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解題

解題:佛說阿彌陀經(jīng)

佛,指釋迦牟尼佛;阿彌陀,指阿彌陀佛。這部經(jīng)是釋迦牟尼佛說阿彌陀佛西方極樂世界的經(jīng),所以稱為“佛說阿彌陀經(jīng)”。

所有的佛經(jīng)都是兩千五百多年前誕生在印度的釋迦牟尼佛說的,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所說,十方(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三世(前世、今世、后世),有無數(shù)無數(shù)的佛,其中阿彌陀佛就是居住在西方極樂世界的佛。十方指空間,如我們所說的星系,太陽系、銀河系都是宇宙空間的星系,釋迦牟尼告訴我們,宇宙是無窮無盡的,佛經(jīng)中常常提到三千大千世界,這就是釋迦牟尼給宇宙劃分的星系單位。在十方有無數(shù)的大千世界,這些世界也有無數(shù)的佛,他們都像釋迦牟尼一樣在那里宣講佛法,普渡眾生。三世指時間,釋迦牟尼告訴我們,一切眾生有前世、今世和后世,他們因為自己的善惡業(yè)力而在六道中輪回,但歷史上也有覺悟成佛的人,所以也有過去佛,也有今世覺悟成佛的人,所以也有現(xiàn)在佛,也有后世覺悟成佛的人,那就叫做未來佛。

以一個特定的時間來看,過去佛是燃燈古佛,在過去世他是釋迦牟尼的師父,為釋迦牟尼授記,預(yù)告他將在什么時候成佛。現(xiàn)在佛是釋迦牟尼,雖然釋迦牟尼佛已經(jīng)圓寂,但他的教法還存在。根據(jù)佛經(jīng)說,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我們已經(jīng)到了二十一世紀(jì),像法剛剛結(jié)束,末法剛剛開始,所以我們屬于釋迦牟尼末法時代的人。未來佛是彌勒佛,釋迦牟尼為他授記成佛,將在五十六億七千萬年后下生人間,于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

“佛”不是神,全稱是“佛陀”,簡稱為佛,翻譯為中文是覺悟的意思。“覺悟”有三義,一是自覺,自己已經(jīng)大徹大悟,不生不滅;二是覺他,即讓他人覺悟,因為自己覺悟了,就有同體大悲之心,愿一切眾生離苦得樂覺悟成佛,故而普渡眾生;三是覺行圓滿,因為前世歷劫修行,廣積功德,菩提道已經(jīng)圓滿,所以說覺行圓滿。

釋迦牟尼,是梵文的音譯,又稱為釋迦文尼、奢迦夜牟尼、釋迦牟曩、釋迦文,略稱釋迦、牟尼、文尼。釋迦牟尼是兩千多年前出生在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的太子,父名凈飯,母名摩耶,他自己本名悉達(dá)多,意為“義成就者”(舊譯“義成”),姓喬答摩(瞿曇)。因父親為釋迦族,悉達(dá)多太子成佛后被尊稱為釋迦牟尼,意為“釋迦族的圣人”。其他稱號還有佛、佛陀、世尊、釋尊等。

釋迦牟尼降生于公元前623年,二十九歲出家,三十五歲成道,說法四十余年,談經(jīng)三百余會,所度人天,其數(shù)無量,約于公元前543年入滅,世壽八十歲。中國近代學(xué)者依南齊僧伽跋陀羅所譯《善見律毗婆沙》師資相傳的“眾圣點記”,即釋迦牟尼逝世的當(dāng)年,優(yōu)波離結(jié)集律藏,在此年七月十五日,在書后記下一點,以后每年添加一點,至南齊永明七年(489),共計得975點。由此上推,則釋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逝于公元前486年,大體上與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孔子同代,而比孔子早逝七年。此說也為日本、印度、等國的佛教學(xué)者所采用。

釋迦牟尼佛是東方娑婆世界的教主,與他相去十萬億佛土的阿彌陀佛則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阿彌陀”也是梵文的音譯,翻譯為中文是“無量光”和“無量壽”的意思。他和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稱為西方三圣,在極樂凈土實踐教化、接引眾生的偉大悲愿。阿彌陀佛是我國人民最熟悉的佛,他身邊的觀音菩薩也是廣為人知,所謂“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

