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緣政治與金融大棋局(套裝共2冊)
- (美)埃斯瓦爾·S.普拉薩德等
- 628字
- 2022-08-26 09:59:46
導讀
歷史地理與中國的未來
吳 晨
《經濟學人·商論》執行總編輯
當F16飛越喀布爾的天空時,你是驚異高科技的銳利,還是古老文明的堅忍?這是動畫電影《養家之人》(The Bread Winner)中提出的問題。阿富汗有一句諺語:“說出你的話來,但別提高嗓門。讓百花齊放的是雨露,不是驚雷。”(Raise your words, not your voice. It's the rain that makes the flowers grow, not thunder)其中的睿智,絕不輸于任何古老文明。但阿富汗為什么會出現塔利班這樣的極端組織?為什么會淪為文明塌陷之地,成為讓美軍沉陷的泥潭?
阿富汗是《即將到來的地緣戰爭》中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站在大國的視角,從地圖上去觀察位于中東(伊朗)、俄羅斯、中國與印度之間的阿富汗,你能很容易去理解它的戰略意義——俄羅斯希望通過它獲得直達溫暖海洋的管道;印度希望通過它打開通往中東與歐洲的陸地貿易線。但是,拉近了距離之后,大國才發現要改造阿富汗成為它們所希望的模樣,會遭遇到地圖上完全看不到的困難。蘇聯曾經在20世紀80年代領教過它的泥潭;美國因為“9·11”而把它作為打擊極端恐怖主義的靶子,到了實地才知道群山縱橫的阿富汗絕不是簡單地用超群的空中力量和戰斧式導彈可以抹平的。
曾經作為隨軍記者的卡普蘭在書中寫道:“我們發現面對原始的仇恨和混亂,地面部隊是如此無能為力。”拉近了距離,美軍才發現平面上的地理,需要三維空間的恢復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邏輯和潛伏的陷阱。美軍在阿富汗的群山中,在伊拉克的險惡小巷中,以1萬億美元和3.5萬名以上士兵為代價,才真正理解了地緣政治。這絕不是華盛頓那些專家們紙上談兵這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