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8章 安史之亂

  • 詩仙太白小傳
  • 閑云朵朵云閑
  • 4954字
  • 2022-10-13 10:39:24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十一月,安祿山以二十萬之眾反于范陽。引兵而南,煙塵千里,河北諸郡,望風瓦解,標志著安史之亂正式爆發。消息傳來時,五十五歲的李白正客居金陵。雖然李白“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在漫游漂泊的過程中,已經敏銳地預料到安祿山的造反,也看到大唐王朝的危機,但是聽到安史之亂的消息,仍然覺得來得太突然。

李白孤身一人,四海為家,倒也過得逍遙自在。但是此時宗氏夫人還在睢陽梁園附近的家里,愛子伯禽等家人還在任城瑕丘。無奈之下李白只好去睢陽接宗氏夫人,門人武諤自告奮勇到瑕丘去接伯禽等家人。于是叛軍的鐵騎向南飛奔,李白和武諤的馬匹向北而去,成為那個時代的“逆行人”。李白接到宗氏之時,叛軍的鐵騎剛剛踏過冰凍的黃河,他們隨著逃難的人群向南奔亡。

在奔亡途中,看到安史之亂中人們流離失所的慘狀,看到一幕幕戰爭場景,結合自身的處境和感受,李白寫下組詩《奔亡道中五首》,表達了遭逢國家變亂之時的思想情感。全詩多處引用歷史人物的典故,形象地表現了戰亂中危急的國家局勢,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史料價值。

《奔亡道中五首》:

其一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

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

其二

亭伯去安在?李陵降未歸。

愁容變海色,短服改胡衣。

其三

談笑三軍卻,交游七貴疏。

仍留一只箭,未射魯連書。

其四

函谷如玉關,幾時可生還?

洛陽為易水,嵩岳是燕山。

俗變羌胡語,人多沙塞顏。

申包惟慟哭,七日鬢毛斑。

其五

淼淼望湖水,青青蘆葉齊。

歸心落何處,日沒大江西。

歇馬傍春草,欲行遠道迷。

誰忍子規鳥,連聲向我啼。

李白奔亡到當涂時,有一次在送別友人的筵席上,李白和人們談起御駕親征的消息時,臉上露出興奮的神色,好象叛軍正被唐玄宗御駕親征打得節節敗退似的,于是一掃去冬的愁容。同時李白對友人趙四的不幸遭遇寄予的深厚的同情。在為趙四送行時,朋友們作詩贈別,李白為之作序,在序中寫到趙四“疾惡抵法,遷于炎方”,兩句話就把趙四的冤情表白得十分清楚,字里行間,充滿著無限感慨?!洞河诠檬胨挖w四流炎方序》:

白以鄒魯多鴻儒,燕趙饒壯士,蓋風土之然乎?趙少翁才貌瓌雅,志氣豪烈,以黃綬作尉,泥蟠當涂,亦雞棲鶴籠,不足以窘束鸞鳳耳。以疾惡抵法,遷于炎方。辭高堂而墜心,指絕國以搖恨。天與水遠,云連山長。借光景于傾刻,開壺觴于洲渚。黃鶴曉別,愁聞命子之聲,青楓暝色,盡是傷心之樹。然自吳瞻秦,日見喜氣。上當攫玉弩,摧狼狐,洗清天地,雷雨必作。冀白日回照,丹心可明。巴陵半道,坐見還吳之棹。令雪解而松柏振色,氣和而蘭蕙開芳。仆西登天門,望子于西江之上。吾賢可流水其道,浮云其身,通方大適,向往不可?何戚戚于路歧哉?

