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分鐘法律故事·青少年自護篇(第二版)
- 代曉琴
- 2113字
- 2022-08-02 15:29:03
1.“來歷不明”的短信

期末考試時,藍星的數學又“掛了科”。由于再過一年就要高考,所以她必須趁這個假期把功課補上去。正當藍星猶豫是讓父母給她請家教,還是讀補習班時,一條為她“量身定做”的補習廣告悄然傳至手機上……
短信來自某補習機構,短信中把藍星的成績狀況和個人信息分析得細致入微。藍星不明白緣何別人對她的情況了如指掌,決定先把短信的“來歷”弄清楚再說。
為此,藍星一個電話打到該補習機構。遺憾的是,對方并沒有正面回答她的提問,而是一個勁兒地介紹該補習機構如何優秀,期望藍星立即去報名補習。
藍星再問,對方就掛斷了電話。
由于同桌谷雨曾對藍星說過有人暑假會去該補習機構,所以藍星猜測可能是谷雨把她的信息泄露給了該補習機構。可她又覺得谷雨不是那樣的人。為了查證谷雨究竟有沒有泄露自己的信息,藍星還是打了一個詢問電話。
谷雨接到電話很吃驚,她告訴藍星自己根本不認識該補習機構的人。而且,她自己也沒去該機構補習。谷雨是藍星的同桌,更是知心朋友,藍星沒理由不信她。
緊接著,藍星又把那些有可能熟知自己個人信息的人羅列出來,逐一排查。很快,她把矛頭指向自己的父母和現任班主任張老師。在這兩者中,藍星首先排除父母泄露信息的可能性,但她更不愿意去相信張老師作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會把學生的信息透露給別人。可是,在藍星的印象中,除了張老師以外,似乎再沒有第二個人對她的信息如此了解。
正當藍星拿捏不定究竟是不是張老師泄露她的個人信息資料時,手機響了。藍星一看,電話是張老師打來的。
張老師告訴藍星一個令人震驚的消息:就在這幾天,班里近乎一半的同學陸續收到了和藍星一樣的信息。他給藍星打電話的目的,是要她和同學們一起把這件事弄個水落石出。
對于張老師的來電,藍星一時之間不知該如何應對。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經營者及其工作人員對收集的消費者個人信息必須嚴格保密,不得泄露、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經營者應當采取技術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確保信息安全,防止消費者個人信息泄露、丟失。在發生或者可能發生信息泄露、丟失的情況時,應當立即采取補救措施……作為你的老師,我不可能知法犯法。”張老師明白藍星的心思,他讓藍星只管積極解決問題。
由于張老師平時對同學們很好,而且還經常無償為大家補課,所以藍星順理成章地排除了他的嫌疑。第二天,藍星和班里那些接到短信的同學來到該補習機構,準備一查到底。沒想到的是,該補習機構不但沒給他們提供任何線索,還把他們擋在門外。
氣憤之余,大家一個電話打到當地派出所,請警察出面解決此事。
劉警官接手此事,他對該補習機構進行了一番仔細的調查、追問。該補習機構不得不道出他們獲得信息的途徑。原來前不久,他們在一個網站購買了學生們的個人信息。
劉警官根據該補習機構提供的線索,順藤摸瓜,在一間出租屋內找到一名少年。
經詢問,少年是某機械廠的學徒工,他通過不法途徑學到“黑客技術”,侵入學校、醫院等機構的網站,竊取大量個人信息,然后以高價售賣,從中獲利。
接著,劉警官又在少年的電腦中發現了他成交的多筆交易。
“通常,買家會利用這些信息辦理銀行卡,進行惡意透支等種種犯罪活動……”少年見事情敗露,只得老實交代。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三款規定,竊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所以,你必將受到法律的制裁!”劉警官對少年說。
“買家犯法嗎?”藍星和同學們不希望自己的信息再度被人利用,心頓時也懸了起來。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九條第三款規定,經營者未經消費者同意或者請求,或者消費者明確表示拒絕的,不得向其發送商業性信息……同時,《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款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第二款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第三款規定,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劉警官告訴大家,該補習機構的行為明顯觸犯了法律。
“對這家補習機構的違法行為,我們將請劉警官追究到底。”大家一想到自己的個人信息被賣來賣去,就憤憤不平。
(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法律知識鏈接
《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之一第一款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個人信息,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第二款規定,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將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提供給他人的,依照前款的規定從重處罰。第三款規定,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的,依照第一款的規定處罰。
本故事中,少年竊取、出售別人的個人信息違反了法律。該補習機構購買個人信息,未經過受害者允許,向其發送商業信息,也違反了法律,應受到法律的嚴懲。個人信息涉及個人方方面面的安全,一旦泄露,后果不堪設想,所以我們要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