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子》通識(中華經典通識)
- 郭永秉
- 663字
- 2022-09-29 10:45:20
一 老子是誰
作為《老子》的讀者,我們往往希望知道這部書的作者生活在什么朝代,是個什么樣的人,是干什么的。因為,這跟閱讀這部書本身也有一定的關系。《孟子·萬章下》記孟子對萬章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成語“知人論世”即源于此。讀書誦詩,要了解這個詩書作者的背景和相關的時代狀況,我們才能知曉作者為什么要寫下這些著作。老子是春秋人還是戰國人,看似只差幾百年,但古代歷史在這當中經歷了巨變,作者說話的背景、意圖就可能完全不同,甚至有些話也許就不是那個時代所該有的了;老子是一個王朝的史官,還是一個隱士,就關系到他的出身、階層,他的言論針對的到底是什么,話是對什么人而說,也就完全不同。

老子像
左圖選自《歷代古人像贊》,右圖選自《集古像贊》。
但是,要真切了解“老子”這個人,又談何容易!與《論語》《孟子》《墨子》《莊子》這些先秦經籍、子書的作者、編纂者的情況相比,《老子》一書的作者“老子”,更有其撲朔迷離的地方。
時光倒回差不多一百年前,圍繞《老子》一書的作者“老子”到底是什么時代的什么人,以及《老子》是否老子所親著等學術問題,學界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討論,幾十年間,數十位學者參與其中,最終也未能得到一個公認的定案。陳榮捷先生《戰國道家》一文對此有非常詳盡的評述,可以參考。曠日持久的論爭產生的主要原因便是,關于老子的記載過于少,而相關文獻的歧異與矛盾又特別多,問題相當復雜,各家往往因為對《老子》思想源流的認識不同,看法便出入很大。要在本書當中解決這個疑難,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嘗試來把相關問題梳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