李白奔亡到吳地時,在溧陽避亂于扶風豪士家。李白二十五歲,即仗劍去蜀,素有游俠之義,與俠客豪士之輩歷來有惺惺相惜的情感。在這里,他遇到了人稱“扶風豪士”的俠義之士,并受到了對方的盛情款待。李白感動于扶風豪士的熱情好客,更欽敬于扶風豪士的豪放自守。避居扶風豪士家里時,李白有感而發,即興作一首古風《扶風豪士歌》。將全詩置于東都洛陽被胡軍占領的大背景之下,描寫淪陷后的洛陽城中血流成河、白骨遍野的慘象,描寫避難路途的艱難,描寫扶風豪士避難之地的醉人春意,在洛陽的戰亂慘象和豪士吳地的熱情款待的兩相對比中,稱贊了扶風豪士的熱情好客,不事權貴,表達了自己雖受知音知遇,卻在國家危難、民生涂炭之際空懷絕世之才而無以報國的苦悶。

《扶風豪士歌》:

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天津流水波赤血,白骨相撐如亂麻。

我亦東奔向吳國,浮云四塞道路賒。

東方日出啼早鴉,城門人開掃落花。

梧桐楊柳拂金井,來醉扶風豪士家。

扶風豪士天下奇,意氣相傾山可移。

作人不倚將軍勢,飲酒豈顧尚書期。

雕盤綺食會眾客,吳歌趙舞香風吹。

原嘗春陵六國時,開心寫意君所知。

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報恩知是誰?

撫長劍,一揚眉,清水白石何離離。

脫吾帽,向君笑;飲君酒,為君吟。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

李白在溧陽,一天在酒樓上和故人大書法家張旭相遇。兩人互道契闊已畢,便對時事大發議論,兩人一致痛感朝廷腐敗:既構禍于前,又失策于后。談到安祿山攻占東都洛陽,劫掠中原的暴行,眼見河山破碎,社稷危亡,生靈涂炭,不知何日才能安寧?兩人憂心如焚。臨別前,李白寫《猛虎行》相贈:

朝作猛虎行,暮作猛虎吟。

腸斷非關隴頭水,淚下不為雍門琴。

旌旗繽紛兩河道,戰鼓驚山欲傾倒。

秦人半作燕地囚,胡馬翻銜洛陽草。

一輸一失關下兵,朝降夕叛幽薊城。

巨鰲未斬海水動,魚龍奔走安得寧。

頗似楚漢時,翻覆無定止。

朝過博浪沙,暮入淮陰市。

張良未遇韓信貧,劉項存亡在兩臣。

暫到下邳受兵略,來投漂母作主人。

賢哲棲棲古如此,今時亦棄青云士。

有策不敢犯龍鱗,竄身南國避胡塵。

寶書長劍掛高閣,金鞍駿馬散故人。

昨日方為宣城客,掣鈴交通二千石。

有時六博快壯心,繞床三匝呼一擲。

楚人每道張旭奇,心藏風云世莫知。

三吳邦伯多顧盼,四海雄俠皆相推。

蕭曹曾作沛中吏,攀龍附鳳當有時。

溧陽酒樓三月春,楊花漠漠愁殺人。

胡人綠眼吹玉笛,吳歌白纻飛梁塵。

丈夫相見且為樂,槌牛撾鼓會眾賓。

我從此去釣東海,得魚笑寄情相親。

天寶十五載(756)六月,李白在向南奔亡的途中,卻聽說唐玄宗在往西逃。李白堅決反對唐玄宗的不抵抗主義和逃跑主義,希望唐玄宗御駕親征,驅逐叛軍,收復失地。聽到這個消息,李白大失所望,預感唐玄宗西逃入蜀不會有好結局,想起他曾經寫的《蜀道難》來。仔細品味,覺得用于此時是再合適不過。唐玄宗奔蜀時,一路上士兵怨氣很重,他們既恨楊國忠、楊貴妃,也恨唐玄宗,是唐玄宗寵信楊國忠、寵愛楊貴妃,才導致安陸山叛亂。于是,士兵嘩變,逼唐玄宗賜死楊貴妃于馬嵬坡。如果唐玄宗不老實,士兵隨時都可能殺死他,“所守或匪親,化為狼與豺”。天下已經大亂了,國家當立明主!唐玄宗被迫割舍楊貴妃,被迫讓位于唐肅宗等,只能“側身西望長咨嗟!”

