送之。

秦帝淪玉鏡,留侯降氛氳。

感激黃石老,經過滄海君。

壯士揮金槌,報仇六國聞。

智勇冠終古,蕭陳難與群。

兩龍爭斗時,天地動風云。

酒酣舞長劍,倉卒解漢紛。

宇宙初倒懸,鴻溝勢將分。

英謀信奇絕,夫子揚清芬。

胡月入紫微,三光亂天文。

高公鎮淮海,談笑卻妖氛。

采爾幕中畫,戡難光殊勛。

我無燕霜感,玉石俱燒焚。

但灑一行淚,臨歧竟何云。

唐肅宗乾元元年(758)春,潯陽江邊,春風料峭,乍暖還寒,人頭攢動,像是為一位達官貴人送行的場面。此時五十八歲的李白,在獄卒的押送下,步履蹣跚地向江邊走來,他將從此踏上流放之路。李白站在船頭,抬頭四顧,沒想到這些人是為他這位流放之人來送行的,他們有的是故人門生,有的是親戚朋友,有的是慕名而來的士人百姓。在人群中,他看到妻子宗氏與妻弟宗璟,趕忙相見道別。李白老淚縱橫,淚眼婆娑,含冤負屈,感慨傷懷,寫詩作別,《竄夜郎于烏江留別宗十六璟》:

君家全盛日,臺鼎何陸離!

斬鰲翼媧皇,煉石補天維。

一回日月顧,三入鳳凰池。

失勢青門傍,種瓜復幾時?

猶會眾賓客,三千光路岐。

皇恩雪憤懣,松柏含榮滋。

我非東床人,令姊忝齊眉。

浪跡未出世,空名動京師。

適遭云羅解,翻謫夜郎悲。

拙妻莫邪劍,及此二龍隨。

慚君湍波苦,千里遠從之。

白帝曉猿斷,黃牛過客遲。

遙瞻明月峽,西去益相思。

李白逆流而上,五月行抵江夏。一天李白與郎中史欽登上黃鶴樓,忽然傳來一陣笛聲,仔細一聽卻是《梅花落》的音調,笛聲幽揚,余音裊裊,曲調婉轉,不絕如縷。笛曲《梅花落》,聽起來有一種凄涼的感覺。勾起了李白被流放的怨愁離緒和眷戀朝廷、思而不得的苦悶。想起了西漢的賈誼因指責時政受到權臣的讒毀,貶官長沙。而自己也因永王事件受到牽連,流放夜郎。于是寫下《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江夏太守韋良宰是李白的故人,將其留下來休息了兩個月。八月,李白行抵漢陽,剛好故人尚書郎張謂也在此。當地官吏又留他們盤桓月余。李白對長流夜郎,心有不平,寫有一首《鸚鵡洲》:

鸚鵡來過吳江水,江上洲傳鸚鵡名。

鸚鵡西飛隴山去,芳洲之樹何青青。

煙開蘭葉香風暖,岸夾桃花錦浪生。

遷客此時徒極目,長洲孤月向誰明。

九月,李白行抵江陵。江陵郡鄭判官和當地一些人士又留李白住了不少日子。因為沿途官吏士人、文人墨客挽留盤桓,入冬后才進入三峽。李白抒發上長江三峽時行路的艱難以及被流放夜郎后內心的愁苦。在舟中寫下一首《上三峽》:

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

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

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

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直到唐肅宗乾元二年(759)開春,李白才到了奉節白帝城,正準備前往流放地夜郎時,突然喜從天降!朝廷因旱災赦免流刑以下罪犯,李白也在其中。聽到這個消息,李白欣喜若狂,劫后余生的他,趁著-江春水,飛也似的順流而下。上三峽難,船難行心難耐,下江陵快,船快行心快意。不一日就到了江陵,李白此時的心情,就表現在《早發白帝城》詩中:

朝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李白從江陵順流到了江夏,正是暮春季節。江邊柳絮翻飛,“枝頭柳綿吹又少”,芳草鮮美,鳥語花香。楊柳在春風的吹拂下,漫天的柳絮,一朵朵,一串串,那么輕盈,那么美妙,在空中飛舞,恰似迎接遠來的客人。故地重游,江夏的官吏士人們忙不迭地為他接風洗塵,遇赦后的李白神清氣爽,壯心不已。一次赴漢陽縣令宴請,回到逆旅后就寫了一首詩相贈,《自漢陽病酒歸寄王明府》:

去歲左遷夜郎道,琉璃硯水長枯槁。

今年敕放巫山陽,蛟龍筆翰生輝光。

圣主還聽子虛賦,相如卻與論文章。

愿掃鸚鵡洲,與君醉百場。

嘯起白云飛七澤,歌吟淥水動三湘。

莫惜連船沽美酒,千金一擲買春芳。

一天故人南陵縣令韋冰因事路過江夏,邀了李白和其他幾位友人泛舟赤壁,暢游了一日,痛飲了一番。李白為此寫了一首《江夏贈韋南陵冰》:

胡驕馬驚沙塵起,胡雛飲馬天津水。

君為張掖近酒泉,我竄三巴九千里。

天地再新法令寬,夜郎遷客帶霜寒。

西憶故人不可見,東風吹夢到長安。

寧期此地忽相遇,驚喜茫如墮煙霧。

玉簫金管喧四筵,苦心不得申一句。

昨日繡衣傾綠樽,病如桃李竟何言?

