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訴行銷:哪怕對方又奧又盧,也要讓他買得心服口服
- 劉金源 黃榮華
- 1779字
- 2022-07-22 17:12:24
4 聽是銷售的禮節
“聽”是一門藝術,也是銷售的禮節,這種藝術和禮節的首要原則就是全神貫注的聽取對方發表高見。
在銷售過程中,談話是在傳遞資訊,聽別人談話是在接受資訊。作為銷售人員,聽人談話并非只是簡單的用耳朵就行了,也不止于用心去理解,還需積極的做出各種反應。這不僅是出于禮貌,同時也是在調節談話內容和洽談氣氛。因此,作為一名銷售人員,在聽的過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態度:
(1)虛心
銷售的一個主要議題是溝通資訊、聯絡感情,而不是智力測驗或演講比賽,所以在聽人談話時,應持有虛心聆聽的態度。有些人覺得某個問題自己知道的更多,就斷然中途接話,不顧對方的想法而自己發揮一通,這同樣是不尊重對方的表現。他們急于發言,經常打斷對方講話,迫不及待的發表自己的意見,而實際上往往還沒有把對方的意思聽懂、聽完。
在銷售場所,如果你不贊成對方的某些觀點,除非對方是對你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否則一般應以婉轉的語氣表示疑問,請對方解釋得詳細一點,或者說:“我對這個問題很有興趣,我一直不是這樣認為的”、“這個問題值得好好想一想”,即使你想糾正對方的錯誤,也須在不傷害對方自尊的條件下以商討的語氣說:“我記得好像不是這樣的吧?”、“貴方在以往的銷售中似乎是另一種做法……”如此這般,就足以使對方懂得你的意思了。不必要的爭辯只會打亂雙方和睦的交往氣氛。有時,人們剛剛認識,沒有談幾句就生氣了,常常是由于雙方互不讓步,都想糾正對方的“錯誤”而造成的。
聽比說快,在這些時間空隙里,應該回味對方談話的觀點、要求,并把對方的要求與自己的愿望互相比較,預先想好自己將要闡述的觀點與理由,設想可行的銷售方案。
(2)耐心
就一般交談內容而言,并非總是包含許多資訊量的。一些普通的話題,對你來說知道的已經夠多了,可是對方卻談興很濃。這種時候,出于對銷售對手的尊重,應該保持耐心,不能表現出厭煩的神色。
銷售學家統計指出,我們的說話速度是每分鐘一百二十至一百八十個字,而大腦思考的速度卻是它的四至五倍。所以對方還沒說完,我們早就理解了,或對方只說了幾句話,我們就已知道了他全部要說的意思。這時的思緒容易飛離主題,同時在外表會表現出心不在焉的下意識動作和神情,以至對對方的話語“聽而不聞”。當說話者突然問你一些問題和見解時,如果你只是毫無表情的緘默,或者答非所問,對方就會十分難堪和不快,覺得是“對牛彈琴”。
越是善于耐心傾聽他人意見的人,銷售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為聆聽是褒獎對方談話的一種方式。作為銷售人員能夠耐心傾聽對方的談話,等于告訴對方“你是一個值得我傾聽你講話的人”。這樣在無形之中就能提高對方的自尊心,加深彼此的感情為銷售成功創造和諧融洽的環境和氣氛。因此,聽人談話應像自己談話那樣,始終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專心致志的注視著對方。當然,如果你確實覺得對方講得淡而無味、浪費時間,則可以巧妙的提一些你感興趣的問題,不露痕跡的轉移對方的談興。
(3)會心
聆聽銷售對手說話,不只是在被動的接受,還應主動的回饋,這就需要做出會心的呼應。在對方說話時,你不時的發出表示聽懂或贊同的聲音,或有意識的重復某句你認為很重要、很有意思的話。有時,你一時沒有理解對方的話,或者有些疑問,不妨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和針對性的問題,對方一般是樂意以更清楚的話語來解釋一番的,這樣就會把本來相對含糊的思路整理得更明晰了。同時,對方心理上也會覺得你聽得很專心,對他的話很重視,會有“酒逢知己千杯少”之感,話題也會談得更廣、更深,更多的展現他的內心。
在洽談中,聽者應輕松自如、神情專注,隨著對手情緒的變化而伴之以喜怒哀樂的表情。透過一些簡短的插話和提問,暗示對方自己確實對他的談話感興趣,或啟發對方引出對你有利的話題,當對方講到要點時,要點頭表示贊同。點一點頭,這就是發出一種訊號,讓對方知道你在聽他講話,對方當然會認真的講下去。不管你是否意識到,你的表情總是在做出自然的呼應。眼睛凝視著對方,表示你對他的話感興趣,而若東張西望則顯得心不在焉;有些人會下意識的看看手表,這可能意味著不想再聽下去了。當然,如果你確實有事想脫身,這倒是一種使人心領神會的暗示。
真正的銷售人員必須是一個好的聽眾,我們在銷售商品時,常常錯誤的認為滔滔不絕才是銷售,才能顯出自己的伶牙俐齒。其實,最高明的銷售人員恰恰在于多聽少說。
賣的智慧
真正的銷售人員必須是一個好的聽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