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4.3 標桿企業不斷進行組織變革

英國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強調:“能生存下來的,并不是最強壯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那些對變化適應能力最強的物種。”無論是一個物種,還是一個企業,只有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才能在風起云涌中長久地生存下去。事實上,華為、阿里巴巴、騰訊等一眾優秀企業都積極擁抱變化,不斷進行組織變革。

華為在30幾年的發展歷程中,進行了多次組織變革。前面提到,華為創立初期采取的是直線職能制的組織結構。1995年,華為開始建立二維矩陣式組織結構,如圖1-12所示。但是,隨著公司業務的迅猛發展,客戶需求與華為提供的產品差距在擴大,研發費用浪費比例和產品開發周期長,客戶對研發產品的滿意度出現下降等問題逐漸顯現。為了突破公司瓶頸,華為開始進行流程化變革,并在2003年開始探索建立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產品線制組織結構,形成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三大業務體系。

圖1-12 華為以產品為導向的矩陣式組織結構

2013-2017年,隨著網絡定制化解決方案、終端產品、云服務等多樣化客戶需求的出現,華為的組織結構又進行了多次變革。截至2017年,華為設計了基于客戶、產品和區域三個維度的組織結構,共同為客戶創造價值,如圖1-13所示。其中,產品與解決方案負責產品規劃、開發交付和產品競爭力構建;運營商BG(業務集團)和企業BG分別面向運營商客戶和企業/行業客戶提供解決方案營銷、銷售和服務;消費者BG面向終端產品用戶;Cloud BU負責構建云服務競爭力。區域組織負責區域的相關資源、能力的建設和有效利用,并負責公司戰略在所轄區域的落地。集團職能平臺則是聚焦業務的支撐、服務和監管的平臺。

圖1-13 華為組織結構(2017年)

為了適應業務的不斷變化,2018年,華為又開啟了新一輪組織結構調整,將2012實驗室、供應體系、華為大學和華為內部服務等原來的服務型事業部,全部劃歸到集團職能平臺,以便更好地對資源進行統一管理,同時將消費者BG作為獨立的區域組織,使其獲得了更大的自主經營權,如圖1-14所示。

圖1-14 華為組織結構(2018年)

截至2021年4月,根據華為官網的資料顯示,華為的組織結構中又增加了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將ICT優勢延伸到智能汽車產業,如圖1-15所示。

圖1-15 華為組織結構(截至2021年4月)

華為輪值CEO郭平曾公開表示:“我記得在終端公司工作的時候,曾經有多少座大山和多少個‘神一樣的對手’。諾基亞、摩托羅拉、柯達這些曾經處于巔峰的企業,因為沒有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而衰弱甚至滅亡了。面對未來,華為沒有選擇,必須不斷適應變化的環境,頑強地生存與發展。”在30幾年的發展歷程中,華為多次進行組織變革,助力企業向新的發展階段進化。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辽阳市| 武平县| 郑州市| 四川省| 丹江口市| 太仓市| 阿勒泰市| 眉山市| 绥化市| 灵石县| 名山县| 明水县| 桑日县| 大安市| 瓮安县| 上杭县| 沾益县| 庆安县| 濮阳县| 锡林郭勒盟| 朝阳区| 阜南县| 永顺县| 永泰县| 会昌县| 上杭县| 宁都县| 成都市| 达州市| 民丰县| 葵青区| 大兴区| 苏尼特右旗| 霍林郭勒市| 五河县| 睢宁县| 图们市| 大安市| 金乡县| 南城县| 长治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