昔騎天子大宛馬,今乘款段諸侯門。

賴遇南平豁方寸,復兼夫子持清論。

有似山開萬里云,四望青天解人悶。

人悶還心悶,苦辛長苦辛。

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

山公醉后能騎馬,別是風流賢主人。

頭陀云月多僧氣,山水何曾稱人意?

不然鳴笳按鼓戲滄流,

呼取江南女兒歌棹謳。

我且為君槌碎黃鶴樓,

君亦為吾倒卻鸚鵡洲。

赤壁爭雄如夢里,且須歌舞寬離憂。

春天過完了,夏天也過完了。李白以江夏為中心,游遍附近山山水水,喝了不少酒,寫了許多詩,并為地方官員寫一些歌功頌德的文章。離開江夏時,韋太守送給他一根嵌著一塊碧玉的手杖,李白為此寫了一首《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

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

手持綠玉杖,朝別黃鶴樓。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

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

翠影紅霞映朝日,鳥飛不到吳天長。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

黃云萬里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為廬山謠,興因廬山發。

閑窺石鏡清我心,謝公行處蒼苔沒。

早服還丹無世情,琴心三疊道初成。

遙見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盧敖游太清。

這年秋天,李白在洞庭西南的巴陵,與故人賈至和族叔李曄相會。曾任中書舍人的賈至不久前被貶到此地,曾任刑部侍郎的李曄被貶嶺南路過此地。三人互道契闊,各訴衷情,飲酒作詩,詩歌互答。李白寫了《巴陵贈賈舍人》:

賈生西望憶京華,湘浦南遷莫怨嗟。

圣主恩深漢文帝,憐君不遣到長沙。

和《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其一

今日竹林宴,我家賢侍郎。

三杯容小阮,醉后發清狂。

其二

船上齊橈樂,湖心泛月歸。

白鷗閑不去,爭拂酒筵飛。

其三

刬卻君山好,平鋪湘水流。

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

在巴陵期間,他們三人多次出游洞庭,李白詩興大發,寫了組詩《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游洞庭五首》:

其一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云。

日落長沙秋色遠,不知何處吊湘君。

其二

南湖秋水夜無煙,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

其三

洛陽才子謫湘川,元禮同舟月下仙。

記得長安還欲笑,不知何處是西天。

其四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

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其五

帝子瀟湘去不還,空馀秋草洞庭間。

淡掃明湖開玉鏡,丹青畫出是君山。

李白與賈至、李曄分別后,游興正濃,一天早晨,登上巴陵,寫了一首《秋登巴陵望洞庭》。此詩描繪了登高所見的景色,表達了悲秋的感情。全詩緊緊圍繞洞庭湖秋色落筆,又著重刻畫湖水,描繪了一幅絢麗的秋景畫,畫面上有不同色彩,有遠景近景,有動有靜,還有聲響。詩中多用對仗,語言工整,表現出李白詩歌精細工致的一面。

《秋登巴陵望洞庭》:

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

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

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

山青滅遠樹,水綠無寒煙。

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

風清長沙浦,山空云夢田。

瞻光惜頹發,閱水悲徂年。

北渚既蕩漾,東流自潺湲。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蓮。

聽此更腸斷,憑崖淚如泉。

李白游罷洞庭之后,本想回到豫章去和他妻子團聚,不料襄州守將康楚元、張嘉延作亂,襲破荊州,道路中斷,李白只好出游三湘。在湘陰,李白去拜訪故人崔成甫,誰知崔成甫已于上年去世。他捧著亡友的遺稿《澤畔吟》,淚眼朦朧,咽喉哽結,含淚寫成了《澤畔吟序》。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春,在荊州之亂平復后,李白才從湘中返至江夏,然后啟程回妻子寄居的豫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昌县| 通州区| 麻城市| 东海县| 新乡市| 济宁市| 长春市| 桓台县| 隆安县| 蕲春县| 基隆市| 巴林左旗| 阿拉善盟| 大埔区| 东阿县| 麻栗坡县| 陆河县| 易门县| 宾阳县| 临安市| 涿州市| 云安县| 博野县| 高淳县| 赤水市| 吉木乃县| 双峰县| 杨浦区| 汉中市| 正阳县| 巴彦淖尔市| 扬州市| 清远市| 仪陇县| 土默特右旗| 莱州市| 诏安县| 柏乡县| 平舆县| 大竹县| 潜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