依據(jù)《無量壽經(jīng)》所載,阿彌陀佛在成道以前,原是一位國王,由于受到世自在佛的啟示,發(fā)求無上道的愿心而出家。在修行期間,曾發(fā)出四十八大愿,誓愿建立一個莊嚴(yán)的極樂世界,以救渡一切念佛名號的眾生。基于他的誓愿,因此,在他成佛之后,任何人只要具足信愿行,如法念佛,則一定會得到他的接引,往生至真至善至美的凈土佛國。

阿彌陀佛成佛的時間比釋迦牟尼佛要早很多,在距今十劫之前。在大乘經(jīng)論中,記載彌陀及其極樂凈土之事者凡有二百余部。明代高僧蓮池大師是中國凈土宗第八祖,他在《阿彌陀經(jīng)疏鈔》卷三舉出八種:

①《法華經(jīng)》載大通智勝如來時有十六王子出家,其第九王子于西方成佛,號為阿彌陀。

②《悲華經(jīng)》載無量劫(很長的時間)前有轉(zhuǎn)輪王,名為無諍念。彼于西方世界作佛,號為阿彌陀,國名安樂。

③《大乘方等總持經(jīng)》載無垢焰稱起王如來時,有凈命比丘總持十四億部經(jīng)典,隨眾生意樂廣為說法。彼凈命比丘,即今之阿彌陀。

④《賢劫經(jīng)》載云雷吼如來時,有一王子名為凈福報眾音,曾供養(yǎng)彼云雷吼如來。彼凈福報眾音王子,即今之阿彌陀。

⑤《賢劫經(jīng)》又載金龍決光佛時,有一法師名為無限量寶音行,力弘經(jīng)法。彼時之法師,即今之阿彌陀。

⑥《觀佛三昧經(jīng)》卷九載空王佛時,有四比丘得念佛三昧,其第三比丘,即今之阿彌陀佛。

⑦《如幻三摩地?zé)o量印法門經(jīng)》載獅子游戲金光如來時,有一國王名為勝威,尊重供養(yǎng)彼佛,修禪定行。彼勝威王,即今之阿彌陀。

⑧《一向出生菩薩經(jīng)》載阿彌陀佛往昔為太子時,聞此念佛微妙法門,精進(jìn)奉持。

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在前世修行的時候,他們曾經(jīng)有過君臣關(guān)系和兄弟關(guān)系等等。

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君臣關(guān)系在《悲華經(jīng)》里有記載。在無量劫前,有一位寶海梵志大臣勸勉無諍念國王發(fā)菩提心建構(gòu)凈土。無諍念國王就是阿彌陀佛的前身,這個梵志大臣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釋迦牟尼在那個時候曾經(jīng)發(fā)了五百大愿,稱為大悲菩薩。其中的一個愿就是要到人類的地球來普渡眾生,因為看到了未來生活在地球上的眾生痛苦很多,煩惱很重,福報微淺,智慧微小,苦不堪言,引起他的悲愿。所以因愿不同,阿彌陀佛就建立西方凈土,而釋迦牟尼也在兩千五百多年前投生到我們這個世界并成佛。

釋迦牟尼佛和阿彌陀佛兄弟關(guān)系在《法華經(jīng)》里有記載。大通智勝佛未出家時有十六個王子,其中阿彌陀佛在當(dāng)時是第九位王子,釋迦牟尼佛在當(dāng)時是第十六位王子。

