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管理大師:拖延癥處方箋,面對理直氣壯的薪水小偷,請施打一劑特效藥
- 蔡賢隆 姚俊
- 1442字
- 2022-07-22 17:16:57
將時間花在學習上
將我們的時間花在學習上,雖然可能不會取得立竿見影的功效,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層次就會逐漸提高,從而讓我們取得成功,產(chǎn)生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我們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當一群二十多歲年輕人在剛就業(yè)的時候,都可能面臨相同的境遇,做著一些剛剛入門的工作,而且薪水也不高。可是經(jīng)過十年的時間,當大家都到了三十歲之后,我們再將這群人集中起來比較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有的人已經(jīng)成了所在行業(yè)的菁英或者已開創(chuàng)出自己的事業(yè),事業(yè)有成,家庭美滿幸福,目光里透著自信。
而這時依然停滯不前的人就顯得有些難堪了,二十多歲的時候自己身無長物還可以諒解,畢竟剛剛進入社會,閱歷還比較淺。可是過了三十依然兩手空空,這看起來就會讓人覺得寒酸。也許我們有的人會把這種差別歸咎于社會、歸咎于機遇,但其實最終的問題其實都在于我們自己,都是因為我們沒有管理好自己的時間而造成的,當別人在不斷學習和成長的時候,我們卻沒有沒把時間用在這方面,而將時間都用在了放松、游玩上面。而且還總覺得自己沒有時間、沒有機會學習,這些話都是借口。不管在多么艱難的情況下,只要我們不放棄,就沒有什么力量能阻止我們學習的腳步。我們應該牢記這句名言“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擠擠,還是會有的。”
亞洲首富李嘉誠在接受一家媒體采訪的時候說,他的成功靠的就是不斷學習,給自己的學習分配了大量的時間。
李嘉誠勤于學習的精神是顯而易見的,幾乎在任何情況下他都不忘記學習。在年輕的時候,他在受雇期間用高度的熱情去學習自己對工作不懂的部分;創(chuàng)業(yè)期間仍堅持自學;當事業(yè)成功,開始經(jīng)營自己的“商業(yè)王國”了,他依然孜孜不倦的堅持學習。
李嘉誠在每晚睡前都安排了看書的時間,而且早已經(jīng)形成習慣。他特別喜歡看人物傳記,不論是什么行業(yè),對社會有所幫助的人都讓他很佩服,都讓他心存景仰。
他很早就開始執(zhí)行學習英語的計劃。為此他專門聘請了一位私人教師,在每天早上七點半就開始上課,等上課結束后再去上班,一直都是如此。當年,在經(jīng)營塑膠工廠時,他還訂閱了英文版本的塑膠雜志,這樣一來既能提高他的英文程度,同時還了解了世界最新的塑膠行業(yè)動態(tài)。
當時在香港,懂得英文的華人都沒有幾個,學會了英文李嘉誠就可以直接飛往英美去參加各種大型展銷會。而且能直接與外籍顧問、銀行的高層進行交流,這為他成功進入國際市場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李嘉誠的成功,是因為他能將更多的時間用在學習上,不斷安排時間學習,就會不斷進步,所以他成功了。
我們不要覺得當自己拿到了文憑,走出了校門,學習的歷程就結束了。即使我們已經(jīng)擁有了足夠的資格證書,可是還需要在社會上不斷學習,這才能繼續(xù)走上坡路。把自己的時間多在學習上分配點,可以經(jīng)常參加一些培訓班或研討會,這樣做既能讓我們學到一些新的知識和觀念,也能讓我們進一步了解行業(yè)發(fā)展趨勢。
不要對參加培訓班或研討會不屑一顧,事實上,如果遇到同行,我們就可以進行彼此的經(jīng)驗交流工作,探討這個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從而可以了解到更多有關的行業(yè)資訊。這些資訊對我們做出決策和發(fā)展事業(yè)都是很有幫助的。如果沒有遇到同行,那也有可能會遇到我們的的顧客。而且我們也有可能從對方那里得到我們正在尋找的東西。
要走向成功,就不要忽視花在學習上的時間。這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我們?yōu)樽约旱膶W習分配了足夠的時間,這才可能讓我們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己。
倘若等到我們年齡漸漸增長了,頭發(fā)由黑變白時才后悔自己當初沒有趁早學習,沒有將該學的都學會,沒有將該做的都做了,這就為時晚了,因為逝去的時間是無法再找回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