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鬼門關邊上的方家一族
- 開局誅十族,朱棣你禮貌嗎?
- 迪巴拉爵土
- 2330字
- 2023-01-14 23:30:00
只能是現在,也只有是現在,登基大典迫在眉睫,方愈就不信朱棣能把剛斷腿沒幾分鐘的方孝孺給抬上去。
人家一邊疼的要死一邊給你起草詔書,你永樂皇帝仁德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你大明天朝上國,在亞洲諸蕃國小弟心中的體面還要不要了?
當然,哪怕朱棣的體面和名聲都不要了,方孝儒也確實干不了了。
方孝孺的心不怕死但他的身體怕疼啊,這不,現在通濟橋上的方孝孺同志已經昏死過去了。
這還怎么去罵皇帝?要說實在不行,咱就在夢里邊罵一罵得了,哎!
方愈假惺惺的為自家二伯嘆了口氣,接著就展開了笑顏,從穿越過來第一天就壓在心頭的千斤巨石,現在終于搬開了。
扔掉手中的磚頭,心情大好的方愈拍了拍手就唱起了抖音熱曲:“你有一雙會說話的眼睛,你有善解人意的心,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我……”
……
“果然是個登徒子!當街都敢唱這樣的銀詞艷曲?!币粋€女人輕輕的罵道。
方愈全身心都在橋上,并沒有注意到因為那里的擁堵,一隊黑衣甲士簇擁著一頂華麗的大轎子在他后面不遠處停了下來。
轎子的左右立刻跟上來四名重甲騎兵,吊尾的還有一個輕騎兵大隊打著一面大旗:徐。
轎子掀開了一點的簾子可以看到一張極美的臉龐,這種美高不可攀,會讓大明朝絕大部分男子失去欣賞的膽量,只能自慚形穢的避過頭去,然后在心中回想一生。
這是大明朝除了皇后之外身份最為高貴的女子—徐妙錦。
她的姐姐是皇后,她的姐夫是永樂皇帝,她的親侄兒是未來太子,她的父親是中山武寧王徐達,她的哥哥是魏國公徐輝祖。
也許你會說還有比她高貴的大明公主,哎,大明公主只在皇宮里高貴,出來嫁人了就不一定高貴了。
因為朱元璋老同志對外戚的防備,他在駙馬公主頭上都給加上重重枷鎖,導致大明朝愿意當駙馬的男人大都是造糞機器,剩下的也沒幾個好東西。
公主作為皇帝的女兒常常受太監女官欺負,錢不給夠根本見不著自家老公,告到皇宮里去還要說你“索求過度,為人輕薄”……
翻開明朝這300年,發生在公主駙馬身上的類似搞笑事件數不勝數,還高貴什么呀。
真正高貴的人正在罵著方愈,徐妙錦當然是認識方愈的,哪怕她沒有正眼看過,她的丫鬟也把方愈記在了心里。
畢竟,敢于尾隨于她、說混話侮辱于她的男人中,還活著的就這一個。
徐妙錦看向方愈離開的背影,開口道:“景香,去看看前面發生了什么事。”
丫鬟景香帶著兩個甲士到達通濟橋的時候,方孝孺已經被小廝和轎夫哭著抬回方家去了。
現在橋上又多了一些兵馬司的人,還有一些穿著緋色衣服的皇城衛卒,領頭的跨著繡春刀,穿著飛魚服。
知道出事的是方孝孺之后,額頭冒汗的不止是五城兵馬司,連錦衣衛都坐不住了。
那些看熱鬧的人跑的飛快,好不容易逮住幾個也問不出個所以然來,倒是一臉茫然的錢家人還在尋找劉大錘,于是現在被請去沼獄喝茶了。
剩下的,就只有兩個大桶傾倒在橋上,令人作嘔的異味散發出很遠。
登基大典不會因為方孝孺的缺席就推遲半分,本來失落的衍圣公終于如愿以償,拿出了一份花團錦簇兼氣勢磅礴的即位詔書。
我們的衍圣公總能碰到好運氣,也時刻準備著干這種向統治者獻表的事。
伍七在迅速離開通濟橋以后就放慢了腳步,一路走到秦淮河邊,先是扔掉了草帽,再沿著河流走了好一會。
直到聚集的畫舫沒有了,街邊的人家也看不到了,這時候到達了目的地,那里有一艘不起眼的打漁船靜靜的停泊。
伍七撿起一塊石頭踏上了船。
他脫下了全身的衣服,換上了一身半舊的伙計衣服,出來的時候順手把舊衣服包著石頭沉進了河里。
全新的王家商號伙計伍七換了一條新路漫步回家,這是位于王家商號后面巷子里的一處小院,只有兩間房,還有點舊。
這是王大官人送給他的獎勵,花了85兩白銀。
伍七認為這銀子還是要還給王大官人,畢竟辦事之前已經拿過了安家費。按照自己和妻女的收入,不超過兩年就能把錢攢夠,不然心里總是不安的。
推開院門,他看到妻子和女兒一人抱著一個掃帚正在清掃院子,伍七微微一笑,其實院里已經很干凈了,但妻子依然不厭其煩,看起來今天她還要再掃上兩次。
伍七知道,這是好不容易有個安穩的家,再也不用和外人擠在一起擔驚受怕,女人想讓這個家保持干凈,保持井井有條,最好永遠都能這樣。
多虧了王大官人,我在南京城有家了,伍七心滿意足的想到。
方愈回到方家的時候,方家人都圍在方孝孺的房間里,方孝孺人還沒有醒,兩個大夫在給他的雙腿上夾棍。
今天引轎的小廝跪在地上一邊哭,一邊控訴方大傻和那個不長眼的拉糞車的,一切都表明這是一場意外。
老爹作為工部主事還在當值;大伯在禮部做事,從昨天晚上忙到現在根本沒回來。
二娘紅著眼睛抹淚,一幫方家小輩在竊竊私語,大都是擔心方孝孺的腿還能不能好,或者惋惜他錯過了這次登基大典。
方中憲和方愈打招呼,話語中也帶著惋惜,方愈道:“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二伯的才名不會因為起草即位詔書變得更多,也不會因為沒起草就變少?!?
說完這句安慰人的廢話,方愈就問他青蟲賀皇帝的事怎么樣了,方中憲這下笑了,道:“陛下很高興,接了我們的賀表,還勉勵我們要’勤于讀,工于事’。”
看他有些興奮的模樣,方愈知道肯定是朱棣點名夸了他幾句,再加上他方家子弟的背景,朱棣召他入朝的旨意應該不遠了。
如果足夠幸運說不定還會入翰林院,那可是皇帝私人的秘書班子,未來大明閣臣的必經之地。
如果方孝孺不再搞什么幺蛾子,楊勞那邊也沒有出賣方孝儒的話,那么方中憲就會從那里起飛,成為方家下一代名副其實的話事人。
只是方愈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方孝孺一定還會搞事,楊勞那個人也不甘心一輩子做編修。
還有朱棣那里,他對方孝孺的記恨從建文時期就開始了,現在不殺你不代表以后不殺,皇帝這種東西都是心眼很小也非常記仇的。
你看唐太宗口口聲聲贊揚魏征的直諫,死后不照樣把他的墓碑給砸了?
不過這都是以后的事,現在方家還可以享受暫時的安寧。
即便方家沒有人知道:他們全族剛剛已經走到了鬼門關邊上,是有個人獨自冒著風險,硬生生的把他們拉了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