唐玄宗倉皇出逃,長安隨即陷落,李白奔亡到廬山,與宗氏躲進深山中過隱居生活。

李白再次登上香爐峰遙望瀑布,又寫了一首《望廬山瀑布》。李白用鋪陳手法狀寫廬山瀑布的氣勢恢弘,用率性之筆抒寫自己樂觀曠達的心態。這首五言古詩,將李白入乎其內,出乎其外,形神兼備,奔放空靈的風格很好地詮釋了出來,使人既看到了瀑布的形態,又看到了詩人超然與進取的矛盾在這首詩中很好地得到統一,透露出李白無拘無束、率性自由的審美心態。

《望廬山瀑布》:

西登香爐峰,南見瀑布水。

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里。

欻如飛電來,隱若白虹起。

初驚河漢落,半灑云天里。

仰觀勢轉雄,壯哉造化功。

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

空中亂潈射,左右洗青壁;

飛珠散輕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樂名山,對之心益閑;

無論漱瓊液,還得洗塵顏。

且諧宿所好,永愿辭人間。

李白登上香爐峰,想到云游華山的丹丘子,想象著自己登上華山的最高峰蓮花峰,遠遠看見了明星仙女。他用游仙體寫了一首《古風》,表現了獨善兼濟的思想矛盾和憂國憂民的沉痛感情。李白用神奇的彩筆,繪出了一幅優雅縹緲的神女飛天圖。借自己應天上仙人之邀飛升天上仙界的假想,虛構仙境,并以置身仙境的視角俯視凡間中原地帶叛軍荼毒民生的慘象。面對黑暗現實,意欲借飛升仙境之假想暫時脫離亂世,終而不得陷入了痛苦,暗寫了對亂世戰禍的譴責和對民生飽受荼毒的同情。

《古風》其十九:

西上蓮花山,迢迢見明星。

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

霓裳曳廣帶,飄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臺,高揖衛叔卿。

恍恍與之去,駕鴻凌紫冥。

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天寶十五載(756)七月,唐玄宗在奔蜀途中,頒下了“制置”之詔:以太子李亨擔任天下兵馬元帥,領朔方、河東、河北諸道兵馬,收復長安、洛陽。以永王李璘擔任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節度都使,經略長江流域。但詔書尚未到達,李亨已迫不及待地即位于靈武,是為肅宗,改元至德,尊唐玄宗為太上皇。至德元年九月,李璘出鎮江夏,招募將士,籌集物資,以李臺卿、韋子春等人為謀主,以季廣琛、渾惟明等人為大將,積極準備出師東巡。

至德二年(757年)正月,李白五十七歲,隱居廬山剛過幾個月。一天,故人韋子春上山來訪,他奉永王李璘之命,前來聘請李白入幕。宗氏夫人堅決反對,李白猶豫再三,在韋子春三上廬山后,終于同意參加永王李璘的幕府。李白赴征前,以自信、樂觀、幽默的語氣,寫詩留別妻子宗氏《別內赴征三首》:

其一

王命三征去未還,明朝離別出吳關。

白玉高樓看不見,相思須上望夫山。

其二

出門妻子強牽衣,問我西行幾日歸。

歸時倘佩黃金印,莫學蘇秦不下機。

其三

翡翠為樓金作梯,誰人獨宿倚門啼。

夜坐寒燈連曉月,行行淚盡楚關西。

李白一生都糾結在修道和從政這兩大矛盾之中,從他漫游的經歷、詩文的思想來看,他最大的愿望始終是從政。就在韋子春迎接李白下山途中,他說出了他的想法:不要學高名動京師的鄭子真,要學東山再起的謝安。韋秘書你也曾歸隱碧山,如今約我出山,當如留侯張良那樣,“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辈⒖谡级住顿涰f秘書子春》:

其一

谷口鄭子真,躬耕在巖石。

高名動京師,天下皆籍籍。

斯人竟不起,云臥從所適。

茍無濟代心,獨善亦何益。

惟君家世者,偃息逢休明。

談天信浩蕩,說劍紛縱橫。

謝公不徒然,起來為蒼生。

秘書何寂寂,無乃羈豪英。

且復歸碧山,安能戀金闕。

舊宅樵漁地,蓬蒿已應沒。

卻顧女幾峰,胡顏見云月。

其二

徒為風塵苦,一官已白須,

氣同萬里合,訪我來瓊都。

披云睹青天,捫虱話良圖。

留侯將綺里,出處未云殊。

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

李白下山時,正好永王大軍已到了潯陽。只見大江之上,舳艫千里,旌旗蔽空。為了給李白接風,永王在他乘坐的最大一只樓船上大擺筵席,鼓吹齊發,歌舞翩躚,高談闊論,賦詩作序,直熱鬧了一整天。李白陶醉于報國有門,夢想有望,可以大展拳腳,一顯身手。于是當場賦詩一首,《在水軍宴贈幕府諸侍御》:

月化五白龍,翻飛凌九天。

胡沙驚北海,電掃洛陽川。

虜箭雨宮闕,皇輿成播遷。

英王受廟略,秉鉞清南邊。

云旗卷海雪,金戟羅江煙。

聚散百萬人,弛張在一賢。

霜臺降群彥,水國奉戎旃。

繡服開宴語,天人借樓船。

如登黃金臺,遙謁紫霞仙。

卷身編蓬下,冥機四十年。

寧知草間人,腰下有龍泉。

浮云在一決,誓欲清幽燕。

愿與四座公,靜談金匱篇。

齊心戴朝恩,不惜微軀捐。

所冀旄頭滅,功成追魯連。

李白到永王李璘幕府以后,躊躇滿志,以為可以一抒抱負,“奮其智能,愿為輔弼”,成為像謝安那樣叱咤風云的人物。李白浮想聯翩,詩情洶涌,不斷寫詩歌頌永王東巡,同時也抒發了自己的抱負。在不到二個月的時間里,接連寫下十一首組詩《永王東巡歌》:

其一

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

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燕鶩池。

其二

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

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

其三

雷鼓嘈嘈喧武昌,云旗獵獵過尋陽。

秋毫不犯三吳悅,春日遙看五色光。

其四

龍盤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訪故丘。

春風試暖昭陽殿,明月還過鳷鵲樓。

其五

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

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賢王遠道來。

其六

丹陽北固是吳關,畫出樓臺云水間。

千巖烽火連滄海,兩岸旌旗繞碧山。

其七

王出三江按五湖,樓船跨海次揚都。

戰艦森森羅虎士,征帆一一引龍駒。

其八

長風掛席勢難回,海動山傾古月摧。

君看帝子浮江日,何似龍驤出峽來。

其九

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

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

其十

帝寵賢王入楚關,掃清江漢始應還。

初從云夢開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

其十一

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

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

李白出于愛國主義熱情,加入永王李璘的幕僚,但他卻不知道,他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已墮入了玄宗和肅宗父子之間,李亨和李璘兄弟之間爭權奪利的漩渦之中。原來肅宗即位后,擔心永王李璘在江南勢力太大,成為他的心腹大患,“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于是詔命永王回到太上皇身邊去,名義上是保護太上皇,實際上是奪去永王的兵權,防止永王奪位。誰都不想屈居人下,誰都想當皇帝,永王李璘自然有這個想法。李亨既已即位于靈武,永王就想經略江東,稱帝于金陵,成為像東晉那樣的割據政權,但是不到兩個月的工夫,永王李璘就被消滅了。

至德二年(757)二月,李白從內戰的刀槍下和死人堆里逃了出來,在回廬山的途中被抓住了,被丟進潯陽的監獄,罪名是:“附逆作亂?!崩畎妆緛硎窍雸蠼紘?,建必立業,功成身退,結果跟錯領導,南轅北轍,身陷囹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绛县| 肇庆市| 舞阳县| 扶绥县| 通化县| 星子县| 化隆| 峨边| 平潭县| 新建县| 贺兰县| 临江市| 堆龙德庆县| 清涧县| 盐山县| 望城县| 曲阳县| 佳木斯市| 定安县| 察雅县| 阳曲县| 龙南县| 霞浦县| 康平县| 岑巩县| 鸡泽县| 平乡县| 昂仁县| 扎鲁特旗| 雷波县| 铜梁县| 凭祥市| 西乡县| 理塘县| 松江区| 平湖市| 霍林郭勒市| 朔州市| 龙游县| 新巴尔虎右旗| 通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