譯者: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據(jù)《大正藏》,此經(jīng)為“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姚秦(384-417),東晉十六國的后秦。羌族姚萇所建,故稱姚秦。都長安(今陜西西安)。盛時控有今陜西、甘肅、寧夏及山西、河南的一部分。姚萇曾經(jīng)率眾降于前秦,為苻堅將領(lǐng),累建戰(zhàn)功。后姚萇起兵反秦,于385年擒殺苻堅,386年入據(jù)長安稱帝,國號大秦。393年姚萇病死,太子姚興繼立。次年,打敗前秦的殘余勢力苻登,滅前秦,據(jù)有關(guān)隴。并乘西燕敗亡,取得河?xùn)|。隨后又相繼攻占東晉的洛陽,臣服西秦,攻滅后涼。416年姚興病死,太子姚泓繼位,東晉劉裕北伐,進(jìn)攻后秦,收復(fù)洛陽。后秦宗室卻骨肉相殘,自相削弱。417年劉裕進(jìn)取潼關(guān),攻占長安,八月姚泓兵敗出降,后秦亡。姚秦大興佛教,奉鳩摩羅什為國師,譯出經(jīng)論300余卷,境內(nèi)佛教大行。

龜茲,西域古國名,中國唐代安西四鎮(zhèn)之一。又稱丘慈、邱茲、丘茲。古代居民屬印歐種。回鶻人到來后,人種和語言均逐漸回鶻化,龜茲國以庫車綠洲為中心,最盛時轄境相當(dāng)于今新疆輪臺、庫車、沙雅、拜城、阿克蘇、新和六縣市。西漢時隸屬于匈奴。魏晉時,龜茲遣使入貢。其后,先后順屬前涼、前秦、北涼。

三藏,即三藏法師,稱呼精通經(jīng)律論三藏的比丘。三藏即修多羅藏、毗奈耶藏、阿毗達(dá)磨藏。修多羅藏即是經(jīng)藏,為佛所說的經(jīng)文;毗奈耶藏即是律藏,為佛所制的戒律;阿毗達(dá)磨藏即是論藏,為佛弟子所造的論。

鳩摩羅什(343—413),東晉時我國北方的重要譯經(jīng)師、僧教育家。龜茲人,他的先祖來自婆羅門族,在印度世襲高位。他的父親鳩摩羅炎,棄相位出家,東渡嶺,遠(yuǎn)投龜茲,被龜茲王迎為國師,后被逼和王妹耆婆結(jié)婚,生鳩摩羅什和弗沙提婆兄弟二人。羅什于七歲隨他的母親一同出家。九歲隨母去剡賓國,因精通佛理,被國王請入宮中,待以上賓之禮。十二歲至沙勒國,應(yīng)國王之請在大法會上講經(jīng)說法。成年之后,在西域諸國益享盛名。

苻秦·建元十五年(379),中土僧人僧純、曇充等游學(xué)龜茲歸來,稱贊鳩摩羅什。高僧釋道安在長安,極力獎勵譯經(jīng)事業(yè),聽到羅什在西域有這樣高的聲譽,就一再勸苻堅迎他來華。建元十八年,苻堅遣呂孕出兵西域,他囑呂光在攻下龜茲時,從速送羅什入關(guān)。呂光攻陷了龜茲,得了羅什,但因呂光原不信佛,莫測羅什智量,又見他未達(dá)高年,便以常人對待,并強迫他和龜茲王女結(jié)了婚,還時常使他乘牛和劣馬來戲弄他。次年,苻堅被殺,呂光割據(jù)涼州,自立為涼王。羅什相隨至涼州,被留在那里。后來姚萇繼苻堅稱帝于長安,慕羅什高名,他曾虛心邀請,而呂光父子忌他智計多能,不放他東行。羅什被留十七年,隱晦深解,無法弘傳。到了姚興嗣位,于弘始三年(401)出兵西攻涼州,涼主呂隆兵敗投降,羅什才被迎入關(guān),這時他已經(jīng)五十八歲了。

姚興對羅什十分敬重,待以國師之禮。長安當(dāng)時名僧群集,法化頗盛。弘始四年,羅什應(yīng)姚興之請,住逍遙園西明閣,開始譯經(jīng)。鳩摩羅什共譯出《小品》、《金剛般若》、《法華經(jīng)》、《維摩詰經(jīng)》、《佛藏》、《禪經(jīng)》、《彌勒佛》、《十誦律》、《釋論》、《成實》、《十二門論》等大、小乘經(jīng)、律、論三百余卷,對佛法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鳩摩羅什晚年,姚興曾半真半假地對他說:“大師聰明超悟,天下無二,若一旦絕世,法種后繼無人,豈不太可惜了。”于是也不管他本人意愿如何,選年輕美女10名,送到他的居處。鳩摩羅什哈哈大笑,搬出僧房,在逍遙園外另擇寬敞的屋子居住,譯經(jīng)講經(jīng)之余,日夕與美女為伴,沒多久還真的生了小孩。

