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米創業思考
- 雷軍口述 徐潔云整理
- 1375字
- 2022-08-11 20:00:33
第一部分 小米創業歷程
2010年4月6日,小米在北京中關村悄悄誕生了。
第一款小米手機于2011年8月16日發布,10月底正式上市,當年收入超過5億元。2012年,小米迎來第一個完整財年,營收超過100億元。2014年營收達636億元,以當時的匯率計算,突破了100億美元。2010—2014年是小米十年歷程的第一個高速增長階段。接下來的2015年和2016年,小米營收增長放緩,陷入了成長困境。經過兩三年的調整,小米進入了第二個高速增長階段,2017年營收突破1000億元,2019年突破2000億元,成為最年輕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2020年和2021年,小米連續3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排名持續提升,分別為第422位和第338位。
2020年小米十周年之際,我們做了一次深度復盤,以發展低谷的兩年為界,小米的創業歷程分為前后兩個高速增長期。要講清楚小米的創業歷程,其實就是講清楚這三個階段:初期為什么成功,中間為什么陷入低谷,后來又為什么恢復了高速成長。
十年前,我曾經說過一句話:“站在臺風口,豬都能飛上天。”很多人都用這句話來描述小米的崛起,或者奚落小米的低谷。這可能是過去十年來,對我、對小米和對創業群體最大的誤會:這句話,似乎只強調風口,只是在鼓勵投機心理。事實其實完全相反。我曾經跟朋友開玩笑說,“風口上的豬”這句話的主語是豬,本意是說在進入新領域、尋找新機會時,放低姿態,虛心學習,既要埋頭苦干,也要把握時機,順勢而為。“這個豬,指的是我們自己”,我都把自己比喻成豬了,姿態低到底了,誰還能擊敗一個躺在地板上的人呢?況且,即便狂風在前,一頭豬也不是能輕易飛上天的。

小米創業以來營收增長曲線
首先你要知道,臺風來不來?什么時候來?從哪里來?在風來之前,大多數能上天的豬都是做好了準備的。據我了解,近年國內新消費等幾個火熱的創業領域的創始人雖然年輕,但大多經歷過商業領域的歷練,在相關行業里有很深的積累。就拿大家比較熟悉的B站來說,大家看到的是2015—2016年之后,借著二次元文化和短視頻PUGC(專業用戶生產內容)崛起的風口,B站一路起飛,取得了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但很多人不知道,B站的董事長陳睿十多年前就狂熱地喜歡二次元動漫文化,幾乎所有的業余時間和精力都花在這方面,反復琢磨研究,對行業生態和用戶需求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
其次,豬在風口上時,如果沒有足夠的能力,很快會掉下來。小米曾經引發過一個風口,切身體驗再深刻不過了。可能很多人沒有意識到,在智能手機普及大潮中,曾有兩次明顯的風口。第一次是2010年前后,移動互聯網在國內已經到了起飛的前夜,小米看到了這樣的機會,踏進了手機江湖。在小米第一代手機獲得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成功后,阿里、360、盛大等眾多互聯網公司,以及大可樂、小辣椒等新設立的品牌都沖進這個市場試水。第二次是2014年,國內開始了4G普及大潮,基于移動端視頻等需求的新一輪市場機會開始爆發,而小米在這一年年底進行了一輪估值450億美元的融資,一下引爆了整個智能手機行業投資大潮。其他很多手機品牌也先后拿到了巨額融資,大舉投入,讓競爭進入了白熱化。但是到了今天,趁著這兩波潮水涌入的玩家們,除了小米,在行業主流視野中都已經偃旗息鼓或銷聲匿跡。原因其實無他,企業最終要依靠的,仍然是完備的綜合能力、開拓韌性,以及充滿生命力、被證明行之有效的模式。
下面我們先簡單回顧小米的創業歷程。如果對其中的具體細節感興趣,推薦閱讀2020年出版的《一往無前》,這是目前為止小米唯一官方授權的傳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