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紅樓奪目紅
- 周汝昌著 周倫玲整理
- 734字
- 2022-08-11 11:22:08
歷過夢幻
“作者自云”的開頭,先就吐露真心,不曾回避主題;只不過他的措辭是有意施計——拐個小彎罷了。
這小彎兒本不很大,然而世上卻有不少的論家繞不過它,被它弄迷糊了。
他說:“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借通靈之說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
其實只兩句話:一句是說我經歷了“夢幻”,二是因此方隱去“真事”而假托石頭下凡歷世。
如此而已,未有其他奧妙也。
為什么所歷的不叫別的,單叫“夢幻”?又有兩層含意:一是事過境遷,感覺上如同夢中幻境不復存在矣。二是那些事不便直言無諱,只得托之于夢,情節文詞,皆可“幻化”——用巧妙方式變相而表達之。
——用幻化之情節文詞來表達,那是什么?很明白:就是“將真事隱去”,就是“用假語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也就是把真事當作“小說”來寫。
小彎兒不過如此而已,豈有他哉。這原無需乎多么高的“智商”就能看懂。
說得再“白”些,就是:我這是把自己的經歷變成石頭的故事來寫此一書的。
這就叫“自傳說”,紅學上的一樁“公案”由此而生,由此而立,由此以證,又由此以定。
除非讀不懂雪芹的話,或是硬不肯承認這個事實,另作出“別解”——那與雪芹又有何交涉?
及至書到正文,又出現了“追蹤躡跡”“不敢失其真傳”等表白申說的話,都是一脈相通,先呼后應的,沒有孤立的零言贅語。
這樣,也就明白“甄士隱夢幻識通靈”這個回目應該讀作“真事隱,以夢幻來表達石頭”。
其實,真事也并未真的“隱”去,就涵蘊在“夢幻”之中。換言之,表面是寫為夢幻的,本來都是真事。
似隱未隱也。云夢非夢也。
欲讀《紅樓》一書,應把頭腦修養得靈活一些,聰明一些,解悟一些,因為雪芹是個大智慧人,他不肯說些笨話、呆話,也不肯寫些拙文字、死筆墨。
詩曰:
世上庸人書枉誦,
活龍打做死蛇弄。
石頭也能性通靈,
卻教石兄笑肚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