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CT就這么簡單:接納承諾療法簡明實操手冊(原書第2版)
- (澳)路斯·哈里斯
- 468字
- 2022-08-02 14:26:08
ACT從何而來
ACT于20世紀80年代中期由史蒂文·C. 海斯教授創立,史蒂文的同事凱利·威爾遜(Kelly Wilson)和柯克·斯特羅薩爾(Kirk Strosahl)對其做了進一步的發展。它從一個被稱作“行為分析”的心理學領域發展而來,并以名為“關系框架理論”(relational frame theory,RFT)的一種研究認知行為的行為主義理論為基礎。現在,我不知道你有怎樣的反應,但是當我第一次發現ACT時,我難以相信這樣一種精神上的、人性化的模式會出自行為主義。我曾經以為行為主義者看待人類就像對待機器人或老鼠一樣,對想法和感受沒有任何興趣。天吶,我錯了!我很快就發現了行為主義有很多不同的流派,而ACT來自一種被稱為“功能語境主義”(functional contextualism)(這個詞順著舌尖就滾出來了,是不是?)的流派。而在功能語境主義中(試著快速重復說十遍這個詞),我們對人們的想法和感受非常感興趣!
ACT是所謂的“第三代”行為療法中的一種,“第三代”行為療法還有辯證行為療法(dialectical behavior therapy,DBT)、基于正念的認知療法(mindfulness-based cognitive therapy,MBCT)、慈悲聚焦療法(compassion focused therapy,CFT)、功能分析心理療法(functional analytic psychotherapy,FAP)以及其他一些療法。除了傳統的行為干預之外,它們都把接納、正念和慈悲作為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