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VUCA時代,領導者首先是一名教練

被稱為“世界第一CEO”的杰克·韋爾奇曾說過:“每一位領導者首先是一位教練,偉大的領導者是偉大的教練。”眾所周知,我們現在已經進入了VUCA時代,即這個時代的特點就是充滿了易變性、不確定性、復雜性和模糊性。面對這種情況,每個企業、每個領導者和高管工作的節奏越來越快,承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了。

每次我跟這些掌握企業命運的領導者和決策者溝通時,都會出現如下類似的對話。

第一個問題是:你會如何描述自己現在的狀態?他們的回答往往是一個字:忙。

第二個問題是:現在最煩惱的事情是什么?他們的回答往往是:人心不齊,隊伍越來越難帶了!

第三個問題是:每個人做什么事情最賣力?他們的回答幾乎都是:當然是做自己的事情嘍。

這時,我就會追問第四個問題:作為領導者,怎樣能讓員工把企業的事情當自己的事情辦呢?對于這個問題,他們要么陷入深思,要么就有些不知所措了。

如果你對以上這些問題也是這樣的回答,那么學習“教練”就對了!

為什么我會這樣說呢?這要從我自己的經歷講起。在我從事教練事業的近20年中,總是有不少朋友好奇地問我:為什么放棄能掙大錢的建筑行業和房地產行業不做,卻進入了貌似清湯寡水的教練行業?

我大學畢業后進入機關工作,單位派我下海,我利用所學的土木工程專業成立了建筑公司和裝飾公司。從那時起,我這個“理工男”就走上了管理崗位。后來,我從單位離開,自己創業開辦公司。在這期間,上面那四個問題一直如影隨形地糾纏著我,讓我頭痛不已。最刺激我的是曾經有一次,一位下屬和我聊天時對我說:“黃總,我在您手下能學到不少本事,但是我總覺得不快樂!”我怔了一下,無奈地回答說:“你不快樂?我也不知道怎么快樂呢!”所以這些年來,我一直帶著這四個問題,在幾個行業中創業和歷練,探索讓自己和團隊開心快樂的答案。在大學工科的基礎上,我又學習了管理學、心理學和醫學等幾個領域的專業知識,最終在教練行業找到了這四個問題的答案。《論語》中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使我對孔夫子這種人生智慧有了一點理解。我開始感覺自己的人生有了些許綻放,同時也讓團隊伙伴們進入了既可開心成長,又可高效工作的狀態。當然,人生的綻放沒有終點,這是一輩子的追求。雖然現在仍有諸多不足之處,但我知道自己走在正確的軌道上,每一個明天都會更好!

我在2003年接觸到教練,算是國內第一批學習者。在2007年我們引進了埃里克森教練學院的課程,這是國內引進的第一個國際教練聯合會專業認證的教練體系,后來又成立了加瓦教練中心,汪慧老師在2015年也加入了我們的團隊。在近二十年的學習、傳播和應用教練技術的經歷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國內的企業家和各級管理者也都被如何把員工的夢想和企業愿景結合起來,如何提升員工的凝聚力和責任感,進而提升績效并讓企業基業長青等類似的問題困擾著。所以,我們一直希望能總結多年從事教練的感受和經驗,編纂成書和大家分享。

現在國內的教練書籍已經有不少了,但很少有基于組織視角考慮,即從一個組織決策者(不論是一個公司的決策者,還是一個項目的決策者)的角度看問題的教練書。這本書既包含領導者用教練思維和方法激勵下屬的內容,又包含領導者用教練方式進行組織或團隊診斷、變革和創新,發掘團隊和組織動力等方面的內容。本書邏輯清晰,實用易讀,是一本教練框架體系下適合領導者閱讀的非專業書。也就是說,我們在本書中力求用簡潔實用的方式,讓領導者們學習如何用教練的方式,在提升員工和團隊動力以及提高績效這兩個主題上,喚醒心靈,激發潛能,達到個人和團隊“比翼齊飛”的效果,這也是本書起名為《喚醒:提升員工和團隊動力與績效的教練指南》的初衷。2020年下半年,我們三位作者決定合作完成本書的撰寫。李寧博士畢業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一直從事創業企業的管理咨詢和投資工作,擅長研究創業企業家的心智模式及其影響,對東西方文化和管理的融合及教練在企業中的應用頗有心得;汪慧老師長期從事人力資源和培訓工作,是國內教練應用具身化[1]和實戰化的代表人物,其直接揭露團隊底層阻力,進而讓團隊能量反轉為追求目標動力的犀利風格,讓眾多受訓團隊受益頗深。

