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視聽語言與影視拍攝(活頁式微課版)
- 姜巧玲 陳晨主編
- 2581字
- 2022-08-01 16:30:51
前言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出的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是職業院校關于“誰來教”“教什么”“如何教”的三大教學要素。教材建設是事關高職教育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環節,《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建設一大批校企‘雙元’合作開發的國家規劃教材,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并配套開發信息化資源。每3年修訂1次教材,其中專業教材隨信息技術發展和產業升級情況及時動態更新。”在此背景下,我們把研究和開發新型活頁式教材作為“三教”改革的抓手和載體,以廣播影視節目制作、動漫制作技術及數字媒體技術等專業的“視聽語言”為課程對象,重點分析研究教材在內容、結構、形式和資源等方面的改革方案,以及教材與教學方法的關系,最終通過教師對課程的組織和實施,形成以新型活頁式教材為載體的“三教”改革新模式。
一、基本思路
本教材以“符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具備自主學習特征和滿足綜合育人要求”為基本原則,按照“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為驅動、以能力為目標”的思路組織編寫,力爭使其成為一本以“結構化、形式化、模塊化、資源化、靈活性、重組性”為特色的創新教材。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以職業技能培養和學生成長規律為原則。本教材由16個任務組成,每個任務分別以“觀眾看”“導演講”“學生練”3個維度和視角來組織和編排。“觀眾看”就是指學生在開始時就像普通觀眾一樣,只是看熱鬧,并不懂其中的門道。而“導演講”則是由導演這個師傅把學生領進門,并教其道。最后“學生練”便是在師傅的指導下,學生修煉本領,最終成為像師傅一樣的人。
第二,以學生為中心,以促進自主學習為導向。本教材突破傳統教材的“教學材料”屬性,強調“學習材料”屬性,以教材為支撐,把課前、課堂和課后3個環節有機地聯系起來。本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信息化資源,使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和觀摩,把有限的課堂時間留給師生互動和學生之間互動,使課堂成為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進行任務研究和實施的重要環節。課后的練習和拓展,則是鞏固知識、提升能力的必要途徑。
第三,以行業標準和崗位技能為依據。在案例選取時,本教材堅持以企業真實案例為依據,篩選典型優秀影片作為素材案例,把知識講解和行業標準統一起來,將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統一起來,把崗位技能和實操訓練統一起來,為學生營造真實的工作環境,達到學以致用的崗位目標,幫助學生實現與未來工作崗位的無縫銜接。
第四,以立德樹人和課程思政為目標。本教材將“教書”和“育人”緊密聯系在一起,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挖掘案例和知識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將知識傳授和價值引領有機融合。本教材通過課程思政案例庫的形式,協助教師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從而構建“三全育人”的大格局,全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內容編排
本教材圍繞視聽語言的鏡頭、景別、拍攝、軸線、場面調度、剪輯及聲音等內容,設計了16個主題任務,每個任務為一個教學單元,每個任務由“觀眾看”“導演講”“學生練”3個部分組成,每部分的具體內容如下。
● “觀眾看”部分:包括“影片簡介”“賞析聚焦”“問題思考”3項內容,選擇典型的影視案例,便于學生在課前以觀眾的視角掃碼觀看,在看點提示的引導下形成感性認識,并引發問題思考。
● “導演講”部分:以導演的視角去講解理論知識和技術規范,模擬“師傅帶徒弟”的模式,幫助學生在增強崗位認識的基礎上學習知識;配套的微課視頻方便學生課前掃碼預習,并通過“問題歸納和自我測評”實現預習效果的自我評價。
● “學生練”部分:包括“任務布置與要求”“任務實施與記錄”“成果提交與展示”“任務評價與分析”“課后鞏固與提高”5項內容;本部分內容以任務為驅動,以學生為中心,通過課堂上的任務訓練,學生能提高創新思維能力,鞏固知識,掌握技能;本部分內容以“任務單”的形式對訓練任務的過程和結果進行管理和評價;最后,學生結合“課后鞏固與提高”中的要求,在課后自主完成拓展任務,實現從“看”到“創”、從觀眾到導演的轉變。
三、活頁結構
本教材突破傳統教材在內容組織和結構設計上的慣用模式,強調結構化和模塊化,注重靈活性和重組性,突出形式化和資源化。其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 兩套頁碼:教材的每張頁面上設置兩套頁碼,一套是印刷頁碼,與目錄中的頁碼對應;另一套是活頁頁碼,當活頁結構重組時,手動填入重組后的活頁頁碼。
● 活頁筆記:教材設置若干空白頁面作為活頁筆記,主要目的是在不同學習階段,讓學生把學習中的所思、所想、所得進行記錄,為后期的復習鞏固提供情境再現和幫助。
● 活頁重組:教材的活頁特色主要體現在它既是教學活動中的活頁教材,又是職業崗位中的工作手冊。具體來說,作為活頁教材,本教材是以任務模塊和學習過程來組織架構的,當課程全部結束后,按照資源分類和功能需求對內容重新進行組織架構,也就是通過“活頁重組”,把教材轉變為工作手冊,為今后實際工作提供技術指導和應用參考。當然,這個過程也是可逆的,隨著行業新業態、新水平、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與進步,技術規范、技術應用以及應用案例都會注入許多新元素,把局部更新過的工作手冊通過“活頁重組”變回活頁教材,就可以使它成為一本新的、能代表當前行業發展和技術水平的新型實用教材;活頁重組的雙向過程和結構變化如下圖所示。

四、特色資源
在“互聯網+”背景下,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生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移動終端獲取信息。因此,教材配套開發了立體化的課程資源,為學生搭建起線上線下混合式立體化的學習系統。學生可以不受時空限制,通過傳統學習方法與移動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不斷提升系統化自主學習的能力,為今后成為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礎。
本教材主要的特色資源包括:經典影片片段資源(格式為MP4)、微課視頻資源(格式為MP4)、PPT課件資源、課程思政案例庫、問題歸納答案匯總、自我測評答案匯總及學生練部分的音頻與視頻素材資源等。特色資源可登錄人郵教育社區(www.ryjiaoyu. com)查看。其中,課程思政案例庫提綱如下。

全書由姜巧玲、陳晨任主編,豐勇、張帆任副主編。本書在微課制作中得到了友人張愛佳及天津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數字藝術系影視廣告工作室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謝。同時,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疏漏和不足之處,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
2021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