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汽車運勢:這個市場誰不動心
- 周光軍
- 1230字
- 2022-08-16 16:11:58
斯柯達尾標為何去大眾化
國產(chǎn)斯柯達的尾標從“上汽大眾斯柯達”改為“上汽斯柯達”,去大眾化的背后是增加斯柯達的曝光度、識別度,與斯柯達的股權(quán)變更及獨立沒有一點關(guān)系。
斯柯達完成對上汽大眾1%的入股,股權(quán)變更后的2017年7月底,率先從旗艦車型速派開始,將尾標的標識由“上汽大眾斯柯達”改為“上汽斯柯達”,并陸續(xù)全車型更改新標識。這并不是斯柯達要獨立的意思,斯柯達還是上汽大眾的雙品牌之一,有點兒像一汽-大眾的奧迪品牌,奧迪在一汽-大眾的尾標同樣是“一汽奧迪”,并不體現(xiàn)大眾。
所謂的獨立,有的有之,有的無中生有。有之的是,作為上汽大眾雙品牌之一的斯柯達在銷售渠道上一直是獨立的,上汽大眾的大眾經(jīng)銷商和斯柯達經(jīng)銷商從品牌引進之初就是渠道涇渭分明,在上汽大眾內(nèi)部的銷售機構(gòu)中,也有類似大眾品牌和斯柯達品牌銷售事業(yè)部之分的架構(gòu)設(shè)置。無中生有的是,斯柯達折騰得再大,也是上汽大眾的雙品牌之一。獨不獨立不源于上汽大眾的中方,斯柯達從根上就屬于大眾汽車集團的12個品牌之一。即便是獨立,也是斯柯達在大眾汽車集團先獨立,然后和上汽集團探討?yīng)毩⒌目赡苄浴K^的獨立,更多的是資本上的,前提是斯柯達與上汽建立對等合資關(guān)系的可能性。即使在現(xiàn)有建構(gòu)的框架下,要想獨立,也是大眾集團與上汽集團以增資的形式,而不是通過換尾標就能獨立的。簡而言之,斯柯達好比上汽大眾的風(fēng)箏,飛得再高,線兒還在上汽大眾手里攥著。
一個換尾標引發(fā)哥德巴赫一樣的猜想,恐怕也源自上汽斯柯達逆生長的勁頭兒,在市場整體放緩尤其是轎車市場差強人意的情況下,2016年上半年上汽斯柯達品牌以同比超過14%以上的增長跑贏大勢,實現(xiàn)銷售17.45多萬輛。其中,明銳、昕銳、昕動和Yeti等車型的銷量皆輕松超過萬輛,旗下多款車型勢均力敵、齊頭并進的增長,讓此前忽略了斯柯達是對手的其他品牌防不勝防。
斯柯達尾標去大眾化,是外界把簡單的事兒想復(fù)雜了,上汽大眾僅僅是為了增加斯柯達的曝光度、識別度和提升品牌美譽度。不過,未來也有存在變數(shù)的可能。以往斯柯達在大眾汽車集團的品牌定位是稍遜色大眾品牌的,但在范安德主政時期,斯柯達除了技術(shù)上全面對標大眾,在造型設(shè)計上尤其加上了捷克獨有的波希米亞和水晶元素。也就是說,斯柯達在品質(zhì)上與大眾所差無幾的同時,在造型上又獨具特色,形成了與大眾平起平坐的可能。
尤其是大眾尾氣造假丑聞之后,大眾汽車集團不排除今后把斯柯達打造成一個與大眾品牌平起平坐的品牌的可能性。一個細節(jié)是,接替范安德出任斯柯達全球董事會主席的梅博納,與接替文德恩出任大眾汽車集團總裁兼CEO的穆勒,兩人履新之前,分別擔(dān)任保時捷的“一、二把手”。給人的感覺,梅博納是個從骨子里寧可提升斯柯達也不愿意降低斯柯達品牌的人,畢竟操刀保時捷的經(jīng)歷讓他降低斯柯達的品牌定位,幾乎為零。
伴隨著斯柯達后續(xù)多款SUV以及全新車型的推出,斯柯達逆生長或許將成為新常態(tài)。上汽斯柯達去大眾化也等于是“偷師”了上汽集團的一招,與上汽集團將上海通用、上海大眾更名為上汽通用、上汽大眾一樣,是市值化和品牌化的體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