對此,不免有人議論紛紛,個別弟子甚至學(xué)他的樣,也找女人同居。鳩摩羅什很生氣,一日把弟子都叫到跟前,手持兩碗,碗里裝滿一寸長的縫衣針,讓大家看清后,他將一碗鐵針端起,象吃飯一樣,一口一口,從從容容,全部吞下肚去,又以內(nèi)力將鐵針從皮膚毛孔中逼出,然后說:“你們不是有人要仿效我成家娶妻么?誰象我一樣,將另一碗鐵針也吃下去,那就隨你怎樣,我一概不管!”眾弟子被唬得不敢出聲。鳩摩羅什又說:“臭泥之中,生清純蓮花,摘采蓮花便是,取臭泥干什么?”

后秦弘始十五年(即東晉義熙九年,公元413年)八月,鳩摩羅什卒于長安,終年七十一歲。臨死前召集眾弟子說:“因為佛法使我們相識,卻沒有盡到心意,待來世再相見吧,凄涼傷感不可說。這些年來,我羅什雖然才智暗昧,也總算盡了力,譯出經(jīng)文三百余卷,自信還不致有大的差錯吧。希望能流傳后世,佛法永弘。我今天當(dāng)眾發(fā)誓,若我所譯的經(jīng),所傳無謬,死后將我焚化,舌不焦?fàn)€。”鳩摩羅什圓寂后,眾弟子按西域法將他遺體火化,大火滅后,全身皆成灰燼,從灰燼中,果然找出未被燒化的舌頭,堅硬如鐵,敲上去有金屬之聲。

引論

什么叫做“單人立題”?

天臺宗創(chuàng)始人智者大師在《觀無量壽佛經(jīng)疏》中說:“若聞首題名字,所得功德不可限量,若不如上解者,安獲無限功德耶。”智者大師認(rèn)為解釋經(jīng)題很重要,所以他把一切經(jīng)題都?xì)w納為七個方面,即七種立題:

單人、單法、單譬、人法、法譬、人譬、人法譬具足。下面舉例說明:

《佛說阿彌陀經(jīng)》,釋迦牟尼佛是“能說的人”,阿彌陀佛是“所說的人”,以人安立經(jīng)題,故稱單人立題。

《大般涅槃經(jīng)》,涅槃是“法”,以法安立經(jīng)題,故稱單法立題。

《梵網(wǎng)經(jīng)》,梵網(wǎng)是“梵天寶網(wǎng)的譬喻”,以此譬喻安立經(jīng)題,故稱單譬立題。

《文殊問般若經(jīng)》,文殊是“人”,般若是“法”,以此二者安立經(jīng)題,故稱人法立題。

《妙法蓮華經(jīng)》,妙法是“法”,蓮華是“譬喻”,以此二者安立經(jīng)題,故稱法譬立題。

《如來師子吼經(jīng)》,如來是“人”,師子吼是“譬喻”,以此二者立安經(jīng)題,故稱人譬立題。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jīng)》,勝鬘是“人”,師子吼是“譬喻”,一乘大方便方廣是“法”,以此三者安立經(jīng)題,故稱人法譬具足立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元氏县| 麟游县| 云浮市| 平潭县| 乌海市| 鄄城县| 高青县| 鄂州市| 内江市| 长兴县| 雷山县| 眉山市| 翁牛特旗| 邵武市| 吴桥县| 安康市| 徐水县| 兴隆县| 天门市| 瑞安市| 临猗县| 苗栗县| 尼木县| 固原市| 汽车| 南昌市| 宜昌市| 镇江市| 通江县| 梅州市| 双牌县| 罗甸县| 武定县| 兴文县| 江安县| 凭祥市| 灌阳县| 南乐县| 尚志市| 深泽县| 新密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