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0章 謫仙歸天

唐肅宗上元元年(760)秋,李白終于回到了豫章。此時妻弟宗璟是豫章縣一個小吏,李白身陷囹圄后,宗氏就投奔宗璟,一直和弟弟家住在一起。盡管宗氏姐弟感情極深,宗氏賢惠,宗璟仁義,使李白有賓至如歸之感。但是李白清楚地知道,一個縣小吏的俸祿是很少的,況且經安史之亂后,唐朝經濟衰退,官吏的薪水就更少了。宗璟一家已是舉步維艱,根本無力負擔李白夫婦二人生活。因此在豫章沒住上兩個月,李白便決定出游鄱陽。

李白仍按他的老辦法,到附近州縣官吏門上當食客。所到之處,雖然還保存著開元、天寶年間的遺風,對他以禮相待,但是安史之亂后,什么都漲價,唯獨詩文不值錢。盡管他彈鋏作歌,主人卻囊中羞澀,只能充耳不聞。天有不絕人之路,李白在鄱陽湖東的建昌縣,幸遇和他有舊的屈突縣令,留他多住了一些時日,款待得好一些,臨行贈送的盤費也比較豐厚。這才使李白有臉回到宗璟家里,一家人一起過了一個年。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過完年后不幾天,李白夫婦告別宗璟一家,二人便各尋去處。李白送宗氏上廬山去尋女道士李騰空,李騰空是李林甫之女,雖生于權奸之家,卻出于污泥而不染。自幼好道,早已看破紅塵。李白夫婦避亂廬山時就和她相識,宗氏尤其和她相投,猶如李白和元丹丘一樣。安頓好宗氏后,李白便決定去金陵漫游。離開廬山前,李白留戀鄱陽湖的湖光,想念廬山的瀑布,思念友人的情誼,依依不舍地寫下《下尋陽域泛彭蠡寄黃判官》。該詩詩風雄奇飄逸,想象奇特,此詩先寫泛舟所見的鄱陽湖湖光景色,繼而因景發興,勾勒出傍晚時分湖上雨霽云收、恬靜優美的動人景象,抒發了自己面對美景的欣喜之情。“落景”兩句展現了鄱陽湖雨過天晴的景致,“石鏡”兩句,形象描述了從湖中遙望廬山瀑布的壯觀景象。末兩句以共對美景相慰思念。全詩以寫景為主,懷人之情只在結尾處稍微流露,但既無傷感之意,亦無悵惘之情,流露出詩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尋陽城泛彭蠡寄黃判官》:

浪動灌嬰井,尋陽江上風。

開帆入天鏡,直向彭湖東。

落景轉疏雨,晴云散遠空。

名山發佳興,清賞亦何窮?

石鏡掛遙月,香爐滅彩虹。

相思俱對此,舉目與君同。

李白到了金陵,依然是依人而食,寄人籬下,靠倚馬之才,賺點潤筆費,窮困潦倒,日暮途窮。一次升州長史王忠臣在金陵酒家大宴賓客,他趕了去,總算讓他陪居末座。當年李白好歹還是“賜金放還”的翰林學士,而今,卻是流放赦還的刑余之人,自然今非昔比。但是李白仍然禮貌地贈詩一首,《贈升州王使君忠臣》:

六代帝王國,三吳佳麗城。

賢人當重寄,天子借高名。

巨海一邊靜,長江萬里清。

應須救趙策,未肯棄侯嬴。

李白在金陵舊游之地,窮困潦倒。他像陶淵明一樣,有宴必去,“造飲輒盡,期在必醉”,醉能賦詩,以媚主人,已是窮酸至極。李白晚年的心情是沉痛的,也就一切認命。李白在家款待了一位來自京城的鄉親,與其共論悲辛,傾訴自己懷才不遇,親故凋喪,及安祿山叛亂所帶來的社會動亂狀況。在《門有車馬客行》中寫道:

門有車馬賓,金鞍耀朱輪;

謂從丹霄落,乃是故鄉親。

呼兒掃中堂,坐客論悲辛;

對酒兩不飲,停觴淚盈中。

嘆我萬里游,飄飄三十春;

空談帝王略,紫綬不掛身。

雄劍藏玉匣,陰符生素塵;

廓落無所合,流離湘水濱。

借問宗黨間,多為泉下人;

生苦百戰役,死托萬鬼鄰。

北風揚胡沙,埋翳周與秦;

大運且如此,蒼穹寧匪仁?

惻愴竟何道,存亡任大鈞!

