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跌落神壇
- 滾樓
- 路人等某人
- 2057字
- 2022-11-14 13:09:16
正午時分,官員祭祀先賢完畢,紛紛攜家帶口抵達水云樓。
隨著聲聲炮響,宴會終于開始了。
魏長生才從恭房出來,就看見掌事帶著春來班前往宴會戲演,昆弋在京城占據主導地位已久,京腔雖然也火,但還是稍遜于昆弋。
以至于每年的京城團拜,都將昆弋當做重頭戲,并以其開場,也是間接的承認了昆弋在士大夫群體中的主流地位。
而錦繡班的西府秦腔能在今年的團拜中獲得邀請,足以證明魏長生的努力并沒有白費,如今,京城的百姓幾乎人人熟知西府魏三,知曉《滾樓》,今日團拜,魏長生便要讓《滾樓》在士大夫之中流行起來。
魏長生一步一步穿過廊橋,冬日正午的太陽照在身上沒有一絲暖意,卻抵不過他胸腔中的滿腔熱忱。
不過一會兒,隱隱約約便傳來《長生殿》的哀婉之聲,音色很熟悉,就是那個屢次三番嘲諷于他的陳秋生,聲色確實屬于上品,技巧也很老練,魏長生靜靜的聽著,腳下越走越快,眼神也越來越堅定。
“師父!我回來了!”
魏長生推開門,里面正在排戲的老班主被嚇了一跳。
“回來就回來了,嚇我一跳!趕緊過來排戲,再有兩個時辰就該我們上場了!”
魏長生應了聲哎反手將門帶上。
這世間從來都不缺少膽大之人,卻鮮少有人越挫越勇。
等待本來就是一件十分煎熬的事情,更何況今日要面對的人根系龐大,能夠撐起大半個清廷,他們是支柱,也是權勢。
貴人們似乎聽得開懷,觥籌交錯,絲竹聲不絕于耳。
等到戌時二刻,才有管事過來催促老班主,該帶人上場了。
此時眾人皆已盡興,喝夠了,笑夠了,聊夠了,紛紛面帶倦色,熱鬧了一天屬實累得慌。
此次團拜,錦繡班只排了三場戲。
《滾樓》首當其沖,《漢貞烈》次之,《檀香墜》最末。
梆子聲炸響在奢靡沉悶的空間里之時,原本昏昏欲睡的官員及其家眷們齊齊身形一震,目光不由自主的落在了戲臺之上一身羅衣的女山匪高金定身上!
臺上人嬌俏艷麗,臺下人神色癡迷。
一如往日班,《滾樓》結束時,場上登時爆發出洪雷掌聲!
“好!好一曲《滾樓》!好!”
“再來一曲!再來!”
錦繡班趁熱打鐵,《漢貞烈》將氣氛頂上高潮,《檀香墜》完美收尾。
僅三場戲便將水云樓的氣氛燃至頂點。
待回了后場,貴人們的賞賜便如流水般穿過昆弋兩班的房間,穿過無人的河面長廊,進錦繡班的待場房間。
陳秋生所在的春來班也得了不少賞賜,但和錦繡班相比,確實遜色了不,他沒有去現場看魏長生的表演,但西府秦腔向來亮若洪鐘,哪怕是在后院,陳秋生也聽得一清二楚,以至于此刻看著流水般的賞賜涌入錦繡班的地界,他嫉妒了。
明明不過是個毛頭小子,憑什么能夠在貴人中間掀起這么大的風浪?
他可是看的十分清楚,大理寺卿和左都御史這兩位大人平日里對他不假辭色,他唱的再好,這兩位連個正眼都不會給,更別提賞賜了。
可是今天,這兩位怕是把這幾年沒能賞賜出去的物件,全拿出來給錦繡班了!
要是一視同仁,陳秋生可能還沒多大氣性,偏偏這兩位不待見他的偏愛了魏長生,陳秋生怎么可能不氣?
“哼!回家!”
陳秋生被氣到不行,沒給班主王德海打招呼就氣沖沖的走了。
王德海知道后也沒說什么,但臉色確實不太好,不過這人確實挺會做人的,挑了幾件賀禮就給錦繡班送了過來,和和氣氣的跟老班主聊了一會兒才離開,榮喜班的班主也過來祝賀了一番。
等到魏長生他們收拾完回到四川會館,已經丑時了。
管事兒的給他們留了門,一群人匆忙卸了臉上的油彩,倒頭就睡到了日上三竿。
第二日正午,接二連三的請帖就送到了四川會館。
錦繡班徹底在京城打響了名聲,不止平民百姓,還有士大夫階層。
從正月十五到開春,一天能趕好幾個場子,全是慕名而來的王公貴胃,就是那翰林院的大學士,都拿著銀錠子直接往臺上扔,無不為魏長生瘋狂!前來結交的更是能踏破四川會館的門檻,以至于一時不得識交魏三者,無以為人。
而這一現象直接導致的后果就是,昆腔開始有了沒落之勢。
但凡昆曲班上臺,看客們就會下意識的和魏長生的《滾樓》比上一比,最后搖搖頭想著下一次一定要搶上魏長生的戲票,這昆腔聽起來著實無味,咿咿呀呀,平白惹人昏昏欲睡,哪怕是一些附庸風雅者也開始坐不住,聽到一半就離場尋樂子去了!
等到三月初,京城里的昆曲班竟成了戲臺上的添頭。
為了生計,各大班紛紛開始向錦繡班學習秦腔,惹得京城之中刮起了“魏旋風”,昆腔班的忍耐也終于到了爆發點!
三月底,京城之中突然開始傳出一些言論。
“這魏長生怎么竟演一些露骨的男女情事?隔壁老王的兒子才十歲,自從聽了魏長生的《滾樓》成天騷擾我家姝兒!她才六歲啊!這魏長生的影響簡直太邪門了!要是人人都受他影響,這不得亂了套了?”
“就是就是!西城劉員外家的兒子本來都考上秀才了,就因為看了魏長生的《滾樓》整日留戀花樓,家里還娶了幾房小妾,我前幾日見他都被酒色掏空了身子,哪還有昔日意氣風發的文人模樣?”
“豈止呢!我昨個兒聽說朝中有位大人,因為捧魏長生,把家底兒都掏空了,他夫人氣的都報官了!這事兒據說鬧得挺大,連皇上的都知道了!我看過不了多久,這魏旋風就不知道吹哪兒去了!”
唱戲沒有錯,想火也沒有錯。
但擾了一方平穩,就有錯了。
這些言論起初只是在部分人群中討論,但隨著四月初四,清明節前一日,官家以淫亂惑眾的名頭禁止錦繡班在京戲演后,徹底在京城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