本書是我們近二十年學習、推廣和應用教練技術的總結之作,針對的讀者群是具有一定決策權的企業各級領導者和管理者,如企業領導者、團隊負責人、項目經理等,同時眾多專業教練也能從中得到啟發。本書涉及四大方面內容:

(1)關于教練(理論與背景篇)。簡單而概括地介紹教練學的源頭,列出哲學、心理學、管理學、體育科學以及成人教育等對教練活動的影響和貢獻,以期讀者對教練的背景有基本的了解。

(2)用對話喚醒生命(個人教練篇)。教練是一段用對話喚醒生命的旅程。第二篇詳細介紹了加瓦教練模型及“156法則”,以期為讀者在企業中掌握教練理念和工具提供一個簡單實用的框架。此篇還配有豐富的實際小案例,便于讀者學習和理解。

(3)打造“三高五力”的團隊/組織(團隊教練篇)。詳細介紹了針對企業團隊和組織,尤其是有決策權的群體,如何利用加瓦提出的三高五力模型進行組織或團隊診斷,進而如何使用我們精選出的一些有效的工具,對出現問題的地方進行調整和改善。同時也配有一些實際小案例。

(4)實踐出真知(案例篇)。從加瓦實操的上百個項目中精選出幾個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對其流程和效果進行詳細的解析和說明,便于讀者在實戰時參考。

現在的世界面臨著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應用教練技術就是領導者應對危機進而變革和發展的良策。我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教練技術將會得到更多的企業和領導者的青睞,幫助組織中的個人和團隊走上基業長青之路。與此同時,數字化在國內方興未艾,加瓦也會積極投入到這次洪流當中,讓教練插上技術的翅膀,讓更多的個人、企業、組織乃至社會受益。

我們也深刻認識到,不管在理論還是在實踐方面,自己對教練的認識還非常不成熟,對于書中可能存在的模糊甚至謬誤之處,希望大家批評指正,以推動我們完善和成長,為客戶和社會提供更大、更實用的價值。

在本書寫作和付梓的過程中,很多人都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首先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家人,正是由于他們的愛與無私的奉獻和支持,我們才有時間和精力完成本書的寫作;其次我們要感謝支持和參與本書寫作和出版的領導、編輯和同事們,包括機械工業出版社華章分社的邢健副總經理、李文靜老師等,還包括加瓦的郭丹丹、黃晗、胡玥和孫銘訢等;最后我們要感謝十多年來合作過的國內外的教練大師們和各界的朋友們,包括瑪麗蓮院長夫婦、霍金斯教授、喬伊斯院長、萊特院長夫婦、佩特林博士、瑪格麗特院長、克拉克巴特教授、艾麗森博士、朱曉楠女士、李紀珍副院長、霍姆博士等。正是大家的鼓勵、鞭策和支持,促成了本書的面世。這既是對所有人付出的回饋,也是我們今后不斷推動教練事業發展的巨大動力。

黃學焦

2022年3月于北京

[1] 具身化:簡單地講就是用身體體驗和表達我們的認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博乐市| 中牟县| 岳普湖县| 奉新县| 麻城市| 台北县| 县级市| 聊城市| 静乐县| 延寿县| 阿尔山市| 蛟河市| 澄迈县| 昌平区| 夏津县| 阳曲县| 昌邑市| 原阳县| 札达县| 安龙县| 古蔺县| 仪征市| 云霄县| 兴安盟| 阿尔山市| 轮台县| 榆树市| 灌云县| 宣武区| 萨迦县| 沂水县| 连平县| 吉隆县| 莱芜市| 新丰县| 南昌县| 孟连| 南投县| 勃利县| 宜兰市| 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