李白客居金陵時,當時已經是六十一歲的老人,聽說李光弼出鎮臨淮,要和史朝義決戰的時候,他還想請纓,因為病,才半道而還。可見李白的愛國思想和愛國行動是一以貫之的。他不無惋惜地寫了《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

秦出天下兵,蹴踏燕趙傾。

黃河飲馬竭,赤羽連天明。

太尉杖旄鉞,云旗繞彭城。

三軍受號令,千里肅雷霆。

函谷絕飛鳥,武關擁連營。

意在斬巨鰲,何論鲙長鯨。

恨無左車略,多愧魯連生。

拂劍照嚴霜,雕戈鬘胡纓。

愿雪會稽恥,將期報恩榮。

半道謝病還,無因東南征。

亞夫未見顧,劇孟阻先行。

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

金陵遇太守,倒屣相逢迎。

群公咸祖餞,四座羅朝英。

初發臨滄觀,醉棲征虜亭。

舊國見秋月,長江流寒聲。

帝車信回轉,河漢復縱橫。

孤鳳向西海,飛鴻辭北溟。

因之出寥廓,揮手謝公卿。

在唐肅宗上元三年(762年),唐玄宗、唐肅宗相繼去世,唐代宗即位,改為唐寶應元年。此時李白在金陵,生活相當窘迫,而且疾病纏身,不得已投奔在當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暮春之季,李白從金陵的征虜亭登州前往廣陵,有感于沿江美景,即興寫下《夜下征虜亭》:

船下廣陵去,月明征虜亭。

山花如繡頰,江火似流螢。

李陽冰官雖不大,卻以篆書名聞天下,“落筆灑篆文,崩云使人驚”。他和李白非親非故,只是久聞其名。見李白貧病交加,無處可去,便熱情的接待他,使李白在窮途末路之際感到莫大的慰藉。李白感恩地寫有一詩,《獻從叔當涂宰陽冰》:

金鏡霾六國,亡新亂天經。

焉知高光起,自有羽翼生?

蕭曹安屹屼,耿賈摧欃槍。

吾家有季父,杰出圣代英。

雖無三臺位,不借四豪名。

激昂風云氣,終協龍虎精。

弱冠燕趙來,賢彥多逢迎。

魯連善談笑,季布折公卿。

遙知禮數絕,常恐不合并。

惕想結宵夢,素心久已冥。

顧慚青云器,謬奉玉樽傾。

山陽五百年,綠竹忽再榮。

高歌振林木,大笑喧雷霆。

落筆灑篆文,崩云使人驚。

吐辭又炳煥,五色羅華星。

秀句滿江國,高才掞天庭。

宰邑艱難時,浮云空古城。

居人若薙草,掃地無纖莖。

惠澤及飛走,農夫盡歸耕。

廣漢水萬里,長流玉琴聲。

雅頌播吳越,還如泰階平。

小子別金陵,來時白下亭。

群鳳憐客鳥,差池相哀鳴。

各拔五色毛,意重泰山輕。

贈微所費廣,斗水澆長鯨。

彈劍歌苦寒,嚴風起前楹。

月銜天門曉,霜落牛渚清。

長嘆即歸路,臨川空屏營。

李白到當涂不久,李陽冰在當涂任期將滿,必須在年底以前赴京述職,并聽候朝廷另行委派。李陽冰既不忍心離開病中的李白,又不敢誤了朝廷期限,兩難的處境使他躊躇多日。最后決定把宗氏和伯禽接到當涂來,在城外青山腳下給李白安一個家,并為伯禽謀了一個差事。李陽冰盡其所能留下一筆生活費用,連同他價值千金的篆書多幅,并托當地門生故吏代為照應。

李白病重,自知生命即將走到盡頭。便將手稿交給了李陽冰,囑托他代為保存,并和他促膝長談,將自己的身世和遭遇一一告之。后來李陽冰詳細地寫在《草堂集序》里:

李白,字太白,隴西成紀人,涼武昭王暠九世孫。蟬聯珪組,世為顯著。中葉非罪,謫居條支,易姓與名。然自窮蟬至舜,五世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嘆焉。神龍之始,逃歸于蜀,復指李樹而生伯陽。驚姜之夕,長庚入夢,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世稱太白之精得之矣。不讀非圣之書,恥為鄭、衛之作,故其言多似天仙之辭。凡所著述,言多諷興。自三代已來,《風》、《騷》之后,馳驅屈、宋,鞭撻揚、馬,千載獨步,唯公一人。故王公趨風,列岳結軌。群賢翕習,如鳥歸鳳。盧黃門云:陳拾遺橫制頹波,天下質文翕然一變,至今朝詩體,尚有梁、陳宮掖之風。至公大變,掃地并盡。今古文集,遏而不行,唯公文章,橫被六合。可謂力敵造化歟。天寶中,皇祖下詔,征就金馬,降輦步迎,如見綺、皓。以七寶床賜食,御手調羹以飯之,謂曰:“卿是布衣,名為朕知,非素蓄道義,何以及此?”置于金鑾殿,出入翰林中,問以國政,潛草詔誥,人無知者。丑正同列,害能成謗,格言不入,帝用疏之。公乃浪跡縱酒,以自昏穢。詠歌之際,屢稱東山。又與賀知章、崔宗之等自為八仙之游,謂公謫仙人,朝列賦謫仙之歌,凡數百首,多言公之不得意。天子知其不可留,乃賜金歸之。遂就從祖陳留采訪大使彥允,請北海高天師授道箓于齊州紫極宮。將東歸蓬萊,仍羽人駕丹丘耳。陽冰試弦歌于當涂,心非所好,公遐不棄我,乘扁舟而相顧。臨當掛冠,公又疾亟。草稿萬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簡,俾予為序。論《關雎》之義,始愧卜商;明《春秋》之辭,終慚杜預。自中原有事,公避地八年,當時著述,十喪其九,今所存者,皆得之他人焉。時寶應元年十一月乙酉也。

李陽冰可謂大仁大義之君子,對李白的照顧無微不至,仁至義盡。為李白作《草堂集序》,也是盡心盡力,這篇序實際上就是李白的小傳。李陽冰將李白及其家安頓好,就匆匆告別而去。

也許是回光返照,也許是再無牽掛,也許是將要告別人世,李白變得精神煥發。早春時節,當涂青山上雖然還有少許殘雪,但謝公池上已長出了青草,謝公亭下已綻開了迎春花。山鳥陣陣歡鳴好像在呼喚著李白,恰似山麓的田家也準備了春酒前來邀請。于是李白寫了《游謝氏山亭》:

淪老臥江海,再歡天地清。

病閑久寂寞,歲物徒芬榮。

借君西池游,聊以散我情。

掃雪松下去,捫蘿石道行。

謝公池塘上,春草颯已生。

花枝拂人來,山鳥向我鳴。

田家有美酒,落日與之傾。

醉罷弄歸月,遙欣稚子迎。

李白再次來到敬亭山,看到滿山杜鵑花已經盛開,聽到子規鳥叫著:“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引起了他強烈的思鄉之情,他多想能夠回到故鄉去啊!于是悵然寫下《宣城見杜鵑花/子規》: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

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那天夜里,皓月當空,流光萬里。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時間已是午夜,漁火亦盡熄滅。萬籟俱靜,江聲微微,好像連大江也進入了夢境。李白站在一葉小舟上,舉著酒壺,邀月共飲,對月談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仿佛回到故鄉,回到小時候,“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從此月亮如影隨形相伴一生。長大后,李白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離開蜀地,“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在長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在洛陽,“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金陵,“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在洞庭湖,“且就洞庭賒月色,將船買酒白云邊”。看到戰爭對人民帶來的傷害,“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一邊喝酒,一邊向月亮訴說。不知不覺喝多了,朦朧間聽到月亮仿佛在說:“太白金星下凡塵,歷盡磨難功始成。如今期滿返天庭,人間留得詩仙名。”李白望望天上的月亮,瞧瞧水中的月亮,似乎在招喚著他:“不如歸去!不如歸去!”李白挪步船邊,小心伸手到江中,想要擁抱月亮,突然祥光一現,不知不覺站在江面上,凌波微步,衣袂飄飄。李白變得容光煥發,舉杯向月,他想飛上天空,于是他如大鵬展翅一般張開雙臂,就如脅下生風一樣,他向天空飛去,漸飛漸高,空中傳來漸行漸遠的《臨路歌》: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左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后來南宋詩人周紫芝根據傳說,題寫《李太白畫像》:“少陵詩瘦平生苦,太白才高一醉間。投得江心波底月,卻歸天上玉京仙。”

李白從天上來,回天上去,夢星而生,抱月而歸,但他輝耀千古的詩篇留在大唐,永遠流淌在中華民族文化的長河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城县| 南华县| 景宁| 海兴县| 山阳县| 和平区| 漠河县| 西平县| 武邑县| 寻乌县| 皮山县| 于田县| 思南县| 马龙县| 黑山县| 车险| 甘肃省| 崇信县| 克什克腾旗| 陈巴尔虎旗| 合作市| 鄂伦春自治旗| 潼关县| 清丰县| 怀柔区| 定西市| 玛纳斯县| 龙泉市| 巫溪县| 安多县| 涞源县| 璧山县| 香港| 蓝田县| 临猗县| 七台河市| 阳高县| 灵丘县| 阿合奇县| 类乌齐县| 丰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